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聞辦就“抓機遇促改革隴原滄桑巨變、戰貧困重生態聚力富民興隴”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2019-06-05 17:26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發佈會現場。中國網 李佳 攝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省(區、市)系列新聞發佈會。2019年6月5日(星期三)上午10時,中共甘肅省委書記、甘肅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鐸,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甘肅省人民政府省長唐仁健介紹“抓機遇促改革隴原滄桑巨變、戰貧困重生態聚力富民興隴”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新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胡凱紅。中國網 李佳 攝

國新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中國成立70週年省(區、市)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中共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鐸先生,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省長唐仁健先生,請他們圍繞“抓機遇促改革隴原滄桑巨變、戰貧困重生態聚力富民興隴”介紹情況,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首先有請林鐸書記做介紹。


中共甘肅省委書記、甘肅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鐸。中國網 李佳 攝

中共甘肅省委書記、甘肅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林鐸: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很高興在這裡和大家見面,也借此機會來介紹甘肅發展的情況。首先,我代表甘肅省委、省政府對各位長期以來對甘肅的關注支持表示感謝。有的記者朋友可能去過甘肅,對甘肅有所了解,也有一部分同志沒有去過甘肅,借此機會我簡單把甘肅的情況給大家做個介紹。

甘肅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處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交匯處,地理區位獨特,歷來是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略要地、民族團結的橋梁紐帶、中西交流的陸路通道。這裡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古絲綢之路東西貫穿境內1600多公里,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四大古文明在敦煌交融交匯,歷史文化非常厚重。甘肅也是個自然景觀多樣的省份,擁有除海洋和島礁以外的所有地形地貌,如果僅去過甘肅一域,不能説真正來過甘肅,因為甘肅東西南北各不相同,地形地貌非常獨特。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説,“甘肅地域遼闊,自然風光優美,黃土高原、廣袤草原、茫茫戈壁、潔白冰川構成了一幅雄渾壯麗的畫卷,宛若一柄玉如意”。另外,甘肅也是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一片土地,是紅軍長征的會師地。慶陽市的南梁有一片中央紅色根據地,是在紅軍長征以後碩果僅存的、唯一的一片中央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也是抗日戰爭的出發點,習近平總書記把它概括成“兩點一存”,這也是甘肅的特點。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甘肅開啟了發展進步的新紀元。70年來,全省各族幹部群眾認真貫徹黨的大政方針,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和毅力,艱苦奮鬥、銳意進取,使隴原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解放前的甘肅百業蕭條。新中國成立後的前30年,經過“一五”和“三線”建設兩個時期的發展,甘肅工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蛻變,形成了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製造等特色優勢産業,誕生了“鎳都”金昌、“銅城”白銀等工業城市,成為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一些産業至今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地位。

改革開放特別是西部大開發以來,甘肅逐步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不僅歷史性地解決了溫飽問題,徹底結束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歷史,而且經濟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基礎設施條件大為改善,人民群眾生活需求得到更好滿足,全省發展開始從短缺走向富裕、從貧困走向小康。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給予了一系列特殊關懷。201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甘肅視察指導工作,提出“加快建設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幸福美好新甘肅,努力到2020年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並作出“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為我們描繪了發展藍圖、指明了努力方向。近年來,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囑託,負重自強、頑強拼搏,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使甘肅發展同全國一樣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出現的滄桑巨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去年,全省生産總值超過8200億元,較新中國成立之初增長了600多倍。近年來,我們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傳統特色優勢産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高端裝備製造、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保持較高增速,文化旅遊産業逐步成為支柱産業,形成了穩定的“三二一”産業結構。

二是脫貧攻堅邁出堅實步伐。甘肅長期都在同貧困作鬥爭,我國區域性扶貧開發的實踐就源於甘肅。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脫貧攻堅進入新的階段,累計減貧58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33.2%下降到5.6%,36個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為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是擴大開放構建新的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是甘肅面臨的最大機遇。我們立足區位優勢,積極搶抓這一機遇,深度融入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依託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構建了陸路海路貫通聯動、文化經貿相互促進的開放格局,對外合作交流逐步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拓展。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是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的以文化為交流的“一帶一路”的一個盛會,每年在甘肅舉辦一次,已經舉辦了三屆,産生了非常好的影響。今年把博覽會和我們的國際旅遊節並在一起,7月31日在甘南舉辦開幕式,就是藏區大草原,閉幕式在敦煌,希望記者朋友和媒體能來參加我們這次盛會。

