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海運拉近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2018-08-21 07:58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今年適逢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一帶一路”倡議5週年、國際海事組織成立70週年。

海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性基礎和服務行業,90%外貿物資通過海運完成運輸,是我國最早“走出去”的行業,發揮著對外開放“先行者”和支持保障的重要作用。回顧40年,中國海運業發展的每一步,都得益於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和歷史機遇。

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了“改革開放”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治國方略,招商局在深圳蛇口開發建設了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區,打響改革開放的第一炮,也成為海運率先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樣板,創立了港口與城市、與工業融合發展的蛇口模式。

改革開放極大釋放了中國發展潛力,海運需求快速增長,海運供給不斷邁上新臺階,到2000年海運需求居世界前3位,海運運力達到3844萬載重噸、居世界第五位,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全面緊張狀況得到緩解,標誌著中國進入世界海運大國行列。

進入新世紀以來,抓住WTO和“中國因素”機遇,中國海運規模化發展再上新臺階,成為世界海運需求最大的國家,海運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形成海運強國框架。一是形成規模居世界前三位的大型化、專業化和年輕化的現代化船隊,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二是形成一批規模居世界前列的世界級大港,吞吐能力適應性達到適度超前水平。目前世界十大港口排名,中國佔據七席。三是海運企業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中遠海運集團規模居世界首位,招商局港口和中遠海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規模居世界全球碼頭運營商前兩位。

海運發展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發展成就,是堅持改革開放,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海運發展之路的結果;也是堅決貫徹國家對外重大舉措、堅持強化創新發展的結果。

海運具有天然的國際化特徵。大型航運企業幾乎都是國際化企業。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中的班輪連接性指數,2014年以來中國的海運全球連接度持續位居全球首位。在中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加快推動由海運大國向海運強國的歷史性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海運業自身要進一步擴大開放,積極參與國際海運治理。包括深化海運投資領域對外開放,做好自貿試驗區海運創新政策的複製推廣工作。繼續有序推進海運“放管服”改革,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支持海運企業實施“走出去”發展,構建國際化産業佈局和服務網絡,做強國際港航運營商,進一步提升全球海運資源共享水平和配置能力。積極參與重要國際通道治理,在重要國際航道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貢獻我國力量。建立區域性航運組織,聚集、整合亞洲航運聲音等。

另一方面,要更好地服務於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放意味著互聯互通。這就需要海運在國家和地區之間形成連接和通路,由此帶動貿易、投資、金融和信息等要素的集聚。當前海運市場處於一輪漫長調整期,競爭更加激烈,國際海運規則持續調整,同時現代技術發展正不斷推動海運服務創新,現代航運服務已經打破了原有模式,為客戶提供集成化的服務已經成為重要競爭手段。這就需要海運市場主體適應新形勢,把握新需求,著眼以更高的效率、更先進的技術手段提供全程供應鏈服務,打造貿易大通道,積極推動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賈大山 作者為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