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教育部新聞發佈會圍繞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工作情況介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效

2021-12-29 20:04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時間:2021年12月29日 10:00
    地點: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
    主持人:教育部新聞辦主任、新聞發言人續梅
    出席人員: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貴州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鄒聯克,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麥均洪,河南省修武縣大位村小學校長馬靜
    內容:圍繞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和推進中小學改廁工作,介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效

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圍繞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和推進中小學改廁工作,介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效。(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教育部新聞辦主任、新聞發言人 續梅: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各位出席教育部今天的新聞發佈會。這是“辦實事 見實效”系列新聞發佈會的第五場,也是最後一場。同時,也是2021年教育部的最後一場新聞發佈會。再過兩天,我們即將走過2021,邁進2022。我們都知道,2021年是我們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國共産黨迎來百年華誕,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奮進,邁上了新征程。對於教育來説,回顧這一年,有奮鬥,有突破,有感動,有成長,有收穫,意義非凡。

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一如既往十分關心教育工作,通過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親自到學校調研考察,給廣大師生和學校回信賀信等方式,對教育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對教育戰線表達親切關懷,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激勵廣大師生幹部更加強化教育報國、教育強國的使命擔當。

這一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育工作,頂層設計、高位推進,就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等專門印發了意見。

這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修改,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實施,《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出臺,教育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健全。

這一年,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圍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中央決策部署,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新政:全面謀劃“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推動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推進重大主題教育進課程教材,以教育評價改革為龍頭不斷深化教育改革,著力破解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教育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在一些重點領域實現了新突破,取得了新的進展。

這一年,廣大教師按照“四有好老師”的標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潛心育人,涌現出了吳蓉瑾、王紅旭、劉永坦三位時代楷模等一大批優秀教師典型,展現了新時代人民教師的風采。

這一年,廣大青少年學生與新時代同向同行,以昂揚奮進的精神面貌喊出了“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在新的征程上賡續紅色血脈,接續奮鬥。

在即將告別不平凡的2021年之際,中國教育報和中國教育電視臺,這是教育部所屬的兩大媒體,他們聯合評選出了2021年度全國十大教育新聞,今天也正式公佈,在這裡,我向各位作一個簡要發佈,順序是按照時間來排的。

第一,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召開。會前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第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清華大學,強調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關於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審議通過。

第三,中共中央印發修訂後的《中國共産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對高校基層黨組織工作做出全面規範。

第四,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按照中央精神將“勞”納入教育方針,豐富完善了教育方針的法律表述。

第五,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教育部等19個部門組成工作協調機制,多措並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第六,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青年,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代表集體致獻詞,發出“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誓言。教育系統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第七,教師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代表回信,勉勵廣大教師真正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第八,第四批高考綜合改革正式啟動,藝體高考進一步規範。

第九,全國教材工作會議暨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表彰會舉行,加快形成中國特色高質量教材體系,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

第十,《家庭教育促進法》出臺,從法律層面對家庭教育相關內容作出規定,讓家庭教育從“家事”上升為“國事”。

以上就是今年的十大教育新聞。下面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上來。第五場“辦實事 見實效”新聞發佈會,向各位介紹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及推進中小學改廁工作的有關情況。出席今天發佈會的嘉賓是,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劉昌亞司長,貴州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鄒聯克,華南理工大學麥均洪副書記,我們還特別邀請了一位校長來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也就是河南省修武縣大位村小學馬靜校長。

下面我們就按照議程,首先請劉昌亞司長來介紹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和推進中小學改廁工作的有關總體情況。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 劉昌亞: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我現在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年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以及農村中小學改廁工作的有關情況。

第一,關於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教育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紮實推進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實現了良好開局。

一是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將教育部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調整為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各司局、直屬單位均作為成員單位,建立健全“部黨組會—領導小組會—工作推進會”相銜接的決策部署和推動落實工作的體系。建立了“雙月報”制度,常態化跟蹤調動工作進展情況。部黨組成員統籌指導,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全覆蓋對口聯絡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加大幫扶指導力度。強化政策保障,以教育部等四部門《關於實現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為統領,聚焦義務教育有保障、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教育信息化、定點幫扶等領域出臺了系列的政策文件,推動政策、制度和工作體系的平穩過渡。這也是這一段時間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使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能夠平穩過渡。

二是鞏固拓展義務教育有保障工作成果。組織開展開學季專項行動,建立“一生一表”工作檔案,督促各地持續做好勸返複學工作,堅決守住義務教育有保障特別是控輟保學的“底線”。今年以來,脫貧家庭輟學學生持續保持動態清零。以精準資助促精準控輟,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與民政、鄉村振興等部門的數據全面實時比對。繼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和能力提升項目,發展“互聯網+”教育助力鄉村教育均衡,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已經全面實現。深入推進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進一步常態化,持續提升農村學校辦學能力和教學質量。鞏固深化推普工作成果,“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惠及43.6萬名彝族學前兒童,“童語同音”計劃完成師資培訓1.6萬人次。

