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乘中國東風 迎嶄新機遇

2018-03-20 08:17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圖為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潘顯政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3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圖為現場認真聽會的外國記者。翁奇羽 攝(人民視覺)


3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圖為外國記者用相機記錄記者會現場。翁奇羽 攝(人民視覺)

自中共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以來,中國的新氣象、新作為始終牽動世界的目光。作為中共十九大以來的第一次全國兩會,今年兩會為國際社會提供一個絕佳的觀察窗口,世界從中更為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也對中國將在世界舞臺展現的嶄新姿態和嶄新作為更加期待。

創新理念 更有活力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一語點明兩會所處的重要歷史節點。

對此,不少外媒不約而同地認為,作為中共十九大之後的第一次全國兩會,本屆兩會一個重要的關鍵詞是“新”,這也是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留給世界的一個突出印象。

美國《華爾街日報》發現,“創新”再一次成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熱詞,這反映出中國通過數據和技術的創新使用來推動經濟轉型。

俄羅斯衛星網也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創新發展放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該媒體援引專家分析稱,從提質增效方面來看,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要實現一個新的發展理念,即以創新作為驅動力。

中國的未來將會是什麼樣?美國《福布斯》雜誌近日刊文拋出這樣一個問題。文章稱,有關“中國製造”質量低劣、成本低下的印象已經過時,中國正在成為高質量、創新和新科技的代表。中國政府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正是一個使中國形象發生革命性變化的計劃。對於外資企業而言,投資“中國製造2025”將意味著意想不到的超額收益。

事實上,如《韓國日報》所言,中國新時代的新變化,體現在經濟、外交、軍事等各個領域。新理念、新技術、新發展,讓中國為世界注入更加強勁的新動能。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稱,在中共十九大之後,這次兩會制定了中國政府今年的發展計劃。為避免投資浪費,為改善環境,中國已轉而強調質量而不是數量。

美國彭博社刊文稱,中共十九大明確判斷,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這次“兩會時間”對中國經濟來説尤為重要,因為中國將為未來經濟發展制定政策,包括遏制金融風險、改善污染問題和調節過剩産能。

“我們需要更加關注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澳大利亞人報》引述澳大利亞對衝基金經理人邁克·欣茨的觀點稱,中國描繪願景的清晰度、中國長期的計劃和執行等都是中國成功的關鍵。中國正在改變世界,澳大利亞等國家需要與中國建立更加緊密的關係。

西班牙《對外政策》刊文稱,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顯示,西方的經濟模式已經過時,需要另外一種更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模式,而中國正準備塑造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治理模式。

擔當責任 更有作為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這個新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在瑞士《新蘇黎世報》看來,今年兩會讓人們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國準備如何走上世界舞臺。該報指出,中國承諾和平發展,願參與轉變國際關係,並將繼續為改革全球治理作出貢獻。這讓外界更加確定,“中國正自信地踏上世界舞臺”。

鼓舞世界的不僅是中國聲音,還有步伐穩健的中國行動。今年兩會,修改憲法、啟動新一輪國家機構改革、組建反腐新機構等一系列大事都讓世界感嘆,進入新時代,中國更具領導力,更有新作為。

海外各界紛紛認為,中國此次修憲恰逢其時,護航新時代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法國國際問題專家、中歐論壇創始人戴維·戈塞指出,在多邊主義受到嚴重威脅的當下,中國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憲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展現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對全球治理的承諾。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互利共贏道路,這條道路已經成為世界繁榮和安全的源泉。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注意到,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國成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對此,該社引述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副院長安德烈·卡爾涅耶夫的觀點稱,這個決定是中國在改革新階段旨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國家機構重組計劃的一部分。中國如今的經濟潛力眾所週知,中國越來越經常地援助世界各地的經濟體,這將進一步展現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和負責任的全球大國形象。

新加坡《聯合早報》也從其中讀出中國希望與世界融為一體的意願,認為整合重組對外機構職能是新時代中國外交的部署之一。該報稱,一系列改動反映出中國與世界的互動翻倍增長的新現實,外交的工作量大了,涉及面也廣了,意味著中國更加敞開的大門以及更加堅定的大國責任。

站在世界舞臺的耀眼位置,中國在勇擔責任的同時,也以本國實踐為各國提供越來越多的寶貴經驗。近來,憲法修正案中有關增加監察委員會的內容引發國際輿論的持續熱議。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中國問題專家伊格納西奧·科爾特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特色監察機制不同於很多國家,其中反腐參與從基層監督開始,這為世界樹立反腐榜樣,有助於深化中國政府機構改革,加強中國政府治理能力。世界也將通過這種方式了解一個積極向上的中國形象。

分享紅利 更有魅力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不少外媒認為,“改革”不僅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也將是今年中國的關鍵詞。站在這一重要的時間節點,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將以怎樣的姿態擁抱世界,又將給世界帶來怎樣的驚喜和惠利,全球充滿期待。

為什麼中國前景光明?新加坡《海峽時報》日前在報道中對這個問題做出回答。該報直言,面對個別擔憂聲音,中國經濟韌性十足,表現超乎預期。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政府有意願也有能力制定國家轉型所需的各項改革。持續的供給側改革將確保供需平衡進一步改善。

在《金融時報》看來,中國40年改革開放歷程已經證明,經濟能夠喚醒中國人的巨大動力,並且仍是“中國奇跡”發生的重要動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開放要再擴大”。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認為,修改憲法與兩會透露出來的一系列改革舉措詮釋了中國領導層推動改革的堅定決心和意志,對中國經濟的長期改革和發展有利。

德國財經網也認為,中國政府擅長推動經濟。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6.5%左右。中國市場對外部世界將更加開放。

一個更為開放的中國,將為世界帶來更多機遇,也在世界眼中更具魅力。

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稱,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商務部部長鍾山表示,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擬於今年11月在上海舉行,目前已吸引到的參展方總數超過預期。該報稱,這項活動被視為中國2018年關鍵的外交活動之一,是中國在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挑戰、保護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下,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實際行動的一部分。對此,該報引述鍾山的話稱,博覽會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信心,體現了中國自信、中國擔當。這個博覽會不是中國的“獨唱”,而是各個國家的“大合唱”。

美國《僑報》表示,中國政府已在多個場合明確“繼續開放”,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並提出“進一步拓展開放範圍和層次,完善開放結構佈局和體制機制,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這意味著中國的“開放”正在升級,更多改善外商投資環境的政策已經在路上。兩會過後,中國新一輪主場外交將拉開大幕。博鰲亞洲論壇、上合組織峰會、中非合作論壇等,都將是中國為全球治理貢獻智慧的平臺。進入新時代,中國仍是全球化的堅定推動者,並願與世界繼續分享發展紅利。(記者 嚴瑜)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