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概況 國家機構 政府機構 法律法規 政務公開 政務互動 政府建設 工作動態 人事任免 新聞發佈 網上服務
文字實錄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們,收看中國教育電視臺現場直播的廣大觀眾朋友們、收看人民網、中國網、中國政府網和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的廣大網民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各位出席並且關注教育部今年第22次也是我們定時定點的第9次新聞發佈會,我們今天特別感謝中國政府網,他們是第一次參與我們新聞發佈會的直播,這是我們國家最高行政層次的網站,我們表示特別的感謝。每月25號的這一天,我的心情都特別不一樣,因為這是我們今年開始施行的定時定點發佈會的日期,新聞發言人既是新聞發佈人同時又是主持人,承擔了多種角色,特別是我看到每個月的今天來的新聞記者都特別多,這説明大家對教育問題特別關心。 [2006-09-25 15:16:01]
[王旭明]教育問題的確涉及千家萬戶,隨著終身教育這個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教育可以説涉及到我們每一個人,因此教育的熱點問題也特別多。我們隨時打開網站,看到報紙,幾乎都有教育問題的報道。比如説教育公平問題,這是一段時間以來大家都十分關注、熱烈討論的,我最近也參加了一個研討會,看了有些專家的論述,我覺得教育工作問題討論的還是比較熱烈。 [2006-09-25 15:20:49]
[王旭明]其實中央政府近年來採取了許多措施來促進教育公平。比如去年開始的西部兩級攻堅工程,在西部地區到2007年實現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中央財政為此投入了一百個億來支持這項工程。同時這項工程又包括了要在農村建立一批寄宿制的學校,讓孩子們上得起學,有地方上學。另外還有遠程教育工程,把城市裏面優質的教育資源通過遠程的方式來輸送到農村邊遠地區,讓農村邊遠地區的孩子享受到城裏優質資源,這是縮小東西部差距的一個巨大舉措。 [2006-09-25 15:21:10]
[王旭明]中央政府今年實施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也就是“兩免一補”的政策,全國農村地區的孩子到明年可以全部免除學雜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我覺得這都是實現農村和城市教育公平的重大舉措。不光是中央政府,其實我們社會各界教育系統各級各類學校都在為推進教育公平做了許許多多、實實在在的工作。 [2006-09-25 15:24:04]
[王旭明]今天在座的有一部分記者剛剛和我一起從青海和寧夏回來,我們這次親眼看到城市裏面的重點大學對西部地區高等學校的支持,這種支持可能現在社會各界還不太清楚和了解,我們把城裏一批重點高校,比如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復旦大學等等50多所高校通過結對子的方式,重點幫扶一所到兩所西部地區的農村學校。中央政府沒有給這些幫扶的學校投入資金,這些學校就是靠著對社會的責任感,靠著無私奉獻精神,來全身心地幫助所對口支援的學校。比如我們剛剛去過青海大學,青海大學在海拔2000多米的西寧,我們有一部分記者到那裏以後都是在不適應的情況下度過的,在這裡呼一口氣在那裏要呼三口,生活條件艱苦,教學條件也很差。 [2006-09-25 15:24:45]
[王旭明]清華大學對口支援青海大學,他們派了二任著名的科學家到那裏擔任校長,一任是李建保同志,到那裏做了三年多的校長,使青海大學得到初步改觀,現在又派了著名的科學家陳強同志,也是清華大學的一個系主任,到那裏擔任校長,一幹就是三年。陳校長到那裏去,使這所學校面貌又得到了很大的改觀。 [2006-09-25 15:30:04]
