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以中華傳統美德涵養新時代公民道德

2019-10-31 07:55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全社會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任務,也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迫切需要,更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綱要》明確要求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以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是道德建設的不竭源泉。中華傳統美德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鑄就了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思想和觀念,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堅實精神支撐和強大道德力量。

充分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涵的豐厚資源,為新時代公民道德培育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作為傳統文化傳承載體的文化經典、歷史遺存和文物古跡都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傳統美德。我們要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在禮敬、保護文化經典、歷史遺存的前提下充分運用其文化資源,去粗取精,推陳出新,進一步挖掘和揭示傳統文化蘊含的傳統道德價值,努力實現對中華傳統美德在繼承中創造性轉化,在實踐中創新性發展,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不斷的豐富滋養。

弘揚古聖先賢、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讓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更好植根於人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時強調:“要學會做人的準則,就要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古聖先賢、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都是中華民族千年優秀傑出人物的代表,他們每一位身上都體現著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有的以家國社稷為己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有的捨身為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新時代弘揚古聖先賢、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優秀品格,可以涵養深沉的家國情懷和個人道德意識,培養民眾的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

深入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凝聚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歷史文化的傳承,拋棄傳統就等於割斷自己的精神命脈。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以尚和合思想中所倡導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推進社會層面的和諧相處,做到個人友善待人。以守誠信思想中所提出的“失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等,實現人與人之間誠實守信,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風氣。由此可見,中華傳統美德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基礎和源泉,要繼承和弘揚我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的傳統美德,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傳播中華傳統美德的主體。

深入挖掘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構築新時代公民精神生活、道德實踐的鮮明標識。發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等自強不息精神,激勵我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乾事創業、擔當作為。弘揚“事父母,能竭其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必將有助於良好家風民風的形成,從而實現“裏仁為美”,助推良好的社會風氣實現。深入挖掘自強不息、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這樣中華民族才會始終涵養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才能在現代化進程中永葆青春。(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副教授、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尹傳政)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