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佈會介紹強化督查有關情況並答問

2018-06-30 17:36 來源: 生態環境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生態環境部6月例行新聞發佈會實錄

6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6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田為勇局長介紹了強化督查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佈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參加6月份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佈會。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外發佈了《關於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開展環境執法強化督查,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具體行動。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田為勇局長,介紹強化督查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先通報近期生態環境部幾項重點工作情況。

一、紮實推進黑臭水體專項行動第一批督查

2018年5月上旬起,我部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組成督查組對廣東等8省(直轄市)20個城市的黑臭水體整治情況開展了第一批督查。

第一批督查發現,截至2017年12月底,廣東、廣西、海南、上海、江蘇、安徽、湖南、湖北等8省(直轄市)20市上報共有黑臭水體525個,均已列入國家清單,地方上報已完成整治458個。經督查組現場檢查判定,其中34個為未消除黑臭,佔7.4%。9個城市存在上報已完成整治但仍未消除黑臭的水體,分別為:南寧11個,十堰9個,東莞5個,深圳3個,武漢2個,廣州、蕪湖,岳陽和隨州各1個。

現場督查發現,一些地方存在尚未向國家上報的黑臭水體,包括:廣州102個、深圳80個、無錫18個、揚州14個、東莞12個、上海11個、蕪湖2個,南京、武漢、隨州各1個,共242個。

現場督查發現,黑臭水體治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控源截污不到位。督查期間發現存在控源截污不到位方面的問題共分5大類,190個,涉及92個水體。主要體現在存在非法排污口、城鎮污水管網不配套、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截流的污水未經處理異地排放、雨污合流等方面。

二是底泥污染未得到有效解決。督查期間發現14個城市41個黑臭水體重污染底泥未得到有效清除,69個黑臭水體清理出的底泥隨意堆放。

三是沿河傾倒垃圾問題突出。現場督查發現36個黑臭水體河面存在大面積漂浮物,64個黑臭水體河岸存在大量隨意堆放的垃圾。

下一步,我部將印發督辦函,將專項督查期間發現的問題移交地方,要求限期整改並向社會公開,實行“拉條挂賬,逐個銷號”式管理。

5月下旬起,對北京等11省(直轄市)26個城市的黑臭水體整治情況開展了第二批督查。目前,正在對遼寧等11省(區)24個城市的黑臭水體整治情況開展第三批督查。有關情況我們將及時通報。

二、深入開展“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

今年3月,生態環境部(原環境保護部)等七部門聯合啟動“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對46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687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長江流域相關自然保護地進行了遙感監測,梳理問題線索。

目前,生態環境部已分3批下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區、長江流域自然保護地的重點(疑似)問題清單,這些問題主要包括違法建設採石場、工礦用地、能源設施以及核心區緩衝區的旅遊和水電設施等,要求各地及時組織核查處理。

一是遙感監測發現問題。2017年下半年國家級保護區遙感監測發現4034個疑似問題,其中新增或擴大的疑似重點問題約280處;2016-2017年省級保護區遙感監測發現9425個疑似問題,其中新增或擴大的疑似重點問題約870處;2016-2017年長江沿線各級自然保護地遙感監測發現1713個疑似問題,其中新增或擴大的疑似重點問題約65處。

二是審計反映、媒體曝光、信訪舉報等重點問題線索,涉及22個省份,46個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共61個重點問題線索。

三是自然保護區基礎工作和能力建設問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16個省區的60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沒有獨立管理機構,有26個省區的11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沒有管理機構;部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存在圖上面積與公佈面積不符的情況;有24個省區的156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未提交自然保護區範圍與功能區劃備案材料;自然保護區勘界立標工作普遍滯後,警示警告設施不足。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建立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改、查處臺賬,聯合相關部門對全國各地自然保護區問題排查整治工作進行巡查,力促“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三、第二十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成功舉辦

第二十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于6月23-24日在中國蘇州舉行,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日本環境省大臣中川雅治、韓國環境部部長金恩京分別率團出席,就落實三國首腦會議共識,探討和解決共同面臨的區域環境問題,促進本地區可持續發展進行了友好對話。