[王旭明]同時我們到寧夏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對口支援寧夏大學,寧夏大學的校長陳玉寧同志是北京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畢業以後就到西部地區,先到內蒙又到寧夏,一幹就是四十多年,可以説把自己的全部青春都獻給了邊疆的事業。寧夏大學這幾年發生了巨大變化,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對口支援密不可分。可以説正是由於這樣一批高校同志無私奉獻的支持,使得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高校進一步得到公平發展。基礎教育也一樣,現在媒體上老反映“擇校”,説穿了,“擇校”實際上是“擇師”,選擇好學校就是在選擇好老師,選擇好老師是多少物質條件堆積不起來的。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相應的支援薄弱的學校,縮小這種差距,就是在為教育公平發展,實實在在做的努力。大家很關心高等教育教學質量,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在我們關注的同時,全國高等學校有一大批在為提高學生教學質量扎紮實實地做的工作,其中有一些把一輩子奉獻在講臺上。 [2006-09-25 15:30:40]
[王旭明]今年我們請了100名名師在這裡和大家見面,他們講了教學上每一個生動的環節,都讓我們久久難忘,我想這就是在促進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做得實實在在的工作。但我很遺憾,這些經驗教訓和非常典型的感人事例在媒體上卻見的不多。我比較感動的是《中國教育報》,9月15日用一整版的篇幅來介紹這些名師的經驗。我覺得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要靠老師教出來。再比如高雅藝術,也是大家很關心的一個話題,現在有些媒體在忿忿指責各種選秀活動,對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不利,甚至有些被選上秀的孩子的家長都痛心疾首,悔不該指導孩子走上這一條路,這樣的事情儘管大家在埋怨著,但是各級各類電視臺對選秀活動樂此不疲。 [2006-09-25 15:34:27]
[王旭明]上次我們為此專門舉行了新聞發佈會,實際上這幾年中央財政陸陸續續支持了很多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活動,包括大學生樂團自己的演唱表演藝術進校園活動,中央財政拿出近1800萬來支持高雅藝術進校園,這是一個多麼好的事情,同時對這種鄙俗的社會現象又是一種有力的反擊。但是我看到我們的媒體對這樣的事情的報道不是特別多,不是特別充分。 [2006-09-25 15:35:09]
[王旭明]當然還有資助困難學生上學這樣一個老的話題,現在社會各界都非常關心困難孩子上學,有痛心疾首的,也有憤怒指責的,也有同情可憐的等等。但我覺得還都不夠,實際上中央政府為了讓困難學生上大學,已經拿出了幾百個億資助這些孩子們上大學,包括建立了“獎、減、貸、助、免”一套資助困難學生的完整體系。但是對這樣一個完整體系,我們宣傳的也還不夠,特別是我最近還看到很多輿論在呼籲窮孩子怎麼窮,希望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我認為如果往淺的説是無知,深的説是對國家政策的漠視。國家出臺這樣一個大的政策,在這樣一個政策下成長起來的學生是一批的,在這樣的政策下受助、受惠的也是一整批,但是我現在想了半天,從報紙上看到的哪一個學生的典型是靠國家助學體系成才成長起來的,我腦子裏一直很模糊,很難找到。但是要説哪個學生怎麼困難,馬上就會想到,因為我隨時看到這樣的報道。 [2006-09-25 15:36:19]
[王旭明]我覺得教育説了半天,歸根于一句話,我覺得教育確實是涉及你我他,教育關乎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關乎社會上每一個成員。有一句話,過去我們喊的很響,“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這句話到現在我認為仍然不過時,我們辦好人民教育需要全社會各方面,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不僅僅是政府官員,也不僅僅是決策者。所以,最後我想用一句話結束我的開場白:“我們坐而論道是可貴,身體力行更可貴,葉公好龍不可取。”我想用這句話與在座的媒體以及社會各界共勉,共同為中國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美好明天當助推器,做助推力。 [2006-09-25 15:39:08]