四是基礎設施條件更加完善。交通、水利、通信等設施條件今非昔比,如新中國成立前全省只有4000公里能通汽車的公路,如今公路總里程已超過14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達到4242公里,14個市州全部通高速公路。鐵路、民航事業快速發展,高速鐵路達到1153公里,通航機場已有10個,基本建立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

五是生態建設有了明顯進展。我省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70年來,全省上下大抓生態建設,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和沙化、荒漠化治理,森林覆蓋率由2.6%提高到11.3%。對甘肅來講,做到這一步是十分不容易的。我們綠化和治理沙化、荒漠化的成本都要做出非常艱苦的努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標本兼治,在集中整治生態問題的同時,積極做好轉方式、調結構的文章,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産業,逐步走上綠色發展崛起之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六是城鄉居民生活持續改善。1949年,全省人均收入只有90元左右,2018年全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了29000多元和8000多元,人民生活越來越好,教育、醫療、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務的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回顧甘肅的發展實踐,我們深切感到,70年來經濟實力和生産力水平的顯著提升,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人民生産生活條件的顯著變化,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産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也更加堅定了全省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砥礪前行的決心和信心。

現在,甘肅發展已經站在新的起點上。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到甘肅代表團參加審議,作出了“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的重要指示,給了全省幹部群眾極大鼓舞。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戰略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政策機遇,堅決抓好脫貧攻堅和生態保護兩大底線任務,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以優異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征程中努力把甘肅各項事業推向前進。

下面,我和唐仁健省長很高興回答大家的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甘肅貧困問題在歷史上比較突出,長期以來都在同貧困做鬥爭。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更是舉全省之力推進脫貧攻堅,請介紹一下甘肅的扶貧脫貧歷程,以及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進展和成效?謝謝。

林鐸:

感謝你對甘肅脫貧工作的關心。大家知道,甘肅受歷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響,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在全國都是典型。可以説,甘肅貧困問題一直比較突出,所以很長以來,人們説到甘肅,首先想到的是偏遠、缺水、貧困甚至落後。

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這段時間,人民群眾生活條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整體上還是溫飽不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全省農村貧困人口達1254萬,貧困發生率達75%。甘肅有很多地方發展條件很差,尤其是缺水,很多地方是乾旱缺水,一方水土難以養活一方人。

1982年底,國家決定開展“三西”建設,開始實施區域性扶貧開發,就包括了我們甘肅的河西地區和以定西為代表的中部乾旱地區。“三西”建設時期,甘肅創造了我國扶貧開發史上的“三個第一”, 即第一個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的開髮式扶貧行動,第一個集中連片推進的區域性扶貧開發行動,第一個大規模易地扶貧和生態移民搬遷行動。

黨的十八大以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向貧困發起總攻,開啟了人類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減貧進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挂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去得最多的是貧困地區,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貧工作,先後在6個地方召開座談會,專題部署指導脫貧攻堅。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這幾年我國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對甘肅來講,脫貧工作就是我們省委、省政府的主要工作,全省86個縣中有58個被納入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省定插花型貧困縣還有17個,扶貧開發任務十分繁重。國家確定的“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中,就有我省的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兩州一縣”,我省自己還摸排確定了18個深度貧困縣。這些貧困地區山大溝深,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發展基礎極差,扶貧脫貧難度非常大。

習近平總書記很關心甘肅的脫貧攻堅。2013年2月視察時,專門強調了扶貧開發工作,明確提出“連片特困地區黨委和政府的工作重點要放在扶貧開發上”,要求我們“把扶貧開發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為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甘肅代表團參加審議,專門講了脫貧攻堅問題,對我們面對面地悉心指導,提出了“堅定信心不動搖、咬定目標不放鬆、整治問題不手軟、落實責任不鬆勁、轉變作風不懈怠”等五個方面要求,在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進一步指明前進和努力方向,也是向全黨全國再次發出了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動員令。