這次會議分享了中日韓三國最新環境政策進展和對區域和全球環境議題的看法,聽取了三國環境合作回顧與展望報告,頒發了中日韓環境合作20年特別貢獻獎,簽署了《第二十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聯合公報》,並就未來三國環境合作達成三點共識。

一是全面落實好三國領導人會議精神和倡議。

二是更加關注區域和全球環境議題,在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實施、籌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等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

三是創新“中日韓+”環境合作模式,與更多國家分享三國環境合作的經驗和成果,共同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

在23日的雙邊會談中,中日雙方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與日本環境省關於合作開展改善大氣環境相關研究與示範項目的備忘錄》。25日,中韓雙方在北京共同啟動了中韓環境合作中心,為兩國不斷深化生態環境領域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臺。

下面,請田為勇局長介紹情況。

田為勇: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環境執法和強化督查工作的關心、理解、支持和幫助,特別是去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的強化督查工作取得較好的成績,凝聚了大家的辛勞和奉獻,再次表示衷心感謝。

大家知道,4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7場標誌性的戰役。在5月18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對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詳盡安排。

生態環境部梳理總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7+4”行動,即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七場標誌性重大戰役和落實《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打擊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達標排放、“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等四個專項行動,涉及到大氣、水、土壤和生態等生態環境的主要領域。

習近平總書記講,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首先要抓好頂層設計,其次要抓好督查落實,再有就是要有一套正確的策略和方法。

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首先是抓宏觀頂層設計

2018年3月,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聯合水利部印發《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方案》,生態環境部聯合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學院、國家海洋局印發《“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實施方案》;5月,印發《關於聚焦長江經濟帶堅決遏制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專項行動方案》《全面落實<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2018-2020年行動方案》;6月,國務院常務會審議通過《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近期將正式印發。其他行動方案正在穩步有序推進。

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關鍵在抓督查落實

2018年6月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啟動視頻會,李幹傑部長對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思路進行了闡述和部署,核心內容是工作重心和工作思路的轉變和調整,從過去生態環境部主要抓宏觀政策,抓頂層設計,轉變為既抓宏觀政策,又抓微觀落實。通過狠抓執法督察,把責任扎紮實實落實到基層。

從5月7日起,生態環境部先後啟動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清廢行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藍天保衛戰等專項督查,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從5月7日開始,分三批開展督查,第一批督查對8個省(區、市)20個城市開展督查,共督查458個黑臭水體,確認其中34個未消除黑臭,同時新發現黑臭水體242個。

5月9日,調集3000人,組成150個督查組開展了“清廢行動2018”第一階段督查。督查期間各督查組共摸排2796個固體廢物堆存點。經過現場核實,發現存在問題的有1308個。截至5月底,生態環境部已對問題嚴重的111個案件進行部級掛牌督辦,對於其它一般性的1197個問題進行省級掛牌督辦,並以督辦函的形式向問題所在地市縣兩級政府交辦。

5月20日-6月2日,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了2018年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第一輪專項督查。共抽調全國27個省(區、市)執法骨幹1426人,組成273個專項督查組,通過衛星遙感監測和群眾投訴舉報等多種渠道報送的3991個清單內問題,發現清單外問題2260個。

6月11日開始,組成200個督查組,對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開展督查,拉開了今年藍天保衛戰的序幕。第一輪次督查到6月24日,發現2690個問題。

三、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還要有正確的策略和方法

在梳理和分析2017-2018年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方法和經驗的基礎上,生態環境部總結出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要做法。具體來講有以下幾點:

(一)突出重點。七項標誌性戰役和四個專項行動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主要針對特定地區的重點問題開展工作,目標和任務清晰有限,絕非“大而全”。重中之重是打贏藍天保衛戰。

(二)合力攻堅。此次污染防治攻堅戰每一個戰役或專項行動都要統籌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力量,既抽調地方力量,也抽調部機關、直屬單位人員;既抽調執法人員,又抽調管理人員、科研和專業技術人員,調集全國業務骨幹,集中兵力,合力攻堅。

(三)清單管理。以問題為導向,生態環境部直接指揮,全面發現問題。對發現的問題採用清單式管理,拉條挂賬,一盯到底。

(四)壓實責任。對發現的問題,直接交辦地方政府,採用“排查、交辦、核查、約談、專項督察”的“五步法”,壓實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責任,推動解決一些長期解決不了的“硬骨頭”問題。

