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府建設>> 管理創新
 
 
安徽省實施城鎮化戰略 提高綜合經濟實力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08月20日   來源:統計局網站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城鎮化戰略的實施,安徽省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綜合實力不斷加強,城鎮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一、城市規模不斷擴大

  安徽省現在22個城市,其中17個地級市、五個縣級市。安徽省有不少市歷史悠久,如亳州市古為商湯古都,南亳故址,隋稱譙郡,唐為“十望”州府之一;公元前203年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設置淮南國,即為今天的淮南市;公元581年隋初置廬州府,就是如今的合肥市。20世紀90年代以來,安徽省城市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城市級別提高,省轄市增多。1990年全省只有合肥、蕪湖、蚌埠、淮南、馬鞍山、淮北、銅陵、安慶、黃山九個省轄市,市轄區人口只有552.61萬人,佔全省人口的9.8%。其中非農業居民356.53萬人,佔全省非農業人口的42.3%。1993年原滁縣地區改為滁州市;1996年原阜陽地區改為阜陽市;1999年宿州地區、六安地區、巢湖地區改為宿州市、六安市和巢湖市;2000年宣城地區、池州地區改為宣城市、池州市,同年亳州改為地級省轄市。到2000年末全省共有十七個省轄市。2004年末全省人口總數達到6460.7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1341.82萬人,而省轄十七個市市轄區共有人口1741.76萬人,其中非農業居民780.5萬人,分別佔同期全省人口和非農業人口的27%和58.1%,比2000年提高1.7和1.8個百分點。2004年全省人口比2000年增長2.9%,其中非農業人口增長9.1%,而省轄市區總人口和非農業人口分別增長8%和12.8%,明顯快於全省增幅。

  2004年,全省17個省轄市市區行政面積達到25863平方公里,平均每個市為1521.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1097平方公里,平均每個市為52.76平方公里,分別比2000年增長4%和40.5%。

  在行政區劃調整或更名為城市的同時,安徽省還先後設立界首、桐城、寧國、天長、明光五個縣級市。2004年末,這五個縣級市人口達到314.4萬人。

  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城市級別的提高,城市轄區經濟發展呈現快速增長之勢,且發展速度明顯快於全省平均水平。2004年全省生産總值(簡稱GDP,當年價,下同)為481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0年增長45.3%,年均增長9.8%,而同期全省十七個省轄市市區GDP總額為2245.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0年增長62.8%,年均增長13%,分別比同期全省平均快17.5和3.2個百分點;佔全省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1%提高到2004年的46.6%,上升了5.6個百分點。

  隨著經濟改革的逐步深入,安徽省城市轄區經濟結構的變化與全省整體經濟水平表現出不一致的特點。全省經濟表現為二、三産業佔GDP比重上升,一産比重下降;而城市轄區工業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佔GDP比重明顯提高,一、三産業佔比重均有所下降。2004年省轄市區一、二、三産業的增加值分別為182.36億元、1238.78億元和824.53億元,比2000年分別增長41.2%、99.8%和66.5%,三次産業佔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10.4%、49.8%和39.8%調整為2004年的8.1%、55.2%和36.7%。與2000年相比,第一産業下降2.3個百分點,第二産業提高了5.4個百分點,第三産業下降了3.1個百分點。而同期全省GDP三次産業的比重分別為19.4%、45.1%和35.5%,與2000年相比,一産下降4.7個百分點,二、三産分別提高2.4和2.3個百分點。

  二、城鎮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和經濟發展同步。1984年,安徽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59.11元,突破500元大關;1988元達到1074.7元,突破1000元; 1999年為5064.6元,突破5000元大關;2004年突破7000元,達到7511.43元。1981年安徽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24.56元,到2004年的7511.43元,23年間增長了16.7倍,年均增長13.3%,其中“六五”期間平均增長10.5%(從1981年到1985年),“七五”期間平均增長16.4%,“八五”期間平均增長22.8%,“九五”期間平均增長7%,“十五”前四年平均增長9.1%。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市場産品的極大豐富,居民消費水平大幅提高。2004年安徽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5711.09元,比1981年的391.92元增加5319.17元,增長13.6倍,年均增長12.4%,收支保持同步增長態勢。調查資料顯示,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呈現以下特點:

