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記者 姜琳、王培偉)10日傍晚央行再度宣佈降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融資成本仍在歷史高位,適時降息無疑是一場及時雨,將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穩定經濟增長髮揮積極作用。下一步關鍵在於,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把央行半年內三次降息、兩次降準的效果充分發揮出來。 當前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一邊是降準、降息等政策操作密集“出手”,一邊卻是企業對資金越來越“渴”。部分為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釋放的可貸資金,事實上卻流向大型企業、房地産業,或者通過銀行理財産品流入股市,有的甚至在金融體系空轉,背後存在的扭曲性因素,必須引起高度關注。 當務之急是強化考核監督,引導銀行放貸。有關部門應按照定向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要求,對銀行釋放的資金流向、信貸利率水平進行嚴密監控和監督,防止渠道阻塞或是流向跑偏。 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長期看來必須構建多層次、市場化的金融體系,積極發展面向小微企業和“三農”的特色中小金融機構,並實現市場化定價。當前資金難以進入中小微企業,雖然與企業本身風險高有關,也與當前我國銀行體量過大有關,還與資金價格仍未實現市場化有關。大中銀行不愁優質客戶先天“眼光難以向下”,銀行資金價格也未能充分反映成本和風險,這些都必然阻礙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當前,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銀行和民營銀行正在加速推進,首批五家民營銀行也正在競相開業。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降息的同時,進一步放寬了存款利率浮動的空間,利率市場化也在不斷推進。隨著渠道多元化和定價的市場化,金融之水流向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必將更通暢。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