三是以人才振興推動全面振興。聯合農業農村部共同確定推介百所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大力培養高素質農民。將“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升級為“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計劃”,目前已累計招生87萬人,畢業55萬人。繼續面向農村和脫貧地區實施高校專項計劃,累計招生82萬人。開展中西部農村訂單定向免費本科醫學生招生培養工作,累計培養6.3萬餘人。大家都知道,農村地區醫學人才是非常缺乏的。另外,推進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支持建設196個涉農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加快培養急需緊缺涉農專業人才。繼續實施“紅色築夢之旅”行動,對接農戶105萬戶,涉及企業2.1萬餘家,共簽署合作協議3萬餘項。推動高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面向農業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領域開展攻關。配合中央組織部開展東部地區對口支援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高中階段學校工作以及科技特派員工作。

四是推動直屬高校定點幫扶走深走實。印發《關於堅持做好直屬高校定點幫扶工作的通知》,進一步細化高校定點幫扶的“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督促指導直屬高校成立定點幫扶或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同志切實履行第一責任,壓茬做好挂職幫扶幹部、駐村第一書記輪換工作。強化示範引領,在繼續實施直屬高校和省屬高校精準幫扶典型項目推選活動的基礎上,啟動實施“以村為主、兼顧鄉縣”直屬高校服務鄉村振興創新試驗工作,鼓勵融合黨建、科技、創業、育人等要素,建設、培育、示範一批鄉村振興的創新模式和典型範例。繼續推進八個高校幫扶聯盟工作,“組團式”服務鄉村五大振興的成效逐步顯現。2021年,直屬高校直接投入和引進幫扶資金5.76億元,購買和幫助銷售脫貧地區農産品6.22億元,完成縣鄉村基層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培訓11.38萬人次,打造鄉村振興示範點77個。

下一步,教育部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把教育脫貧攻堅的經驗轉化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動力,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中,不斷深化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一是守住底線任務。保持義務教育有保障的主要舉措和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加強動態監測,推進控輟保學從動態清零向常態清零轉變。二是實施鄉村教育振興計劃。建立農民參與的鄉村教育推進機制,辦好以學生為本的鄉村教育,切實發揮信息化在資源共享、治理提升、理念變革等多方面的綜合性作用,推動形成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振興鄉村“雙促進、雙循環”的工作格局。三是發揮鄉村學校文化作用。進一步加強家校協同、城鄉融合,通過傳播知識、移風易俗、科技推廣等助力加強和改善鄉村治理,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四是推進高校服務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繼續發揮高校人才、科技、智力、學科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形成“國情育人—勞動教育—創新創業—成果轉化—鄉村振興”的全鏈條工作體系,為鄉村振興提供一批示範性高、推廣性好、帶動力強的示範樣板。

第二,大力推進中小學改廁工作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教育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廁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推進中小學、幼兒園改廁。2013年至2018年共改造14.1萬所中小學、幼兒園非衛生廁所。2019年,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啟動實施“中小學‘廁所革命’行動計劃”,經各方面的共同努力,2019年以來,完成了6.7萬所中小學、幼兒園非衛生廁所改造,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少數學校因糞污處理難未改廁外,全國中小學、幼兒園廁所基本達到了安全、清潔、實用的要求。同時,各地還同步解決廁位不足、男女廁位比例不合理等問題。

“行動計劃”實施過程中,我們堅持“安全、衛生、經濟、適用、環保”的理念推進改廁;堅持建設與管理並重,規範學生如廁行為,提升學生衛生健康文明素養。一是要求各地實事求是制定改廁方案,因地制宜解決改廁技術難題,不能搞形式主義。教育部編制了改廁技術方案和案例供各地學習借鑒。各地堅持“宜水則水、宜旱則旱”,有些學校建設了水衝式廁所,有些學校實施幹封式衛生旱廁改造,還有的學校探索使用了微生物降解等改廁的新技術。二是保障改廁資金等條件。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加大中央資金對中小學改廁的支持力度。地方教育、發改、財政、生態環境、衛生健康、住房城建、農業農村等部門形成合力,做好中小學改廁的項目審批、資金保障、糞污處理等工作。三是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做好糞污清運及處理、安全管理、設施設備維護、保持環境衛生等廁所管理維護工作,深入開展學生衛生健康、文明如廁教育。

中小學廁所革命在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提升中小學生文明素質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保障了中小學生、在園幼兒的身心健康。廁所衛生條件的改善,降低了腸道傳染病發生和傳播的風險;改變了一些中小學生因廁所臟、臭而少喝水、憋大小便以減少上廁所次數的不良習慣,降低了學生出現失禁、便秘、尿路感染等疾病的風險,建設蹲位隔斷或廁門,有效保護了學生的隱私,消除了學生的心理負擔。

二是改善了農村中小學生學習條件。改廁之後,滿足了課間高峰期學生如廁需求,避免學生因廁所擁擠而上課遲到,提高了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各學校在廁所張貼七步洗手法、如廁行為要求、新冠疫情防控知識、科學小常識、防範校園欺淩等標語或宣傳畫,宣傳衛生健康、科學、文化等知識,廁所已經成為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知識、接受教育的場所。衛生廁所建設補齊了農村中小學“廁所環境衛生條件較差”這一塊短板,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差距進一步縮小。

