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調控:激活力 補短板 強實體

2015-03-10 09:01 來源: 中國經濟網
【字體: 打印

    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這是“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哲學基礎。就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而言,定向調控正是這樣一種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舉措。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態勢,我們保持戰略定力,穩定宏觀經濟政策,沒有採取短期強刺激措施,而是繼續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實行定向調控,激活力、補短板、強實體。”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結去年工作時説道。

    全球經濟格局深度分化,在世界經濟復蘇困難的大環境下,政府只有更加注重定向調控,強調調控“靶點”的精準度,才能適應經濟新常態的要求。

    “定向降準”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正向激勵政策。

    去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3萬億元,增長12.2%,但主營業務利潤增長只有4%。意味著利潤的“大頭”不是工業貢獻的,而是靠搞股票、投資理財産品、投資信託等“副業”賺來的。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央行定向降準機構由第一次的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擴展為第二次的2/3的城商行、80%的非縣域市場流動資金。縣域農村商業銀行,縣域農村合作銀行,其他各類商業銀行這些“支小”金融機構,兩次降準合計釋放資金約1300億元。

    “定向降準”既能增加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又能降低“三農”、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從而有利於將更多的金融資源投放到“三農”和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促進經濟發展、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棚戶區改造是對社會分配結構的重要調整。

    去年4月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確定由國家開發銀行採取市場化方式發行住宅金融專項債券,同時國家開發銀行獲批組建單獨核算的住宅金融事業部,獲得1萬億的再貸款定向為全國棚改提供建設資金。

    截止2014年底,全國累計棚戶區改造約2100萬戶,包括城市棚戶區1470萬戶,林業棚戶區159萬戶,墾區棚戶區184萬戶,國有工礦棚戶區281萬戶,一大批住房困難群眾出棚進樓。

    棚戶區改造工作是對歷史的一種補償,也是對社會分配結構的一次重要調整,讓“改革紅利”惠及更廣大的中低收入家庭。同時還可以創造大量就業崗位,增加當地居民就業機會,調整和改善因資源配置不均衡等原因導致的收入分配不合理等問題,促進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中西部鐵路建設抓住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核心問題。

    加強中西部的鐵路建設,既要補短板,又要避免以往大水漫灌式的“鐵公機”建設。為此,去年國家宣佈向社會資本推出首批80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公私合營PPP模式在內的各種混合所有制的探索和創新,同時創新鐵路建設債券發行品種和方式,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擴大社會資本投資規模,大量的民間資金的投資熱情被調動。

    數據顯示,去年一年鐵路建設完成建設投資8088億元;新線投産8427公里,創歷史最高紀錄。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已達11.2萬公里,其中高鐵1.6萬公里。鐵路建設投資80%投放在中西部地區。

    通過加快鐵路尤其是中西部鐵路建設,不僅可以擴大有效投資、帶動相關産業發展,而且有利於推動新型城鎮化、改善欠發達地區發展環境、幫助千百萬人擺脫貧困。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張卓元曾表示,定向調控是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的創新,是對區間調控的深化,政策運用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多依靠改革的辦法和市場的力量,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有針對性地“噴灌”“滴灌”,注重精準發力,確保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穩定運行。

    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依靠“強刺激”拉動經濟增長,定向調控將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堅實的基礎。(年巍)

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