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以防為主,抵禦地震災害風險

2018-09-25 07:4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具有地震多、分佈廣、強度大、災害重等特點。本世紀以來,全球大陸共發生3次8級以上地震,其中2次發生在我國。未來,一些地區和城市群,仍存在7級以上潛在地震威脅和發生中強地震的可能。 當地震來臨時,該怎麼辦?房屋抗震設防烈度是否達標?如何更好地宣傳與普及防震減災知識?科學減災,重在預防,且防抗救能力一個都不可少。8月20日至8月24日,記者跟隨全國人大常委會防震減災法執法檢查組來到甘肅省,針對當前開展防震減災工作和法律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查原因開藥方,推動問題的解決。

災害面前應當以防為主

走進蘭州石化公司展覽室,展示臺上一摞厚厚的普法考試答卷吸引了檢查組的注意。選擇題、判斷題、論述題……考卷上列有數十道有關防震減災法相關的常識類問題。“正式職工必須通過這樣的普法考試,不只是防震減災法,有關應對各種自然災害的法律法規知識都實行不定期抽查。”蘭州石化機動處副處長柳玉海介紹,公司還組織領導帶頭授課解讀、印刷口袋本系列讀物、開展專題講座等多種活動,目的是為了讓職工牢牢掌握防災減災知識,保障安全生産。 實際上,由自然災害引發的生産安全事故並非鮮見,石化企業更是高危群體。針對這樣的高風險,蘭州石化公司所有建、構築物都按8度抗震烈度設防,並強化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生産、存儲設施設備抗震設防和地震安全性評價。 “一旦地震來襲,化工廠所要面對的第一大難題就是泄漏,以及可能引發的各類次生災害。”柳玉海感慨,近年來特別是工業領域,災害應急處置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了“防”字上,“我們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避免次生災害發生,萬一發生,也要防止擴散,盡可能減小損失”。 科學防範地震災害,離不開對地震監測預報能力的不斷提升。據中國地震局副局長閔宜仁介紹,針對我國地震分佈廣的特點,近些年我國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國的地震監測網絡。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地震監測能力已達到2.5級,地震重點防禦區和人口密集城市達到1.5級,國內地震2分鐘左右完成自動速報,實時服務用戶上億人次。 在劉家峽水電廠大壩安全監控中心內,工作人員正盯著信息參數顯示屏,實時監控大壩運行狀態。目前,在大壩1690米高處安裝有穩定性好、性能指標先進的強震動儀,用來觀測數據並實時傳至省地震局,劉家峽水庫大壩安全監控中心也同步監測強震動儀運行狀態。此外,大壩周圍50公里內還有45個地震監測臺站,可對壩體及附近地區的地震活動、地震強度和地震前兆實時監測。 “我們主要關注大壩的變形和滲流情況,變形量有沒有超標、水位變化是否異常、環境溫度多高……不僅左右看,還要水平看、垂直看,特別是到汛期會加密監測頻率,推導出大壩的週期性變化,防患于未然。”該廠水工分場主任高承眾表示,一旦出現任何異常,監控中心將隨時反饋信息,加強應急聯動處置。

重建家園貴在防震意識

多次地震災害表明,減少地震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升災區群眾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 2013年7月22日,甘肅定西市岷縣、漳縣交界處發生6.6級地震,共造成95人遇難,1300余人受傷。岷縣是受災最重的地區,其境內梅川鎮永星村、永光村、馬家溝村等多個村落幾乎被摧毀。 5年後,這裡的災後重建工作已有條不紊地鋪開。檢查組走進梅川鎮永星村農戶張蛇生家,兩層小樓共7間住房,陽臺上曬著黃芪等中藥材。“我家原來是土坯房,地震來了房子一眨眼就塌了,那時候覺得沒啥指望了。”張蛇生回憶説:“好在災後不久,政府派發補助,專門有人來指導我們按照上下圈梁的抗震標準新建房屋、宣傳防震知識,現在的新房住得放心。”  岷縣西城區幼兒園也屬“7·22”災後重建項目。當時,老校區房屋不堪地震災害的重荷,墻面出現大面積裂縫,2013年10月份,西城區幼兒園啟動重建。如今,嶄新的校園擁有建築面積8149平方米,均達到地震8度設防標準。除了為孩子營造舒心的學習環境,園中的老師更把防震救災科普教育納入了日常教學中。  “我們一方面加強地震科普安全教育,通過主題活動、創意展板等環節,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了解防震減災知識;另一方面,全校每個月都設置防震演練,每一處樓道都有專人負責管理,教師分工明確,即便遇上地震也能有序指導孩子分層疏散避險。”園長孟娟娟告訴記者,不僅如此,老師還在課堂上通過課件和情景式教學等方法,教孩子如何自救。 防震減災,應從娃娃抓起。當前,我國已經把防震減災知識納入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和公共安全教育內容。全國已建成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493個、科普示範學校5488所,防震減災科普已逐步進入各級各類科技場館,科普資源開放共享。  災害的發生,也給抱有僥倖心理的人們敲響了警鐘。“都説‘7·22’這樣的強震是岷縣百年難遇的天災,過去縣裏也有地震演練和科普,但總覺得與現實生活離得太遠,沒能重視起來。”岷縣教育局局長李繼勝談起今昔對比,“現在要科普要演練,還得看到效果。地震來了,這些孩子不光知道跑,還要知道怎麼跑、往哪兒跑,跑動中應該注意什麼。只有當學生們完全掌握了防震知識和應急處置能力,才算真正把教育落到了實處”。

農居抗震設防仍是短板

從1997年頒布《防震減災法》,到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後,對《防震減災法》中防震減災規劃、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地震災後過渡性安置和恢復重建、監督管理等作出全面規範。  “防震減災法自修訂實施以來,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持續增強,防震減災整體能力不斷提高,但21世紀以來,我國大陸及周邊地區進入了相對頻繁的地震活躍期,地震數量明顯增多,分佈範圍明顯增大,防震減災形勢不容樂觀。”檢查組組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蔡達峰指出,要充分認識防震減災工作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堅持以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原則,更加科學、全面、主動地貫徹實施防震減災法,切實提高應急能力,將地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當前,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尚不均衡,農村民居抗震性能仍是防震減災工作的短板。“農村建房都是村民自己蓋,缺乏統一規劃和監管,很多貧困縣對農村民居實施抗震設防要求的改造或是新建都非常難。”甘肅省地震局局長胡斌説,地震安全農居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一些區域特別是城鄉接合部和農村私搭亂建現象比較普遍,存在地震安全隱患。  正如檢查組成員、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建設工程質量第三檢測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田春艷所説,建築抗震設防是防震減災法的重要內容。她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繼續加強對既有農村房屋和城鎮住宅的普查力度以及抗震安全性鑒定工作,大力開展農村住宅抗震技術的研發項目,對新建工程要嚴格按照抗震設防標準建設,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  “我省脫貧攻堅深度貧困地區與地震高烈度地區在地理位置分佈上高度重合,這些地區也是滑坡、暴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交織疊加頻發的重點區域。”甘肅省副省長何偉表示,省內各級政府制定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的意見》等150多份規範性文件,今後全省仍將嚴格執行加快推進農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強化抗震安全農居工程活動斷裂分佈圖等方面要求,全面開展災害風險隱患排查,穩步推進震災預防工作。(記者 郭靜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