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公佈

2020-01-21 09:38 來源: 自然資源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1月17日,自然資源部發佈《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明確了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的任務書、時間表,為加快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評價、監測制度,健全自然資源監管體制,切實履行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職責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動指南。

《總體方案》分為6個部分,科學設置了自然資源分層分類模型,明確了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的目標任務、工作內容、業務體系和組織實施分工等。

根據《總體方案》要求,自然資源部將以依法行使“兩統一”職責為總目標,以自然資源科學和地球系統科學理論為指導,以構建自然資源分類為核心的調查監測標準體系和構建以遙感監測為主要手段的技術體系為重點,穩步有序建立起完善的自然資源統一調查、評價、監測制度體系和順暢有序的工作機制,科學組織實施各類調查監測工作,查清我國各類自然資源家底和變化情況,為科學編制國土空間規劃,逐步實現山水林田湖草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提供基礎支撐,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服務保障。

《總體方案》明確了工作任務,即建立自然資源分類標準,構建調查監測系列規範;調查我國自然資源狀況,包括種類、數量、質量、空間分佈等;監測自然資源動態變化情況;建設調查監測數據庫,建成自然資源日常管理所需的“一張底版、一套數據和一個平臺”;分析評價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據,科學分析和客觀評價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治理利用的效率。

《總體方案》圍繞土地、礦産、森林、草原、水、濕地、海域海島等7類自然資源的調查監測進行規劃和設計。根據自然資源産生、發育、演化和利用的全過程,以立體空間位置作為組織和聯絡所有自然資源體的基本紐帶,以基礎測繪成果為框架,以數字高程模型為基底,以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為背景,按照三維空間位置, 對各類自然資源要素進行分層分類。

第一層為地表基質層,是地球表層孕育和支撐森林、草原、水、濕地等各類自然資源的基礎物質。第二層為地表覆蓋層,根據自然資源在地表的實際覆蓋情況,將地球表面(含海水覆蓋區)劃分為耕作地、森林、草原、濕地和水域、建築等,並根據各類自然資源特有屬性及特徵指標等進行屬性描述。第三層為管理層,是在地表覆蓋層上疊加審批管理和資源利用等界線所形成的分層,體現各類自然資源的利用、管理等情況。地表基質層、地表覆蓋層、管理層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支撐生産、生活、生態的立體空間,實現對自然資源的立體化、精細化綜合管理。另外,地表以下還有地下資源層,主要是地下礦産資源及地下空間資源,通過坐標位置與上述三層建立空間關係。

《總體方案》提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包含調查、監測、數據庫建設、分析評價、成果及應用5項工作內容。自然資源部將緊密圍繞職責和業務需求,把握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和重構性,從法規制度、標準、技術以及質量管理4個方面,著力開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業務體系建設。按照“總—分—總”方式組織實施,堅持“六統一”,即統一的總體設計和工作規劃,統一的制度和機制建設,統一的標準制定和指標設定,統一的組織實施和質量管控,統一的數據成果管理應用,以及統一的信息發佈和共享服務。

《總體方案》明確了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的時間表。2020年6月,初步建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制度;2020年10月,初步完成自然資源基礎調查和專項調查技術體系設計。建立自然資源調查成果動態監測機制。研製自然資源分類標準;2020年底,發佈一批重要的自然資源基礎調查、專項調查成果。建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形成自然資源管理的調查監測“一張底圖”;2023年,完成自然資源統一調查、評價、監測制度建設,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的法規制度體系、標準體系、技術體系以及質量管理體系。

根據《總體方案》,自然資源部將從加強組織領導、保障經費投入、統籌隊伍建設和推動科技創新4個方面給予實施保障。(朱彧)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