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電視臺記者:在此前,外資並購的事件在中國並不罕見,比如説一個叫中華的牙膏併入聯合利華,大寶被強生並購,我想問問您,對於這次小肥羊的並購案您是怎麼看待的?
姚堅:前不久已經正式公佈了《外商投資並購審查辦法》,這是對於外資企業在中國進行並購的基本法律規範之一,這也是按照國際規範制定的一個規則。無論是剛才你提到的幾個案例,還是最近出現的百勝和小肥羊的並購,都應當按照中國的相關法律,包括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和並購審查的程序進行審查,如果營業額和條件適用於《反壟斷法》的,也應當適用相關的法律。由於中國是世貿組織的成員,中國也應當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之上來審查外資並購。此外,中國是一個進一步市場化和開放的國家,中國現在的發展,無論是GDP的第二位還是貿易出口的第一位,都依賴於改革開放,所以我們基本的態度是進一步開放市場,公平對待各國企業。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我接剛才那個問題想再問一個關於外商投資的問題,我看資料上顯示,1-4月在亞歐對中國的外商投資持續增長的背景下,美國的投資是下降的,我想知道為什麼是這樣?這是一個什麼趨勢?
姚堅:我也注意到這個數字,中國整體的吸收外資還是保持增長的趨勢。前不久,中國美國商會的一個報告也表明,在中國經營的外資企業,特別是美資企業,對於全球市場投資的評估,對於中國市場盈利狀況的統計,也是持正面和肯定的態度。當然,這個報告裏也對於政府的效率、知識産權的保護等等問題提出了建議。依據業界的分析報告,依據中國市場發展的潛力,我想中國吸收外資的環境應當需要進一步改善。當然,結構正在發生著變化,特別是服務業的提升,這樣一個變化對於投資來源國投資活動的決策也會有所影響。美國的服務業比較完善,我們也期待著,怎麼樣進一步增加美國對中國市場服務業的投資。此外,這個統計數字是來源於企業註冊地,我們知道,在亞洲市場,特別是在香港、日本、新加坡有大量的美資企業註冊,所以亞洲市場對中國的投資也代表著全球市場、包括美歐市場在中國的投資,所以對數字的分析也要有一個比較平衡的觀點。謝謝你。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請問,對於進口方面增速回落這個問題,為了減順差或者促進貿易平衡,近期商務部會出臺哪些具體的促進進口的政策和舉措?重點會在哪些領域擴大進口,您能不能詳細講一下?謝謝。
姚堅:擴大進口是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完善經濟政策的重要內容。如果説商務部會在哪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強工作的話,這要從幾個方面來説。
首先,取決於市場因素,中國企業怎樣進一步利用國際市場,主動性在企業。除此之外,政策因素也是很重要的,政策因素首當其衝的是進一步推進中國和有關國家的貿易、投資協定談判。這幾年我們加強了和東盟自貿區的談判,最近也在加強與韓國、日本自貿、雙邊貿易的談判。應該説國際貿易活動的便利化,也是最近在美國召開的APEC部長會議上的重要內容。雙邊的貿易便利化,是對中國下一步擴大進口的重要影響因素,我們也會積極推進這項工作。我們商務部在自貿區、雙邊貿易協定方面已經投入巨大的力量,也取得了很大效應。東盟的問題是最明顯的一個案例,東盟在今年已經躍居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
第二,國內因素。我們注意到民營企業的進口很少,比例很低,佔到15%左右,但是出口比例很高,佔到33%。我也看到,現在進口許可證所佔的比重仍然偏高。我們貿易進出口過程中海關檢驗檢疫、銀行服務、稅務服務,這些環節仍有較大的改革餘地,這也是國務院最近抓擴大進口的重要內容。國內貿易的便利化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涉及到體制的改革。大家都開一個玩笑,説我們現在出口是可以七天24小時報關,但是你問問企業,如果做進口是這個情況嗎?可能就不一定了,這方面還有大量進口便利化的改革餘地。
