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面向未來做研究——聚焦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科研成果

2020-09-15 14:5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 題:面向未來做研究——聚焦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科研成果

新華社記者 溫競華、蕭海川

日前,備受業界關注的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其中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院士獲“生命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因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張亭棟和王振義共同獲得了2020未來科學大獎的“生命科學獎”。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曾經是最凶險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化療曾經是國際上的主流治療方法,患者的5年存活率只有10%到15%。而近30年來,由於張亭棟和王振義的研究,APL治愈率已達到90%。

上世紀70到80年代,王振義首創用誘導分化理論讓癌細胞分化為正常細胞的方法,並最終發現全反式維甲酸可以在體外將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細胞誘導分化為正常細胞。

幾乎在同一時期,上世紀70年代初,張亭棟開啟了他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的研究。

那時,黑龍江省林甸縣一個衛生院採用砒霜、輕粉、蟾酥幾味劇毒中藥配置的藥物醫治癌症,因效果好引得不少患者前往求治。這引起了時任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長、哈醫大一院中醫科主任張亭棟的注意。

作為中西醫結合的血液病醫生,張亭棟很想在“血癌”上打開缺口,便開始對這一民間中醫藥方進行探索研究。在經過多次試驗論證後,他和同事首次明確三氧化二砷可以治療APL。

在此基礎上,王振義等人在上世紀90年代又創造性地提出“全反式維甲酸聯合三氧化二砷”的治療方法,使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5年生存率從10%提高到95%。

張亭棟和王振義的工作在國際上得到了驗證和推廣,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成為當今全球治療APL的標準藥物,拯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

今年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授予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則是為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三個令人“望而生畏”的研究項目,在金融數學學科領域卻有著相當厚重的分量,成為學科的理論基礎。它們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和作用,引領了金融風險控制的潮流。彭實戈也被視作中國金融數學的開拓者。

在彭實戈看來,許多科學研究都是立足現在、向未來演化,那麼為什麼不可以從未來開始、向現在演化呢?他順著這一思路,在隨機控制研究領域形成了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

開拓金融數學,則源於1992年法國同行的一句提醒。經過查證比較,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確實與金融領域關係密切,在量化投資、有價證券、金融衍生品等方面大有可為。而後彭實戈在金融數學和經濟學的相關領域獲得重要應用,為我國進一步開放和規範金融市場提供了理論和技術支持。

如今,彭實戈依然在金融數學領域孜孜以求。他希望自己的理論能為所有的投資者提供風險保護,但在實踐中卻總會發現新的問題、新的變量需要納入計算。

“一支智慧手錶,收集再多心跳數據,也無法預測下一秒的心跳情況。”彭實戈説,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就是希望幫助人們在大數據時代,從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科學進展本身就帶有很強的不確定性。科學的未來,就在於人們保持對科學的嚮往。這本身就會推動科學的發展,也是設置未來科學大獎的初衷。”彭實戈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