經過努力,截至去年底,甘肅全省累計減貧581萬人,貧困人口減少到111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6%,75個貧困縣中有36個實現脫貧摘帽,朝著全面小康目標邁出了一大步。

具體來講:

一是抓紮實貫徹精準的方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逐村逐戶、逐人逐項去解決影響脫貧的問題。

二是緊盯脫貧目標標準。脫貧攻堅的目標就是要做到“兩個確保”,一個是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同時,脫貧攻堅的標準就是在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也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這是具體的目標。按照這個目標,堅持靶心不偏、焦點不散,在有限的時間用有限的資源解決有限的問題,實現有限的目標。現在看,實現“兩不愁”難度不是很大,這幾年我們主要集中精力推進“三保障”工作,同時根據省情實際,著力抓好飲水安全和易地搬遷,爭取儘快破解瓶頸、補齊短板。

三是聚力解決深度貧困。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而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則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我們以“兩州一縣”和18個省定深度貧困縣為重點,優先供給政策,優先安排資金,優先佈局項目,還建立省級領導幹部包抓深度貧困縣制度,集中優勢兵力,全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東鄉縣是我們一個固有少數民族東鄉族的所在縣,由我聯絡幫扶,宕昌縣也是一個幫扶難度很大的縣,由省長來幫扶,這樣每個縣都有具體的幫扶人。

四是確保穩定持續脫貧。發展産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很多群眾之所以貧困,就在於沒有增收産業和致富門路。我們通過實施特色産業發展工程、發放到戶産業扶持資金等辦法,大力發展牛、羊、菜、果、薯、藥等六大特色産業,還培育引進了一批涉農龍頭企業,覆蓋式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構建增收産業體系,群眾脫貧的穩定性、致富的可持續性更強了。同時,歷史性地消除了貧困村集體經濟“空殼村”。

打贏脫貧攻堅戰仍是今後兩年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現在正是最吃勁的時候,我們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扶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盯住目標和標準,紮實組織,衝刺清零,對“兩不愁、三保障”逐村逐戶逐人逐項去核實,採取措施,解決實際問題。同時,要防止出現返貧,擴大脫貧攻堅的戰果,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效。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就給大家介紹這些。

光明日報記者:

甘肅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我的問題是,7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是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和努力?謝謝。

林鐸:

甘肅處在我國西北地區的一個中心地帶,總體上甘肅自然條件嚴酷、生態環境脆弱,但恰恰又是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我們省是長江、黃河上遊的重要水源的涵養區,同時也是騰格裏、巴丹吉林、庫姆塔格等沙漠匯合南移的阻擋區,幾個大的沙漠在甘肅交匯,我們要通過努力,讓這些沙漠不再匯合。比如,巴丹吉林沙漠、騰格裏沙漠的交匯處就是我們武威的民勤縣,這個縣在擋著這兩個沙漠。為此,過去溫家寶總理曾多次指示,決不能讓它們成為中國第二個“羅布泊”。習近平總書記也作出指示,要確保民勤不成為第二“羅布泊”。