第三,我們要持續不斷推進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我們已經對聯合國確認的41個最不發達國家,採取了優惠關稅和零關稅的制度。我們也會進一步加強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促進從發展中國家的進口。當然,擴大中國進口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美國和歐洲要進一步放開對於中國的出口管制,大家知道美國對於中國的出口管制是一個影響到美國對中國出口很重要的制約因素,它對於20大類、將近3000個物項的出口,認為是軍民兩用品的出口,可能會涉及到軍事,完全是冷戰思維框架下制定的政策。不僅如此,還把中國排在倒數第二組,也就是D組,實施極為嚴格的出口管制措施,我想這些都是我們擴大進口中要解決的問題。
鳳凰衛視記者:4月份又出現了大幅度順差的問題,剛才您講到,可能兩項影響進口的因素,包括北非的局勢,包括日本地震,都不是短期內能消除的。我們想請您預判一下5月份和今後一段時間,中國進出口的形勢會怎麼樣,會繼續高順差嗎?商務部會有什麼樣的應對措施?尤其是應對這次歐盟發起的“雙反”,我們會不會考慮採取降低部分産品的出口退稅或其他的措施?謝謝。
姚堅:從2008年以來,貿易順差從高位持續減少,由將近3000億美元降到1800億,去年這個時候下降50%左右,應該説是一個持續的下降,這也表明了中國進一步擴大進口的政策措施成效明顯。我們知道,雙邊貿易主要是基於世貿規則、基於國際規範自由的貿易,所以對於出口的政策應該是按照國際規範走的,包括你提到的出口退稅。中國的出口退稅制度跟歐洲的增值稅制度是完全一致的政策,它是對於出口商的一個公平待遇。中國作為世貿組織的成員,作為一個增值稅制度和法律制度很完善的國家,應當對於製造商、出口商堅持公平的稅收政策,這也是符合國際規範的。
在這個基礎之上,在企業自主經營出口、政府按照法律法規和稅法執行出口政策的情況下,我想貿易平衡更多的任務是擴大進口。説到貿易摩擦之中反映出的出口企業競爭秩序問題,對我們也是有啟示的。對在海外市場的低價競爭如何進一步規範,如何按照國際標準進行經營活動,特別是各個地方如何按照法律法規促進企業承擔相應的經營成本,包括知識産權成本、勞工成本、環境成本等,也是需要我們在中國的市場化進程中不斷完善的。但是中國進出口大的趨勢是從2008年以來進一步走向平衡,順差在去年佔GDP的比重是3.1%,應該説是一個逐步回落的過程,在全球國際收支平衡表中也是一個比較理性的數據。謝謝你。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記者:超市的進場費一直是流通環節中倍受詬病的一個問題,商務部關於零售企業收取進場費的問題近期有什麼政策方面的調整?另外,如何規範零供合同,針對這個問題是否會有一些針對性的規範?如何看待進場費中合理的因素和不合理的因素?謝謝。
姚堅:進場費的問題是中國零售行業、百貨行業持續存在的一個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合理性,它是市場化進程中的一個現象。中國由於製造業能力的不斷擴張,使生産的能力遠遠大於消費的能力,供過於求的現象較為突出。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商業企業,就存在進場費要求的現象,而且不僅有進場費,如果是在不同的商業企業中,情況還不一樣,比如返點等等。從2006、07年開始,商務部已經注意到這個現象,我們也按照市場經濟的框架,進一步在規範市場行為、零供雙方市場行為中作出了努力。
在此前商務部制定過兩個辦法:一是《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二是《零售商促銷行為管理辦法》。這兩個《辦法》對於六種不合理的收費進行了規範,但是從執行的效果看,我們認為部分地區還是存在執行效果不佳的現象。這段時間商務部也注意到這個問題,最近我們也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共同調研這個問題,正在起草《規範零售商、供應商交易行為意見》和《零售商、供應商商品供銷合同規範》,我們也委託商業聯合會和連鎖經營協會對於這項政策進行有關的調研,聽取行業的意見。因為這項政策關乎零售商和供應商雙方的行為,也關係到政府以什麼樣的視角切入到管理市場的角度之中,所以我們目前還在徵求各方意見,但是我們確實注意到這個現象對於市場價格,特別是對服裝、百貨等商品市場價格的影響。謝謝你。
香港經濟日報記者:您剛才提到未來進出口的政策會偏向於擴大進口,現在人民幣升值、通脹還有一些因素正在壓向中小外貿的利潤,甚至開始出現一些減産和停産的跡象,會不會出現倒閉潮,對此商務部有什麼相關措施,幫助中小企業恢復活力,還是將這個視為平衡順差的機會?另外,國內消費現在開始出現下滑,在擴大內需方面,商務部還有什麼措施?謝謝。
