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營造能夠調動每個人潛質的制度空氣

2019-11-13 22:02 來源: 鳳凰網·政能亮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2日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下一步經濟工作聽取意見建議。總理説,要堅持推進改革開放,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今年的經濟形勢怎麼樣,下一步經濟工作如何展開,問計于專家、問計于企業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孜孜于經世濟民的情懷。

此次座談上,再度提及要激活市場活力、調動社會創造力,這也是他念茲在茲的一個話題了。今年6月,在浙江杭州出席2019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時,總理指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質是通過改革解放和發展生産力,調動億萬市場主體積極性和社會創造活力,更大限度激發每個人的潛能潛質。


在去年7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部署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高綜合競爭力、鞏固經濟穩中向好。他指出,要更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調動人的積極性和社會創造力,聚焦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痛點難點,突出重點,把該放的權利放給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創業創新活力。

市場活力如何激發?社會創造力從何而來?無他,均植根于改革開放。惟有持續深化改革、不斷擴大開放,才能夠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生産力,讓市場更具活力,讓社會更具創造力,讓每一個公民個體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增進公共利益。

過往的40餘年,中國經濟社會的長足發展得益於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由此,不僅國家富強,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般民眾和市場主體也因為改革開放而獲得了極大的自主權,激發出巨大的活力,並最終匯聚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磅薄動力。

當下,世界經濟下行趨勢尚未根本緩解,保守主義勢頭明顯,中國經濟面臨不小的外部風險和內部困難,當此之時,必須也只能堅持改革開放,先辦好自己的事情,通過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與抵抗力,以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一方面,必須堅持市場化的經濟改革基本方向,堅定不移走市場化道路,大力祛除阻礙市場發育的“堵點”和“難點”,到市場經濟的藍海中去。中國經濟本身有活力,只是,很多時候,這些活力被各種行政力量抑制,被政府的隱形門檻攔住,必須下大力氣推進政府自身改革,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營造適應發展的制度空氣和制度之水。

近年來,中央政府強力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合作,取得長足進步。在本次座談會上,總理提出,要破除企業投資興業的隱性門檻,持續開展雙創和互聯網+。可以説,儘管國際上不乏保守或封閉的思潮,但改革開放早已成為浩浩蕩蕩的世界潮流。

另一方面,必須堅持以惠及人民大眾為改革和發展目標。不管是改革,還是開放,終極目標都應該指向人民的福祉。40多年來,中國改革開放固然激發了市場活力、調動了社會創造力,但歸根結底,增強了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這反過來又成為下一步改革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強勁動力。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所有的努力,都旨在改善民眾生活。舍此,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中國經濟有韌性,韌性植根于近14億人的勤勞與創造”,這是共識,也是底氣。同樣,當14億人的活力和創造力得到釋放時,則中國經濟必然能夠創造新的、更大的奇跡。

往者已矣,來者可追。中國經濟一路風風雨雨走來,經歷了無數坎坷和波折,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改革開放也成為繼續改革開放的理由和依據,值此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惟有不斷推進改革開放,才能為經濟社會不斷提供活力與創造力。(斯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