甘肅維護生態安全的任務是我們省的一個底線性任務,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甘肅整體來看自然條件比較差,特別是土地沙化、荒漠化程度比較深,森林覆蓋率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只有2.6%,現在經過70年的努力達到了11.33%,每一平方米的綠地增長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沙化的面積佔到了我們土地面積的28.6%,荒漠化佔到了45%,去過甘肅的朋友知道,一些區域坐在飛機上往下看,坐在火車上看,滿眼都是荒山土崗、低丘緩坡,有的地方溝壑縱橫、荒山土嶺,基本看不到綠色。新中國成來以來,甘肅的群眾一直在同風沙做鬥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據現在不完全統計,70年來全省完成造林1.56億畝,“天保”工程實施的面積達到了3.15億畝,目前森林覆蓋率達到了11.33%,這雖然同其他省份比我們差得很遠,但這對甘肅而言十分難得。在甘肅特別是河西的風沙口,種活一棵樹、一棵草都非常不容易,要建成一片森林、一片草地需要付出幾十年的努力。像今年3月份,我們省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先進群體被中宣部授予了時代楷模的稱號。就是這三代人用了38年的時間,在沙漠的邊沿完成了治沙造林面積21.7萬畝,管護風沙育林育草面積37.6萬畝。正是有了這種愚公移山、久久為功的韌勁才創造了沙漠變綠洲的人間奇跡。包括我們的很多幹部、很多群眾,在現在這個時候都奮戰在沙漠裏,去那兒壓草、打格,種梭梭來固沙,同時嫁接一些肉蓯蓉等經濟作物,取得經濟收益,幹得很苦,但是我們群眾為了保護祖國的政治生態,守住西部這個生態屏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創造了沙漠變綠洲的人間奇跡。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明確提出建設“山川秀美”新甘肅的要求,叮囑我們“一定要努力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水平”,就搞好生態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給我們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扛起政治責任和歷史責任,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崛起之路,使全省的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特別是這兩年,我們把解決各類生態破壞問題作為突破口,綜合施策,扭轉了一些地方生態惡化的趨勢,採取有力措施整改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問題,確定的年度整改任務已經全面完成。涉及祁連山的346個具體問題,已經整改334個,其餘12個按規劃和要求將於明年底前完成整改。

作為老工業基地,過去甘肅不少城市污染非常嚴重,過去甘肅省會蘭州被稱為“在衛星上看不見的城市”,但是近些年的治理取得了很好成效,所謂的“蘭州藍”被國家推廣,要學習蘭州治理城市污染、大氣污染防治的經驗,巴黎氣象大會授于蘭州“今日變革進步獎”。我相信近幾年去過蘭州的,會感到蘭州大氣環境質量還是很好的。同時,為了解決長遠的問題,我們專門制定構建生態産業體系,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決定》和《規劃》,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清潔生産、清潔能源等生態産業,構建十大生態産業體系,現在正在全力推進。生態産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佔生産總值比重不斷提高,對生態改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我們相信,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有廣大媒體的監督幫助,我們一定能夠建成山川秀美、幸福美好的新甘肅,切實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的屏障。

中國日報社記者:

通過剛才的介紹,我了解到甘肅總體在中國所有省份中屬於發展比較滯後的。我想請問,從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來看,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甘肅最大的變化是什麼?謝謝。


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甘肅省人民政府省長唐仁健。中國網 李佳 攝

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甘肅省人民政府省長 唐仁健:

確實如你所説,與東中部地區、與部分西部省份相比,甘肅的發展現在還是比較滯後,但是自身比、縱向比,應該説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剛才林鐸書記講到的一些基本情況,好多數字都説了,我再簡單舉幾個例子。一是從綜合的發展指標來看,總值現在8200多億,1952年的時候只有13億多,增長了600多倍。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是1957年的157倍,年均增長了8.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那時候增長了159倍。一般説家電、電話,這些在甘肅已經都進入尋常百姓家,家電全面普及;每百戶家庭汽車擁有量超過33輛;住房條件,城鄉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為33.8平方米和31.4平方米。我感到,這幾方面的變化,人民群眾最有獲得感。

首先是吃飯。古往今來“隴中苦瘠甲于天下”。確實是多少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前,也包括改革開放之後,前段時期,甘肅人民就為吃飽肚子而奮鬥。現在情況有了很大變化,從食不果腹不能解決溫飽到現在解決了溫飽,而且還追求富裕,馬上到明年年底就能和全國一道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糧食産量連續八年保持在1000萬噸以上,人均糧食産量400多公斤。總體上吃飯問題現在已經完全解決。至於貧困縣貧困狀況、脫貧摘帽這些情況,剛才林書記已經講了,我不再重復。