(五)依法處理。污染防治攻堅戰絕非不分青紅皂白一律關停企業,而是督促地方依法依規分類調查處理。工作中絕不允許違法違紀問題發生,一經發現,嚴懲不貸,並且指名道姓公開通報。

(六)力求多效。通過“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既解決環境問題,又努力扭轉“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通過查處污染投訴,既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又解決群眾身邊的污染問題,力求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七)依靠科技。運用“熱點網格”技術,提高督查的針對性,準確性。採用衛星遙感數據,精確判斷水源地邊界。使用督查APP,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又確保客觀公正。

(八)公開透明。七個標誌性戰役和四個專項行動每日發佈督查進展情況和發現問題清單,曝光突出環境問題,組織現場採訪和深度報道,採用多種形式共同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號角已經吹響。生態環境部正在組織全系統力量,以攻城拔寨之氣勢對各重點領域合力攻堅,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而不懈奮鬥。

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中提到,要精準施策治理污染,那此次啟動的新一輪重點區域強化督查,與之前的督查相比較,有哪些創新和特點?

田為勇:謝謝央視的記者,去年我們開展了為期一年的大氣強化督查,建立了清單,解決了很多問題,在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用“吃藥”理論來形容,我們過去藥方子都是對的,但是大家最後有的吃了,有的沒吃。通過一年的強化督查,就是讓大家把藥吃下去,療效也就顯現了。在認真總結去年督查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要在以下七個方面更加完善:

一是覆蓋範圍更廣。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確定了三個重點區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我們強化督查也相應的從去年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擴展到了汾渭平原和長三角地區,從28個城市擴展到了80個城市,三個區域的督查方式方法也會不同,有駐點督查,也有機動式督查。

二是參與人員更多。去年抽調地方及部直屬單位約8000人次參加督查、巡查和特別行動工作。今年將調集3萬人參加攻堅戰,重中之重還是藍天保衛戰,3萬人當中有1.8萬人是圍繞著藍天保衛戰開展工作的。

三是督查力度更大。去年我們是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為中心,派駐28個督查組開展督查。今年是以縣(市、區)為中心,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的531個縣(市、區),派駐約290個左右督查組,每個督查組負責1至3個縣(市、區),深入一線開展督查。去年每個城市8個人,今年每1-3個縣(市、區)3人,無論是督查數量還是督查深度都有很大提升。去年每天查300-400個點位,現在每天就要查2000-3000個點位。

四是督查內容更全。去年我們重點抓了“兩散”和“兩提”,即平時抓“散亂污”企業整治和“散煤”治理,重污染天氣應對要“提高級別響應”“提前三天發佈預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以“四大結構”調整為治本之策。以“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和達標排放為重點,優化産業結構;以散煤清潔化替代為重點,優化能源結構;以公路轉鐵路和柴油貨車治理為重點,優化運輸結構;以礦山、綠地和揚塵綜合整治為重點,優化用地結構。

五是技術手段更強。強化督查運用在線監控、“熱點網格”技術、發揮微信舉報作用、使用執法APP、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提高督查的針對性,準確性。我們用熱點網格結合地面的小微站和移動式傳感器,跟蹤監測一個地區某一個時間段的污染變化情況,很快就可以鎖定排放源。有時候發現的污染源不一定是主要的排放源,我們還要通過熱點網格評估,看網格熱度是不是下來了,以此來判斷是否查到了主要排放源。我們把這些技術用在了督查當中,對於發現問題和及時解決問題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六是調度指揮更準。我們從全國環境執法大練兵中調選精英組成調度指揮部(專項辦),負責調度督查組活動。專項辦會向各督查組提供問題清單,對督查區域內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今年督查分三個階段,各階段督查重點將有所側重,比如:6-7月重點是“回頭看”;8-9月重點工業爐窯、礦山治理、小火電淘汰、揚塵治理及秸稈焚燒等。

七是執法執紀更嚴。督查前,派出單位會做廉政教育,督查組成員簽署廉政承諾書;督查中,我們會在微信群對督查人員三天一提醒;督查結束後,督查人員還要簽《強化督查期間遵守紀律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自查表》並報備。對工作中發現的違法違紀問題,嚴懲不貸。

路透社:對於新一輪強化督查來説,煤炭和鋼鐵行業是否會成為督查重點?此外,我們了解到此次對28個北方城市煤炭、鋼鐵行業排放標準進行了嚴格要求,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這個標準是否會擴大到其他城市?

