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結伴“闖番禺”到扎堆“鳳還巢”
——西部勞務大縣正安農民工返鄉創業潮觀察

2016-02-18 15:2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2月18日電(記者王麗、李驚亞、齊健)地處黔北深山的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正安縣,28年前“三百娘子軍下番禺”在爭議中拉開了貴州勞務輸出的序幕,而最近,這個全國勞務輸出轉移示範縣外出務工者卻扎堆“鳳還巢”,東部産業升級、“人口紅利”西遷為西部産業扶貧帶來新機遇。

“雁歸潮”帶熱貧困縣新産業

正安是一個傳統山區農業縣,然而走進“正安·國際吉他園”,宛如進入吉他的世界:在展廳,各式各樣的吉他讓人目不暇接;表演臺上,來自巴西的管理人員隨性彈奏著拉美情調的樂曲;生産車間裏,工人們正忙著黏合、噴漆、組裝、調音。

這個交通閉塞、産業單一的貧困縣,短短兩三年間,已經有7家吉他生産企業從沿海遷來。園區裏建築工人們正夜以繼日地趕工期建廠房,因為還有十余家已經簽約的企業等著搬來。

第一家落戶、規模最大的遵義神曲樂器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傳玖是正安縣安場鎮解放村人,19歲南下廣州打工,在吉他廠幹了7年,從普通工人做到車間主管。2007年,他和同在吉他廠打工多年的哥哥鄭傳祥,靠務工收入創建廣州神曲樂器製造有限責任公司,2013年,哥倆決定回鄉發展。

“沿海騰籠換鳥,産業發展空間已經越來越窄。”鄭傳玖説,雖然吉他生産“兩頭在外”,家鄉沒有交通、市場和原材料等優勢,但從長遠看,這裡勞動力資源、土地資源、生態資源優良,産業發展很有前景。

神曲公司現有電吉他和木吉他各兩條生産線,産品基本都出口到巴西、美國、日本等國家。兩條生産線全部達産後,公司年産80萬把吉他、年産值將達到2億元,解決農民工就業700人以上。

“第一天在家鄉的新工廠上班,我激動得睡不著覺。”35歲的仡佬族農民陳健松也是正安人,他説,現在每月有5000多元收入,公司生産環境、住宿條件更好,最重要的是能照顧父母、孩子,心裏踏實了。

“鳳還巢”釋放西部“人口紅利”

1987年,正安縣開拓性地組織年輕農民赴廣東番禺打工,“三百娘子軍下番禺”拉開了貴州省勞務輸出的大幕,勞務經濟成為正安脫貧發展的支柱和名片。如今,這個總人口65萬、在外務工佔三分之一的勞務輸出大縣把吸引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鳳還巢”工程,作為衝刺小康、産業扶貧的抓手。

47歲的仡佬族婦女閆建平是“三百娘子軍”的一員,在外打工十餘年的她返鄉創業,目前開了6個服裝店,年銷售收入達到400多萬元,並解決了當地40余名婦女就業。“現在很多人回來創業,成為建設家鄉的核心力量。”閆建平説。

據正安縣人社局統計,“十二五”期間,全縣組織輸出1.2萬人,返鄉回來2萬人,返鄉趨勢明顯。勞務經濟正在正安發揮聚合效應,通過以商招商,當地相繼引進塞維尼亞、華成樂器、鵬聯樂器等18家吉他製造企業,並大力引進琴弦、校音器、節拍器等配套産業入駐吉他産業園,今年將形成年産300萬把吉他規模。

正安縣縣長吳起説,隨著沿海勞動力、土地等成本上升,産業轉移升級趨勢明顯,西部地區尚有人口紅利,政府應該主動作為,承接産業轉移。經過多年拼打,大批外出務工者積累了技術和財富,形成可觀的人才效應,比如正安縣僅在沿海地區從事吉他産業的務工人員就達2萬人以上。吸引他們返鄉創業,政府扶一把、送一程,就能形成一個新興支柱産業。

扶持“歸雁”創業需要多重發力

“家鄉是我新的起點,打開了我從沒想過的藍圖。”鄭傳玖説,“我們帶頭回正安後,帶動了廣州很多吉他企業都在和園區談合作,只要堅持這條道路不放鬆,正安一定會成為吉他行業尖端、高端企業集聚地。”

貴州塞維尼亞樂器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友兵是四川人,他説,之所以把工廠搬到正安,看重的是當地産業集聚效應。在沿海,這個産業分散,目前國際市場七八成份額是“中國製造”,正安正在形成中國最大的吉他産業園,未來將著力轉移升級,走自主品牌、國際電商等路線。

“當前勞動力就業結構、層次、方式正在調整,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存在巨大空間。”吳起説,吸引懂技術、善管理的優秀農民企業家和技術、管理精英返鄉創業,政府更需主動作為,簡政放權、減稅降費、減輕負擔,改善物流條件、提升金融服務、強化就業培訓,“綜合發力”釋放經濟活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陳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