三是提升了中小學生文明素質。教育部將如廁文明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和教材,著力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引導學生養成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中小學生衛生健康意識更加普及。廣大農村中小學生已逐漸養成“講秩序、不打鬧,便後洗手,不亂涂亂畫,正確使用沖水、洗手設施,節約用水”等行為習慣,增強了珍惜勞動成果、保護環境衛生、愛護公物的文明意識。各地學校積極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讓學生把良好的文明習慣和文明意識傳遞給家長、傳遞給社會。

中小學改廁任務已基本完成,教育部將持續抓好中小學衛生廁所的建設管理維護和學生的文明教育,鞏固中小學“廁所革命”的成效。

我就給大家報告這麼多,謝謝。

續梅:

感謝劉昌亞司長,接下來我們請鄒聯克廳長介紹貴州省有關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貴州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 鄒聯克: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牛辭勝歲,虎躍新程,非常高興有機會在這裡給大家報告貴州省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及大力推進中小學改廁工作。下面我用兩個“好”和兩個“全面”介紹有關情況。

第一,用好贏得未來的“大機遇”,全面推動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大家都知道,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也是實施鄉村振興的主陣地。在脫貧攻堅期間,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教育部的科學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貴州省始終堅持以教育脫貧攻堅統攬全省教育改革發展的全局,緊扣“義務教育有保障”這個目標,我們創造性地提出了“抓好一個核心指標,做好六項教育保障”的“1+6”工作思路,全省脫貧攻堅教育保障的這場硬仗取得了全面勝利,順利實現了“控輟保學一個不少、精準資助一個不漏、安置點配套學校一所不少、東西部教育協作一所不落”的“四個一”的目標。

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的關鍵時刻,今年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視察,對貴州提出的“在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在事實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四新”總體要求,也對教育提出了“要把教育作為管長遠的事抓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強基礎教育辦學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為了認真貫徹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貴州省始終牢記囑託、感恩奮進,高位謀劃、持續作戰,堅決落實“四個不摘”,奮力推進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我們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不僅是鄉村和鄉村産業的振興,也必然是鄉村教育的振興,只有辦好鄉村教育,才能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我們在全力推動鄉村振興開新局方面,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一是逐步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我們持續鞏固控輟保學成果,繼續壓實“雙線”“七長”責任制,固化優化強化控輟保學的機制,把做好輟學學生勸返工作寫入新修訂的《貴州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保持了政策不變、要求不降、力度不減,全省控輟保學保持常態化動態清零。我們高位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今年9月9日,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召開教育高質量發展大會,啟動實施了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鞏固提升、普通高中特色發展等七大工程,全方位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我們還始終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後續扶持工作,遴選一批優質學校,“一對一”精準結對幫扶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努力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打造成優質學校,讓易地搬遷群眾子女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優質教育。

二是加快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我們健全完善學生資助體系。今年以來,全省投入學生資助和營養改善計劃資金就達到了155億,惠及學生達到1119萬人次,確保貧困學生應助盡助。我們還強化了教育經費保障。繼續壓縮各級黨政機關6%的行政經費用於發展教育事業。嚴格落實各級財政教育支出責任,督促各級政府落實教育投入“兩個只增不減”。我們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今年我們招聘了6974名特崗教師到農村中小學幼兒園任教,培訓農村教師8萬多人次。我們今年還統籌協調了1萬多名編制,用來補充全省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編制,保障鄉村教師按標準配備到位。我們增強了教育服務地方發展的能力,深化推進高校服務産業革命、校農結合,選聘首批産業導師100名,設立142個高校服務農村産業革命的項目,帶動地方政府經濟增收達到10億。我們繼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啟動實施“同語同心 鄉村振興”系列活動,深入開展“經典潤鄉土”活動,舉辦“同語同心 鄉村振興”優秀短視頻徵集活動,累計播放量達到7.4億次,投稿視頻1萬多條。

三是推動實現從“補短板”到“育特色”的轉變,深化推進東西部教育協作。加強與東部對口支援貴州的廣東省高位對接,我們簽署了《粵黔教育教育共建100所協作幫扶示範學校協議》,召開全省教育係東西部協作粵黔教育組團式幫扶工作推進會,為實現內涵質量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推動受援學校實現靶向改革,徹底解決區域性教育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加快“技能貴州”建設,召開全省職業教育大會,以貴州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技能貴州”為契機,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實現現代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工程和學歷技能雙提升,確保實現未升入高中或者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都能接受中高職、技工教育。我們還推進高等教育特色內涵發展,實施高等教育突破發展工程,做強貴州大學、做大省屬高校、做特市(州)高校。重點立足貴州,圍繞貴州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加快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助力鄉村振興。這是我給大家介紹的第一個“好”和“全面”。

第二,把好時代發展“主脈搏”,全面實施中小學“廁所革命”助力打造優美文明校園。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關係大文明。近年來,我們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廁所革命”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教育部等有關部委的部署,紮實抓好學校“廁所革命”,大力實施中小學改廁,切實解決學校廁所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問題,以“三個突出”助力建設優美文明校園。

一是提高站位,突出一體部署。2018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多次召開“廁所革命”專題會,研究部署全省“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制定印發《貴州省各類學校廁所建設改造實施方案》,全面啟動推進中小學改廁工作。

