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黃菊在首屆中國社會保障論壇上的致辭
2006年9月23日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同志們:
上午好!很高興出席首屆中國社會保障論壇。舉辦“中國社會保障論壇”,交流研討社會保障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對於發展社會保障事業、完善社會保障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我代表中國政府,並以我個人的名義,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向各位來賓表示熱烈歡迎!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將其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支柱。特別是近十年來,我們抓住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有利時機,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上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重要進展。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明確了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確立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涵蓋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基本形成。社會保險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的機制初步形成,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管理服務體系逐步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與發展,對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對國有企業改革、經濟結構調整的順利推進,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民生活還不富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面臨著許多突出問題。社會保障是社會穩定的“安全網”、經濟運行的“調節器”,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對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擴大國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國家長治久安、人民生活幸福、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基礎;社會團結安定、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增強,又為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當前,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社會保障需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突出矛盾之一。我們正在進行認真研究,並逐步加以解決。我們要把握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規律,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實現社會保障與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
下面,我就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表三點意見。
第一,堅持從國情出發,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我國人口眾多,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産力水平仍然比較低。因此,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必須始終堅持從基本國情出發,保障項目和保障標準要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既要盡力而為,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讓人民群眾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又要量力而行,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的承受能力,不給未來的制度運行造成難以承受的壓力。要堅持城鄉統籌,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符合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當前,我們正在積極研究解決農民工的工傷、醫療、養老保險問題,以及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在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時,我們將認真學習借鑒國際經驗,廣泛吸收一切有益的成果。
第二,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建立社會保障的長效機制。從當前情況看,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還存在制度不夠健全、覆蓋範圍比較窄、管理基礎比較薄弱、部分社會群體待遇不合理等亟待解決的問題。今後一個時期,人口老齡化、就業形式多樣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將對社會保障資金平衡和制度穩健運行帶來巨大挑戰,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任重而道遠。我們要下大力氣研究解決社會保障制度的若干重大問題,建立長效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努力擴大覆蓋範圍,讓更多的人享有社會保障;建立多渠道、制度化的資金來源;提高基金統籌層次,有效分散風險;切實加強社會保障事業的管理,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人性化的服務。
第三,注重社會公平,發揮社會保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在改革發展的進程中,我們十分重視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公平問題,採取措施將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避免由於收入差距過大而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社會保障是對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的重要機制,對維護社會公平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場機制追求效率,社會保障則應更加注重公平。市場機制的效率優勢充分發揮,創造出更多的財富,社會保障才有物質基礎;通過社會保障有效地實施再分配,使人民群眾尤其是低收入群體都能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構建共同的社會利益基礎,才有利於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和諧,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因此,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必須遵循權利義務相對應、公平效率相結合的原則,建立維護公平、富有效率、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
女士們,先生們,同志們:
當前,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公共財政體系建設不斷加快,社會各界對社會保障廣泛認同和期待,這些都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創造了難得的機遇。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推進社會保障這一偉大事業,為構建和諧社會,為增進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福祉,共同努力!
祝中國社會保障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