田為勇:謝謝,我用一組數據來解答你剛才提的第一個問題。去年5月份,京津冀2+26個城市所有45米以上的煙囪,已全部安裝在線監控設備,並且和環保部聯網。通過聯網數據,我們可以隨時看到每一個企業的排放情況以及監控設施的運行狀況。1532家企業共安裝在線監控設備2935個,實現24小時不間斷監控。從監控數據來看,鋼鐵行業數量大概佔到了全部高架源企業的10%左右,但是排放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三項指標均佔到了全部高架源企業的三分之一。所以説,鋼鐵行業始終是我們強化督查工作的重點。煤炭主要還是在使用環節會産生大量的污染,電力行業的排放量在京津冀2+26城市高架源中佔到20%。因此電力行業也是強化督查的重點之一。

第二個問題,你説的標準加嚴,應該是指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率先實行特別排放限值。今年年初,環保部發佈了《關於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要求已有的鋼鐵、火電等行業,從今年10月1日起,執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特別排放限值。這一政策是國家對污染嚴重地區採取的更加嚴厲的措施,隨著對環境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這一政策必將逐步推廣。

南方週末:近日審計署發佈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審計報告顯示,9省份56個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存在排污口等違規建設項目。請問情況是否屬實?貴部對此有何下一步舉措?

田為勇:謝謝你的提問。我們已經關注到審計署公佈的這些情況,其中包括涉及長江經濟帶56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違法情況。在這裡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對長江經濟帶的飲用水水源地專項整治不是從今天開始的,實際上從兩年前就已經開始了。

2016年,我們重點組織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工作。保護區劃定是飲用水水源保護的基礎,從去年開始,我們組織對長江經濟帶12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319個水源地進行了全面排查,對發現的490個問題全部拉條挂帳,逐一盯緊解決。去年12月30日,490個問題整治全部完成。這其中一級保護區裏有211個問題,包括碼頭、排污口、面源污染等,有一些還是相當嚴重的。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堅決打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攻堅戰。目前,我們正在開展“二、三行動”計劃,即用兩年的時間(2017-2018)解決長江經濟帶的問題,用三年時間(2017-2019)解決全國的問題。去年長江經濟帶我們完成了地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整治,今年對縣級飲用水水源地也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排查,對排查的問題全部列入了清單,也將逐項督促解決。今年要完成長江經濟帶以外的全國其他地區地級及以上城市水源地的清理整治,明年完成縣級水源地整治,確保老百姓喝上乾淨的水。

科技日報:最近全國多地臭氧濃度較高,請問強化督查對此是否會有一些針對性措施?

田為勇:臭氧問題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在今後我們的大氣污染治理中會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在天氣比較好的時候更加凸顯。臭氧的産生,有兩個重要的前體物,一個氮氧化物,一個VOCs。氮氧化物主要是由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主要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

第一是嚴控出廠新車。去年我部對兩個柴油貨車生産企業開出了3800萬罰單,就是要讓汽車生産企業出廠新車必須做到達標排放。

第二是嚴管在用車。一是老舊車,我們已經淘汰國一、國二標準機動車,正在大力推進國三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提前淘汰更新。二是通過嚴查柴油車檢驗機構偽造檢驗結果、出具虛假報告行為,規範檢驗機構檢測行為,基本保證在用車達標排放。去年在京津冀地區抽查了不同城市的23個檢測線,現在來看檢測線的問題還是比較多,有11個存在弄虛作假的情況。

第三是嚴查油品。去年對京津冀地區抽查了400個加油站,汽油不合格的達22%,柴油不合格的達28%。下一步將嚴厲打擊生産、銷售、使用非標車(船)用燃料行為,堅決取締黑加油站點(車)。

