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的建議真的推動了教育改革”——一位基層代表的履職故事

2016-03-04 11:1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 王健 陳國洲)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剛在北京駐地安頓下來,手機上微信好友的信息就滾滾而來。

這位全國人大代表在朋友圈發了張照片,説來北京參加兩會。於是,在這條動態信息下,一條條留言瞬間鋪滿了屏幕。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學老師和校長囑託她,要在兩會上多表達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訴求。

“作為一名基層代表,肩上的擔子很重。你必須全面真實地向國家反映基層的情況、傳遞基層的聲音。”劉希婭説。

讓劉希婭深受鼓舞的是,自己在兩會上提出的一些建議,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反饋和落實。

2014年兩會,她提交了一份整合課程促進義務教育綜合改革的建議,提出通過學科內、跨學科以及教師和教材的整合等方式,為學生減負,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實際上,謝家灣小學2009年就開始課程整合的探索,教師們用3年時間自行編寫了62本教材。“因為當時感覺我們課程的安排缺少靈活性,不少學生跟我抱怨説,很多課程有內容交叉重復現象。”劉希婭説。

使用新教材後,教師用60%的時間就能教完所有課程。學生們上午上課,下午就可以自由選擇感興趣的活動課。

“我們發現孩子們變得越來越陽光、自信。作為一種分享,我就在2014年的兩會上提了這個建議。”劉希婭説。

教育部對這份建議的重視程度出乎劉希婭的意料。

當年3月底,《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出臺,劉希婭説其中部分政策意見即源於自己的建議。

之後,教育部官員兩次到謝家灣小學調研課程整合實踐。劉希婭還應邀到教育部介紹情況。

目前,這項改革正在全國各地推廣。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教材就是國家的事兒、專家的事兒,我們基層教育者沒有發言權。”劉希婭説,“這個建議落實得這麼好,説明國家是鼓勵基層在實踐中創新的。”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3年來,劉希婭的腳步遍佈重慶各區縣和全國很多城市和鄉村,她認為基層群眾和政府之間最需要的是溝通,人大代表就是溝通的紐帶,促進人民和政府間信息的雙向流動。

憶及2015年到貴州的一次出差,劉希婭感觸很深:在興義市所轄的一個小山村,孩子們都是布依族,入學前不會説普通話,一年級都用來學漢語了。但他們的課本跟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孩子們的一模一樣。

“地區差異那麼大,教材卻完全一樣,實際上是增加了山村孩子們的負擔,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她説,今年兩會她將繼續提關於課程改革的建議,推動各地區因地制宜制定自己的課程體系。

除了實地調研,她還有多達千人的微信朋友圈,從教育部門領導到農村小學教師,都在其中。大家隨時可以通過她反映自己的意見。

“我們學校老師、幹部都是我的後盾。他們外出參加活動有哪些思考,馬上就會告訴我。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強大的信息蒐集網。”劉希婭説,她還在學校成立了一個兩會議案組,專門蒐集整理需要向政府反映的問題。成員包括副校長、老教師和剛畢業的年輕教師。

來北京開兩會的是劉希婭一人,但她不是一個人在履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