二是全面摸排,突出應改盡改。組織全省各地以學校為單位,以農村學校為重點,全面摸底排查,分類分校制定方案,做到應建盡建、補齊短板、兜住底線,實現校校達標。2018年以來,全省各地通過新建、改造、提質等方式,累計籌措投入資金11億余元,完成各級各類學校廁所改造1.2萬個,建築面積70余萬平方米,如期實現學校“廁所革命”目標任務。

三是建管並重,突出育人特色。全省各地各校堅持建管結合,重在管理,積極探索建立管護長效機制,著力打造和培育廁所文化,加強對學生如廁行為的宣傳教育,廣泛開展“廁所文明”教育活動,抓好學生養成教育,培育文明生活習慣。通過學生“小手拉大手”,引導學生家長改進文明生活方式,以“小廁所”助推社會的大進步。

下一步,我們將大力提升全省教育整體水平,加快補齊短板弱項,統籌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振興鄉村,把“倍感振奮”轉化為“倍加勤奮”,把“倍感信心”轉化為“倍加用心”,把“倍感壓力”轉化為“倍加努力”,全面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以教育高質量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值此新年到來之際,也祝我們的事業蒸蒸日上,取得更大成績。最後也再次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對貴州教育的關心、支持和幫助,我就簡單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續梅:

感謝鄒聯克廳長,接下來請麥均洪副書記介紹華南理工大學相關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 麥均洪:

尊敬的劉昌亞司長、續梅主任、鄒聯克廳長、馬靜校長,尊敬的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能參加這次的新聞發佈會,受學校章熙春書記的委託,向大家彙報華南理工大學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做法和成果。

做好定點幫扶工作,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是華南理工大學服務國家戰略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一直以來,學校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堅決落實黨中央、教育部和廣東省的部署要求,舉全校之力做好定點幫扶工作。學校定點幫扶的雲縣成為雲南省史上首次、滇西首批、臨滄首個脫貧摘帽縣,連續三年獲得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成效考核最高等次評價;學校幫助廣東省孔美村從昔日的“毒品村”變成網紅美麗鄉村,駐村工作隊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學校連續五年獲評教育部直屬高校精準幫扶典型項目。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第一年,學校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和教育部最新部署要求,紮實推動定點幫扶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介紹。

一是在“鞏固”上用力,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高標準推進幫扶任務落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學校切實落實幫扶責任,全年直接投入幫扶資金485.96萬元,引進幫扶資金827.8萬元,培訓基層幹部和技術人員2241人次,購買農産品352.59萬元,幫助銷售農産品3045萬元,真正做到責任不松、政策不變、力度不減,有力助推幫扶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學校還與臨滄市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深化幫扶合作。

二是在“提升”上用力,著力發揮學校人才和科技資源優勢,賦能幫扶地區高質量發展。相較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基本目標,鄉村振興更需要人才和科技的支撐。學校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優勢,在前期幫助雲縣制定“1+5”全域旅遊規劃、成立全國第一個縣級“品牌聯盟”、支持茅糧集團司崗裏果酒技術開發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科技幫扶力度。成立定點幫扶專家小組,實施“規劃諮詢科技指導”“産業振興科技引領”“人才振興科技助力”三大科技賦能鄉村振興行動。在雲南省雲縣和廣東省孔美村設立鄉村振興與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目前入駐企業3家、達成入駐意向8家。召開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推進會,校地雙方就9大類28個項目達成幫扶意向,正在逐項推進落實。在孔美村設立大學生振興鄉村雙創試驗區,設立80萬“雙創”基金,已進駐“雙創”團隊3個、註冊公司1家。科學規劃孔美村“一院兩區三線”鄉村振興綜合體建設,也獲得了省市5000萬的專項經費支持。

三是在“創新”上用力,發揮學校綜合優勢,積極探索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華工方案”。2020年,學校對八年定點幫扶工作進行系統總結和理論思考,組織編寫《精準扶貧模式的高校探索——華南理工大學的實踐與啟示》叢書,提出了重教扶智、興業扶産、振鄉扶民“三扶一體”的“華工方案”。今年,我們結合鄉村振興新形勢、新要求,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模式,為高校服務鄉村振興貢獻更多“華工智慧”。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構建“碳中和新鄉村”的幫扶模式,即以高校智庫和科技為支撐,激活鄉村生態資源價值,進而發展新能源、推進碳交易,促進鄉村生態資源轉化為資産。學校研究團隊和相關企業合作,推動漁光互補綜合示範基地建設等2萬餘畝,建設8000戶農戶改造光伏陽光亭等。目前“碳中和新鄉村”模式已在廣東、雲南等多地推行,撬動超過400億元社會資金投入。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華南理工大學將堅決扛起鄉村振興的政治責任,發揮學校獨特優勢和資源,持續深入做好定點幫扶工作,努力為助推脫貧地區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也感謝教育部和發展規劃司一直以來對我們學校的大力支持。

我的彙報結束,謝謝大家。

續梅:

