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躍動的數字,印證中國開放之門越敞越大

2020-09-17 20:34 來源: 鳳凰網·政能亮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不是就意味著關起門來搞發展,或者是經濟發展重內而輕外?


答案很明確。新發展格局,正如李克強總理在世界經濟論壇全球企業家特別對話會上致辭時所強調的: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既要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也要更大力度吸引外資、發展外貿,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新冠肺炎疫情給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經濟體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受疫情影響,全球經貿活動大幅萎縮,各主要經濟體陷入持續低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世界經濟面臨自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的最嚴重衰退。經合組織在其最新發佈的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將萎縮4.5%。在發達經濟體中,美國經濟將下降3.8%,歐元區經濟萎縮7.9%,英國經濟下降10.1%;日本經濟下降5.8%;在新興經濟體中,印度經濟今年將萎縮10.2%。

儘管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呈現先降後升態勢,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尤其是二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國際各大機構紛紛預測中國是各大經濟體中今年惟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成員,但作為深深融入經濟全球化的中國,不可避免受到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較大影響。而且,疫情加劇了去全球化的趨勢;更有甚者,全球經貿活動中越來越具有泛政治化傾向,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可能面臨重構的變局。可見,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除了週期性、體制性和結構性因素,也有分量不小的外部衝擊所致。

隨著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成為我國當前及未來經濟工作的一大重要著力點。突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但“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也非常重要。這既有積極應對當前國內外複雜嚴峻經濟形勢的現實必要性,更有著眼中長期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的戰略意義。在這種新發展格局下,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自然就意味著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應有之義,是必要之舉。

開放則興,封閉則衰。過去40多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疫情嚴重衝擊下,中國經濟所展現的巨大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持續的對外開放提供了重要支撐。

知往鑒今。早在18世紀中期,第一次産業革命就開啟了世界市場,但當時的中國卻錯失了這一重要機遇,依然閉關自守,沉浸于“自給自足的經濟”中,導致經濟發展長期落後,造成國弱民窮。歷史與現實都表明,要發展,絕不能搞閉門造車,就必須對外開放,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更是如此。

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要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為重要抓手。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以開放促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尤其是緊緊依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這樣,才能更好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因此,在新發展格局下,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並非互斥關係,相反,通過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深度融合,更好服務於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大局。

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8.7%,增速創今年以來新高,吸收外資成效好于預期。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堅定不移實行對外開放的成績。今年以來,雖然疫情給對外經貿活動造成很大阻礙,但中國對外開放的前進步伐始終堅定。2020年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施行,自貿區自貿港建設提速,服貿會圓滿閉幕,第三屆進博會各項籌備工作進展順利,等等,持續釋放中國正在有力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強烈信號。

對外開放是中國發展的關鍵一招。面對紛繁複雜的外部環境,要在繼續放寬市場準入、保障外資合法權益、營造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等方面多措並舉出實招求實效,推動對外開放往繼續往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方向走,讓世界共享中國大市場的機遇,同時對衝外部不確定性不穩定性的各種風險。從而,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激活新發展格局,也為讓世界經濟“活”起來助上中國一臂之力。(張德勇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