二是吃水。吃水在別的地方可能不成問題,但是在甘肅現在還是一個問題。古往今來,乾旱少雨,十年九旱,基本是甘肅自然條件、農業生産條件的自然寫照。現在我們還是在為水而奮鬥,這些年在中央的關注下,尤其從“九五”開始,我們在解決用水問題上,城鄉生産生活用水上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一大批工程,包括引洮一期、二期。這件事要特別講一講,讓甘肅人民特別感動的是,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到甘肅視察時,特別關注引洮一期工程推進實施的情況,幫助協調解決問題,這充分展現了總書記對甘肅人民濃濃的情懷,以及對甘肅群眾的關心和掛念。貧困地區有3.3萬戶,十幾萬人還要飲窖水,這是我們的條件決定的,但為每戶家裝一個凈水設施,這樣飲水安全指標也沒有問題,請各位放心。

三是行路。有個段子説,當初甘肅的學生到外地讀書,同學問你們那個地方以前是不是上學、上班還要騎駱駝?在別人眼裏真認為好像這麼落後。早年是這樣,但是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剛才書記也講了一些數字,現在我們的公路,除了剛才講到的總數是14萬多公里,現在14個市州,每個市州高速公路已經通了,86個縣,現在還有30個縣高速公路不通,但是其他的已經通了。鐵路,尤其是2014年蘭新高鐵建成後,推動甘肅進入了高鐵時代。到2018年,我們省鐵路運營里程已經超過5000公里,高速公路4000公里。尤其要告訴記者朋友的是,剛才書記提到一句話,從前年開始,甘肅和重慶、貴州、廣西和東盟、新加坡打通了“中新南向通道”,現在叫“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這對甘肅來講,就像當年的蜀道難完全是封閉的,現在突破口已經打開,對甘肅下一步發展,特別是開放發展,效果尤為明顯。我們的機場航運,14個市州已經有9個民用機場,開通了國內國際航線200多條,通達的城市100多個。

這三個方面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建國70週年來甘肅人民獲得感最明顯的三大方面。謝謝。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提起甘肅,我們很容易想到玉門關、月牙泉、敦煌壁畫、大漠駝鈴,它是很多人心中的遠方。甘肅如何讓這些獨特的旅遊資源成為民眾脫貧的手段呢?如何通過深耕“一帶一路”,讓這些優秀的旅遊資源走向世界?謝謝。

林鐸:

你提的這個問題實際上也是我們省委、省政府正在研究的問題。剛才講,甘肅現在轉變發展方式,特別是推進綠色發展,是甘肅發展的必由之路。旅遊業是甘肅目前的支柱産業,未來將是我們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我剛才介紹了甘肅的歷史、文化、地理地貌,甘肅是一個多樣性的省份,非常豐富,地理地貌豐富,三大高原的交匯處,東南西北各不相同。要想了解一個完整的甘肅,就要走遍甘肅,東南西北都要走到。

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就誕生在甘肅,“女媧補天”這些既是歷史傳説也有歷史記載,每年6月22日,在天水要祭祀伏羲,而且是海峽兩岸同時祭奠中華人文始祖,文化非常厚重。要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特別是華夏文明的發祥,不了解甘肅是了解不全的。你剛才講到的河西走廊敦煌,本身就是中西文化的交匯處,北大季羨林老先生講,古希臘、古印度、古中國、古伊斯蘭四大文明的交匯處非敦煌和新疆莫屬,新疆的那一部分也是靠近敦煌的,因為敦煌已經是甘肅的最西部,敦煌本身就是中西文化的交匯代表。敦煌文化是世界級文化,敦煌學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級的學科。

我剛才講了三次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引起的反響很好,與會的外國政要、部長、國際大法官,以及人民日報把“一帶一路”165家媒體和新聞單位的記者聚集到敦煌,都感受到一種震撼力,在這裡了解我們中西交匯的歷史,因為“古絲綢之路”陸路主要講這條通道。當時漢武帝派霍去病、衛青驅逐了匈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回來以後的主要活動都是在這個區域。隋煬帝的時候,在焉支山下,就是現在山丹縣附近,召開過所謂的萬國博覽會,27個國家的使節和外貿人員到這裡來,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石窟文化,比如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莫高窟,這都是我們國家石窟文化最精華的代表。甘肅有世界文化遺産七處,在全國和北京一樣並列排在第二位,歷史文化非常厚重。剛才説地形地貌獨特,我們56個民族都有,2個民族自治州,7個民族自治縣,民族風情在非民族自治地區來講也是很濃郁的,少數民族人口占我們總人口的9.82%,255.13萬人,所以到各地還有很多的民族風情。