  (一)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飲食結構不斷改善,居民消費方式變化明顯。

  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居民用於食品方面的消費支出逐年增加,但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即恩格爾系數)卻逐年下降。2004年安徽省城鎮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為2272.02元,比1981年增長9.6倍,年均增長10.8%。恩格爾系數為43.9%,較1981年低16.6個百分點,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安徽省城鎮居民生活整體達到小康標準(聯合國糧農組織標準:恩格爾系數60%及其以上,屬於絕對貧困;50-59%之間,屬於溫飽;40-49%之間,屬於小康;20-39%之間,則屬於富裕;20%以下則為絕對富裕)。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鎮居民飲食結構明顯改善,主要體現在主食消費基本飽和的基礎上,營養豐富的副食消費比重不斷上升。1981年安徽省城鎮居民人均購買糧食支出55.56元,佔食品消費支出的23.4%,而2004年,人均購買糧食支出僅佔食品支出的15.3%,下降了8.1個百分點,人均年消費糧食84.9千克,較1981年減少63.3千克。在主食保證需要的同時,副食及其他食品消費支出大幅增加,佔比重大幅上升。2004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購買牛羊肉3.4千克、家禽10.2千克、鮮蛋15.6千克、水産品11.3千克,分別比1981年增長3.3倍、2.2倍、2.2倍和53.2%。一些新型的速凍食品、保健食品、綠色食品、休閒食品等備受消費者青睞,銷售看好。而餐飲業的快速發展為居民外出就餐提供了方便,舉家外出在賓館飯店共度佳節成為一種時尚。2004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在外就餐消費366.2元,佔食品支出的16.1%。

  (二)衣著消費追求時尚,品牌服裝消費看好。2004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用於衣著消費支出為637.88元,較1981年增長12倍,年均增長11.8%,佔消費支出的11.2%。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為居民在著裝方面的選擇提供了便利,如今居民在著裝方面講究款式,追求時尚,注重品牌。隨著市場服裝面料、色彩、式樣、檔次、價格的多樣化,使服裝的挑選性大為增強,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從而使衣著消費成衣化。知名品牌、新穎款式且有特點,以及體育類服裝已被除數廣大消費者所接受。

  (三)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平穩增長,佔消費支出比重下降。2004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257.01元,比1981年增長6.6倍,年均增長9.2%,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4.5%,比1981年下降了4.1個百分點。其中大件耐用消費品漸趨飽和,已進入更新換代時期,新型商品開始逐步進入普通百姓家庭。到2004年末,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洗衣機95.7台,電風扇242.3台,電冰箱89.9台。隨著住房條件的改善,居民對空調器及各類小家電的需求開始升溫,百戶家庭擁有空調器69.8台,淋浴熱水器59.9台,抽油煙機52.1台,電炊具94.5個,取暖器41.2台,微波爐34.1台,飲水機25.23台。洗碗機、消毒碗櫃已逐步走進普通家庭。

