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序推進 投資者信心與日俱增

2017-11-02 14:4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題: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序推進 投資者信心與日俱增

新華社記者 吳雨

“近幾個月人民幣整體走升,貶值預期明顯減弱,雙向浮動特徵更為明顯,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人民幣債券的需求也持續上升,投資者信心正在增加。”中信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孫煒日前告訴記者,“債券通”正式開通以來已有184家機構成為“債券通”境外投資者,投資並增持人民幣債券超過2000億元。

自7月3日“債券通”正式開通後,境外投資者可以經由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機構互聯互通,高效、便捷地投資于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

作為首批“債券通”做市商之一,中信銀行的切身感受反映出“債券通”為不少商業銀行提供了重要的業務機遇,但其意義絕不僅在於此。“‘債券通’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目光,為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建立多層次的債券市場、完善價格發現機制等方面提供了強勁動力。”孫煒説。

業內人士認為,“債券通”實現了內地債券市場與全球金融市場接軌,標誌著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並成為推動資本市場開放的有力抓手。

“其實,自2015年以來,中國銀行間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就在不斷加快。”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郭松介紹,2016年5月,對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實行外匯登記管理,不設行政許可和單家機構限額或總限額。境外機構投資者資金匯出入無需核準,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不設鎖定期、匯出比例和額度限制,大大便利了境外機構投資者。

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共有538家境外機構或産品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債券託管總量超過10000億元人民幣。

“市場開放將是基本方向。”外匯局副局長陸磊日前表示,外匯管理方面的宏觀審慎措施,基本上仍然是立足於促進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

近年來,外匯管理部門不斷深化資本項目重點領域改革,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之路經歷了不斷加速、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截至2016年末,在40項資本和金融項目交易中,我國實現可兌換、基本可兌換、部分可兌換的項目共計37項,佔全部項目的92.5%。其中,直接投資外匯管理已實現基本可兌換,跨境證券投資渠道不斷拓展,外債管理基本建立起宏觀審慎管理的政策框架。

中國還是一個“新興+轉軌”的金融市場體系,一些市場規則還不能完全與國際接軌,還存在套利情況。郭松表示,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外匯管理部門積極適應外匯管理新常態,堅持“推改革”與“防風險”並重,堅定有序地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和資本市場雙向開放。

近年來,投資中國股市的海外投資者迅猛增加,滬港通、深港通功不可沒。2014年11月和2016年12月,滬港通、深港通分別啟動,截至7月末已分別累計成交5.08萬億元和5891.44億元。滬、深港通均採用人民幣交收和結算,對單家機構沒有額度限制,通過特定技術和跨境結算安排,兩地投資者可以直接買賣對方交易所股票,開啟了跨境證券投資的新模式。

其實,這只是近五年外匯管理部門進一步有序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中的一步。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融入我國金融市場穩步對外開放的進程中:簡化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的管理制度,推進境外上市外匯管理改革,推出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機制,支持境內商品期貨市場對外開放……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近日表示,要適應我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需要,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進一步提升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建立健全開放的、有競爭力的外匯市場。

“隨著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進一步推進,投資者信心與日俱增,會有更多的中資主體走向國際市場,同時更多的外資主體走進中國。”郭松説,在守住風險底線的同時,外匯管理部門將堅定有序地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和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為企業開展相關外匯業務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也為越來越多投資者參與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增添決心和勇氣。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