文化旅遊資源的富集度,甘肅排在全國第五位。近兩年,一些旅遊評價體系都把甘肅作為一生要去的地方之一。所以我們把發展旅遊業作為綠色發展的一個主打産業來做。就敦煌來講,也在構建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因為敦煌附近有玉門關,過去古詩詞有”春風不度玉門關”“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王之渙的詩中提到的玉門等地,離敦煌車程只需一個多小時,現在每年有十幾萬人踏著《西遊記》玄奘到所謂西天取經路線徒步走。

近幾年,我們旅遊人口的增長速度很快,連續突破20%,去年達到3億人,旅遊收入突破了2000億。在我們構建大旅遊産業體系的同時,也注重讓農民通過旅遊脫貧致富,現在有很多鄉村旅遊到甘南去,我們推廣的甘南州全域無垃圾旅遊模式,使那裏變得非常乾淨。甘南有1千多個生態文明小康村,像尕秀已經很有名氣了,你們今後可以去看一看。

隴南康縣的農村旅遊搞得如火如荼。産業的構建加上鄉村旅遊的推動,會把甘肅的知名度大大提升,旅遊真正成為甘肅綠色發展的一個支柱産業,同時也是脫貧攻堅最助推的重要力量。月牙泉、鳴沙山,包括張掖的丹霞地貌,請媒體多宣傳,希望你們也多去走一走,走遍甘肅最後就會得出一個結論:交響絲路,如意甘肅。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

我們知道,甘肅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黃金通道,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甘肅從傳統的內陸省份轉化為向西開放的前沿要地。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甘肅在對外開放方面的成效?接下來如何擴大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謝謝。

唐仁健:

謝謝記者對甘肅這方面問題的關注。甘肅歷史上有開放包容的基因,剛才講古絲綢之路,有很多人物,包括張騫出使西域等。從明代以後,因為海洋文明的興起、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甘肅逐漸淡出歷史舞臺,所以就慢慢沉寂下來了。1978年,我們的貿易才只有幾千萬元,現在有400億左右。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講,甘肅最大的機遇在於“一帶一路”,之後我們就一直研究思考怎麼抓住“一帶一路”這個最大的機遇,提出佔領五個制高點:

一是文化。剛才書記對文化旅遊的一段話就充分表明了我們在文化方面底蘊深厚。我們經濟是個小省,但是文化方面,還真不用謙虛,就是一個大省,旅遊應該成為一個強省,但現在還不是,差距就是潛力。

二是樞紐。古往今來,甘肅特別是河西走廊,一直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和黃金路段,現在因為空中、海上,好像地位下降一點,但是陸上的運輸特別是火車,比如中歐班列必經河西走廊。隨著交通,鐵路、公路的發展,甘肅下一步在樞紐方面依然十分重要。有的專家學者講到,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是甘肅最大的開放增量,尋求了一個全新的突破口,它處在一個十字交匯的地方,所以這個樞紐是我們的制高點。

三是科技。甘肅的經濟8000多億的體量不算大,但是我們的科技在全國能排到第18位,一共四個方陣,在第二方陣。我們一共有2000多家科技單位、科研單位,其中中科院的一院三所、蘭州大學,還有中央很多專業水平很高的研究所,包括口蹄疫生産的疫苗,也都在甘肅。經濟不行,科技很行,這背後表明我們轉移轉化沒有抓好。所以我們下一步在轉移轉化上要下很大功夫,我們建立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直通機制。另外,國家去年還批准了西北第一個科技自主創新的示範區,是最高層次的自創區。

四是信息。現在每個省都在講,甘肅也不能不講,就像當年的蒸汽機、電氣化,關鍵是我們要做出甘肅的特色,特色是兩個方面:一個是立足絲綢之路經濟帶,再一個是生態産業,圍繞生態産業來推進信息化。