第四是調整運輸結構。推進煤炭、礦石等大宗貨物和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環渤海、山東、長三角地區,2018年年底前,沿海主要港口、唐山港、黃驊港等煤炭集疏港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2020年採暖季前,沿海主要港口、唐山港、黃驊港等礦石、焦炭等大宗貨物原則上主要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2020年重點區域鐵路運輸比例達到50%以上。

關於VOCs治理,一是以“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為重點。重點排查無治理設施的橡膠生産、廢塑料加工、傢具製造等重點行業“散亂污”企業。二是加大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印刷等行業監管和防治力度。

氮氧化物、VOCs不光是臭氧的重要來源,也是PM2.5的重要前體物,二次轉換會産生PM2.5,在解決這些氮氧化物、VOCs的同時也是解決了PM2.5的問題,也解決了臭氧問題。

經濟觀察報:對於一些地方應付檢查,存在的“一刀切”問題,不少正規企業早有抱怨,本次強化督查有哪些特別的考慮?尤其是對於新增進的汾渭平原和長三角地區,生態環境部將作出哪些督查安排?

田為勇:一刀切的問題去年通過媒體朋友大家共同努力,總體上形成共識,這裡給大家再講幾個觀點:

一是生態環境部堅決反對搞一刀切。前一段中央環保督察期間,部分地區為了應付檢查,把所有的企業都停了下來。像這種情況我們是堅決反對,為防止一些地方不分青紅皂白地實施集中停工停業停産行為,影響人民群眾正常生産生活,生態環境部專門研究制定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説”等敷衍應對做法,堅決避免集中停工停業停産等簡單粗暴行為。

二是我們要正確地理解“一刀切”的概念。如果是那些違法或者沒有治理設施、超標排放的,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我們在開展攻堅行動的時候,嚴格依法整治,嚴格執法辦案,特別是對“散亂污”企業的停産整治,這都不能稱為“一刀切”。

三是強化督查從制度設計上就充分避免地方為應付檢查的“一刀切”。去年我們開展為期一年的強化督查,4月份剛結束,6月份又開始督查,持續開展,打消了應付檢查暫時停一停、等人走了再恢復生産的念頭。今年是按縣(市、區)派駐督查組,基本上每個地方都有督查組,臨時停産這種方式已經行不通了。

四是對於“一刀切”的問題,我們只要發現就嚴肅處理,絕不允許平時不作為,檢查時亂作為。不僅要處理企業,也要處理地方政府和部門相關的責任人。

今年強化督查分三個階段開展:

第一階段(2018年6月11日至2018年8月19日)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開展“回頭看”,重點排查“散亂污”企業整治、燃煤鍋爐淘汰、部督辦問題整改等情況,全面排查發現新的涉氣環境問題。

第二階段(2018年8月20日至2018年11月11日)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全面督查,重點排查汾渭平原“散亂污”企業及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建檔立卡和自查整治情況;排查39個城市工業企業環保設施運行及達標排放情況;排查工業爐窯、礦山治理、小火電淘汰、揚塵治理及秸稈焚燒等情況。

第三階段(2018年11月12日至2019年4月28日)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 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長三角地區落實減排措施和重污染天氣應對措施開展檢查。排查清潔取暖及燃煤替代情況,排查各城市錯峰生産企業停限産措施落實情況,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時,排查重點區域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啟動及相關措施落實情況。

督查採取按縣(市、區)駐點的方式,1-3個縣(市、區)設一個督查組。“2+26”城市總體安排200個左右的督查組,汾渭平原11個城市總體安排90個左右的督查組,長三角地區以安排特別行動組為主,開展不定期機動式督查。

汾渭平原11個城市主要是按照去年“2+26”城市督查做法,以縣(市、區)為中心,重點抓“散亂污”企業整治、燃煤清潔替代和小鍋爐整治、秋冬季錯峰生産企業停限産和重污染天氣應對措施落實情況。

長三角地區的督查主要是以重污染天氣應對為主,檢查地方落實削峰降頻措施,減少重污染天氣出現頻次,降低污染峰值。也不排除在後兩年的強化督查時對長三角地區開展大規模駐點督查,這取決於今年機動式督查的效果。

北京晚報:我們了解到,針對湖南洞庭湖“3萬畝超級矮圍”破壞生態問題,貴部已組成督察組開展專項督察。請問督察情況如何?下一步將採取什麼措施?如何追責問責?