感謝麥均洪副書記,最後請馬靜校長介紹大位村小學推進改廁工作的有關情況。

河南省修武縣大位村小學校長 馬靜: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大位村小學的校長馬靜。我們學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小學,目前有12個教學班,360多名學生。雖然位於農村,但我們的學校朝氣蓬勃,與城鎮學校的差距越來越小,得到村民和家長的認可。

2019年以來,我們縣積極落實教育部等部委中小學“廁所革命”行動計劃,將校園“改廁”工作列為重要民生工程,投入1335萬元,把全縣149所中小學、幼兒園的廁所全部改成了水衝式衛生廁所,校園廁所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特別是我們縣各學校師生自己動手對廁所及周邊的環境進行美化,一廁一特色,賦予廁所文化內涵。舊校廁換新顏,變成了校園內的一道風景,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文明意識得到了提升。今天和大家介紹我們建好、用好學校廁所的故事。

一是建好衛生廁所,改善如廁條件。我們學校廁所改造前是旱廁,衛生條件差,特別是到夏天蚊蠅多,異味大,學生上廁所是一件很不開心的事兒。2020年,縣政府將我們學校列入廁所改造範圍,並與我們縣正在進行的鄉村振興中廁所改造工作同步安排。旱廁改成了水衝式衛生廁所,加裝了鋁合金門窗,安裝了排風扇,避免了蚊蠅進入,實現了通風采光無異味;安裝了蹲位隔板和廁門,有效保護了孩子們的隱私;女生廁所增加了蹲位數量,男生廁所設置了獨立小便鬥並安裝隔板;廁所配備了獨立的洗手池,方便了學生清洗。通過改造,廁所達到了安全、衛生、實用的要求,徹底改變了廁所環境衛生。

二是聚焦學生主體,發揮育人功能。學校是育人的搖籃,是孩子們的成長陣地。我們大位村小學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各個場所的育人功能。在音樂教室,孩子們接受著“古韻國風”特色音樂校本課程的熏陶;在大課間的操場,孩子們傳習著中國武術傳統文化。結合新廁所建設,我們探索賦予廁所培育孩子們遠大夢想的功能,結合我校“以美育人,愛黨愛國”的教育理念,我們學校美術老師自己動手,以廁所墻壁和屋頂為畫布,彩繪出激發孩子們夢想的空間。男生廁所是藍天白雲,寓意心胸豁達,天地廣闊;女生廁所是夢幻星空,寓意充滿希望,勇於探索。同時,我們將廁所旁邊的教學樓墻壁彩繪成神舟十二號成功發射圖案,廁所及周邊空間整體設計成“科技夢•中國夢”,使廁所外墻與教學樓、辦公樓墻體的航天火箭、天宮空間站設計相互輝映。我們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參與意識、創造意識,由學生將廁所男女標識牌設計捏製成火星、水星等星球形狀。我們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航天夢、科技夢、強國夢的種子,厚植了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是用好衛生廁所,提升文明風尚。我們學校落實德育工作要求,培養學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為了培養孩子們的文明如廁意識、勞動意識,我們的老師把握小學生特點,以學生喜聞樂見、容易記憶的方式,自編自創瑯瑯上口的大位村小學《如廁三字經》:“位小娃,講禮儀,如廁歌,要記牢;腳步輕,有秩序,排排隊,不著急;打開門,輕輕推,關上門,蹲好位;如廁後,快沖洗,如廁紙,歸紙簍;七步法,來洗手,手上水,莫亂甩”。學校把清潔廁所作為勞動教育的重要手段,安排高年級學生輪流值日,打掃維護廁所衛生,要求低年級學生學習掌握如廁注意事項,尊重愛惜哥哥姐姐的勞動成果,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勞動習慣。我們還經常開展“小廁所、大文明”主題班會,讓學生討論提高文明意識的心得,不斷促進自己進步。我們積極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改造後的廁所一經亮相,深受學生喜愛,村裏的家長也都來參觀,一位學生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帶動一片街坊鄰居,讓衛生文明之風在鄉間流動,為鄉村文明作貢獻。

學校廁所是一面鏡子,是極具影響力的“教育環境”,時刻展示著教育成果。下一步,我們將堅持管理與教育並重,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共建共享“凈、美、雅”文明舒適的如廁環境,讓小小廁所在學校育人和鄉村振興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現在我們學校孩子們的文明習慣越來越好,校園的新風尚也越來越濃。他們變得眼裏有光、言談得體,儀態大方。很多人説,這裡的孩子不像農村娃!謝謝大家。

續梅:

感謝馬靜校長,接下來我們進入答問環節,看看記者朋友們有沒有問題。

總臺央廣記者:

在剛才的介紹中提到了教育部直屬高校啟動了服務鄉村振興和創新試驗的工作,請問這項工作考慮的定位是什麼樣的?另外請介紹一下這項工作目前的最新進展情況。謝謝。

劉昌亞:

感謝您提問,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一部分,一會兒麥書記也能回答一部分。在鄉村振興的過程當中,我們認為,高等學校的作用會發揮得越來越巨大。實際上,脫貧攻堅是有明確的指標要求的,有明確的時限要求,有明確的標準要求。如果想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必須要實現鄉村振興。這個過程中要振興,裏面的文章就很多。

