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安全要達標 挨個過篩子

2019-06-11 07:2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重效益輕安全、搶工期搶産量等行為增多,危化企業——
安全要達標 挨個過篩子

小到纖維衣料、食品包裝,大到軌道交通、航空航天,日常生活和經濟發展都離不開化工行業。但是,化工生産過程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環節多、風險大,一旦發生事故容易危及公共安全,社會關注度極高。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化學品生産國,當前,安全生産形勢如何?存在哪些根源性問題?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企業和行業專家。

企業缺技能人才,一些地方監管力量嚴重不足

中國安全生産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王如君介紹,總體看,近年來化工和危化品事故呈現下降趨勢。2018年全國發生化工事故數同比下降19.6%。但也應看到,化工事故總量仍然較大,形勢依然嚴峻。

其中,化工産業量大面廣、安全生産基礎薄弱是關鍵因素之一。在21萬家化工生産和經營企業中,“80%以上是中小企業,設計標準低、技術裝備落後、安全投入不足。”王如君説。

相較于量大面廣的化工産業,具備化工背景和知識的專業人員卻十分缺乏:

一方面,企業缺技能人才,化工産業工人和專業管理人員的培養跟不上産業發展。“這幾年化工行業招人越來越難,流動性高,不少員工待上一兩年就離職了。”江西理文化工安全總監孫海峰感觸頗深。更讓他擔憂的是,學校培養與企業需求不匹配的現象較為突出,“一些剛畢業的化工專業學生,上手實操生疏,既不會使用機泵等化工設備,也不清楚化工物料屬性,要花大量時間培訓專業技能。”

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副總工程師郝軍認為,技能人才青黃不接、員工素質不高是當前制約化工安全生産的另一關鍵因素,“此前發生的一些化工事故,不少是因為操作人員資質不符合規定,有的操作人員甚至小學都沒畢業,連基本化學常識也沒有。”

應急管理部日前對石家莊和合化工化肥公司進行明察暗訪發現,生産副總經理、設備部門負責人及硫酸車間3名作業人員,對崗位最主要的有毒氣體報警閾值及可允許濃度都不了解;在瀋陽正興新材料公司,苯乙烯罐操作人員回答不上儲罐液位高報警值……一線人員尚且如此,化工安全生産從何談起?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化工安全監管力量嚴重不足,越到基層越突出。根據規定,各地安監執法機構要實現專業監管人員配比不低於在職人員的75%。但實際上很多地方落實不到位,不少市縣專業佔比只有20%左右。比如化工大省山東,共有危化品生産企業1900余家、經營企業2萬餘家。但其部分市縣專業監管人員僅有2—3人,園區安監部門僅有1—2人。

企業主體責任應落實,園區規劃不科學等情況須重視

去年以來,發生過一些引發重大爆燃、著火中毒的化工安全事故。“但企業吸取事故教訓並不深刻,同類問題依然存在。”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總工程師程長進説。

化工企業主體責任懸空的問題並不少:有的企業負責人“在崗在位形同虛設”,應急響應抽查時,值班領導原本5分鐘車程用了近1小時;有的企業“風險管控流於形式”,長期停産,向當地政府上報所有物料已清空、風險可控,但實際上8個儲罐中6個還有物料……“主體責任在企業,企業不主動作為,安全生産永遠弄不好。”郝軍説。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危化品安全生産“政府急企業不急”現象突出,究其原因還是企業違法成本太低,尤其是事前處罰力度還不夠,有時候幾萬元的罰款對企業來説不算什麼。應大幅度提高違法成本,落實“黑名單”制度,查出一個、震懾一片。

同時,安全監管存在薄弱環節,部分地方政府安全紅線意識不強,盲目發展化工産業,也容易導致事故風險增多。“一些地方沒有考慮到自身安全監管能力和化工人才基礎,降門檻、減標準,甚至為一些不具備安全生産條件的企業開綠燈,造成落後産能落地。”王如君説。

更需關注的是,一些新情況正逐步顯現。如今,不少地方積極推動化工企業搬入規範的化工園區,但又缺乏科學的總體規劃,“化工園區是危化品生産、儲存、運輸等多個環節的集中區域。如果一家企業出事故,往往容易威脅一片。”揚州化工園區管委會安監局局長曹雯認為,不同化工園區之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園區佈局規劃不合理、一體化管理程度不高,容易帶來風險。

比如,應急管理部發現,內蒙古烏海、鄂爾多斯、阿拉善等地化工園區集中,有的只有一條馬路之隔,相互毗鄰,沒有建立安全管理聯動機制。一些園區沒有專用危化品停車場,司機與交管、市政等部門“躲貓貓”。

從工藝設備、信息化建設、人才培養著手強化安全基礎

由於化工行業整體利潤率較高,重效益輕安全、搶工期搶産量等企業行為增多,化工行業安全生産難以一蹴而就。應當採取哪些措施?

應急管理部主要負責人表示,當務之急是組織專家對易爆、易燃、劇毒危險化學品企業重新“過篩子”,凡是達不到標準要求的,該整改的整改,整改仍達不到安全要求的,該停産的停産,該關閉的關閉。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不斷提高安全生産水平。

郝軍認為,應實現安全生産責任量化考核,“不少化工企業崗位責任制缺乏針對性。比如,涉及本崗位的危化品爆炸燃點等理化性質沒有特指,對易引發事故的溫度等關鍵工藝控制指標認知不足,應急處置的關鍵操作沒有重點表述等。員工不清楚自己崗位安全管控重點在哪兒,到底有哪些具體風險,又如何精准考核、推動責任落地?”

長遠看,化工行業可從三方面強化安全基礎。

——加快淘汰落後工藝設備,通過自動化減少高風險崗位和區域的操作人員數量。有關部門曾剖析2017年10起典型化工事故,有4起暴露出自動化控制系統缺失或不投用的問題。日前,江蘇省印發化工産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方案,要求在役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裝置自動化控制系統改造升級率明年底前達100%。

——推動信息化建設。專家指出,當前危化品在生産、儲存、使用等過程中,相關環節缺乏信息共享渠道,追溯、流向監控手段缺失,“一旦發生事故,現場有什麼原料,屬性如何?這些信息不能及時弄清楚,會給事故救援帶來阻礙。”

對此,國務院安委辦、應急管理部提出,今年底前,初步建成全國聯網的危險化學品監測預警系統,一、二級重大危險源企業的重要實時監控視頻圖像和預警數據,全部接入系統。擁有一、二級重大危險源的化工園區建成安全監管信息平臺,對企業實現實時動態監管和自動預警。

——強化專業化人才隊伍培養。魯西集團安全處處長解傳瑋表示,集團與聊城大學聯合成立魯西化工工程學院,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訂單化培養專業人才,“定向培養的人才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用著安心。”(記者 丁怡婷)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