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代表委員結合政府工作報告熱議扶貧攻堅

2016-03-12 07:56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精準脫貧 同步小康
——代表委員結合政府工作報告熱議扶貧攻堅



政策外力怎樣支持

國家各項惠民政策和民生項目,要向貧困地區傾斜。深入開展定點扶貧、東西協作扶貧,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駐聯合國糧農機構代表牛盾委員

扶貧成就讓世界驚訝

一個月前,我在羅馬給各國政府和糧農組織官員做今年G20農業部長會的吹風會,當我提到中國去年糧食産量超6.2億噸,減貧1000多萬人時,他們對中國的農業進步和減貧成果感到驚訝。

中國扶貧模式的創新和有效性來源於四點:一是領導責任制,脫貧不達標會受批評等責罰;二是工作機制,強調精準扶貧、建檔跟蹤,個性設計;三是工作方式,注重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異地轉移發展等可持續方式;最後是理念創新,注重因地制宜,保護生態環境。未來的精準扶貧,必須建立貧困人口的詳細檔案,做到心中有數;要進行個性化的設計,針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脫貧方案;要有針對性地幫扶和投資;要持續地跟蹤和可持續地幫扶。(記者 朱少軍)

貴州省監察廳副廳長申楚委員

專項監察看緊扶貧款

國家逐步加大惠民政策力度,尤其投向中西部貧困地區的民生資金和項目越來越多。這些資金和項目,一頭連著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一頭連著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然而,由於機制不暢、監督乏力等,民生資金被中途截留、侵佔騙取的現象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

確保每一分扶貧款都用到該用的地方,需要強有力的紀律保障。我們的做法是以專項監察為抓手開展民生領域鑄廉行動。圍繞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局部發現問題較多,對扶貧工作有“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的主要民生資金項目,用專項監察的篩子過濾一遍,讓民生腐敗無處遁形,還打破了“隔墻扔磚”的僥倖心理,警示和震懾了不少“蒼蠅”。(記者 郝迎燦)

四川省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代表

完善開發收益分享機制

當前,貧困地區“資源和財富拿走,污染和貧困留下”的現象較為突出。建議儘快完善具體化、可操作的資源開發收益分享機制。儘快出臺貧困縣退出的具體標準、扶貧成效的第三方評估細則,以便地方提高扶貧攻堅工作的針對性。

涼山將大力發展特色産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富民。同時,還將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標誌性工程,強力推進交通大會戰,帶動特色旅遊等産業發展,拉動新村新寨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走上發展路、致富路和放心路。(記者 徐雋、張文)

安徽省宣城市長韓軍代表

要生活富也要生態富

一般而言,貧困地區往往發展環境受限,生態脆弱,如何兩難中尋求發展,要靠生態扶貧。

生態扶貧要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既不能守著青山綠水放棄産業發展,讓貧困群眾成為“生活貧困戶”;也不能因為一味發展經濟破壞良好生態,讓貧困地區群眾成為“生態貧困戶”。從我們的實踐來看,一方面要保護好綠水青山,讓貧困群眾生態富有。加大對貧困地區重點生態功能區投入和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優先支持貧困村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防護林建設、濕地保護與恢復等。另一方面,也要打造出金山銀山,讓貧困群眾生活富有。充分發揮良好的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休閒農業、生態旅遊和特色經濟林工程,提高貧困人口參與度,促進農民增收。(記者 胡雅婷、孫振)

澳門萬國控股集團主席劉雅煌委員

華僑扶貧需一站式服務

海外華僑受地域和時間限制,對國家政策的理解把握、扶貧項目操作的安全便捷、脫貧結果的分析評估等方面的信息都有限。

為確保僑務扶貧精準到位,建議設立旨在解決扶貧信息不對稱並高效對接供需雙方的大數據平臺,民政部門要摸清貧困戶的致貧原因、貧困特點、貧困戶現有資源、脫貧意願等信息,僑務部門也應確定有意願的愛國華僑華人的底數,以及個人或企業背景、産業優勢、專業優勢、扶貧意願、扶貧要求等信息,從而互相便捷了解、精準配對。同時,建立“互聯網+”的扶貧跟蹤系統,為僑務幫扶配對成功的雙方提供能夠直接交流的平臺,提供一站式扶貧服務。(記者 柴秋實)