經濟條件,包括資金的注入是一部分,更大程度上需要高等教育、高等學校發揮他們的科技、人才、智力以及理念等各方面的優勢,來促進鄉村五大振興,包括産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和組織振興。現在整個高等學校服務鄉村振興緊緊圍繞著這五大振興在開展。我們的定位就是,要利用高校的資源,利用高校的優勢,來助力鄉村最終能實現振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五大振興方面做的事情,目前真是看到了一些比較喜人的成果,我給大家簡單舉一些例子。

比如説清華大學首創“鄉村振興工作站”,目前在全國15個省建了25個,這個工作站的特點是,他們發揮校友的資源,長期有人在工作站裏,來解決鄉村産業面臨的技術難題,補充需要的理念、需要的文化及各方面力量。應該説,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已經見到了一些比較好的成果。

再舉一個比較生動的例子,西安電子科大在鄉村振興過程當中搞了一個奶山羊智慧養殖,用AI技術控制奶山羊的整個養殖過程,包括喂飼料、成長記錄、生病狀況等,都採用了現代的智慧技術,科技的力量遠比靠經驗摸索更加科學,成果也更加豐碩。

剛才麥書記也講了,在生態振興當中,華南理工大學在碳中和的研究方面已經撬動了企業的400億資金,這是了不得的事情,這也是生態振興當中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另外,鄉村組織振興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主要是要提升鄉村的治理能力,要提升鄉村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整個水平。比如,中國政法大學專門建設了“法治文化示範村”,和鄉村一起探討,怎麼樣提升鄉村法治水平。再比如,中國藥科大學推進“院鎮共建、支部結對、黨員結親”黨建幫扶模式。如果能夠鞏固住鄉村的黨組織,發揮他們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揮他們的引領作用,發揮他們的領導作用,我們黨的基層組織政權將會更加牢固。我就簡單説這些,也可以請麥書記説説更生動的例子。

麥均洪:

謝謝劉司長,我也跟媒體朋友介紹一下我們“碳中和新鄉村”,主要是有三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發展新能源,撬動鄉村生態資源資産化。比如農村有些魚塘、屋頂、山地,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實現漁光互補等,具體是在上面做一些光伏發電設施,增加村集體和農戶的收益。

二是評估綠碳匯。比如村裏面有多少山林,組織技術、人才進行評估,對相應的資源進行核查,然後轉化為碳匯的資産,進入碳交易市場,實現生態資源的變現。

三是設立綠基金。推動校友基金會和央企資本的合作,創建了第一支“碳中和新鄉村”基金,重點投向這些項目,農戶基本不用出錢,就有收益。

我昨天在廣東省孔美村也參加了一個活動,叫做“我在孔美有三分地”,這個項目也可以給大家彙報一下。初期學生創業團隊把孔美村的一些地,比如十平方,每年收一千塊錢,實現訂單式的種菜。後面我們會逐步的在菜地裏放置一些攝像設備實時觀察,比如你想種番茄、芥蘭等,可以讓農戶幫你種,收穫的時候,農村工作隊隊員把蔬果運回來,大家來分享,這是一種很好的模式。目前,廣東省正在實行“助鎮幫鎮扶村”的方式,我們幫扶的孔美村昔日是“毒品村”,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美麗鄉村的改造。在鄉村幫扶這一塊,各個學校都有不同的方案,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貢獻了各自的智慧和力量。謝謝。

劉昌亞:

我補充一句,就是碳中和,過去我們説綠色生態,可能感覺不到它會成為現實當中的經濟收益,但是現在就有了。專業機構評估完,説這個可以中和多少碳,這個碳的指標就可以使用,這個指標就可以成為直接的經濟收入。所以碳中和的概念是,有些我們過去沒有注意到的生態經濟,可以致富、可以振興。

南方都市報記者:

貴州省山區比較多,請問在山區農村學校是怎麼樣解決糞污處理、供水污水設施不足這些問題的?謝謝。

鄒聯克:

非常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這個問題非常好,因為這個問題也是我們貴州在農村學校改廁過程中面臨的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都知道,貴州地形很複雜,山高路陡,用水比較困難。在解決這個問題上,我們主要結合貴州的實際,從三個方面著力。第一,著力系統謀劃,一體推進。我們結合全省各地學校的區位、周邊的基礎設施,還有用水資源的實際情況,堅持一體化的思維,整體謀劃和完善學校給排水管網和化儲糞池、隔油池、污水處理系統、蓄水池、水窖等等基礎設施和必備設施,確保學校給水和排水正常,保障學校的基本生活用水,還有雨污分流的排放。

第二,著力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貴州地形確實很複雜,所以我們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地解決這些問題。在糞污處理方面,我們經三格式化糞池過濾凈化之後,接入鄉鎮的排污管網,集中處理之後按規定的溝渠和方向來排放。如果沒有辦法接入鄉鎮管網的學校,在三格式化糞池出口處深挖土炕,在土炕當中鋪設自然砂、鵝卵石,經過再次過濾沉澱之後,再排入到周邊耕地的蓄水池,用於澆灌農作物。對於水源有限和缺乏排污系統的農村學校,我們採取對廁所定時消毒殺蟲,通過家政公司或者當地農戶進行定期的清淘糞污後用作農作物綠色肥料,比如安順、黔南都是採取這樣的方式來做的。