[王旭明]在發佈會之前,我們首先請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馬文華女士介紹一下教育部高校學生資助熱線電話開通以來的情況。大家知道這個熱線開通已經一個月了,這一個月有多少人打進來了電話,電話反映了哪些問題,我們政府有關部門又解決了哪些問題? [2006-09-25 15:39:50]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馬文華]新聞媒體的各位朋友下午好,我們又在這裡見面了,今天主要在這裡向大家通報2006年教育部高校學生資助熱線電話接待工作的情況。全國全日制公辦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是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心下,經教育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推動,在各省、各高校的積極貫徹落實,使得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為進一步做好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宣傳工作,督促各地、各高校認真落實各項資助政策和措施,教育部自8月15日至9月15日開通了24小時專人值班的高校學生資助熱線電話,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政策諮詢和問題投訴。 [2006-09-25 15:41:12]
[馬文華]熱線電話開通期間,廣大學生及家長踴躍撥打,工作人員認真接聽,一個一個地耐心解答政策,接受問題投訴,積極協調和組織有關地方和高校處理好每一個問題投訴。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等媒體還專門對熱線電話工作進行了採訪報道,配合宣傳,使熱線電話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在此對大力支持熱線電話工作的各新聞媒體表示誠摯的感謝。現在將年熱線電話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2006-09-25 15:41:51]
[馬文華]一、熱線電話工作情況。在熱線電話開通的32天時間裏,我們的值班人員一共對2348個有實質內容的電話做了記錄。從記錄的內容來看,反映學校沒有按要求介紹資助政策,或是沒有落實好資助政策的投訴電話一共是1296個,佔全部電話的55.2%;有關資助政策諮詢的電話有1022個,佔43.5%;反映其他問題的電話有30個,佔1.3%。在1296個投訴電話中,反映沒有落實助學貸款的有709個,佔54.7%;反映在錄取通知書中沒有寄送任何資助政策材料的有293個,佔22.6%;反映在錄取通知書中沒有介紹綠色通道制度的有134個,佔10.3%;反映在錄取通知書中沒有寄送《國家助學貸款指南》的有93個,佔7.2%;反映沒有落實綠色通道等其他資助政策的67個,佔5.2%。 [2006-09-25 15:43:25]
[馬文華]投訴電話的分佈情況:按高校所在地統計,投訴電話來自最多的三個地區為河北省(235個)、山東省(116個)、陜西省(103個)。按照學生家庭所在地統計,投訴電話來自最多的三個地區也是上述三個省,河北省(251個)、山東省(86個)、陜西省(84個)。按高校的隸屬關系統計,涉及地方所屬高校的有1253個,佔96.7%;涉及中央部屬高校的有43個,佔3.3%。 [2006-09-25 15:43:38]
[馬文華]二、熱線電話處理機結果反饋情況。對於熱線電話的內容,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區別不同情況,分別進行了處理。對政策諮詢電話,電話值班人員做了耐心、詳盡的解釋,讓學生及其家長消除了對經濟困難的顧慮,使這些學生能夠按時報到入學;對投訴電話,我們一方面認真地接聽,做好認真詳細的記錄,同時中心專門下了文件,要求各地、各高校按照“分級負責、歸口辦理,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積極協調,認真核實,做到“件件有落實”,堅決避免惡性事件的發生。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每隔3-5個工作日將一般性的投訴問題傳至有關省級學貸中心和中央部屬高校,要求在一個星期內處理完畢並反饋結果。 [2006-09-25 15:44:14]
[馬文華]對於緊急性的投訴問題,比如“綠色通道”不暢通,而使學生不能及時報到註冊的,這樣的問題我們組織專人立即聯絡有關省級學貸中心和中央部屬高校要求迅速處理,不可拖延或推諉。今年熱線電話開通以來,我們一共接到了21個因“綠色通道”不暢通而無法順利入學的緊急投訴電話,去年我們熱線電話接到了106個,今年降到21個。再處理過程中,有關省級學生貸款中心和高校積極配合,做到了當日處理,當日有結果,到目前為止,21個學生都已經順利通過辦理了入學手續。 [2006-09-25 15:44:51]
