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到2025年,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25項建設任務推動縣城發展

2022-05-09 08:15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意見》對縣城建設的發展目標、具體任務、政策保障等作出了全面系統部署,推進縣城建設對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瞄準問題,確立目標

數據顯示,2021年底,中國1472個縣的縣城常住人口為1.6億人左右,394個縣級市的城區常住人口為0.9億人左右,縣城及縣級市城區人口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縣及縣級市數量佔縣級行政區劃數量的約65%。“推進縣城建設,有利於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空間佈局。”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説。

目前,中國縣城發展仍面臨一定程度的制約。該負責人坦言,不少縣城的産業平臺功能比較薄弱、配套設施不健全,在市政公用設施方面也存在管網陳舊老化、路網容量不足、老舊小區配套較差等問題,降低了縣城對人口的承載力和吸引力。

對此,《意見》提出培育縣城特色優勢産業、完善市政設施體系、強化公共服務供給、提升人居環境質量、促進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等5方面25項建設任務,並明確發展目標:到2025年,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縣城短板弱項進一步補齊補強,一批具有良好區位優勢和産業基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集聚人口經濟條件較好的縣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公共資源配置與常住人口規模基本匹配,特色優勢産業發展壯大,市政設施基本完備,公共服務全面提升,人居環境有效改善,綜合承載能力明顯增強,農民到縣城就業安家規模不斷擴大,縣城居民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意見》提出的建設任務,既突出補齊縣城短板弱項,又強調為縣城發展注入持久動力。”國家發改委營商環境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王大偉表示。

分類引導,明確路徑

縣城數量大、類型多,發展路徑各不相同。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尊重縣城發展規律,順應縣城人口流動變化趨勢,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區位條件、産業基礎、功能定位,統籌縣城生産、生活、生態、安全需要,合理確定不同類型縣城的發展路徑。

一是加快發展大城市周邊縣城,支持位於城市群和都市圈範圍內的縣城融入鄰近大城市建設,發展成為與鄰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補、産業配套的衛星縣城。

二是積極培育專業功能縣城。“具有較好資源稟賦、産業基礎、交通條件的縣城,能夠依託自身優勢發展特色支柱産業,是吸納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的重要載體。”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高國力認為,要支持這類縣城發揮專業特長,發展成為先進製造、商貿流通、文化旅遊等專業功能縣城,支持邊境縣城完善基礎設施。

三是合理髮展農産品主産區縣城。高國力説,要推動這類縣城集聚發展農村二三産業,延長農業産業鏈條,做優做強農産品加工業和農業生産性服務業,更多吸納縣域內農業轉移人口,為有效服務“三農”、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支撐。

四是有序發展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為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築牢生態安全屏障提供支撐。

五是引導人口流失縣城轉型發展。高國力表示,要結合城鎮發展變化態勢,推動人口流失縣城嚴控城鎮建設用地增量、盤活存量,促進人口和公共服務資源適度集中,加強民生保障和救助扶助。

科學有序,完善機制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縣城建設要合理把握時序、節奏、步驟,著眼破解縣城建設的重點難點問題,完善人口、資金、土地等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增強縣城持續發展能力。

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該負責人説,要對穩定就業生活的外來人口與本地農業轉移人口落戶一視同仁,確保新落戶人口與縣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務;建立健全省以下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挂鉤機制、省以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挂鉤機制。

建立多元可持續的投融資機制。“對公益性項目加強地方財政資金投入,符合條件項目可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予以支持。”該負責人説,“對準公益性項目和經營性項目鼓勵增加中長期貸款投放,支持符合條件企業發行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專項企業債券。”

建立集約高效的建設用地利用機制,保障縣城建設正常用地需求。縣城建設中,示範地區先行是有效方式。“2020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組織會同各地區各部門,在發展基礎紮實、財政實力較強、政府債務率較低的一些縣及縣級市開展縣城建設示範工作。”該負責人表示,在示範工作基礎上,將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和有效做法,穩步有序推動其他縣城建設,形成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有效路徑。

高國力認為,科學有序推動縣城發展,還應強化規劃引領、挖掘特色優勢、統籌發展和安全。“要科學編制和完善建設方案,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明確建設重點、保障措施、組織實施方式,精準補齊短板弱項,防止盲目重復建設。”(記者 孔德晨)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