五是生態。生態既有保護的方面,也有發展的方面。保護好我們全省56個自然保護區,國家級保護區全省一共21個,祁連山只是其中一個。我們自己梳理出全省的問題、生態保護區1800多個問題,現在把1700多個問題,93%都解決了。祁連山,中央通報甘肅346個問題,我們現在96%以上已經解決,現在只剩12個問題還沒有做完,按計劃、按時間結點在明年年底前要做完。發展十大生態産業,書記講去年年初省委全會決定“構建生態産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

我們想,這“五個制高點”其實就是我們的比較優勢,有的方面還是我們的絕對優勢,只要發揮好了,我們就能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講的最大機遇是“一帶一路”,也就能夠推動新時代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謝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剛才聽了書記介紹的情況,確實特別感動。因為甘肅是華夏民族共同的家園,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是甘肅人民共同的願望,也是14億華夏兒女關注的問題,我想請問,在這方面現在進展怎麼樣?下一步有什麼安排?謝謝。

林鐸:

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的發展用了“特別關切”,特別是3月7日參加甘肅代表團審議時,作出了“要不斷開創富民興隴的新局面”的重要指示,同2013年2月視察甘肅時提出的“努力把甘肅建成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幸福美好新甘肅,努力到2020年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一脈相承的,而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開創新局面。為此,我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上下正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和指示要求,省委專門召開全會,作出了貫徹講話要求,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意見,以此作為我們省推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實際行動,現在全省上下正在努力按照要求全力推進甘肅的發展。

剛才講到的脫貧攻堅,生態環境是我們兩大底線性任務,這個不多講。經濟發展方面,主要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挖掘潛力、揚長避短”的重要指示,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的調整,這是我們要牢牢抓住的。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講,甘肅是一個問題和潛力同樣明顯,優勢和劣勢同樣突出的省份,它是雙重的,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在甘肅特殊的發展階段就更為明顯。所以,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是我們的工作重點,也就是要構建十大綠色生態産業體系來調結構。因為甘肅對國企比重依賴性比較大,規上工業56%都是國企,而且對央企的依賴性比較大,因為國家最早在西部産業佈局,“一五”時期佈局了16個重點項目,當時全國156個重點工程項目,甘肅就有16個,支撐了國家很多領域的發展。但同時,隨著改革開放,我們終端産品比較少,産業鏈不完備,重化工和有色金屬冶煉給別人生産原料産業特徵比較明顯,最後沒有終端産品,很多的附加值我們拿不到手。農業方面,小農戶面對大市場,産業體系不完備,脫貧攻堅也好,鄉村振興也好,需要有一個完備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我們也正在著力構建。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堅持穩中求進,先保證當期經濟發展速度在合理區間,然後積極構建戰略性新興産業,調結構、轉方式,深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另外,要通過科技創新來推動甘肅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動力”。3月份兩會的時候又講到,要促進發展新的動能,新舊動能的轉換的步伐還不夠快。國家對甘肅發展高度重視,國務院批准了蘭州白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這個示範區是全國第18個,我們還是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科技部把我們和上海的張江科技園區結了對子,全省的科技研發投入也在大幅增長,綜合科技創新水平連續三年排在全國第18位。甘肅還是有很好的基礎,蘭州大學在綜合大學中水平也算比較高的,中科院在全國一共有12個分院,就有蘭州分院,還有三個重點所,外面的展板中有介紹到重離子治療癌症,它就是中科院近物所的技術,這都是自己研發的設備。武威和蘭州兩個重離子治癌症的醫療中心,現在都在進行建設,有的已經接納病人。我想,就是要通過科技創新驅動來推動我們高質量發展。

再就是保障改善民生方面,要抓好就業,增收,使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每年都跑贏生産總值的增速,就是讓老百姓有更好的獲得感。總體來説,甘肅欠發達,經濟總量不大,貧困程度深,我們和發達地區的差距將會長期存在,但是讓老百姓過上富裕的日子,有很好的獲得感、幸福感,這個我們是可以做到的。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剛才省長講,在改革開放上我們要形成新的格局,推動西部大開發上,在中央指導下,我們要採取新的舉措。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經濟發展會邁上新的臺階,改革開放會構建新的格局,生態建設會取得新的進展,城鄉面貌會有新的變化,群眾生活會得到新的提升。我説這幾個“新”,也是我們省委制定意見中,如何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所提出來的,我們將努力地把它變為現實。謝謝。

