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自信的戰略支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11 10:10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中國經濟憑藉其巨大潛力和內在韌性,會醞釀一個更加從容的過渡期,讓中國把握、適應和引領這種新常態。

在這兩天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經濟始終作為全球焦點,引發各方關注和爭議。李克強總理昨天在致辭中為中國經濟“把脈”,他認為,中國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階段,增長難免有波動起伏,這是正常“脈象”。

一方面,在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速成功守住7%大關,這個數據位居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增速前列,是處於經濟復蘇中的美國的兩倍多。另一面,近期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投資、出口等一系列重要經濟指標不理想,加之股市持續震蕩,又讓外界對中國經濟的憂慮重重。

其實這些還是表象,困擾中國經濟的一大難題在於老的增長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包括産能過剩、工業和投資下滑等,同時,新的增長點還沒有完全顯現,無論是“創業創新”還是“互聯網+”,儘管方興未艾,卻也還沒能取代傳統産業成為經濟支柱。

正是這種“青黃不接”,強化了外界對中國前景不確定性的焦慮。其實,當前中國的確存在不少風險和問題,但增長還是處於合理區間,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這種自信並非夜郎自大,它至少有三個方面的戰略支撐。

首先,中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處在深入推進階段,蘊含著擴大內需的強勁需求。中國東中西部的發展不平衡,既是過去經濟模式形成的一個困境,但也是現在轉型升級的一個機遇。比如東部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産業可以轉移到中西部,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時候,中西部又創造了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近期,一些農村地區電子商務風起雲涌,不僅僅是刺激了內需和消費,還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

其次,中國推進結構性改革正在源源不斷釋放改革紅利,包括但不限于財稅、投融資、價格等領域的市場化改革。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把改革作為發展旗幟、動力源頭的國家,因為過去30多年的發展,正是改革開放把經濟潛在增長率不斷挖掘出來。當前還存在為數不少的硬骨頭、深水區,這不僅是改革的對象,更是激發動力、爭取紅利的領域。

再次,創業創新正在點燃中國年輕人的夢想,新的業態、增長點和商業模式正在快速成長。李克強剛到大連就去一家當地的創客空間,而此前他已多次探訪這樣的“夢工廠”,甚至還被年輕人引以為“創客”的一員。總理的“強”勢介入,無疑成為一份“雙創”的催化劑。一旦中國創業創新取得成功,它不僅僅給中國探明了一座增長的“富礦”,也給世界經濟增長送上一份厚禮。

從這個意義上説,當前中國經濟出現暫時性的增長乏力、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只不過是新舊動能轉換、經濟增速換擋的正常現象。一些發達國家此前也是從高速增長期逐漸切換到現在的穩定增長期。中國經濟憑藉其巨大潛力和內在韌性,會醞釀一個更加從容的過渡期,讓中國把握、適應和引領這種新常態。(作者 田享華)

 

責任編輯: 劉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