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激發青少年科學熱情

2016-11-28 07:44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只有不斷激發和培養更多青少年的科學熱情,培養探索精神,才能為把中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創新型國家打下重要的人才根基。

“神十一”飛天的時候,遠在太空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與地面上的航天員王亞平一起為全國青少年錄製了一堂“太空科普課”:帶上太空的6隻蠶寶寶中,5隻已經吐絲且順利結繭。還有失重環境下表演“遠程投喂食物”,陳冬撕下一塊麵包,隨手一丟,麵包就飄向了幾米外的景海鵬。在失重環境下,枯燥的科學實驗竟然變得如此神奇有趣,給人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視覺盛宴”,更讓科普意識、科學精神得到發揚。

“將來假如進行長時間太空旅行,航天員怎樣才能吃到蔬菜呢?”“天上能看到UFO嗎?”“你們在天上的生活用水可以循環使用嗎?”這些新鮮的提問告訴我們,青少年們的思維已隨著太空課飛到了浩瀚的宇宙:他們很想了解航天、走近科學,成為科學探索的激情參與者、繼承者,更想成為科學之謎的發現者、解決者。科學意識已經在他們內心悄悄萌芽。

面對一些“中小學生不願當科學家而願當網紅”之怪象,與其批評青少年志向萎靡,不如多反思社會有沒有為他們提供引人入勝的科普教育。換言之,正是我們傳統的科普宣傳嚴肅有餘、活潑不足,專業化有餘、趣味性不足等問題,使得青少年對科學課程有了隔膜感、距離感,抑制了其投身科學的熱情與活力。據報道,美國“雙胞胎”火星車的名字——“勇氣”號和“機遇”號,均出自一名9歲女孩之手,這源自美國宇航局發起的為兩輛火星車取名的活動。青少年只要有寬闊的科技夢想舞臺,他們的科學興趣和能力,就能得到激情迸發。

據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當下中國國民科學素質仍有待提升:全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為3.27%,遠低於歐盟、美、日、加拿大,以至於《科學教育教師指導書》不得不從最簡單的“什麼是科學”談起。對此,與其抱怨,不如想方設法改變現狀,通過太空科普課等多種形式的推介宣傳、科學家們深入淺出的科學啟蒙,為青少年提供活潑有趣的精神引領。只要內心的科學參與意識“動”起來了,科學素質不夠高的現狀就有望得到改觀,科學精神也將逐漸深入人心。

科學是一個國家走向遠方的基石。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個民族才有希望。只有不斷激發和培養更多青少年的科學熱情,培養探索精神,才能為把中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創新型國家打下重要的人才根基。(耿銀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