劉友賓:夏氏矮圍面積約2.8萬畝,周長約19公里。從2012年開始,夏氏矮圍業主長期違法建設,開展非法養殖。矮圍阻塞了洞庭湖魚類洄遊通道,侵佔麋鹿棲息地和白鸛、黑鶴等珍稀水禽遷徙路徑,圍內濕地植被逐漸被陸生植被替代,且投餌養魚,加之畜禽糞污排放,影響內湖水質,對洞庭湖局部區域生態環境和行洪安全造成嚴重影響。當地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十分惡劣。

2017年4月,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洞庭湖違法違規建設矮圍問題進行了重點督察,並於2017年7月向湖南省進行反饋,要求湖南省加大整治力度,早日解決問題,確保湖區生態健康和行洪安全。2018年5月29日至6月6日,生態環境部組成督察組再赴湖南省益陽、岳陽兩市就此開展專項督察。

督察發現,一年時間過去了,相關地方和部門對中央環保督察消極應對,整改工作長期滯後,拆除工作一拖再拖,矮圍拆除流於形式,整改把關不嚴不實,驗收考核走過場,上報情況弄虛作假,不較真不碰硬問題突出,生態環境保護失職失責明顯。

在這個過程中,省市縣三級水利、畜牧水産部門雖開展數十次現場檢查,要求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拆除到位,恢復湖洲原貌,但這些要求均一直未執行到位。至2018年5月29日我部專項督察進駐時,仍未真正開展拆除整治工作。

此次專項督察後,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要求堅決整治,依法處理。益陽市成立專案組,對失職瀆職、違法違紀、涉黑涉惡等問題開展調查,組織開展拆除工作。目前,夏氏矮圍業主夏順安被依法刑事拘留。夏氏矮圍及附屬建築物已全部拆除到位,內外湖基本實現連通。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把專項督察問題案卷按程序移交湖南省委、省政府,責成有關方面依法依規進行問責,並向社會公開問責結果。

近期,中央環保督察對外公佈了一批“敷衍整改”“假裝整改”“表面整改”的典型案例,令人觸目驚心,充分説明當前環境違法在一些地方依然非常嚴重,環境執法不能有絲毫懈怠和放鬆,必須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向環境違法行為亮劍。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堅決打擊各類環境違法犯罪的“土圍子”,推動形成環境守法新常態,還人民群眾綠水青山。

經濟日報:近日,有媒體披露山西臨汾監測數據造假案細節,有網民指出,“國控監測站點被干擾數百次”折射出國控監測點位仍存在造假的可能,請問您對此怎麼看?生態環境部將採取哪些措施加強對國控監測點位的監管?

田為勇:臨汾案件是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檢查時發現監測數據有異常,我們立即派人到現場進行了調查取證。通過調取監控,發現有一些人為干擾的痕跡,有人進入了臨汾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動了監測採樣器。在初步掌握證據後,我們第一時間與公安部溝通,並將相關證據材料正式移送公安部。公安部接到我們的移送材料後迅速責成山西省公安廳成立專案組進行偵查,公安部門破案的速度非常迅速。對這起案件有幾點思考:

一是臨汾案件不是孤立的,利益驅使是數據造假的動因。案件主要的責任人是臨汾市環保局原局長,他不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環境質量,而是想歪招組織人員造假。臨汾案件發生在西安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案件之後,這種利益驅動絕對不是個案,一定還會有,我們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二是臨汾案件比西安案件更惡劣。臨汾市有6個空氣質量監測站點,造假者在6個監測站點同時加濾膜和取濾膜,干擾監測數據。這是一個有預謀、有組織的犯罪活動,作案手法更隱蔽,性質極其惡劣。

三是生態環境部的態度堅決。對於此類案件,我們發現一起嚴肅查處一起,決不姑息。目前,當地法院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追究16名被告刑事責任。

四是臨汾案件還在處理中。我們要在環保系統內進行全面警示教育。對於案件涉及到的地方政府、環保部門和第三方運營單位,下一步還要進行處理,除了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外,還要追究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特別是對參與到造假的運營機構,要從重查處。

南方都市報:“散亂污”整治是強化督查的重點,日前發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明確,今年底前要完成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全面整治“散亂污”企業及集群,請問有哪些具體措施?遇到了哪些困難?如何確保地方按時整改到位?

