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體教融合走出新路——青少年體育教育的浙江探索

2019-05-01 16:5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杭州5月1日電 題:體教融合走出新路——青少年體育教育的浙江探索

新華社記者許舜達

朝氣蓬勃的青少年,就像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處在生長髮育期的他們,需要體育活動鍛鍊其體魄、磨煉其精神。近年來,浙江省積極推動體教融合改革,提高體育後備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增強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和綜合素質,形成了青少年體育教育的有益探索。

創新“學校+俱樂部”模式

下午3點多,在衢州市柯城區實驗小學,下課後的學生們從教室裏魚貫而出,來到鋪設著人工草坪的足球場上,練習運球、傳球、射門,揮灑汗水。一年一度的校園足球聯賽還未開始,但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孩子們已經提前開始“備戰”。

柯城區實驗小學的校園並不大,卻培養出了一批以國奧球員童磊為代表的優秀足球人才,董子健、程添樂、巫羿錦等小球員也入選了新一期國家少年隊,學校還被評為浙江省校園足球優秀定點學校和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衢州市柯城區地處浙江西部,經濟和人口都不佔優勢,柯城區實驗小學的“足球基因”從何而來?

“開展學校體育離不開場地師資,場地我們有,可專業的體育教練是稀缺資源。”柯城區實驗小學校長葉小秋説,從2000年開始,學校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和衢州市華騰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展開闔作,由俱樂部向學校輸送6名專業教練,負責常規的足球課以及校隊訓練比賽,專業教練匱乏的問題迎刃而解。

葉小秋告訴記者,學校搞校園足球堅持了19年,前後5任校長都很支持,效果也很理想。如今班班有球隊,年年有聯賽,每個學生都能“踢兩腳”。而課後的訓練也不影響學習,很多小“球星”同時還是“學霸”。

據了解,“學校+俱樂部”的創新模式已經在衢州普及開來。通過體育協會、俱樂部派駐專業教練,每個學校開展足球、籃球、羽毛球等至少一個特色項目,目前覆蓋全市38所學校,在訓學生超過3000人。

培養更多有文化的體育人

走進杭州市陳經綸體育學校,泳池邊一字排開的小朋友正在練習打水,時不時探出水的小腦袋帶著滿臉稚氣卻又嚴肅認真。很多啟蒙教練親切地把這些學齡前後的孩子稱為“小魚苗”。他們中,可能就有下一個孫楊。戴著水下耳麥的學員們,在水下也能清楚聽見教練員在岸上説的話,實時進行動作的糾正和指導。

“中國游泳看浙江,浙江游泳看杭州”,從羅雪娟到葉詩文再到孫楊,杭州泳池裏誕生了一個個中國游泳隊的領軍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杭州游泳的模式中,沒有對孩子們進行“集中訓練,集中學習,集中管理”,而是堅持採取“走訓”,學習訓練兩不誤,實現了真正的體教結合。

“畢竟奧運冠軍是萬里挑一,那些成不了金字塔尖的孩子們通過學習游泳,既能擁有強壯的身體,達到一定水平,也能通過特長生考進各個高校。”國家級游泳教練朱穎説,除了指導游泳,教練們還會定期察看孩子的成績單,督促他們學習。

朱穎表示,現在運動員的培養已經走向多元化,她希望培養更多有文化的體育人,改變過去對運動員“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認識。

記者了解到,除了陳經綸體校,杭州還有杭州游泳健身中心和大關游泳健身中心兩個點,目前杭州游泳已經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相互競爭且各具特色。

體教深度融合走出新路

“體育好的,文化課成績也能好。”——這是衢州市白雲學校裏流傳的一句話。白雲學校成立於2006年,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其最大的特色是校內開展的體育教育。

“從我們這裡畢業的初中生,都掌握至少兩項體育技能。”白雲學校校長葉海濤介紹,學生入學開始就受到專業體育教育。在此基礎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包括田徑、圍棋、擊劍、健美操、射擊、射箭等不同的項目,學生們能接觸到的遠不止是普通的體育課。

衢州市體育局副調研員毛周春介紹,由於歷史原因,衢州市沒有市本級體校。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聯手合作,創新體制機制,2010年衢州市柯城區政府為白雲學校增挂了“柯城區少年兒童體育運動學校”的牌子,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運行模式。

在白雲學校,所有體校學生都和普通學生被混編入相同的班級,體校生在學習成績方面沒有任何“優待”,一旦成績不好甚至有可能被取消參加訓練的機會。然而,學生外出參加賽事,有時一去兩三周也很平常,落下的功課怎麼辦?

“我們會派出文化課老師跟隊,學生白天比賽,晚上補課,比賽學習兩不誤。”葉海濤表示,體校中真正成為專業運動員的不到10%,體校不只是培養後備人才,而是培養人的地方。

這是體教融合探索在浙江的一個縮影。2017年,浙江省體育局、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編辦等5家單位聯合印發了《浙江省縣級體校改革發展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實現“縣縣有一所新型體校”。

少年強,則中國強。未來可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