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三部門負責人就《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答記者問

2020-09-24 12:15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 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負責人
就《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答記者問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加快推進醫學教育改革創新,全面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作出系統部署。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負責同志就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問:請簡單介紹一下《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衛生健康事業和醫學教育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疫情防控發表系列重要講話,對加強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和醫學教育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審議《指導意見》。

醫療衛生事業事關人民健康,事關社會穩定,事關經濟發展,事關國家安全。醫學教育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醫學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為我國衛生健康事業輸送了大批高素質醫學專門人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我國醫學教育培養的數以百萬計的醫務工作者發揮了重要作用,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的崇高精神。面對疫情提出的新挑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新任務、世界醫學發展的新要求,我國醫學教育還存在人才培養結構亟需優化、培養質量亟待提高、醫藥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迫切需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推進醫學教育創新發展。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教育部、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深入開展醫學教育綜合改革專題調研,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會同中編辦、發改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15個部門,按照“發展目標近遠結合、改革領域強化重點、改革舉措問題導向”的總體思路,研究制定了《指導意見》,系統謀劃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在優化醫學學科專業結構,推進醫學與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提升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和醫學科研創新能力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指導意見》的出臺既是前期工作的深化拓展,也是服務健康中國建設具有戰略性引領性意義的重大改革,對加快建成具有中國特色、更高水平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不斷提升醫學教育服務衛生健康事業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問:《指導意見》有哪些主要特點?確定的工作目標是什麼?

答:《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醫學教育改革創新的指導思想,就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醫學教育擺在關係教育和衛生健康事業優先發展的重要地位,立足基本國情,以服務需求為導向,以新醫科建設為抓手,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分類培養研究型、複合型和應用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指導意見》堅持“有限目標、重點突出、引領未來”的原則,強調了改革創新,明確提出以“四新”引領醫學教育創新發展,一是以新理念謀劃醫學發展。將醫學發展理念從疾病診療提升拓展為預防、診療和康養,加快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促進為中心轉變,服務生命全週期、健康全過程。二是以新定位推進醫學教育發展。以“大國計、大民生、大學科、大專業”的新定位推進醫學教育改革創新發展,服務健康中國建設和教育強國建設。三是以新內涵強化醫學生培養。加強救死扶傷的道術、心中有愛的仁術、知識紮實的學術、本領過硬的技術、方法科學的藝術的教育,培養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人民健康守護者。四是以新醫科統領醫學教育創新。優化學科專業結構,體現“大健康”理念和新科技革命內涵,對現有專業建設提出理念內容、方法技術、標準評價的新要求,建設一批新的醫學相關專業,強力推進醫科與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謀篇佈局之年。《指導意見》著眼近期和長遠,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和到2030年的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目標,提出到2025年,醫學教育學科專業結構更加優化,管理體制機制更加科學高效;醫科與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高水平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建立,培養質量進一步提升;醫學人才使用激勵機制更加健全。到2030年,建成具有中國特色、更高水平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醫學科研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服務衛生健康事業的能力顯著增強。

問:結構是重要的宏觀質量。在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方面,《指導意見》制定了哪些針對性的舉措?

答:維護億萬人民的健康離不開醫術精湛、數量充足的醫務人員隊伍。關於醫學人才培養,目前看還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主要表現在:醫學教育總體招生規模較大,但整體層次偏低,全科醫學人才、高層次公共衛生人才短缺明顯,高層次複合型醫學人才培養也亟待加強。

對此,《指導意見》提出,一是提升醫學專業學歷教育層次。大力發展高職護理專業教育,穩步發展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教育,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二是著力加強醫學學科建設。加大醫學及相關學科建設佈局和支持力度,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大力度推進麻醉、感染、重症、兒科等學科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三是加大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力度。逐步擴大服務基層的定向免費全科醫學生培養規模,各地結合實際為村衛生室和邊遠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培養一批高職定向醫學生,加快培養防治結合全科醫學人才。系統規劃全科醫學教學體系,加強面向全體醫學生的全科醫學教育,建設100個左右國家全科醫學實踐教學示範基地。開展臨床醫學(全科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培養工作,擴大臨床醫學(全科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加快推進全科醫生薪酬制度改革,拓展全科醫生職業發展前景。四是加快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建設一批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將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培養計劃作為公共衛生研究生教育的主體培養計劃,創立發展公共衛生博士專業學位教育,加大高層次專業人才供給。五是加快高層次複合型醫學人才培養。促進醫工、醫理、醫文學科交叉融合,推進“醫學+X”多學科背景的複合型創新拔尖人才培養,開展高端基礎醫學和藥學人才培養改革。

問: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尤為重要,《指導意見》在提升醫學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方面提出了哪些改革舉措?