田為勇:“散亂污”是去年強化督查抓的重點之一。去年空氣質量的改善,整治“散亂污”企業貢獻率約佔30%,散煤治理約佔40%。由於“散亂污”企業存在規模小,作坊式,易流竄,易反彈等特點,導致整治“散亂污”企業不可能一蹴而就。

整治“散亂污”的問題,應該做好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依靠科技,精準發現問題。充分發揮“熱點網格”技術優勢,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確定大氣污染物濃度較高或出現濃度異常變化的網格區域,提高督查組發現問題的準確性。同時,通過污染物濃度變化情況,對督查組發現問題的準確性進行評估,督查成效和污染物濃度變化相互印證。

二是優化分組,調動督查組積極性。我們根據縣域“散亂污”數量,優化分組,做到每個督查組都有任務。在去年評比“每週一星”的基礎上,今年我們評比“每週一榜”,每週表揚排名前十的督查組,並對外公開。每月對表現突出人員,向其省、市人民政府致函予以表揚,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三是壓實責任,推動問題解決。“散亂污”整治一定是把責任壓給地方黨委政府,一旦發現問題嚴重的,要按照量化問責辦法來追責。清單內“散亂污”整改不到位的或者死灰復燃的,發現兩件就處理副縣長,四件處理縣長,六件處理縣委書記,以此督促地方政府抓好落實。

下一步京津冀、汾渭平原和長三角地區,“散亂污”整治仍然是重點。在確保整改到位方面:

第一是要建立量化問責規定。去年“散亂污”抓得比較實,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制定了量化問責規定。根據不同問題的數量,實施量化問責。

第二是公開透明。對督查發現的問題,我部以正式督辦函的形式交辦地方政府,責令限期整改;同時向社會全面公開問題清單,接受社會監督。

第三是按縣派駐督查組,不再設巡查組,由督查組駐點在固定的縣(市、區),每兩輪督查後,對前期發現的問題開展一週的核查,對問題緊盯不放,反復查,確保整改到位。

新京報:最近四川省自貢市環保局官方微信公眾號出現“神回復”引發輿論關注,請問生態環境部對此有何評論?

劉友賓:我們注意到這個情況。媒體報道後,我們立即向地方環保部門了解情況,督促迅速整改,要求多從自身找原因,從管理上找漏洞。同時,向全國環保系統發出了通知,要求對政務新媒體進行自檢自查,引以為戒,舉一反三,堅決杜絕類似問題。

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政務新媒體工作。去年底,全國地市級以上環保部門全部開通了政務新媒體平臺。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會議上,李幹傑部長特別就生態環境系統做好新媒體工作提出了要求,強調要把網民的“表情包”作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晴雨錶”。要勤於“鍵對鍵”,學會與網友溝通交流。

政務新媒體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有情懷,有溫度,有責任擔當。這次事件反映出某些地方環保政務新媒體管理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環節。一些賬號開通時間不長,運行經驗不足,工作力量不夠,管理制度不盡完善。我們要求各地環保部門高度重視,也歡迎廣大網友對我們新媒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拍磚、吐槽,幫助我們不斷改進工作,切實提高服務質量,努力把生態環境系統政務新媒體辦成傾聽民聲、善解民意、為民服務的信息窗口。

華夏時報:“清廢行動2018”發現了哪些問題?環境部計劃如何整治?近期生態環境部還密集開展一系列環保督查行動,請問與之前開展的督查行動相比有哪些特點和亮點?請問這是否意味著環保督查向縱深發展?

