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應急管理>> 工作動態
 
 
九省、自治區、直轄市採取措施提高應急管理能力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0月01日   來源: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

    7月22日至23日,國務院在北京召開了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提出進一步建立健全社會預警機制,加強應急體系建設和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政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我們將各地區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情況匯總如下。

北京市:按照“新北京、新奧運”發展戰略,北京正在向基本實現現代化和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的目標邁進,面臨著經濟社會全面快速發展的新的機遇期,但快速發展的特殊歷史時期和社會轉型階段,往往也是矛盾凸顯期和突發事件高發時期。談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首先要講兩句話:人民生命財産高於一切,首都安全責任重於泰山。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翟鴻祥説,進入新世紀以來,按照“新北京、新奧運”發展戰略,北京正在向基本實現現代化和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的目標邁進,面臨著經濟社會全面快速發展的新的機遇期,但快速發展的特殊歷史時期和社會轉型階段,往往也是矛盾凸顯期和突發事件高發時期。僅從2003年以來,北京就發生過非典疫情、密雲踩踏事件、禽流感疫情和2004年“7·10強降雨”等突發事件,經歷了多次嚴峻考驗,安全領域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總結歷史的經驗與教訓,北京從國際安全形勢、國內發展階段的特點出發,特別是從北京實際出發,自2003年非典過後,及時啟動並強力推進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翟鴻祥介紹,經過兩年的努力,按照“以人為本、同國際接軌、適應國際大都市和2008年奧運會的需要,有首都特點”的思路,北京市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已全面啟動。

    翟鴻祥介紹,北京市應急管理體系具有四個特點:一是黨政共管、平戰結合。北京市貫徹“黨委統一領導下的行政領導責任制”的要求,組建了由市長任主任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成立了市應急委辦公室,作為常設辦事機構,設在市政府辦公廳,充分發揮了其上聯市領導,下聯各區縣和委辦局的優勢,將常態工作和應急工作、日常管理和應急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從體制上實現了平戰結合。二是分級管理、專業處置。北京市分別建立了市、區縣應急管理機構和專項指揮部,三者各有分工,又相互銜接補充。三是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北京充分利用多年來信息化建設的成果,有效整合各委辦局等分別建成的數字集群無線通訊系統、圖像監控系統等資源,在較短時間內迅速建起了市級應急指揮平臺。四是首都特色、服務中央。當突發事件超出北京市控制能力時,提請中央授權成立“首都型”應急指揮機構,由中央指派領導同志或由北京市委書記擔任委員會主任,北京市同中央、國家機關協同配合,統一處理北京地區的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

    “首都無小事,北京的安全工作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翟鴻祥強調,安全工作的要害在基層,應急體系的建設最重要的工作是抓好基層,特別是抓好基層幹部的專業化、程序化建設。在應急體系建設過程中,日常管理工作和基層工作必須加強和深化,徹底改變重建設、輕管理狀況,在兩者的關繫上向日常管理傾斜。

    上海市:9月7日,上海市召開了應急管理工作會議,會上韓正市長説,城市越大,安全風險就越高。從這一意義上看,上海比其他城市更脆弱,更迫切需要強化應急管理;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急管理水平,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是檢驗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標誌,是城市現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體現。 

    上海市成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委員會,韓正市長擔任主任。這個委員會是上海應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領導機構,上海市各有關部門都是其工作機構。

    上海建立應急委員會,意在加快構築和完善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點的應急管理體系,形成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聯動體系,強化四個方面工作:其一,領導、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其二,防患于未然,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其三,明確責任,完善應急運行機制;其四,整合資源,完善應急保障制度。

上海是一個人口密集的特大型城市,總人口超過1700萬,歷屆上海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視應急管理,曾先後組織編制了一批專項應急預案,探索建立了城市綜合減災和緊急處置體系,並於2004年成立了市應急聯動中心。在抵禦颱風、抗擊非典等各類突發公共事件過程中,這些預案、措施都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天津市:天津市政府召開第53次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了《天津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戴相龍市長在會上説,各級政府一定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憂患意識,務必把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擺上重要日程,抓緊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
    戴相龍説,天津市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要堅決貫徹國務院的要求,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映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各方協調、整體聯動的原則,全面提高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保持社會政治穩定,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會議要求,《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已經設定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分級標準,我市要抓緊設定較大、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的分級標準。各委辦局、各區縣政府和重點單位要按照《天津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要求,認真核改現有的各類預案,補充制定新的預案,形成完備的天津市應急預案體系。形成完整的天津市應急管理組織體系。
    《總體應急預案》明確,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産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過程、性質,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四類。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影響範圍和可控性,將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劃分為四個等級。
    江蘇省:9月30日下午,江蘇省政府在南京召開全省應急管理工作會議,貫徹落實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省委常委會議和省政府常務會議精神,回顧總結我省編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健全應急管理機制情況,部署江省應急管理工作。梁保華省長作出批示,常務副省長蔣定之在會上介紹了即將發佈的《江蘇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部分內容。

