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村村有産業 戶戶有項目
——山西繁峙精準産業脫貧紀實

2019-08-09 15:2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太原8月9日電 題:村村有産業 戶戶有項目——山西繁峙精準産業脫貧紀實

新華社記者 解園

山西省繁峙縣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近年來,繁峙堅持貫徹精準扶貧方略,狠抓特色種植,研製中藥材飼料,引進勞動密集型産業,形成十大精準脫貧産業;通過施行“一戶一策”幫扶舉措,貧困戶戶均産業覆蓋2.5個以上,實現了“村村有産業,戶戶有項目”。

先算賬 後播種

“長期以來,村裏以種植玉米為生,收成好的時候,每畝地的利潤也不過五六百元。”繁峙縣大營鎮老泉頭村黨支部書記崔坤德説,由於繁峙縣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具備種植其他作物的良好基礎,“通過考察,我們引進利潤高的蔬菜,收入是種玉米的3倍!”

賬算起來簡單,但要改變祖祖輩輩留下來的種植習慣,村民們還是有些猶豫:缺乏種植技術,收成無法保證,更擔心的是,沒有銷路怎麼辦?

為打消村民顧慮,繁峙縣採取“産業+園區+農戶”的模式,引進龍頭企業,鼓勵企業採取訂單種植,強化企業、農戶與市場的利益聯結。

晉魯諾佳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脫水蔬菜生産企業,2016年入駐老泉頭村,解決了該村全部貧困戶的打工,吸納周邊村莊勞動力600多人,輻射帶動全縣超過3萬畝的蔬菜種植。

在老泉頭村的菜地裏,記者遇到村民張小明。“原來種了20畝玉米,一年辛辛苦苦下來收入也不到兩萬塊錢。”張小明説,現在流轉了十幾畝土地給公司,加上每天在公司上班掙的錢,1年能有三四萬元收入。

繁峙縣還依據不同村鎮的地理條件,因地制宜地引進了藜麥、穀子、黃花菜等作物。截至2018年底,全縣引進的特色農作物種植面積已經佔到總播種面積近7成,成為覆蓋貧困戶最多的特色産業之一,帶貧1.85萬戶,戶均收入超過5000元。

養牛脫貧 打造“牛”品牌

繁峙縣農發村是移民村,人均耕地不到1畝。剛遷移過來時,由於沒有固定生活來源,一些村民又回到山裏生活。

考慮到耕地短缺和村民原有的養牛習慣,繁峙縣加大對養牛産業的支持。2016年,購買一頭牛的市場價為8500元,各級政府、企業補貼後,村民只需自籌5000元。

農發村第一批購進的85頭牛收益喜人,帶動不少群眾加入養牛行列。有些貧困戶拿不出錢,村黨支部書記郝常喜便用自己的牛做擔保,保證每戶村民都能貸上款。

現在,農發村養殖肉牛2035頭,戶均年收入達到5萬元,佔全村人口三分之一的貧困戶已經全部脫貧。

説養牛讓村民們脫了貧,中藥喂牛則讓繁峙縣的養牛産業邁上“新臺階”。

“依託本地黃芪的道地性和形成規模的養牛産業,我們正在開發黃芪飼料。”山西道地藥材資源開發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梁泰剛説,用黃芪喂養的牛更健康,牛肉品質更高。

天河牧業在2018年7月與山西農業大學合作開展黃芪飼料喂牛,目前形成700余頭的養殖規模,牛肉質量達到歐盟活牛出口標準。天河牧業負責人劉六六説,黃芪肉牛的售價比普通肉牛高30%以上,去年公司的銷售收入突破2000萬元,“目前還在改進飼料配比、提升産品質量,最新試驗成果得到權威機構認證後,將向農戶推廣,並完善上下游産業鏈,將繁峙黃芪肉牛打造成全國知名産品。”

務農又務工 脫貧多門路

近年來,為了承接京津冀地區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繁峙縣專門成立了“手工業辦公室”,並制定了代繳房租、建廠補貼、運輸補貼等優惠政策。目前已經引進了60多家企業。

為加快脫貧步伐,繁峙縣著力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泥腿子”,培養為技術成熟的産業工人。

“為了保障務工人員的基本生活,在6個月的培訓期內,縣裏和企業給予參訓人員每人每月1000元補助。”繁峙縣手工業辦公室副主任高磊説,一名工人就業就能帶動一戶家庭穩定脫貧,他們按照“縣有園區、鄉有工廠、村有車間”的規劃,將扶貧産業辦到貧困戶“家門口”,方便工人照顧家庭的同時多一份收入。

徐青花是繁峙縣第十一扶貧工廠的工人,以前唯一的收入就是家裏種的4畝玉米,每年最犯愁的就是孩子們的學費。“我現在每個月能掙2000多塊錢,工作起來特別有幹勁兒。”徐青花説。

記者了解,繁峙縣還積極推進中藥材種植、光伏産業、鄉村旅遊等項目,形成了十大精準脫貧産業。目前,這些産業覆蓋211個貧困村,全縣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産業覆蓋率達到100%。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