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如何穿過重重迷障,本屆年會上中國發出的堅定聲音引人矚目。記者 蘇大鵬 攝 9月10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九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表演講後,引發了與會者廣泛的關注和議論,《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與會著名專家學者,請他們就總理演講作出點評。 陳鳳英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所所長 國際産能合作為世界經濟注入動能 陳鳳英指出,今年上半年,由於中國資本市場出現大幅波動,加上人民幣匯率調整引發的外匯市場變化,世界開始“看不懂”中國經濟,不明白中國經濟到底形勢如何。總理在演講中通過具體的數據和事實澄清了外界對中國經濟的誤讀,並且用“年底之前建成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等具體措施向世界表明,中國將繼續堅持對外開放,不會關閉外資進入中國的大門。 對於國際産能合作問題,陳鳳英指出,首先,全球産業發展是多層次、有梯度的。發達國家運用新技術,生産較高端的産品。中國擁有中高端技術,生産中端産品。對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來説,中國發展成熟且質優價廉的中端技術和産品,是其最佳選擇。其次,很多國家面臨基礎設施不完善問題,這方面也是國際産能合作的重要部分。最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産能合作是拉動未來世界經濟增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以説,國際産能合作完全符合全球經濟發展趨勢和各國需求的,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能量。 李稻葵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金融改革要考慮國外對中國認知 李稻葵表示,人民幣匯率現在事實上已經是國際話題了。 “人民幣要想成為國際貨幣,就必須有自己的擔當,獨立走出自己的政策道路。”李稻葵強調,今後,金融改革更需要充分考慮國外對中國的認知,考慮其國際影響。 李稻葵認為,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人民幣匯率調整到最後對中國經濟的效果是有限的,這是總理演講中想要傳達的信息。 李稻葵認為,除了匯率工具,還有很多其他政策工具可以發揮作用。比如,金融業可以加大創新力度,一些對實體經濟有切實作用的産品有待開發;再比如,我國財政政策的空間還比較大,還沒有盤活的財政資源,一些擴張性政策還沒有充分使用。這意味著我國政策空間仍然較大,並不需要依賴匯率工具。 李佐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所副所長 分享經濟需要更好地分工協作 “李克強總理提到了分享經濟的概念,在我看來,分享經濟有兩個核心含義。”李佐軍告訴記者,經濟發展成果要大家共享、公平分配,這是第一層含義;由此可以延伸出第二層含義,那就是經濟發展過程也要全員參與,每一個勞動者要共同創造財富。“‘雙創’意味著每個人或每家企業都參與到創業創新中來,參與到推動經濟發展中來,這就是發展分享經濟的重要能源。由此産生的成果如何分享,則需要産權制度、分配製度等跟上。” 李佐軍表示,從收入分配的角度來看,推行分享經濟有利於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從而擴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從生産者的角度來看,分享經濟降低了創業創新的門檻和成本,同時提升了速度,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創業創新的隊伍,參與競爭,創造財富。 “放眼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在加快,不同經濟體之間除了有競爭關係,更是全球利益共同體的關係,大家分享著資源、環境要素,面對著統一的市場,從經濟學的意義上來説,這本身就意味著分工協作,各自做各自擅長的事,然後通過相互貿易、産能合作達到共享的目的。”李佐軍説。 丁一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外資仍看好中國市場 丁一凡説,在亞洲周邊,特別是東南亞國家,中國最近五年來佔這些國家外來投資的50%以上,為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起了重要作用。中國在非洲、拉丁美洲的投資也發展迅猛,大大促進了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這也是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巨大貢獻。 當前,隨著我國勞動力和土地價格的增長,出現了一些跨國公司從中國“搬家”,轉移到東南亞國家的現象。但是,更多的外國資本進入中國來尋求發展的機會,特別是在服務業領域的投資越來越多。2014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外來直接投資目的地。從這個角度來説,中國仍然是外國資本看好的市場。 在很長的時間裏,中國仍然會是全球最大的吸引外來投資的市場之一。未來,中國的改革,就是要為外來投資者在中國的投資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努力吸引更多外來投資者到中國投資創業。 楊濤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 中國經濟轉型有利於緩解全球失衡 楊濤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全球最大的風險並不來自中國,而在於各國發展中的失衡和分化。” 這種失衡表現為各國經濟增速和政策走向的分化。目前看,英美兩國經濟恢復情況較好,而新興市場則普遍表現疲軟。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的上升,全球資本流動出現逆轉。與此同時,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繼續深化,全球金融市場的共振效應更為明顯。“這些現象的根源都在於全球經濟的失衡。” 楊濤認為,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新增長點的缺乏也埋下了風險的隱患。 楊濤表示,中國目前正經歷發展模式轉型以及市場化改革,短期內將帶來陣痛,但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的轉型將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最終必然有利於緩解全球失衡,更將助推全球復蘇進程、提升發展信心。”楊濤説。(記者 禹洋、陳果靜、牛瑾、林火燦)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