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創新發展開花結果
——2019年國務院大督查綜述之六

2019-10-13 07:30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讓創新發展開花結果
——二〇一九年國務院大督查綜述之六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

當前,創新創業有哪些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是否順暢?如何調動創新主體積極性?創新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是否到位?日前,國務院16個督查組走進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科創園區,尋經驗、查問題、找出路,就創新驅動發展開展大督查。

創新創業促發展 科技服務待加強

高校是創新的重要發源地。

發揮高校創新優勢,能給學生發展創造新天地。9月10日,督查組來到四川德陽市的四川建院大學科技園,這裡入駐了66家創新創業企業,其中20多家由大學生創立。

“我讀大二時創業,參加過全省大學生創業大賽,現在我們已取得省測繪局頒發的丙級測繪資質,擁有30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四川省冶地工程勘察設計公司創始人李熠介紹,當地科技園給創業學生一系列政策優惠,從減免房租、水電費,到代辦稅收、專利申報、創業培訓,創業學生還可享用高校設施和專家資源。“依靠創新發展,營業額連年攀升,前年60多萬元,去年90多萬元,今年已達110萬元。”李熠説。

發揮高校創新優勢,更能帶動地區和産業的繁榮發展。督查組調研四川農業大學後了解到,學校在全省建立7個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分院,搭建科技示範基地60余個,培訓各類人員8000余人次,實現對瀘州古藺、廣元蒼溪、阿壩壤塘等86個貧困縣(區)全覆蓋。

在江西理工大學,督查組了解到,學校結合江西礦産資源稟賦,發揮科研特長,與重點企業共建了銅、稀土、鎢、鋰領域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近3年,學校獲批國家級項目200余項,2/3以上的研究都圍繞這些支柱産業,促使鋰電池、新材料、稀土提取等一批創新成果落地轉化和工程化。

督查組調研走訪企業和高校後發現,科技成果轉化普遍存在一些難點、痛點,比如成果供給與企業需求不匹配。在四川省,上半年專利授權4萬件,其中具有轉化價值的專利不足10%,大多數申請專利與技術中試有較大距離。督查組建議,構建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科研成果轉化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委託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應用技術創新。

企業創新政策多 促進要素更匹配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如何滿足科技創新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要素需求,實現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組建科技協同創新體,是江西省給出的方案。當地通過組建龍頭企業為主體、聯合産業上下游企業及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參與的科技協同創新體,強化創新要素在産業鏈中的整合作用,推動協同研發和成果轉化。

通過5年多運行,江西的科技協同創新體突破了111項産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創造345項新産品、新裝備、新技術,形成906項知識産權,提高了企業創新能力。

督查組在山西了解到,當地推進省級研發平臺建設,加強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努力解決科研成果轉化難題。截至7月底,技術合同交易額已達202億元。

山東通過推進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共享,有效降低了科技企業購置昂貴科研儀器的成本。認真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研發投入後補助、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普惠性政策。今年已發放研發投入後補助8.7億元,落實研發費加計扣除優惠金額533億元,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127億元。

當一項創新成果推向市場,供需能否對接匹配,直接影響著創新成效。成都高新區發佈的一項“供需機會清單”,幫助解決了這個市場對接難題,將傳統的扶持方式轉變為更加高效且競爭中性的産業支持方式,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督查組在成都高新區看到今年7月發佈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機會清單(第一批)》,需求端有25項,包括政府部門和國企的一些信息系統建設、平安社區建設、智慧養老服務等採購意向,供給端則是119項高新區人工智慧企業的創新産品名錄等。“機會清單發佈後反響熱烈,一週內,各需求單位對接企業28次,還有一批高新區外的企業主動找上門,希望能‘落戶’。”高新區管委會負責人説。

督查組發現,企業創新支持政策中,也存在部分創業創新貸款落實不到位的情況。督查組建議加強對企業的信用管理,讓資金扶持政策更好落地。

落實好各項政策 吸引高水平人才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要壯大創新型人才隊伍,就要加強對科研創新人才的鼓勵、吸引和培養。

在山西大同雲州區,以主實驗樓為中心的15個單位建築拔地而起。“前不久,剛完成煤炭清潔燃燒試驗平臺點火儀式,以煤變氫為主的科研項目已完成産業化前的最後一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大同分所的朱俊強難掩興奮。

誰能想到,中科院的專家來這裡做科研,始於“一杯咖啡”。朱俊強笑著説,去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當地發改委工作人員與研究所人員喝咖啡,當時中科院正尋找新的研發基地,而大同適逢能源轉型發展契機,當場就敲定煤炭清潔應用項目落戶當地的意願。

“過去總擔心成果悶在實驗室出不去,現在我們的選礦技術在讚比亞成功落地!”督查組在遼寧得知,東北大學的王國棟院士領銜開發的一項選礦技術在讚比亞試驗成功,為開發極難選鐵礦資源開闢一條新路。

為響應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東北大學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領導小組,圍繞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産權管理、轉化基地建設等,出臺一系列措施。比如,在轉化收益共享機制方面,對於交易額1000萬元以下的項目,研發人員與學校間按照使用許可類為9:1、成果轉讓類為8:2、成果入股類為7:3的比例分配;交易額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最高可給研發團隊92%的收益。此外,學校建立多元評價機制,鼓勵科研人員承擔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並將其納入職稱評審和業績考核。

督查組在四川大學發現,該校在科研人員激勵方面取得一定成績。該校以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改革為抓手,探索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確權改革,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目前,已分割確權科技成果80余項,科研人員創辦科技企業30余家。學校還加強專職科研人員隊伍建設,通過與地方、企業共建研發平臺,打造一支致力於工程應用開發、中試研發熟化、成果産業化的專職隊伍,推動解決西部地區企業難以吸引高水平人才的問題。

督查組發現,一些高校領導幹部對科研成果轉化特別是評估轉讓環節仍心存顧慮,有些科研人員對職務發明的權屬分配仍有疑慮,對市場需求缺乏了解,創新成果轉化內生動力不足。督查組提出,圍繞科技成果供給、成果轉移和成果權屬,我國已出臺大量政策文件。未來,要進一步推動形成領導幹部重視成果轉化、科研人員積極參與成果轉化、管理部門熱心推進成果轉化的合力。(記者 邱超奕、谷業凱、韓鑫、齊志明、屈信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