中國旅遊協會會長邵琪偉委員

電商扶貧大有可為

財政部、商務都連續兩年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選取的256 個示範縣中,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集中連片貧困縣103個。實踐證明,發展農村電商有利於降低交易和流通成本、增加商業機會,提高農産品商品化率和農民收入、促進創業就業。當然,電子商務在廣大農村,還面臨著一系列問題:産業基礎薄弱,生産的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低,有影響力的品牌少;基礎設施落後,道路簡陋,冷鏈設施缺乏,物流成本高。

建議在脫貧攻堅專項規劃中對電商扶貧作出部署;持續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供銷總社電商扶貧行動計劃;加強風險防範,加強法制建設,加強攻府服務和指導,加大統籌協調力度。(記者 吳秋余)

江西景德鎮市委書記鐘志生代表

擦亮中國文化金字招牌

景德鎮禦窯廠遺址是世界上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陶瓷文化寶藏,發掘、保護、開發、利用禦窯遺址這一珍貴文化遺産,對提升江西乃至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和世界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景德鎮禦窯廠遺址已經實施了多項維修、整治、改造及建設項目。在設計施工中,把握好與周邊地區和山水之間的關係,以期發掘出更多的歷史,以傳統帶動現代,將這裡建成集節能、環保、經濟、適用為一體的遺址公園。同時以遺址保護工作為契機,把禦窯廠遺址確定為申遺主體,將柳家灣、高嶺等五處遺址整體打包,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未來將繼續加大禦窯廠遺址保護研究力度,推進禦窯廠遺址的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步伐,形成“一心、一環、一線”的景觀構架,爭取在3年內,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禦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擦亮國字號文化“金字招牌”。(記者 吳齊強 任江華)

安徽六安市長畢小彬代表

扶貧要走出一條新路

經濟發展了,但教育、醫療、社保水平依然較低,“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不是真正的脫貧;發展加快了,但生態破壞了,摘下了“窮帽子”,卻戴上了“黑帽子”,同樣不是真正的脫貧。打贏扶貧脫貧攻堅戰,必須走出一條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

建議突出建設基礎設施和提供公共服務,改善貧困地區生産生活條件;突出産業扶貧,在提高生産者與市場關聯度上做文章,完善“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經濟組織+公司+農戶”等模式,實施光伏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等,進而延伸産業鏈條,增強産業扶貧造血功能;突出扶智立本,提高貧困群眾能力素質,讓貧困戶掌握一門手藝、增加一項收入。(記者 何璐)

海南省發改委主任林回福代表

精準扶貧需較真

目前,有些地方的扶貧工作無法一竿子插到底,存在扶貧舉措假大空、扶貧成效不顯著、扶貧成果難鞏固等問題,有些生態核心區的貧困村莊實施整村搬遷工程,卻是搬得出、留不住、難致富,出現了脫貧後返貧甚至不如扶貧前的反彈現象。

扶貧首先要扶志,扶貧對象不能總是“被扶貧”,而是要樹立靠辛勤勞動致富的自主脫貧觀念。扶貧舉措要接地氣,需建立協商機制。要挨家挨戶走訪貧困群眾,建檔立卡,和老百姓商量制定扶貧方案。結合扶貧對象實際情況和當地資源條件,扶貧方案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優先加快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落實生産、生活資料,才能夯實扶貧的根基。精準扶貧不能只看表面數字,要對扶貧方案、扶貧效果“較真”,建立起精準扶貧臺賬可追溯體系,黨政同責,強化督查問責。(記者 黃曉慧)


內生動力怎麼激發

堅持精準扶貧脫貧,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産業,支持就業創業。解決好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問題,增強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發展能力。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大寨黨總支書記郭鳳蓮代表

還是得艱苦奮鬥

近年來,中央出臺了那麼多措施,可還是有些地方富不起來,當然有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等客觀因素制約,恐怕也要在自己的主觀找原因。説白了,貧困地區更需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得。扶貧要兩個巴掌合起來才拍得響,如果老百姓不主動起來,只靠上級給錢給物是富不起來的。

走出一條長效的脫貧之路,需要有好的帶頭人,還得有相應的配套政策。我們現在講精準扶貧,首先要摸清哪些地方是沒有致富條件的,這就要想辦法搬遷到城市,尋找一條適合的發展路徑;有些村實在不能住的,也可以兼併起來。最終,也還得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貧困地區的每個人都要動起來,在黨的帶領下走出自己的脫貧路。(記者 趙兵、劉鑫焱)

