EN
https://www.gov.cn/

P2P網貸急念“緊箍咒”

2016-02-17 07:41 來源: 工人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日,國內多家銀行基於風險考慮關閉了與P2P平臺的交易或充值端口,在國務院近期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中,也特別提出,密切關注投資理財、P2P網絡借貸等新的重點領域。

對於P2P網貸平臺來説,2015年是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壞的一年。然而,2015年已經過去,在2016年,P2P網貸行業將迎來洗牌年,行業整合、優勝劣汰的速度將加快,已經到了跟野蠻生長説“拜拜”的時候了。

行業“腳步放緩”,跑路成災

相比前幾年的野蠻生長,目前,P2P網貸行業正整體減速。

據知名金融信息平臺“銀率網”統計,2016年1月全國新成立的P2P平臺共27家,環比上月減少60.9%,新增問題平臺79家。至1月底,全國正常運營的平臺共計2700余家,已連續兩個月出現負增長。

數據顯示,2016年1月,“銀率網”重點監測的P2P平臺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1.03%,環比上月下降22個基點,創下近一年來新低。對此,P2P第三方平臺有關人士田維贏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民間借貸也在理性回歸,有些平臺發現這個行業的成本和門檻不低,而且未必掙錢,受市場驅動,這種減少不難理解。同時,多地金融監管部門收緊了互聯網金融企業登記註冊,令新P2P平臺成立難度加大,這些因素都導致P2P行業對於新入行者的吸引力在持續減弱。

在增速放緩之時,P2P平臺的行業風險進一步積聚,“問題平臺”也一再成為業內外關注的焦點。

據統計,2014年全國約有122家P2P平臺跑路,2015年6月一個月的跑路數字就已超過2014年全年,“跑路成災”給P2P網貸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洗牌年,監管逐漸加碼

據了解,國務院2月4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特別提出要防控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風險,堅決依法懲處非法集資違法犯罪活動。其中,P2P網絡信貸行業被列為重點防控領域之一。

在此之前,2015年,央行、證監會、保監會和銀監會一行三會已相繼出臺相關的監管政策;深圳、上海、北京等多地陸續叫停P2P等新增互聯網金融公司登記註冊。比如,從2016年1月4日起,上海市工商局已暫停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註冊。

今年以來,中國農業銀行、招商銀行等還針對近兩年P2P網貸平颱風險事件頻發,涉及客戶群體及資金損失金額較大等情況,要求“立即關閉全部涉P2P交易接口”。此外,不少銀行此前和P2P機構開展合作了資金存管業務,如今部分銀行已對此表示出了謹慎的態度。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乃至銀行等金融系統,都因為P2P行業風險事件的頻發,對其逐漸加強了監管。可以預見,2016年,隨著監管部門的壓力,P2P網貸行業將迎來洗牌年,不少平臺將因無法適應監管細則的要求而被淘汰出局。目前整個P2P平臺死亡率高達30%,這個數字在未來還會上升。

當然,在監管的靴子逐漸落地的背景下,P2P網貸平臺雖然會面臨更高、更嚴的門檻,但監管機制的“緊箍咒”也將在“去糟粕、取精華”等方面持續發力,這有助於促進網貸行業更加理性、健康發展。

投資者需甄別問題平臺

據報道,2015年11月份,山東一家P2P平臺“鑫利源”竟然主動在公司官網發佈“跑路公告”,公告內容只有兩張空蕩蕩的辦公場所照片。對此,有網友直呼“給跪了”。據了解,“鑫利源”在上線時曾經表示“用良心去做平臺,只跑步,不跑路”。然而,從上線到跑路,這家平臺僅用了3個月。

與“鑫利源”的“赤裸裸”不同的是,近幾年,國內P2P平臺大都是悄無聲息地加入跑路者隊伍,讓投資者猝不及防,本息無歸。

一旦遭遇平臺跑路,追回損失的可能性非常渺茫。與其事後追討,不如事前打好預防針,提高風險意識。那麼,投資者該如何擦亮雙眼,甄別問題平臺呢?

通過梳理近年來的“P2P平臺跑路”新聞可以發現,問題平臺不僅在公司註冊信息、合作公司、管理團隊履歷、辦公地址照片等諸多方面存在貓膩,在出事前,部分平臺還會突發性、頻繁地發短期標,突然提高發標的額度,通過各種非常規的活動提高項目的利率吸引投資者。同時,一些平臺若出現內部人員大規模離職、更換法人代表、大戶投資者集中撤離、持續瘋狂資金凈流出、平臺運營的數據異常等情況時,也極有可能在孕育著風險。

投資者在選擇P2P平臺投資時,除了對該平臺的公司註冊信息進行核實外,最好借助多種渠道“考察一下投資環境”、股東背景、借款人資料等。

此外,投資者也需要有針對性地了解金融知識,對投資進行審慎分析和研判,加強對虛假宣傳的辨別,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高回報、高風險的心理準備,真正樹立健康的投資理念。

“在P2P經歷幾次大的事件後,比如一些跑路、關閉,投資者的成熟度其實也在提高,除了線上投資者,現在也應該關注線下投資者的保護、教育。”田維贏説。(記者 徐新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