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應急管理>> 科普宣教
 
 
中國的危機管理機制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09月23日   來源:半月談

    進入21世紀,世界範圍內出現了一系列重大危機,如“9·11”事件、非典暴發、禽流感流行以及印度洋地震海嘯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加強重大危機應對工作勢在必行。“應急預案”從一個生僻詞逐漸變成了流行語。在我國,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公共衛生事件開始成為嚴重威脅,全球新發的30余種傳染病已有半數在我國發現;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如何應對這些危機?我國的危機管理機制如何?我們編發這一組稿件,供讀者參考。    

我國目前處在突發公共事件高發時期

    從自然的角度分析,我國是世界上受自然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損失嚴重。由於受災害影響的人口大體在2億左右,約佔全國人口的1/7,自然災害在我國有著較強的社會性。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災害造成的損失也逐步增加。我國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數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農業生産值,分佈在氣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災害嚴重的沿海及東部地區。

    從社會的角度分析,我國目前正進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人民內部矛盾出現一些值得重視的新問題,如果處置失當,有可能出現社會危機。

     另外,我國很多地區自然環境破壞嚴重,潛在的危機隨時可能爆發。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大量基礎設施,年代久遠、老化嚴重,缺少及時的維護和更換,安全隱患非常多。

     從目前到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都將面臨突發公共事件的嚴峻考驗。     

我國初步建立起危機管理機制

    非典之後,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加快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建設的重大課題。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2003年5月7日,國務院第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2005年,緊急狀態法草案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當年立法計劃。

    2005年1月26日,國務院第79次常務會議通過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以及25件專項應急預案,80件部門應急預案。預案將突發公共事件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四類;按照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範圍等因素,分為特別重大(Ⅰ)、重大(Ⅱ)、較大(Ⅲ)和一般(Ⅳ)四級。按照不同的責任主體,預案體系設計為國家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地方應急預案、企事業單位應急預案五個層次。我國政府還根據風險分析結果,將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突發公共事件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政府要求對發生的特別重大或者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不得遲報、緩報、瞞報和漏報,並要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向社會發佈簡要信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分別完成了省級總體預案的制定工作,許多市、區(縣)也制定了應急預案。

    2005年2月,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表示:全國應急預案框架體系已初步形成。這意味著,我國已初步建立起自己的危機管理機制。

    2005年7月下旬,國務院召開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對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     

我國危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社會警覺性較差,市民缺乏自救、救護的防災意識和能力,是我國危機管理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為此,專家建議利用多種方式,對公眾進行危機管理教育,進行應對重大危機的培訓實踐,廣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特別是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增強公眾的危機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形成全民動員、預防為主、全社會防災減災的良好局面。專家還提出,今後也應當重視預案的隊伍建設和演練工作。     

    鏈結

什麼是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指面對突發事件如自然災害、重特大事故、環境公害及人為破壞的應急管理、指揮、救援計劃等。它一般應建立在綜合防災規劃之上。其幾大重要子系統為:完善的應急組織管理指揮系統;強有力的應急工程救援保障體系;綜合協調、應對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統;充分備災的保障供應體系;體現綜合救援的應急隊伍等。     

我國突發公共事件損失情況

    我國每年因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損失驚人。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李軍鵬提供的資料顯示:2003年,我國因生産事故損失2500億元、各種自然災害損失1500億元、交通事故損失2000億元、衛生和傳染病突發事件損失500億元,共計達6500億元,約相當於當年我國GDP的6%。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鄭功成作的統計顯示:2004年,全國發生各類突發事件561萬起,造成21萬人死亡、175萬人受傷。全年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社會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4550億元。

    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間接損失同樣不可忽視。比如事故災害發生後,公眾的生活節奏被打亂,公眾心理也會受到巨大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