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內需潛力持續釋放

2019-12-06 07:35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的今年重點工作之一。一年來,一系列相關政策舉措的出臺,夯基壘臺、立柱架梁,持續釋放內需潛力,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穩定國內有效需求,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消費實現穩定增長

不久前閉幕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有超過50萬名境內外專業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共達成意向採購711.3億美元,顯示出中國市場強大的吸引力。

消費已連續5年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第一動力,今年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前3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6674億元,同比增長8.2%;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5%。

“在全球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消費能夠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態勢,成績來之不易。”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説。

整體消費向服務消費升級,商品消費向中高檔升級,服務消費向提質增效升級,線下消費向線上線下結合升級……積極變化得益於一系列政策紅利。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相繼聯合印發《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行動方案》,突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質量供給催生創造新的市場需求為目的,勾勒出形成國內強大市場的全新消費版圖。

今年4月至8月,國務院辦公廳相繼印發《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瞄準需求“痛點”,多渠道增加優質産品和服務供給,並提出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的具體政策措施。

趙萍表示,在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推動下,我國居民收入增長速度保持穩定,消費能力進一步增強;消費環境持續改善,消費者權益得到更好保護,消費者更願意消費、敢於消費;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不斷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得消費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不斷增強,供給數量和質量持續提升,供給結構與消費結構更加匹配,形成推動消費升級的強大動力。

有效投資不斷擴大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除努力滿足最終需求、提升産品質量和改善消費環境外,也要發揮好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穩投資,關鍵是精準投資和有效投資。通常來説,能夠形成資本的投資就可認為是有效投資,但在當前情況下,有效投資還需要滿足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在投資領域和方向上,要符合經濟增長規律和産業發展趨勢,比如製造業投資要符合産業轉型升級方向等;二是在投資方式上,要符合市場規則,按照市場配置資源的要求來提升投資效率。也就是説,有效投資不僅強調正確投資,同時也更加注重投資效率,這樣才能真正成為推動經濟穩定增長的有力支撐。

我國發展現階段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關鍵是選準領域和項目。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穩定製造業投資,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今年以來,我國不斷出臺有力政策措施激發投資動力,引導資金投入經濟社會發展重要領域,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加強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

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重在形成精準投資、有效投資,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在投資重點上突出補短板,在項目選擇上突出納入規劃的項目,在投資決策上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補短板、穩投資、防風險相統一。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聚焦用能、物流、電信等重點領域,推出一系列降低涉企收費重點措施,包括降低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降低物流成本、降低電信資費等,不斷創造良好投資環境、營商環境。前不久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打下堅實制度基礎,有助於進一步激發投資熱情。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效果不斷顯現。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461204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民間投資264805億元,增長4.7%。

擴大內需還有巨大空間

夯基壘臺,積厚成勢。一系列穩投資、促消費的政策舉措,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系列政策不斷落地實施,我國內需潛力得以加速釋放。

“擴大內需既利當前,更惠長遠。”清華大學服務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員羅立彬表示,中央出臺的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舉措,一方面是為了應對消費或投資出現的短期波動,但是更重要的是形成長效機制,使我國經濟可以更加穩定地依靠內需來健康發展。

“多年來,我國國內市場有三大特點:一是以內貿為主,二是以生存型消費為主,三是以物質消費為主。而在當前條件下,隨著産業升級的推進,市場升級也須同步。”廣東財經大學商貿流通研究院院長王先慶認為,今年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舉措,一方面,大力推進了各類新技術與商業貿易的融合發展,從而改變了傳統的市場體系,培育了大量的新業態和新模式,使國內市場煥發出強大生命力;另一方面,各類促進國內市場和消費增長的政策,形成聯動效應,使國內市場真正形成了新動能,減少了經貿摩擦的影響,使一些傳統産業的波動減小,穩增長有了保障。

“在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時,必須考慮擴大進口,從而從根本上提升國內市場的商品結構和渠道體系。”王先慶表示,隨著貿易高質量政策體系的出臺,貿易發展方式的變革勢在必然,這將直接促進高水平貿易體系建設,有利於國內貿易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從市場主體和對象方面推動強大國內市場的建設形成。

我國擴大內需還有巨大空間。未來幾年,我國無論是産業結構、消費結構、城鄉結構以及外貿結構,都將發生變化。預計到2020年,城鎮居民服務型消費比重將由目前的40%左右提高到50%左右。下一步,還要繼續以深化改革釋放內需潛力。(記者 姚進)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