    梁保華説,加強應急管理,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履行政府職能、進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保障人民群眾利益和生命財産安全作為應急管理的首要任務,堅持居安思危、預防為主方針,努力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制和機制,完善預案、明確職責,把應急管理工作納入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全面增強全社會的抗風險能力,不斷提高應急管理工作水平,為加快富民強省、推進“兩個率先”提供有力保障。江蘇省總體應急預案首次列入以下幾項內容:

一是經濟安全首次列入應急事件。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性質,國家總體預案將公共事件主要分為四類,即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突發事件等,考慮到經濟安全是值得高度關注的公共安全事件,波及範圍廣,社會影響大,容易引起社會的心理恐慌,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因此,我省在國家劃分四類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類,即經濟安全事件。根據事件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又分為四級: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一般(Ⅳ級)。

二是重大活動需備應急預案。根據我省的實際情況,按照不同的責任主體將預案體系設計為省級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市縣應急預案和企事業單位應急預案五個層次。規定舉辦大型會展和文化體育等重大活動,主辦單位應制定應急預案並報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備案。

三是專家顧問參與處置突發事件。省政府是負責本省範圍內的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領導機構。處置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由省長擔任總指揮,分管副省長擔任副總指揮,或通過省政府常務會議實施重大決策和協調指揮;處理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由分管副省長擔任總指揮。省應急指揮中心下設應急管理辦公室,設在省政府值班室。此外,專家顧問組將成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重要人員,必要時參加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

 四是縣市值班員可直接向國務院報告。各級各類監測機構負責收集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屬於重大或特別重大級的,立即向省應急指揮中心報告。省應急指揮中心及時上報國務院,並決定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特殊情況下,事發地市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值班人員可直接向上級政府直至國務院報告。Ⅰ級預警,立即向省應急指揮中心上報事件信息,省應急指揮中心及時上報國務院,並決定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省長擔任總指揮,分管副省長擔任副總指揮,或通過省政府常務會議實施重大決策和協調指揮。

五是突發公共事件第一時間公布於眾。規範預警標誌,統一依次使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信息報告第一是要快,特別重大或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市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要在2小時內向省應急指揮中心報告;報送信息要真實準確;要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向社會發佈簡要信息,隨後發佈初步核實情況、政府應對措施和公共防範措施等。

浙江省:在全省應急管理工作會議上,呂祖善省長説,要加緊落實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精神,加快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建設,今年必須基本建成全省應急預案體系。加強應急管理,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既是保障公共安全的現實需要,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既是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方面,也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既是實現“八八戰略”的保障條件,也是打造“平安浙江”的內在需要。去年以來,我省在推進應急體系建設和應急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但由於在不少方面還屬於起步階

段,還有很多問題和不足,還有許多有待健全和完善之處。 

呂祖善説,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從思想觀念入手,從完善預案入手,從組織管理入手,從健全法制入手。結合我省實際,在具體實施中要著重抓好以下八項任務:一是“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推動全省應急預案體系建設。“縱”,就是按垂直管理的要求,從省到市、縣、鄉鎮各級政府和基層單位都要制訂應急預案,不可斷層;“橫”,就是所有種類的突發公共事件都要有人管,都要制訂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不可或缺。要通過演練和應急實踐,不斷提高預案的完備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二是統一領導,整體推進,加強應急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建設。要充實加強應急管理機構,加強應急隊伍和預測預警系統建設,建立起協同應對、快速反應機制。三是整合資源,依靠科技,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保障能力。要加大應急平臺和信息網絡建設,逐步實現應急管理工作的現代化;開展風險調查、隱患分析,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改善科技裝備,提高應急工作的有效性。四是加強基層,突出重點,高度重視和加強社區、農村、企業以及重要部位的應急管理工作。五是立足現實,長遠規劃,把應急能力建設列入“十一五”規劃中通盤考慮。六是強化法制,完善制度,努力實現應急管理工作法制化,建立健全應急機制建設的領導責任制、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七是加強演練,抓好培訓,提高應急管理的領導和指揮水平。八是廣泛宣傳,深入教育,形成全社會防災減災的良好局面。

福建省: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福建一直是個洪、澇、旱、颱風、泥石流等自然、地質災害頻發的省份,幾乎每年都會在局部地區甚至全省範圍不同程度地發生各種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工作是考驗政府行政能力的一個標尺。在目前大多數人公共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還不夠強的情況下,寧可把問題估計得更嚴重些、準備得更充分些。

    福建省常務副省長劉德章説,近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全省社會預警體系和各種應急機制的建設,目前全省已先後制定並公佈了《福建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福建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與此同時還建成了全省三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和全省糧食安全應急機制等。正是有了這些機製作保障,在2003年的防非典、2003年和2004年抗擊嚴重乾旱以及今年抵禦幾次特大自然災害的過程中,福建各級政府臨危不亂,不打亂仗,不搞形式。