  (四)居民保健意識增強,消費支出增勢強勁。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的健康日益重視,各類醫療保健器材及醫療服務開始進入居民家庭。醫療制度的改革,職工個人承擔醫療費用比例加大也是該項支出大幅增長的一個原因。2004年,全省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用於醫療保健支出395.74元,比1981年增長20.5倍,年均增長26.1%,居八大類消費支出增幅之首,佔消費支出的比重由1981年的0.5%上升到6.9%,提高了6.4個百分點。自國家2000年調整醫改政策以來,受居民個人承擔醫療費用比重增加的影響,鍛鍊身體,增強自身免疫力的觀點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體育用品、健身器材如網球、跳繩、啞鈴、拉力器、握力器、電動跑步機、踏步機等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五)交通通訊日趨現代化,支出快速增長。隨著國家加大對城市交通和通訊建設的投資,各地區的交通通訊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交通通訊狀況大為改善,為居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技的迅猛發展,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訊新産品層出不窮;電話初裝費的下調和電訊收費方式的調整、各類移動通訊公司廣泛採用各種促銷措施,網上購物、網上教育、網上通訊加之從網上獲得的各種信息越來越多,使得居民家庭用於交通通訊方面支出快速增長。2004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交通通訊支出為564.92元,比1981年增長13倍,年均增長23.6%,佔消費支出的比重由1981年的1.1%提高到9.9%,提高了8.8個百分點。2004年末,5.5%的城鎮居民家庭擁有助力車,95.9%安裝了電話,85.9%擁有移動電話。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和加入WTO後對進口汽車限制政策的逐步取消,一些經濟實惠、舒適的汽車開始進入城市居民的家庭,尤其是高收入水平和各類經濟管理人員的家中。

  (六)娛樂、文教支出增加,文娛用耐用消費品向更高層次發展。2004年全省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用於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623.48元,比1981年增長20倍,年均增長14.2%,佔消費性支出的10.9%,比1981年提高3.4個百分點。其特點:一是教育消費支出快速增長。近年來,國有及集體企業改制步伐的加快,職工個人危機意識增強,更新知識、提高業務技能已成為現實需要;調整高等學校收費政策已使得居民家庭用於教育支出大幅增加,取消對現有大學生的分配使各類高等學校在校學生就業面臨更大壓力,學習更多的知識、擴大知識面已是每個在校學生必須考慮的問題,進一步增加了家庭對教育的投資;對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又使得家長不斷強化對子女的各種培訓。所有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城鎮居民的教育支出。2004年安徽省城鎮居民人均教育支出為363.05元,比1981年增長45.3倍,佔消費支出的6.4%,比1981年提高4.4個百分點。二是文娛用耐用消費品支出平穩增長。以彩電為代表的主要耐用消費品在城鎮居民家庭已基本飽和,目前主要處於更新換代狀況,需求增幅減緩。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家電行業的快速發展,新産品如家用電腦、高級組合音響等開始進入百姓家庭。2004年末,每百戶擁有彩電達到127.7台,影碟機55.9台,家用電腦19.3台,照相機34.5台,組合音響20.4台,中高檔樂器7.8件。

  (七)居住消費成為熱點,購房支出大幅增加。自1997起國家對城鎮職工住房制度實行改革,取消實物分房以來,城市居民家庭自有房屋産權比例大幅上升。隨著城鎮住房建設的快速發展,安居工程的實施,居民家庭購建房支出大幅增加,居住條件明顯改善。2004年末安徽省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用於購建房支出達到480.73元,比1995年增長29倍,佔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6.4%,比1995年提高6.1個百分點。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9.33平方米,比1995年增加7.7平方米,增長66.5%。2004年末,90.2%的家庭擁有房屋産權,管道煤氣和液化氣用戶比率達到71.6%。住房條件的改善帶動了裝潢支出以及小區物業管理費用支出的增加,國家對水、電、燃料等價格的調整也加大居民家庭此類支出,使得居民家庭居住類消費支出穩中趨增。2004年,全省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用於居住支出為534.06元,比1981年增長31倍,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由1981年的4.3%提高到9.4%。

  (八)服務支出成為家庭支出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們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家庭外出就餐人員增多;就業觀念的改變使家務勞動社會化、市場化成為可能,家政服務、鐘點市場服務方式的靈活多樣,帶動家庭服務支出明顯增加;外出旅遊、健身活動、參觀遊覽等已成為時尚家庭的週末首選。同時,城鎮社會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為家庭服務項目支出提供了便利條件,2004年,全省城鎮居民家庭服務性消費支出為1447.64元,較2003年增長19.7%,明顯快於同期消費性支出的增幅,佔消費性支出的25.4%,較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