[馬文華]各省級學生貸款管理中心對投訴電話的處理結果進行了及時反饋。截止到目前,1296個投訴電話已有815個明確反饋了處理結果,另外481個正在核查處理當中,近日將反饋處理結果。從已經反饋的處理結果來看,絕大多數省級學貸中心和有關高校高度重視學生及其家庭反映的問題,及時、主動聯絡學生及其家長,認真核實情況,反復介紹學校有關資助政策,積極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保證學生按時報到上課,這項工作我們也得到了多數學生和家長的理解和困難。 [2006-09-25 15:45:48]
[馬文華]今年開通熱線電話,我們覺得它不僅僅是接受學生和家長的諮詢和投訴,更重要的是使我們直接向廣大的學生和學生家長轉達了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對廣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心和對資助工作的重視。同時也使我們直接向廣大學生和家長宣傳和介紹了我們國家的各項資助政策,還使我們對各地、各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落實的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需要採取的措施,做到了心中有數。 [2006-09-25 15:46:05]
[馬文華]開通這個“熱線電話”,也為廣大的學生和家長開闢了一個直接反映問題和諮詢政策的渠道,拉近了我們和學生家長的距離。因此我們認為熱線電話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工作,儘管我們付出了很多艱辛。下一步我們將對熱線電話的組織和接聽工作進行認真的總結,以便使明年進一步做好“熱線電話”工作。我的通報就到此。 [2006-09-25 15:46:36]
[王旭明]謝謝馬文華主任。熱線電話開通以後,我們教育部黨組高度重視,全國高等學校學生資助中心的也傾全力來做好這項工作,媒體報道也非常充分。另外特別提出來,《光明日報》8月19日發表的一篇報道,題目叫做“010-66097980,您好這裡是高校學生資助熱線”,這篇報道是通訊員劉佩英同志寫的,我們特別要向他表示感謝。周濟部長看到這篇報道之後,親自批示,這篇報道很好,有意思。為什麼有意思?這篇報道寫的很生動,很具體,很有説服力,我們希望有一批這樣的報道。我們發佈會到此,下面歡迎各位記者朋友提出問題。 [2006-09-25 15:47:39]
[北京日報記者]馬主任,在這1000多個投訴電話中有沒有涉及到北京的高校,如果有,能不能公佈他們投訴的內容,還有具體是哪些學校? [2006-09-25 15:48:23]
[王旭明]參加今天發佈會的還有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處周春樹副處長和袁榮。 [2006-09-25 15:48:47]
[馬文華]今天在臺上就坐的還有兩位官員,他們都是從事高校資助工作的第一線的主要官員,一個是周春樹副處長,一個是袁榮副處長。就熱線電話中反映的北京市的高校有關情況,請袁榮副處長回答。 [2006-09-25 15:49:23]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處副處長 袁榮]今年有關北京市的投訴電話一共接到8個,好多反映的是民辦,一般全日制普通高校反映的比較少。基本上都是貸款沒有落實,反饋了7個。 [2006-09-25 15:50:03]
[國際臺記者]我想問一個問題可能和熱線電話沒有關係,我看近一段時間海淀區教委相繼取締了幾所民工子弟學校,而且像石景山地區,還有其他地區都在加緊做這項工作。我們在採訪過程中了解到有一些在這些學校就讀的孩子以及家長對這項措施反映也不太一樣,有的欣然接受,能夠去更正規的學校,有的家長對此表示無奈。教育部對這個問題的態度是怎麼樣的? [2006-09-25 15:50:59]
[王旭明]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社會各界很關注,教育部也很關注。應該説近幾年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們國家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取得了許多進展。舉個例子來説,比如現在已經初步形成了解決各地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的工作機制,有人管了,比如説教育部負責把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納入到自己的教學規劃當中來,指導和督促各地學校來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比如公安部門要及時地向教育部門提供有關流動人口的情況和材料,發展改革部門要把流動人口子女上學的問題納入到社會發展的規劃當中去,作為他的一項工作。比如財政部門要安排必要的經費保障等等,已經有了這樣一套完整的工作機制。 [2006-09-25 15:52:09]