民進中央常委龐麗娟代表

教育扶貧管長遠

脫貧攻堅任務繁重,扶貧尚可主要依靠項目、資金和設備,脫貧則只有依靠教育助力其主體內在素質提升、能力成長,特別是觀念、意識的轉變。

要調整優化中高職學校佈局,提升統籌中高職學校發展的層次和能力,並加強對農民工、轉移勞動力、新創業、再就業等人群職業技能的培訓。要下大力氣提升農村義務教育的質量,設立國家中西部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質量縣域基本均衡攻堅工程,建立基於標準的教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指導地方每年組織一次重點在鄉鎮、農村的縣域義務教育質量評估,使農村鄉鎮義務教育也同樣具有較高的質量,助力農村孩子成才。要儘快建立國家艱苦偏遠地區鄉村教師崗位特殊津貼制度,以使鄉村教師安心、樂業。(記者 張爍)

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代表

建立教育扶貧長效機制

教育被公認為精準扶貧工作中最能提高貧困家庭脫貧能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政策工具。

教育經費要向經濟薄弱地區、基礎教育傾斜。健全經濟薄弱地區學前教育資助制度,幫助低收入農戶幼兒接受學前教育;免除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普通高中學雜費,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讓經濟薄弱地區的孩子和其他地方的孩子一樣接受良好教育;建立保障經濟薄弱地區低收入農戶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加大對低收入農戶大學生的救助力度,對低收入農戶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支持。同時,要大力支持經濟薄弱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為經濟薄弱地區鄉村學校定向培養下得去、留得下、穩得住的一專多能教師。(記者 姜潔、姚雪青)

魯迅美術學院副院長李象群委員

教育是最根本的扶貧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勞動生産率水平也相應高。從教育入手治窮根,是扶貧的根本路徑。

我們已經看到了改變,一些資金已經沉下去,改造薄弱學校的教學環境,但與硬體相比,“軟體”在教育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更大,比如優質師資。建議國家繼續通過政策引導,讓更高質量的師資進入更需要改變現狀的貧困地區,為這些地區的發展提供可持續的人才支撐。同時在高教招生環節,應安排層次性更強的扶持措施,從國家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到省屬院校安排一定的計劃招收農村考生,讓更多貧困家庭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用奮鬥改變命運。(記者 馬劍、辛陽)

貴州省畢節市長陳昌旭代表

社會參與形成脫貧合力

當前以政府為扶貧主體的模式面臨“錢從哪來”“錢花哪去”的雙重困境。社會力量通過教育、産業扶貧等模式參與,可有效緩解困境。

政府要拿出具體措施,進一步加強對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政策支持力度。比如,通過財稅扶持政策,健全組織動員機制,搭建社會參與平臺,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到扶貧地區去投資興業,拉動産業發展。為了避免“返貧”,建議設定時間表,留出緩衝期,加強嚴格評估,實行逐戶銷號,防止“數字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防止“富戴窮帽”,防止“脫貧即返貧”,努力做到脫貧成效精準。(記者 黃嫻、肖偉光)

內蒙古自治區婦聯主席胡達古拉代表

婦女是脫貧重要力量

貧困婦女既是精準扶貧的對象,也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力量,在脫貧的道路上,決不能讓任何一名貧困婦女落下。

要做好思想工作,讓農村牧區貧困婦女堅定脫貧志向,克服“等、靠、要”等思維,在思想上實現由“讓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根據貧困婦女的意願和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具備的條件來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幫助她們實現就業;通過貼息貸款的方式支持女強人、女能人創業,讓她們帶動一批人脫貧;最後將慈善機構、企業和個人的力量整合起來,集中幫扶因家中婦女患“兩癌”而致貧的貧困戶。(記者 侯雲晨)


任務繁重怎麼幹

扶貧脫貧是硬任務,各級政府已經立下軍令狀,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主席陳際瓦委員

扶貧要考慮更長遠

“十三五”規劃中對於“精準扶貧”思路清晰、措施得力。結合精準扶貧工作的實際情況,我有兩條建議:首先是完善異地搬遷扶貧相關政策,增加原住貧困戶股權收益。建議給予原住貧困人口的股權收益。比如在開發水電、礦産資源或佔用土地時,對原住居民以集體股權的方式給予補償;在參與修復生態的地區和企業中增加原住民的股權收入。