在學校用水方面,有的學校和鄉鎮村民組織的安全飲水工程相結合,將學校納入統一水網改造的範疇,有的學校通過管道,將村裏的山泉水源引到學校的蓄水池或者水窖,以及建立獨立的雨水收集系統。收集雨水和平時管網供水充沛的時候就多蓄點水,保障學校生活用水的需要。在污水排放方面,我們有些地方和學校把食堂等産生的污水,經隔油池進行油水分離,多層分隔物理凈化之後再接入鄉鎮排污管網集中處理。如果學校周邊沒有排污管網的,經過過濾沉澱之後,排入耕地或者山林當中自然滲入,或者排入周邊耕地的蓄水池,用於澆灌農作物。有的地方和學校還採取新增沉澱池或者沉沙井,沉澱池當中加入生石灰,污水經沉澱之後分解、消毒、過濾之後,自然排放到村寨的排水溝裏。所以我們是因地制宜,不同學校、不同區域,用不同的措施。

第三,著力多措並舉、確保安全。我們全省各地學校加強管護、適時排查、定期消殺、規範處理、強化督查等措施,落實相關安全要求和底線要求,確保用水安全達標,排污安全達標,切實提高校園環境衛生的質量,維護師生的身心健康。除此之外,我們還通過召開主題班會、張貼宣傳標語、組織演講比賽等方式,加強節能減排環保宣傳教育,積極營造綠色健康的校園環境。

總之,剛才這位記者所提的問題確實是在我們農村學校廁所革命當中面臨的很大問題,特別是對山區的學校來説,難度是比較大。但是我們也鼓勵各地進行積極的探索和有益的實踐,不斷破解這個難題。從目前情況來看,整體推進還是非常有效的,我們通過這樣的改革工作,努力為廣大師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環境。謝謝。

澎湃新聞記者:

我們注意到,農村戶廁、旅遊景區廁所也相繼推行“廁所革命”,請問我們中小學“廁所革命”有哪些特點,取得了哪些成效?謝謝。

劉昌亞:

中小學校的廁所革命,實際上是一件意義非常深遠的工作,它跟其他領域的改廁在某種程度上可能還不一樣。首先,它主要還是在農村地區。我曾經參加過農村中小學14項辦學條件達標的督查工作,到農村的中小學裏面去,按照學校在校生規模數廁所的廁位,那可能是我這輩子數廁所廁位最多的一次。這是14項辦學條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當時看的時候,確實條件非常差,特別是農村學校旱廁蹲位不夠、男女蹲位比例不合理、地面高低不平、容易積水、設施不全,就是簡易條件下也是設施不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廁所革命,是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一件事情,農村中小學特別如此。它首先是一個文明問題,要建設強大的國家,文明最基礎的短板都在農村,農村中小學改廁,從如廁開始就培養學生講衛生、愛護公物的文明意識。

有些農村中小學的廁所體現了一定的設計理念,剛才馬靜校長也講了,廁所建設可以和學校的氛圍結合起來。我們現在改的主要還是非衛生廁所,我們有些地方還做不到全部改成水廁。農村中小學改廁,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提升整個農村文明的程度,剛才最典型的一句話叫做“小手拉大手”,如果我們的孩子們養成了文明的習慣,一定會影響到家庭。

我們讓孩子從小養成文明的習慣,一定會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的意義。謝謝。

鄒聯克:

這個問題確實是非常重要的。我個人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廁所革命”,是小切口,大改革,通過對廁所的改造,提升了整個國家和社會的文明。一是通過廁所革命,改善了農村學校學習生活環境,貴州很多農村學校原來都是旱廁,甚至有些學校就沒有衛生廁所。二是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改廁以後,孩子們的生活習慣得到了明顯改善。三是孕育了一種文明,因為廁所改造之後,整個校園文明就有了很大提升。四是對鄉村文明的振興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而且通過廁所革命之後,讓廣大的老百姓和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對孩子的關心,對未來的關心。

人民網記者:

麥書記,剛剛聽您介紹了很多內容,我想進一步了解一下,華南理工大學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又地處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學校在發揮學校科技、人才、智力等區位優勢,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方面有哪些考慮?謝謝。

麥均洪: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我們學校是“雙一流”建設的A類高校,建校以來一直是教育部部屬高校,我們是以工見長、理工結合,管、經、文、法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現在有8個學科在全國排名前10位,有4個學科領域進入了ESI的千分之一,我們的很多學科,像輕工、食品、建築、材料、環境,都跟鄉村振興建設關係非常密切。我們學校現在有28個國家級的科研機構,有208個部省級的科研機構。我們學校科技創新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像我們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和有效專利的擁有量,都在全國高校位居前列。我們統計了一下,2009年以來,我們學校以第一專利權人獲得中國專利獎的數量在全國高校排名第一,我們應用性成果方面還是非常多的,實力也比較雄厚。

