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日前表示,在新常態下,要穩步去杠桿化,但又不能造成經濟的斷崖式下跌。頂住經濟下行壓力,必須採取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昨天,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做客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時也提到:“赤字率從去年的2.1%提到了預算草案中的2.3%,實際上就是一個擴張的重要標誌,就是説要花更多的錢來穩增長。” 對於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社會對其成效也多有期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還首次出現“地方財政赤字”的表述,而去年的措辭是“由中央代地方發債”,在2015年財政赤字1.62萬億元中,地方財政赤字為5000億元。外界對此解讀稱:我國實施了20年不允許地方各級預算列赤字的規定將終結。 在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巨大的形勢下,適當擴大赤字規模是順勢而為,也是各國通行的做法。去年的經濟實際增速7.4%與預期目標7.5%左右,嚴格來説僅有0.1個百分點的差距,寬泛地説,它就在“左右”的範疇之內。李克強總理早就説過:“高一點或低一點都可接受。”從這個角度來看,增加0.2個百分點的赤字率,用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也基本足夠。國際上認為赤字率3%是安全線,目前2.3%既讓中國赤字保持在安全區域內,也説明萬一遭遇更加嚴重的困難,我們的財政政策也還有不小的挖潛空間。 除了增加赤字外,去年底國務院就要求中央和地方聯動,盤活各領域財政“沉睡”資金,可謂多措並舉:一是收回2012年及以前年度各級一般公共預算、部門預算、專項轉移支付結轉資金;二是全面清理財政專戶,防止資金大量沉澱;三是對預算週轉金和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規模佔比設定上限,促進資金科學安排,加快流轉。這些措施在今年逐漸落實後,對經濟也會有著重要的刺激作用。 尤其3月9日,在全國性地方政府債務甄別尚未全部結束之際,財政部就已下達1萬億元地方存量債務置換債券額度,允許地方把一部分到期的高成本債務轉換成地方政府債券,以降低利息負擔。這些舉措也是增加地方財力的舉措,也是財政擴張的表現。當然,對於市場主體而言,它們也在享受積極財政擴張的紅利,比如減稅清費——少從市場上抽取資金,也就相當於向市場投放資金。 結構性的減稅和全面的降費不僅僅是財政擴張,它對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尤其是鼓勵創新創業都有積極的作用,還能夠傳遞清晰的産業導向作用,讓社會資金也流往最需要的地方。 財政政策的擴張固然值得認可,但同時也需要注意防範風險和提高資金使用績效。一方面,隨著償債高峰期的到來,一些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上升亟須加強防範。儘管地方政府負債總體可控,但確需對風險的積聚加強防範,個別地方可能存在債務總量過大、結構不優、管理薄弱等問題,不排除地方債也飛出“黑天鵝”。 另一方面,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不高也需要高度重視。此前“喚醒”沉睡資金的多種舉措就是針對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的情況,我們要避免喚醒前面一批老資金,後面一批新資金又睡過去了。換而言之,必須提高資金使用績效,以消化和控制風險。要確保這點,可能需要上級政府延續去年的督查形式,同時引入第三方評估,對資金使用績效形成有效的督促。(田享華)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