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方寸之屏點亮分享之光——我國互聯網“分享經濟”創新突圍

2016-03-15 09:3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記者李崢巍、呂冬、陽娜)如今,方寸大小的手機屏幕上已經不僅僅提供溝通、娛樂功能,更帶來了分享經濟新業態、新經濟。不同於早前的“美國模式領先、中國創新跟隨”,分享經濟業態創新中,中國互聯網科技界實現了趕超、引領與突圍。

每天早晨上班出發前,北京白領劉超都會打開手機分享私家車,為順路者提供滴滴順風車;過去一週,北京白領寧欣多次通過手機平臺,得到了鄰居家分享的美味菜肴;春節期間,內蒙古赤峰李女士在北京的“分享公寓”體驗了分享經濟的別樣“年味”……他們是中國分享經濟參與者的代表。

在我國,分享經濟正依託6.2億多手機網民規模快速壯大,出行、住宿、辦公空間、醫療等各個傳統領域的閒置資源,被高效、靈活、精準的網絡平臺“盤活”。

騰訊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分享經濟全景解讀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分享經濟規模約為1644億美元,我國分享經濟正處於發展的黃金時期。

以劉超所涉及的出行領域分享服務滴滴為例,過去一年,滴滴平臺完成14.3億個訂單。滴滴出行首席發展官李建華預計,2016年滴滴訂單量或將翻番。“中國在分享經濟領域正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很多模式領跑國際。”

“中國領跑”成為很多研究分享經濟領域專家學者的共識:不同於二十一世紀之初的互聯網技術創新浪潮中,美國等“一馬當先”、中國企業跟隨創新,中國在新經濟、新業態領域實現了從技術、模式到市場的“領跑突圍”。

對於這種轉變,分享經濟平臺“回家吃飯”聯合創始人談婧對此深有感觸。“以前無論是社交網絡還是應用程序,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國際影響力都很小。但在分享經濟領域,我們開創了新的模式、海外沒有的模式。”

之前在金融機構工作的談婧為了能夠減少在外用餐,曾想過請公司附近小區的退休大媽每天給自己做飯。去年,她辭去工作加入分享私廚的創業公司“回家吃飯”,讓有和自己相同想法的很多人實現了願望。

“這個平臺讓全職太太和退休的大爺大媽通過跟別人分享自己的廚藝獲得收入,每天做10單飯菜,一月凈收入能達到三四千元。”談婧説,我國創新的互聯網模式就在於中國有大量的閒置廚房資源、白領用餐需求及較為集中的住宅樓宇分佈,這在全球來看都是發展分享經濟的沃土。

此外,圍繞分享經濟業態的顛覆性創新也逐步領先國際。

“我國分享經濟模式下也涌現了大批創新創業企業,席捲10大主流行業,超過32個子領域,顛覆性創新原有的商業形態。”騰訊研究院資深專家張孝榮説,2014年到2015年我國分享經濟企業出現井噴式爆發,新增分享經濟企業數量同比增長3倍,出現16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分享經濟“獨角獸”企業。

然而,專家也指出,和任何新興的業態一樣,前景廣闊的分享經濟正在中國步入行業規範自律關鍵時期。

“目前來看,分享經濟更多地還是集中在大眾消費和服務領域,但未來最大的亮點可能會出現在生産領域。生産能力的分享將對未來經濟産生根本性的影響。”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説,後續行業健康發展一方面需要包容性政策創新,另一方面更需要行業的創新自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