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早動手,不伸手”——湖北大別山革命老區災後重建見聞

2016-09-27 18:5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武漢9月27日電(記者 李偉 陳俊)今年夏天一場歷史罕見的持續強降雨給湖北帶來嚴重災害,尤其是大別山革命老區,這裡原本基礎薄弱,“辛辛苦苦幹幾年,一場大雨衝了個稀巴爛”。這裡的災後重建如何?幹部群眾心態怎麼樣?記者日前來到這一地區進行實地採訪。

“一場一策”,田間地頭忙救災

“表層土壤被沖走和暴露出的菌材,要及時覆土;種植坑內若有積水,應及時作好土壤排水工作,防止引起天麻腐爛……”湖北黃岡市羅田縣“土專家”王艷加近日在九資河鎮羅家畈村天麻種植大戶方永貴的天麻種植基地,一邊檢查著天麻菌材,一邊講解技術要領。

記者在當地採訪時了解到,作為湖北重要中藥材種植基地的羅田縣九資河鎮在今年遭遇嚴重洪災,許多農戶的脫貧産業損失嚴重。為了災後復産,該鎮34個行政村都成立了“土專家”救災復産指導隊,深入田邊地頭,制定復産措施。

洪水給老區帶來嚴重損失。受災情影響,貧困縣黃岡市紅安縣新型農業市場主體損失特別嚴重。據初步統計,僅帶有精準脫貧包保任務的受災市場主體就有279個,損失共計10668.5萬元。

大災大幹,勠力同心。紅安等地組織了系列“一場一策”的災後復産技術指導。市場主體和廣大養殖戶通過自籌資金、申請貸款、申請以獎代補專項資金,積極開展生産自救。

超前謀劃秋冬農業生産,力爭農業不減産、農民不減收。在荊楚大地,災後農業生産已經取得實效。來自湖北省農業廳的數據顯示,全省水稻、玉米、蔬菜、花生等農作物已經改種補種311.82萬畝。按照去年統計核算單産,可彌補糧食産量21.72億斤,全省漁業復産面積228萬畝。

“早動手不伸手”,打響復災攻堅戰

“幾乎所有的水毀項目都已經9月初完工,部隊為我們架起了一座大橋,我們加固了河堤、修復拓寬了道路,小村又變美麗了。”張元松高興地告訴記者,村裏的災後重建取得階段性勝利。

張元松是紅安縣七里坪鎮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今年夏天的這場洪災給張家灣村造成不小打擊。像張家灣村一樣,湖北全省約計上千萬群眾受災。

災後重建,等不起,慢不得。羅田縣委書記汪柏坤告訴記者,作為重災區、國貧縣,災情發生之後,羅田縣就確立了“救災+復災”兩手抓的模式,同步救災和扶貧。

困難面前,決不低頭。黃岡市英山縣溫泉鎮百丈河村黨支部書記王金初面對滿目瘡痍,偷偷地抹了眼淚,但態度堅決。“我們不能坐等靠要,還得自力更生!”王金初説,還要把美麗鄉村再建起來。

“初步統計,這次災害導致湖北12萬餘人因災致貧、5萬餘人因災返貧。”湖北省扶貧辦開髮指導處處長崔先華説,大別山地區等原本貧困區,因災致返貧比例較高,對於確實因災致貧戶,湖北正在儘快按照貧困動態管理方案,進行認定。

應急謀遠,救災脫貧“重中之重”

記者在基層採訪時發現,目前湖北不少原本養殖水面開始了退漁還湖。作為水産大省的湖北,這次全省受災養殖水面達401萬畝,佔到全省養殖水面的四成。湖北省水産局局長李勝強説:“大災之後,教訓深刻。今後如何發展生態漁業,漁業如何開發也要有新思考,宜漁則漁,需要應急謀遠結合,科學發展。”

本次洪災給湖北各中小河流造成嚴重打擊,著眼當下謀長遠,從源頭上、長遠上綜合治理水災,成為當前湖北水利部門的重要工作。

據記者了解,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關於災後重建的系列決策部署,湖北水利部門規劃了9140個災後水利修復項目。在提高防汛能力的同時,更加注重構建人水和諧、綠色發展的格局。

今年7月以來,湖北省委、省政府組派了共計1.6萬多個省、市、縣三級抗災救災工作組,分赴受災縣、鄉、村,指導和幫助做好抗災救災工作。工作組與群眾同吃同住同謀劃,為群眾重建家園注入強大動力。

針對災後恢復重建任務的艱巨性、複雜性,湖北省委、省政府還強調,救災脫貧“重中之重”,要把保障災區群眾生活始終放在災後恢復重建的首位,力爭經過半年時間的努力,基本完成災後恢復重建各項任務。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