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非遺保護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成果惠益人民的工作導向

2021-06-10 15:06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1年6月10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司長王晨陽介紹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

剛才介紹到,本次公佈的項目中原國家級貧困縣的103個項目,以及一批服務民生、惠及百姓的非遺項目列入名錄。請問能否詳細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謝謝。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司長 王晨陽】

謝謝。為人民謀幸福,是我們黨的初心使命。非遺源自於人民群眾的生産生活,人民是非遺的持有者、傳承者和受益者。非遺保護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護成果惠益人民的工作導向。

近年來,許多非遺項目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融入現代生活,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積極貢獻。沙縣小吃和柳州螺螄粉製作技藝就是這樣的典型項目。

沙縣小吃經濟實惠、方便快捷,是北方食品製作技藝與南方飲食文化相結合的典範,現今保留的小吃品種有110個。沙縣小吃全國門店超過8.8萬家,帶動了數十萬人就業。柳州螺螄粉是柳州這座城市的特色名片,是當地民眾的集體記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如今,柳州螺螄粉已經發展成為面向全國的特色産業,帶動了養殖、種植、加工以及服務業等相關産業的融合發展,在解決就業,脫貧致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往,由於貧困地區經濟不發達、交通不便利等多方面的原因,社會上對貧困地區的非遺項目關注度不高,當地群眾對他們自身非遺項目的價值和意義也認識不足,保護力度不夠。其實,貧困地區有著許多具有當地特色、形式保存完好、具有重大價值的非遺項目。通過保護傳承使這些孕育在基層、紮根于群眾的非遺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對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增強人民群眾文化自信都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比如圖什業圖刺繡是蒙古族刺繡的一種,特色鮮明,細膩質樸。在政府的支持下,圖什業圖刺繡得到了有效保護和發展。當地累計舉辦刺繡培訓班100余期,培訓繡工1萬多人,帶動科右中旗2.6萬名婦女從事圖什業圖刺繡産業,28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人均年增收超過2000元。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繡産業專項推進組組長、蒙古族刺繡協會會長白晶瑩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的榮譽稱號。

與之相似的事例,還有松桃苗繡。該項目在脫貧攻堅中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和發展,松桃苗繡的“指尖力量”不斷轉化為“脫貧力量”,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石麗平也榮獲了“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這樣的項目還有很多,比如湘西苗繡、海倫剪紙、奉節木雕、壩漆製作技藝、佤族織錦、漢中藤編技藝、維吾爾族銅器製作技藝等等。我們相信,在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之後,這些非遺項目的可見度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在鞏固拓展脫貧成果、促進鄉村振興、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將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謝謝。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