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陜西安康:“飛地經濟”破解生態保護和加快發展“兩難”

2019-09-18 11:1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西安9月18日電(記者孫波、劉書云、薛天)陜西省安康市屬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限制和禁止開發區面積高達91.9%;這裡又是國家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川陜革命老區,發展需求迫切。近年來,他們創新思路,通過發展“飛地經濟”,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以創新思維突破發展空間限制

按照國家和陜西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定位,安康市除月河川道等一些點狀區域之外的縣區均為國家限制和禁止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市10個縣區中有9個被列入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範圍,被限制進行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城鎮化開發。

“要想發展,就必須突破安康地域和行政限制,整合全市可用的優質土地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也是我們提出‘飛地經濟’模式的初衷。”安康市委書記郭青説。

2013年9月,安康打破固有的行政區劃限制,鼓勵經濟發展空間受到限制的寧陜縣、紫陽縣、嵐皋縣、鎮坪縣、白河縣五個“飛出地”分別在具備良好開發基礎的漢濱區恒口示範區和安康高新區兩個“飛入地”徵用土地建設飛地經濟園區。

安康市市長趙俊民介紹説,飛地園區實行“飛出地”與“飛入地”縣區合作共建。“飛出地”負責落實建設用地指標及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飛入地”負責落實園區建設用地報批、徵遷,制定落實吸引企業入駐園區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管理園區涉及的教育、民政、計劃生育等社會事務。在利益分配方面,飛地園區的財稅收入和經濟發展成果由“飛出地”和“飛入地”共享。

“對‘飛出地’來説,是項目飛出去,産值留下來。對‘飛入地’而言,則是産業飛進來,人氣聚起來,從而形成雙贏局面。”趙俊民説。

“點”上開發 “面”上保護

在“點”上開發、“面”上保護的全域經濟發展思路指引下,安康限制開發區域的縣區進入了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的良性循環。

紫陽縣委書記趙立根告訴記者,過去縣上缺少土地資源,企業沒地方投資建廠,劈山造城、填河造地又破壞生態。眼瞅著良好的生態資源就是無法轉化為財富,生態産業只能停留在最基礎的原料生産上,地方經濟很難快速發展。現在縣上創新融資機制支持飛地經濟園區建設,引進返鄉創業企業家在“飛入地”發展新型工業,在“飛出地”發展綠色富硒産業,既富了民,又強了縣。

飛地園區完善的工業基礎和便捷的交通條件,為秦巴山區優質産品在深加工後銷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提供了平臺。記者調研發現,紫陽的天然富硒食品、産品價格成倍增長,生態産業已成為當地群眾重要的致富門路。煥古鎮茶農張仁貴告訴記者,人還是那個人,園還是那片園。從2015年到2018年,他的7畝茶園鮮葉收入從3000元變成10萬元,一下子增長了30多倍。

借力蘇陜扶貧協作,鎮坪縣飛地園區按照“縣上建基地、飛地搞加工、區域拓市場”的模式,依託鎮坪“巴山藥鄉”優勢資源,在飛地裏為鎮坪建立起生物醫藥加工、富硒食品基地。“過去看中鎮坪豐富藥材的企業不少,卻沒法在鎮坪建廠搞生産,現在有了飛地,問題迎刃而解。” 鎮坪縣飛地園區管理辦公室主任許勇説。

在這裡建廠的陜西安康普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這家公司行政總監謝文強告訴記者,選擇在“飛地”建廠,企業既能最大化獲取“飛出地”的自然稟賦,又能享受“飛入地”完善的工業配套,是一種具有智慧的發展模式創新。

截至今年8月,安康高新區和恒口示範區一期規劃的4.2平方公里5個飛地園區累計完成園區建設投資65.6億元,飛地園區已累計簽約招商項目84個,其中落地建設59個、竣工投産企業17個,投資過億元的企業達到12家。

“飛地”成為安康經濟高速發展新引擎

與傳統“飛地經濟”以經濟發展為主導的模式不同,安康市將生態文明理念貫穿到“飛地經濟”發展之中,在落實主體功能區要求的同時,促進生産要素向重點開發區域聚集,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記者採訪發現,“飛地經濟”成為帶動安康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強大引擎。在“飛地園區”內,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推動裝備製造、新型材料、生物醫藥等綠色工業在轉型升級中逐步邁向中高端,同時促進了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綠色金融、健康養老等新興産業加速發展。園區實現了勞動力就近有序就業,增加了城鎮勞動力收入,加快了城鎮人口聚集。

“飛地經濟”還給當地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生態友好型産業提供了廣闊空間。安康的富硒産業連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長,安康富硒食品佔規模工業比重由2013年的23.1%上升到2018年的33.8%,連同第一産業的富硒種養産業,富硒産業總規模已達670億元。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