田為勇:清廢行動是5月9日開始行動的,我們組織了3000人,150個組對長江經濟帶城市沿岸開展為期一週的全面排查,排查之前首先要求地方自查,形成1410個固體廢物堆存點的任務清單。行動過程中,我們公佈了舉報電話,鼓勵大家舉報。行動中督查組運用高科技,包括無人機沿江沿河檢查,發現不少新的堆存點。現場督查階段共排查了2796個堆存點,發現了1308個問題。

一是從堆存物質來看,最大比例的是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的混合物,總共發現了848個堆存點,佔總量的64.8%,性質最嚴重的危險廢物有58個,佔了4.4%。

二是從地域來看。湖北、江西相對比較多,1300多個問題當中湖北386個,江西336個,佔總量的一半左右。

三是有些堆存點數量相當巨大,超過100萬噸的堆存點有好幾處,清運的週期會比較長。

四是環境風險相對比較大。這些堆存點離大江大河比較近,一下雨污染物就可能隨著雨水排到江裏面去,環境風險相對比較高。

下一步,清廢行動要組織核查“回頭看”,對1308個問題按照四個標準來整治。

第一,必須要把傾倒廢物清理乾淨,這個工作6月底要完成。

第二,查清來源,傾倒廢物從哪兒來的,當地政府一定要心中有數,否則就有第二次傾倒、第三次傾倒等等。

第三,對企業違法傾倒和非法轉移行為,要依法進行嚴肅處理。

第四,對相關市、縣、鄉的相關政府和相關人員疏于監管問題要進行問責。

第二個問題,前面已經講到,強化督查在組織方式、高科技運用、抓落實力度上都有重大突破。強化督查確實是向縱深發展,它與中央環保督察更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一是強化督查與中央環保督察都屬於督政範疇。近期開展的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清廢行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藍天保衛戰等一系列行動均取得良好效果,充分説明強化督查與中央環保督察是一個有機整體,已經成為我們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平臺、機制和抓手。

二是強化督查與中央環保督察在形式與內容上略有不同。中央環保督察重點是對省級地方黨委、政府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情況進行督察,以查閱地方檔案、部門談話、下沉現場督察等形式開展,更宏觀些。強化督查等專項督查是“一竿子插到底”,深入縣(市、區)直接對著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點問題,以排查發現問題為導向,通過交辦問題,層層傳導壓力,解決問題,相對更微觀、更具體一些。不管是強化督查,還是中央環保督察,核心都是督促各級地方黨委、政府落實環保責任,層層抓落實,解決環境問題。

三是強化督查是中央環保督察的補充和延伸。我們總結出了督查工作的“五步法”,排查是基礎,交辦是關鍵,核查是核心,約談是預警,專項督察是保障。去年強化督查中,先後兩次對存在環境問題較多、整改進度緩慢的8個市(縣、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進行公開約談,對未落實採暖季錯峰生産要求違規生産等問題,嚴肅追究有關地方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責任人。

中國證券報:材料中提到近期準備出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請您介紹一下有關情況。另外,材料中還提到7月將出臺《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達標排放專項整治行動方案》,這個方案出臺的背景是什麼?目前垃圾焚燒發電企業達標排放情況如何?

田為勇:您看得非常仔細。實際上,這兩項工作的頂層設計方案還在進一步完善之中。

您問的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達標整治,是“7+4”行動中的一項。生活垃圾的處理處置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會産生生活垃圾,生活垃圾處理處置不當又會影響到城市的正常運轉,進而影響到每一個人的生活。

近年來,生活垃圾焚燒行業的“鄰避效應”較為突出,少數垃圾焚燒廠建設年代較早,設備相對陳舊,未能穩定達標排放,群眾反映較為強烈。我們將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達標整治提到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日程中,積極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總體上,群眾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最為關心的有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惡臭問題,另一方面是二噁英問題。前者在感官上對群眾影響較大,後者會對健康影響更大。

垃圾焚燒廠擁有良好的設備,也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比如在惡臭的控制上,垃圾的儲存、運輸、處置等各個環節都可能出現跑冒滴漏,從而散發出異味;在二噁英的控制上,爐膛焚燒溫度達不到標準要求,就可能産生二噁英。

下一步,我們會緊盯重點環節,盡可能讓生活垃圾的合理處置融入到我們小康社會建設當中總體目標中,讓老百姓能夠在優美環境中生活。國外在城市中心成功運營了一批生活垃圾焚燒廠,與周邊群眾和諧相處。我們希望,未來也能推動垃圾焚燒廠實現高效清潔焚燒,與周邊群眾和諧相處。

劉友賓: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祝朋友們週末快樂。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