姚堅:前面我也講到,進出口貿易首先是基於市場的企業行為,在追求貿易平衡的過程中,不應當制約出口,而是促進出口。同時,應當進一步解決進口中存在的問題,繼續擴大進口,這是基本的理念和我們政策指引的方向。
關於你説到的中小企業遇到的問題,也是實情,包括你説到的勞工成本提高、原材料價格上漲、信貸困難、人民幣匯率的因素等等,都會影響到中小企業的運行,包括在中國廣東地區香港企業的運行。我們也高度關注這些問題對於企業經營的影響,在政策調整過程中盡可能採取平衡和適中的政策,保證中小企業能夠在信貸方面,在新産品開發方面給予支持。最重要的是,各類企業,包括外資企業、加工貿易企業,尤其香港在廣東、福建地區的加工貿易企業,它們也在採取多種方式進行生産的轉型和經濟的轉型,後者可能是更需要我們關注和支持的內容。比如在廣交會期間,我們也進一步給中小企業搭建了産品設計、産品研發交流的平臺。
當然,我們在營銷的環節也採取了措施,支持中小企業擴大海外市場。如何使中小企業在中國這樣一個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提升的過程中不斷發展?這些問題其實在東南亞其他國家都遇到過,包括馬來西亞、台灣都遇到過,怎麼樣轉型,這些國家都有很好的借鑒經驗。最重要的我認為應該是在産品的研發、銷售環節提升中小企業的競爭力。
關於擴大內需的問題,它作為一個全局的問題,是與城市化與工業化相聯絡的。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收入水平的提高,都是依賴於這些作為基礎條件的。作為商務部,我們的工作重心還是在於進一步加強流通體系的建設,包括農村和城市兩個方面的市場體系建設,在農村方面應該更加注重農産品流通公益性基礎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面,我們進一步加強市場秩序的規範。這兩個方面應該是作為商務部的重點。在擴大內需體系共同作用下,中國應當逐步過渡到投資、出口和消費並駕齊驅的經濟結構。
人民網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中鋼協曾經提到商務部將接替中鋼協整頓鐵礦石的進口市場,請問這個消息是否屬實?商務部將如何整頓?第二,部分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經營活動最近是“漲”字當頭,比如兩家可樂公司和一些羊奶粉企業,聯合麗華、寶潔等的漲價行為,請問商務部對這些外資企業利用它們的壟斷地位,在中國的漲價行為將如何管理?謝謝。
姚堅:第一個問題,中國現在是最大的鋼鐵生産製造國,所以對於鐵礦石的需求和鐵礦石的貿易都比較巨大。在生産和貿易過程中,確實遇到了鐵礦石的經營秩序問題。總體上來説,目前的經營秩序是保障了中國鋼鐵産品生産和製造大國的規模需要的。但是這個過程當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來自於三大礦山企業,這三大礦山企業改變了傳統的定價模式,採取了新的月度、季度定價模式,造成了市場的擾亂,這是首先的因素。
國內的因素,確實有貿易商和製造商資質的管理和協調經營的問題。隨著中國市場化進程的發展,行業協會應當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工業行業方面有鋼鐵工業協會,在貿易領域有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應該説這兩個協會在市場的協調,在協調製造商、貿易商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我們也知道,相關的部委,包括工業與信息化部、交通部也積極參與到協調過程中,因為它涉及到鋼鐵産業發展的整合,涉及到口岸礦石堆放、存放的問題。我們相信,在有關協會的管理之下會有進一步健康的發展。商務部作為進出口貿易的主管部門,也會關注鐵礦石貿易中出現的一些新的現象,及時給予跟蹤和指導,包括給予兩個協會合理的建議。
第二個問題,商務部作為市場供應和流通管理部門,首要職責或者核心職責是保證市場的供應,我們也會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市場供應體系的建設、特別是應急體系的建設,保障短缺的商品有效流通、組織和及時供應,保障貨品能夠在商場得到充分的供應,這是我們的職責。關於價格管理的問題,應當由主管部門去管理。我們也知道,價格管理隨著市場化的進程,也應該進一步完善價格管理的法律法規,包括《價格法》和《反壟斷法》的適用。謝謝各位。
發佈會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