在人才培養方面,像創新創業這一塊,舉幾個例子,像我們彩電三巨頭,也就是無線電77級,李東生TCL,黃宏生創維集團,還有陳偉榮康佳。另外,我們被譽為新能源汽車的“黃埔軍校”,像小鵬汽車何小鵬,還有寧德時代CEO曾毓群,威馬汽車沈暉,都是我們學校的傑出校友。我們統計了一下,由華工校友創立和領導的上市公司有300家,其中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有超過200家,我們一直被譽為“企業家的搖籃”和“工程師的搖籃”,我們在學科、科技、校友方面,這些優勢資源都是我們服務國家鄉村振興的底氣和力量的支撐。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也注重發揮這些優勢,用好這些資源,來助力鄉村振興。剛才我舉的幾個例子,一個是我們在雲縣的茅糧集團,在那裏有個專家工作室,我們食品學科在US News排名全球第一,我們開發的司崗裏果酒,在2017到2019年為企業帶來了9000多萬的經濟效益。另外,我們在雲縣組織了四個學院,十多名專家進行“1+5”的全域旅遊規劃,這也是我們做的比較早的一個規劃,為他們全域旅遊發展制定了路線圖和施工圖,受到了雲縣和臨滄市的大力肯定,我們這個項目也獲得了教育部脫貧攻堅的十大典型項目。另外,我們還在雲縣建立了全國第一個縣級的品牌聯盟,把他們的一些當地特色的資源,如雲縣的雲雞、雲酒、雲茶、雲遊、雲水産業轉型升級,貢獻了很多的産值。

還有剛才介紹的,我們和農業農村廳聯合共建了鄉村振興發展研究院,我們做了一些民宿,做鄉村面貌的整治,還有村鎮的規劃等等,也探索了規劃設計、建設運營一體化的鄉鎮模式,在一百多個鄉鎮進行實踐,也是做得非常好的一個成果。另外,我們注意發揮校友資源,比如剛剛我們章熙春書記去了雲縣,跟他們對接,我們的校友,白雲電器的胡董事長,當場就捐資一百萬,進行幫扶工作。所以,這是利用我們本身的一些資源,去做的一些事情,也是推動了幫扶地區實現了發展動力、發展活力和發展能力的全面提升,形成我們具有華工特色的幫扶模式。

劉昌亞:

剛才這個問題確實是很有意思的問題。我前面講過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是完全不一樣的,鄉村振興是有“振興”這個核心詞,振興是有很多事情需要研究的。剛才麥書記講到,成立鄉村振興研究院,同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還專門進行“鄉村學”交叉學科建設。實際上,在鄉村振興的階段,不僅要有實踐,更大程度上要進行理論研究,要研究鄉村振興的理論、理念、路徑、方法。所以在鄉村振興研究方面,更能發揮高等學校的智力、科技和各方面高端資源集合的作用。

中國教育報記者:

這個問題想提給來自基層的馬靜校長。我們注意到,廁所革命改變的不僅是環境,孩子們的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改變,請您具體介紹一下中小學改廁工作對提升學生文明素質有哪些效果。謝謝。

馬靜:

好,非常感謝您的提問,也非常感謝大家對農村教育的關注。通過中小學廁所革命,我們學校學生的文明素養有了明顯的提高。我感覺,我們學校的學生在這三個方面有了很大的變化。首先,孩子們逐漸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我們學校之前也是旱廁,因為我們的孩子都是農村的,在衛生習慣上也比較差,有些孩子上完廁所後,用過的手紙也不入簍,也不洗手,有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改廁後,學校利用我們的“紅領巾廣播站”,引導教育學生規範如廁。現在我們孩子們用過的手紙知道入簍,上完廁所之後也及時洗手,逐漸養成了良好的文明如廁習慣。廁所環境潔凈,當然大家的心情也就愉悅了。

其次,孩子們的集體意識和責任意識增強了。廁所本身就是個公共場所,要是保持乾淨整潔的衛生,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維護,於是我們就組織高年級的學生參與管理,打掃廁所衛生,也讓他們體會到了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低年級的學生不僅學會了怎樣規範如廁,還體會到要愛惜哥哥姐姐的勞動成果,高年級的學生自發當起了如廁的監督員、疏導員,通過人人參與,也真正領悟到了“校園是我家”。孩子們的集體意識和責任意識也就慢慢建立了起來。

最後是孩子們的思想觀唸有了很大的轉變。隨著我們學校廁所變得乾淨、衛生,孩子們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孩子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廁所就應該是很乾淨、衛生,這種觀念在孩子們的心中慢慢樹立了起來。孩子們愛護公物、節約用水等文明意識,還有保持個人清潔衛生的健康意識更強了。這是我們改廁後我在學校裏和孩子們交往,覺得孩子們發生了以上的一些變化。今後我們會繼續努力,讓廁所真正起到育人的效果,在我們的校園文化裏會更有特色,也感謝大家對農村教育的支持。謝謝。

續梅:

好,我們答問環節就到這裡。最後,再次向各位記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於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也感謝大家深入踐行“四力”,第一時間把最權威、最新鮮的教育政策送到千家萬戶,幫助我們講好教育故事,使全社會能夠更加關心、理解和支持教育工作。我想我們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共同呵護祖國的下一代健康成長。最後,也提前預祝各位新年快樂,一切順利!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開到這裡,謝謝!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