    對於如何進一步做好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管理工作,劉德章説,這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項新課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從機制建設入手,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管理、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的制度,還必須樹立依法建設、依靠科學的觀念,把應急管理工作納入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預案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應急工作水平的高低,因此要特別強調提高各種應急預案的科學含量,各級政府在健全完善各種應急機制和建立應急預案的時候,應該多聽取、吸納有關專家的建議。

劉德章説,應急管理工作是考驗政府行政能力的一個標尺。特別是在目前大多數人公共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還不夠強的情況下,在建立應急機制時,寧可把問題估計得更嚴重些、準備得更充分些、預案制訂得更完備些。同時,我們也要相信人民群眾的力量,要通過加強宣傳教育,讓全民都能參與到突發公共應急事件的監測、預警和處置中,使人人都能掌握基本自救常識。

湖北省:湖北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省份,洪澇災害、地質災害尤為突出。同時,湖北又是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農産品生産基地和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保障公共安全和應對突發事件的任務繁重而艱巨。做好應急管理工作,關鍵是要不斷增強各級政府的公共安全意識,全面履行政府職能,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把財力、物力等公共資源更多地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傾斜。

   羅清泉省長説,做好應急管理工作,關鍵是要不斷增強各級政府的公共安全意識,全面履行政府職能,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把財力、物力等公共資源更多地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傾斜。

    抓緊完善應急預案體系,是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基礎和前提。羅清泉説,去年以來,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湖北省開展了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湖北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已報國務院備案,應急專項預案目錄已經確定,並初步完成了部分專項預案制定工作。總體上看,這些預案與國家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亟待進一步銜接和完善。下一步,湖北將根據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精神,以提高預案編制的完備性和可操作性為重點,進一步組織力量,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抓緊湖北總體應急預案的修訂,按程序通過後付諸實施。同時,督促各部門加強同國家專項預案的銜接,加快專項預案的制定和完善。

    加快應急體制機制建設,還要從應急機構、應急隊伍、應急救援體系和應急平臺建設等方面著手,進一步整合各類應急資源,加快建立和健全指揮統一、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抓緊建立和完善應急管理工作的領導機構及辦事機構。突出抓好各類應急專業隊伍建設,以公安、消防等骨幹隊伍為主體,整合現有專業救援力量,加強應急處置能力培訓,加快形成統一高效的應急救援專業體系。依託現有電子政務平臺,加強應急信息平臺建設,保障信息靈敏、通暢。

要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分類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健全應急管理工作責任制。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制度建設,明確省政府、各有關部門相關類別應急管理職責,將工作責任落實到部門、領導和具體責任人。同時,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形成協同應對、快速反應的工作合力,確保及時、有序地做好各種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工作。

山東省:9月29日上午,山東省在濟南市召開全省應急管理工作會議。韓寓群省長在講話中強調,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加強應急管理工作,事關國家安危、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明確任務,強化措施,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共同把這項安國利民的大事抓好,不斷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韓寓群説,加強應急體系建設和應急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統籌規劃,整體推進。當前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第一,抓緊建立和完善應急預案體系。這是做好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基礎。要按照《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框架、內容和編制格式,抓緊調整、補充、完善我省專項預案、子預案和部門預案。要重點抓好基層和重點部位的預案建設,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要加強預案的動態管理,通過演練和應急實踐,檢驗預案的完備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並建立動態的預案修訂機制。第二,建立健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運行機制。要突出抓好三個環節:開展風險調查、隱患分析;完善預測預警體系;加強信息報告和發佈制度,建立上下暢通的信息體系。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應急管理信息平臺建設,把其列為社會事業發展和信息化建設的重點;要加強協同,建立健全應急協調聯動機制。第三,全面提高應急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應急物資的生産、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體系,切實保證應急救援需要,同時也要避免浪費。各地和有關單位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救援隊伍,配備必要的裝備;抓好培訓和預案演練,切實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提高公共安全科技水平,形成強大的技術支撐體系;依法加強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管理,逐步把應急管理工作納入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第四,積極開展面向全社會的宣傳教育,增強廣大群眾參與應急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做好應急管理工作,必須加強領導,健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組織體系,明確各方面職責,確保一旦有事,能夠有效組織,快速反應,高效運轉,處置有力。要明確應急管理工作責任,充實應急管理辦事機構,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應急隊伍的政治和業務素質,確保一旦出現緊急情況,能夠拉得出、打得贏。 

寧夏自治區:8月1日,寧夏自治區政府召開第62次常務會議,加強應急管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成為關注的焦點。會上自治區主席馬啟智要求,要儘快建成一個功能齊全、系統完善、便於指揮的應急指揮平臺,建立一支裝備精良、專業高效的救援隊伍,編制符合我區實際的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保障公眾的生命財産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