答:“人命至重,有貴千金”,質量是醫學教育的“生命線”。院校醫學教育是醫學人才培養三階段連續統一體的重要基礎。此次改革創新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全面提升院校醫學人才培養質量。

一是提高入口生源質量。依託高水平大學建設一批一流醫學院,擴大中央部門所屬院校本科醫學專業招生規模,在“強基計劃”中加大對醫學教育支持力度。二是培養仁心仁術的醫學人才。深化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推進“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建設600個左右醫學本科一流專業建設點。推進醫學教育課堂教學改革,加強教研室等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強化對醫學生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傳染病防控知識等教育。加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提升學生的評判性思維和臨床實踐能力。三是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教育。集中優勢資源做大做強中醫藥主幹專業,把中醫藥經典能力培養作為重點,強化學生中醫思維培養。試點開展九年制中西醫結合教育,培養少而精、高層次、高水平的中西醫結合人才。四是夯實高校附屬醫院醫學人才培養主陣地。醫教協同加強和規範高校附屬醫院管理,強化附屬醫院臨床教學主體職能,加強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著力推進醫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五是系統推進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統籌管理。實化醫學院(部)職能,完善大學、醫學院(部)、附屬醫院醫學教育管理運行機制,保障醫學教育的完整性。六是建立健全醫學教育質量評估認證制度。加快推進醫學教育專業認證,構建醫學專業全覆蓋的醫學教育認證體系,建立具有中國特色、國際實質等效的院校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制度。七是加快建立醫藥基礎研究創新基地。發揮綜合性大學學科綜合優勢,建立“醫學+X”多學科交叉融合平臺和機制。圍繞生命健康、臨床診療、生物安全、藥物創新、疫苗攻關等領域,建設臨床診療、生命科學、藥物研發高度融合,醫學與人工智慧、材料等工科以及生物、化學等理科交叉融合,産學研融通創新、基礎研究支撐臨床診療創新的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醫藥基礎研究創新基地。

問:如何進一步深化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答:《指導意見》重點圍繞保障住院醫師合理待遇和全面提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以下簡稱住培)質量,深化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改革。

在保障住院醫師合理待遇方面,一是要求住培基地要制定培訓對象薪酬待遇發放標準,並向全科、兒科等緊缺專業傾斜。二是對面向社會招收的培訓對象,由住培基地依法與其簽訂勞動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勞動合同到期後依法終止,培訓對象自主擇業。三是面向社會招收的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住培合格當年在醫療衛生機構就業的,在招聘、派遣、落戶等方面按當年應屆畢業生同等對待。四是經住培合格的本科學歷臨床醫師,在人員招聘、職稱晉陞、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與臨床醫學、中醫專業碩士研究生同等對待。這也是破除“唯學歷”的重要舉措。

在全面提升住院醫師培訓質量方面,一是將醫德醫風相關課程作為必修課程,培養仁心仁術的好醫生。二是夯實住院醫師醫學理論基礎,強化住院醫師臨床思維、臨床實踐能力培養。三是加強全科等緊缺專業住院醫師培訓力度,加強公共衛生醫師規範化培訓,培養一批防治複合型公共衛生人才。四是加強信息化建設,擇優建設一批國家住培示範基地、重點專業基地、骨幹師資培訓基地和標準化住培實踐技能考核基地。五是推進畢業後醫學教育基地認證和繼續醫學教育學分認證,將住培結業考核通過率、年度業務水平測試結果等作為住培基地質量評估的核心指標。

問:如何推進繼續醫學教育工作?

答:一是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醫務人員知識和技能的短板,在以往強調將醫德醫風、法律法規等知識作為必修課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要求將急診和重症搶救、感染和自我防護以及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知識和技能作為醫務人員必修課。二是大力發展遠程教育,健全遠程繼續醫學教育網絡。逐步推廣可驗證的自學模式。三是將醫務人員接受繼續醫學教育的情況納入其年度績效考核的必備內容。四是在經費保障方面,要求用人單位要加大投入、依法依規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保證所有在職在崗醫務人員接受繼續醫學教育和職業再培訓。

問:如何確保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改革舉措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答: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教育、衛生、發改、財政、人社等多部門的協同推進。《指導意見》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醫學教育綜合管理和統籌,協調解決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有關問題。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週密部署、統籌資源、落實責任,把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本部門重點工作計劃。二是實施國家重大戰略工程。統籌各方資金資源,加強對醫學教育投入保障,支持國家及區域院校醫學教育發展基地、一流醫學院、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醫藥基礎研究創新基地、國家住院醫師培訓示範基地、繼續醫學教育信息化等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大對醫學院校支持力度。三是保障經費投入。積極支持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根據財力、物價變動水平、培養成本等情況合理確定並適時調整醫學門類專業生均定額撥款標準、住培補助標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按照規定落實投入責任。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