第二個建議是深化教育扶貧,關注貧困孩子高中乃至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困難。防止貧困代際傳遞,關鍵看教育。對於貧困孩子,幫他們解決了書費學費,但他們仍有生活費等需要幫助。因此在教育扶貧中,多關注貧困孩子義務教育階段後面的受教育困難問題。(記者 張騰揚)

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馬敏委員

“互聯網+”助力扶貧

農村優質教育資源和優秀師資嚴重缺乏,一些農村教學點“開不齊課、開不足課、開不好課”問題突出。

建議充分發揮“互聯網+教學點”的作用,在中西部農村貧困地區實施“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工程”。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數字學校”,建設以縣為中心,以鄉鎮為節點,以村校等為末梢的城鄉一體化數字學校。優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通過“同步課堂”“在線備課”等形式,解決鄉村教師“派不出、留不住、教不好”的困境,實現城鄉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目標。提升農村教師的信息素養,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在崗與脫崗相結合等方式,提升農村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記者 張爍、張志鋒)

湖北省潛江市委書記張桂華代表

精準施策才能解真貧

在一些地方,一提到扶貧工作,就是修路、挖渠、改電等基礎設施項目,但光是把這些工作做好了,不叫精準。

精準扶貧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在精準識別貧困對象的基礎上,針對每一戶貧困戶的實際情況,研究具體的幫扶措施。在潛江,精準扶貧有個“1+N”工作法,“1”是總方案,“N”是結合當地産業發展的特點來制定的分方案,我們制定了生産扶貧、金融信貸扶貧、土地流轉扶貧、培訓就業扶貧、設施建設扶貧、危房改造扶貧、文化旅遊扶貧、保障教育扶貧、醫療救助扶貧、救助兜底扶貧等“扶貧十法”,將所有貧困人口都納入到“1+N”蝦稻共作扶貧工程中去。(記者 程遠州)

朔黃鐵路發展公司董事長賈晉中代表

完善效果考核機制

扶貧過程中,仍存在幹部“走過場”,效果“縮水”,甚至“數字脫貧”和“被脫貧”等現象,要規範扶貧攻堅中可能出現的亂象,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化的考評機制。

科學化的扶貧考核指標體系應當包括精準識別、精準幫扶、資金使用等幾大指標,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量的減少、貧困村民收入增長情況、駐村幫扶情況、扶貧資金安排和使用等情況進行考核。建議靈活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可以委託有關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採取專項調查、抽樣調查和實地核查等方式,對相關數據進行再評估。扶貧成效考核也應多元化,引入一些群眾是否滿意的“軟指標”,以豐富和完善扶貧效果考察的客觀性和真實性。(記者 史自強)

農工黨寧夏主委戴秀英委員

精準扶貧需精準識別

目前,自上而下逐級分解的貧困人口識別辦法,有可能造成許多條件相同的貧困戶、貧困村由於“指標”限制而無法建檔立卡的情況。

建議同時構建自下而上的貧困群體識別參與制度,修正和確定貧困人口規模。採用村、戶申報,群眾評議,縣、村復核公示的模式,將符合扶貧標準的貧困戶全部如實地建檔立卡,並按照貧困程度分級、分層、分年度下達扶貧任務和扶貧資金,做到“應扶盡扶、有進有出、動態管理”。推行“參與式”的橫向識別。在農村社區內部實行公開測評和比選,由農戶自我申請或集體推選,通過民主評議、對象摸底、公示,最終確定扶貧對象。(記者 劉峰)

民盟中央委員冉霞委員

健全扶貧信息系統

目前,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兩項制度仍然存在銜接上的困難。農村低保對象的認定以家庭人均收入為核心依據。然而,扶貧對象的認定和低保對象認定是“兩種標準”“兩條線”,導致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低保對象多於貧困人口的倒挂現象。

建議著力推進“兩線合一”,應儘快建立農村低保對象和貧困人口共同核查機制,共同開展入戶核查、共同開展民主評議和張榜公示、共同開展鄉鎮審核,做到兩項制度對象無縫銜接;進一步健全完善低保信息系統和精準扶貧建檔立卡信息系統,確保低保對象和貧困人口家庭基本情況、保障情況等基礎信息全面詳實、更新及時,並做到數據互通、信息共享。(記者 鄭海鷗)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