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戲沒人看”到“我要點戲看”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記者 聶可、彭卓、蔣芳)在邁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伴隨著“錢袋子”一併鼓起來的,是老百姓一顆顆“文藝”的心。近年來,多地加大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卻在部分地區遭遇了“有戲沒人看”“場館沒人去”的尷尬。 1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等部門《關於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意見》,文件指出: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要以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為目標,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不斷創新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動式、菜單式服務方式,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人民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 文化服務“不接地氣” “空城計”頻現浪費資源 老百姓和公共文化服務之間的錯位由來已久。文化部的統計數據顯示,自“十二五”起到2013年底,各級財政累計投入近200億元資金支持免費開放的公共文化設施。然而,還是有不少文化場館因吸引不到觀眾而唱起“空城計”。 在南方某城市,其位於市中心的美術館建成多年,卻由於展品太過“小眾”,一直鮮受關注,一些市民甚至不知道只需憑身份證就可入場。“之前那些展覽大家都覺得沒意思,前一陣子展出了幾幅法國著名畫家的真跡才吸引了一些人來。”市民周女士説。 “一方面是演出團體不斷造成的資源浪費,一方面是基層民眾面臨持續性的文化荒漠。”一位從事芭蕾舞劇編排的業內人士表示,很多政府直屬的演出團體每年斥資數十萬、上百萬打造各式舞劇,數十名演職人員排練數月,結果除了參加評獎之外,節目在公開巡演時幾乎沒人看,劇院排場也少。 記者發現,在不少文化部門的通報中,往往把建成的場館數量和活動次數作為“成績”,對內容的質量缺少用心。一些農村的村活動室裏擺放著嶄新的《論語》《莊子》,農民希望閱讀的農務相關書籍卻很少,也不曾有人引導過村民閱讀那些儒家經典。儘管如此,這些無人閱讀的書籍還是成為當地的政績上報,但沒人關注的公共文化服務無異於資源浪費。 政府採購豐富文化産品 “菜單服務”聆聽百姓需求 此次發佈的文件指出,要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動式、菜單式服務方式,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人民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一些地區意識到,需求與供給之間的脫節是其中癥結,要聆聽老百姓的需求,將選擇權交給民眾,才能真正盤活公共文化服務。 2010年起,青島市城陽區推出了“文化超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基層群眾通過調研問卷、網絡選購等方式自主選擇文化産品。 “通過購買服務,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文化服務的種類大大豐富了。” 城陽區文化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寧春琳表示,政府只要起到把關的作用即可,這也提高了資源配置的效率。“購買的對象主要是專業的、正規的團體,通過公開招標進行。我們會邀請業內專家以及部分大眾評審對投標單位進行打分,演出質量佔到評分的70%。” 寧春琳表示,通過採購來獲得公共文化服務後,管理部門有更多的精力來應對群眾的需求。“我們在每個社區都有專職的文化管理員,他們會向居民分發調查表,匯總居民的偏好。我們針對老中青三個年齡層,設計了戲劇、綜藝表演、兒童劇等不同産品,盡可能滿足大家的需求。數量上,我們保證每個社區1年3場演出,區級層面的高雅藝術演出1年至少12場。” 此次發佈的文件還指出,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所需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從部門預算經費或經批准的專項資金等既有預算中統籌安排。逐步加大現有財政資金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力度。對新增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凡適於以購買服務實現的,原則上都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實施。重慶市巴南縣相關人士表示,這將推動政府進一步以市場化方式配置文化資源,在市場上尋求更多的解決方案,不僅有助於提高資金的配置效率,還能夠促使文化服務質量的提升。 “點菜”也要講“文化” 民間演藝團體需“幫扶” 美百特文化傳媒公司承接了城陽區當地不少公共文化服務項目。“以前老年人關注的多,戲曲類的節目比較火;現在也有不少年輕人開始關注,因此綜藝表演更受喜愛。我們就在社區的文化廣場上表演,有時候能吸引近千人觀看。” 美百特的王召波經理告訴記者:“政府會把老百姓的意見反饋到我們這裡來,幾乎每場演出都會有管理人員在現場監督並給出意見,我們以此來修改和完善自己的節目。” 然而,並非所有的節目都是“有求必應”。重慶市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時,就注重保證文化節目的質量和內涵。“我們在認真徵詢老百姓意見的同時,也注意過濾少數意見中的‘三俗’成分。”重慶市文化委員會相關人士表示,中標的演出團體負責人必須經過培訓,符合文化方針的要求後方能和老百姓見面。 此外,也有一些規模較小的民間演藝團體負責人表示,目前針對民間團體的招標價格並不高,要維持較高的演出質量並不容易。“一般來説,省裏的專業團隊一次演出能拿到一萬元以上,而我們小團體演一次不超過5千元,甚至戲曲類的都只有2500元左右,扣除演員的工資和其他演出成本,我們過得都緊緊巴巴,一些團體生存舉步維艱。希望國家能夠關注我們這些小團體的良性發展。”一位演藝團體的負責人説。 上海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胡衛表示,公共文化事業不僅需要政府的投入,更需要投入“到位”,將公共文化設施的服務主體定位於廣大群眾,扶持中小文藝團體的成長,才能讓老百姓獲得滿意的公共文化服務,投入和需求都不打“水漂”。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