中新社記者: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我們注意到在2018年1月,甘肅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構建生態産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決定。想請您談一談甘肅為什麼要構建生態産業體系,又如何走一條綠色發展之路?謝謝。

唐仁健:

感謝記者對生態問題的深入關注。剛才我們反復講到生態問題的延續,林鐸書記講到生態問題時説,甘肅是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生態地位極其重要,但是又極為脆弱。為什麼是這樣?我簡單概括,這個屏障很重要,就是“三阻一涵養”。“三阻”一是阻止巴丹吉林和騰格裏兩大沙漠的會合,民勤像一個半島和葉片,深入兩大沙漠中間,我們每年要到那個地方去植樹種草,確保不成為第二個“羅布泊”。二是阻擋沙漠隔斷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一共18片綠洲,佔國土面積只有7.1%,如果河西走廊這18片綠洲沒有了,河西文明不保,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然就斷了。三是阻隔整個沙漠向青藏高原南侵。所以是阻止、阻擋、阻隔。

“一涵養”就是涵養長江、黃河和河西走廊三條內陸河的水源。我們為什麼要謀劃十大生態産業?因為簡單保護很難持久,我們就琢磨,畢竟2600萬甘肅人民,還要發展,還要過日子,而且還要過好日子,所以把發展和保護的關係處理好,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怎麼把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這就是我們尤為關注、深入思考、反復研究的。所以去年年初,我們在深刻吸取祁連山生態保護教訓基礎上,提出要構建生態産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做了這個決定。十大生態産業分為三大板塊,一是典型的無污染的,節能環保、清潔能源、清潔生産。二是能夠去污染的,像信息産業、軍民融合。三是少污染,儘量不污染的,甘肅有五大比較有優勢的産業,首先是剛才林鐸書記反復講的文化旅遊,其次是中醫中藥,我們中醫中藥的面積産量、道地藥材産量在全國都是第一。還有循環農業、通道物流。

為此,我們還制定了項目庫,規劃了265個,涉及8200億的投資。今後對甘肅來講,要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調結構、轉方式,轉換新舊動能,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抓手就是推動這十大生態産業的發展。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係,我認為才是最持久、最深入、最有效的保護。謝謝。

林鐸:

時間關係,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要結束了。感謝媒體朋友們關心、關注甘肅,能夠深入了解甘肅。甘肅是一片熱土,甘肅的民風純樸、甘肅人民熱情好客,甘肅的土地多姿多樣。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在甘肅境內900多公里,穿省會蘭州而過,是黃河穿城而過的唯一城市。我們的一本書《讀者》,累計發行超過20億冊。我們的一部劇《絲路花雨》,40年常演常新,長盛不衰,已經演出了數千場,40多個國家。我們的一碗麵蘭州牛肉麵,家喻戶曉,現在也是遍及世界40多個國家,成為我們一個很好的産業,也是聯絡各地遊客的紐帶。一座祁連山,橫貫一千公里,靠它的冰川雪水養育著河西走廊綠洲的人民,演繹了很多的歷史故事。所以甘肅是大家都嚮往的地方,但是想了解甘肅就要深入甘肅,深入到甘肅的四面八方,才能了解一個完整的甘肅。我以前寫過一段歌詞,當時我是這麼寫的:“天地就是線,山水緊相連。兄弟手拉手,千里共嬋娟。祖國就是家,民族大團圓。濃濃民族情,情濃心相連”。我們的心和大家的心都是連在一起的。

新中國70年滄桑巨變,改革開放40年把我們國家推向了世界,甘肅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高質量發展,保護好西部生態的屏障,努力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甘肅省2600多萬人民將為之奮鬥,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幫助。謝謝大家。

胡凱紅: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林書記,謝謝唐省長,謝謝各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