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華時評:安置去産能分流職工工作須做細

2016-10-14 14:4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太原10月14日電(記者 呂夢琦、魏飚)人往哪去,是去産能最難的問題。記者日前在部分企業採訪發現,儘管涉及的職工安置問題整體進展順利,但一些深層困難和矛盾愈發凸顯。盡最大努力減輕分流職工陣痛應是第一要務。

職工安置是化解過剩産能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據初步估算,今年安置鋼鐵煤炭行業在化解過剩産能中的分流職工,涉及80萬人。去産能企業,特別是一些國有老企業,有的職工幹了一輩子,有的全家都在一個企業工作,如今産能減了,崗位怎麼減、工人到哪兒去?這不僅是各級政府和企業面臨的難題,更是職工全家的大事難事。如何幫扶分流職工解決再就業等問題,不僅事關化解過剩産能的順利推進,更事關職工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企業年度安置進度都已過大半,為去産能打下了良好基礎。但是,部分企業退出職工在省級和市級社保關係的轉移中遭遇“卡殼”,一些地方政府仍未執行“公益性崗位托底”的安置政策等,無疑增加了職工安置分流的難度,亟需相關部門改進。

政府的職責主要是“托底”。有關部門制定的政策中,“對符合條件人員可實行內部退養”“要運用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幫扶”正是其中要義。如果這些政策措施能夠做實做細,相關配套資金及時到位,將最大程度減輕分流職工的陣痛。

職工轉崗分流基數大、涉及面廣,壓力不小,但也不乏有利條件。目前,家政、旅遊、餐飲、住宿、出行、快遞、養老等服務業成長潛力很大,容納就業的能力也更強,都可為職工分流提供渠道。

分流職工的痛點就是公共服務的重點。政府部門應多深入企業“把脈問診”,精準施策,努力拓寬安置渠道,讓分流下來的職工找到適合自己的去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