[王旭明]另外,已經明確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是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接收,同時當地的農民工子女要與流入地的其他學生享有同等的受義務教育的決定,學校不能違反規定加收借讀費和其他任何費用。同時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建立了一套經費保障機制。比如説流入地政府財政部門對接收流動子女較多的學校要給予經費補助,比如説城市教育費附加當中要拿一部分來專門用於農民工子弟入學問題。我還了解到從2004年開始,中央財政在安排有關專項經費的時候,已向接收流動人口子女就讀人數較多的地區給予了傾斜。 [2006-09-25 15:52:21]
[王旭明]還有一個問題,加強對民辦農民工學校的扶持和管理,由於多種原因,農民工自己或者是其他有關方面出資,建立了若干所專門用於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的學校。教育部門要將這類學校納入到民辦教育管理的範疇,在辦學場地、辦學經費、師資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指導,對其中做得非常好的學校要給予表彰、扶持。對於達不到國家辦學條件,沒有按照有關規定來辦學的學校,要予以取消。當然,對在已經在這些不合格的學校入學的學生,要給予合理、妥善的安排。 [2006-09-25 15:54:12]
[王旭明]我想隨著新的情況出現,農民工子女到城市來入學,還會出現新的情況和問題,比如説加強城市管理和安排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的關係,我認為這個問題要妥善處理好。比如説北京市規定要有幾種證件,我覺得這是加強城市人口管理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如果我們片面強調一方面,忽視另一方面,我認為就可能使工作失去它的全面性。總之,我覺得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在各有關部門的各項政策不斷完善的情況下,這個問題會得到妥善解決。 [2006-09-25 15:55:37]
[記者]剛才通報了有關投訴電話的數字是2000多個,這2000多個投訴電話,投訴的高校的層面都是什麼層面的?比如説是部屬院校還是地方院校多一些?第二個問題,投訴最多的這三個省份,教育部對這三個省份是否作出了一些指導性的意見或者進行了督促和改進? [2006-09-25 15:57:05]
[馬文華]我剛才在通報的時候講到,河北、山東、陜西這三個省接到的投訴電話,無論是從高校所在地還是學生所在地,他們都是居前三位。涉及到的學校的隸屬關係,96.7%都是地方高校,絕大多數都是省屬或者省以下的地方高校。採取的措施,我們現在是跟蹤追擊。從一開始有熱線電話,我們每天都有詳細的記錄,每天這幾個省排在第幾位,現在反饋情況我們也統計了一下,比如像河北省,他一共是235個投訴電話,但是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有166個做了處理和反饋的結果,還有69個正在處理中。山東省是116個投訴電話,處理了55個,還有61個在處理中。陜西省是103個投訴電話,已經處理有結果的是78個,目前還有25個還在處理中。 [2006-09-25 15:57:15]
[馬文華]從這三個省處理情況來看,總體還是不錯的。最近我們了解到陜西省正在跟開發銀行重新商談和協議搞銀校合作的事,因為陜西省原來是中行,中途可能中行退出,開發銀行利用這個政策,他們正在談。我們想新的銀校合作協議簽訂以後,陜西省的局面應該有一個很大的改觀。 [2006-09-25 15:57:50]
[科技日報社記者]我看到材料裏第3頁1000多個投訴電話有705個已經有了明確處理結果,説明還有一些包括一些學貸中心沒有提供相應的結果和措施,請熱線對這種情況有什麼措施?第二個問題,現在民辦高校出現了很多問題,請問教育部對民辦高校有什麼看法或意見? [2006-09-25 15:58:24]
[馬文華]我們提供的材料上是705個,截止到今年最新的統計是815個。對於那些481個正在核查處理之中,近日將會陸續有反饋結果報到我們這裡。我們過完“十一”,派督辦小組到這些相關省份,特別是反饋情況不太理想的省份,我們就現場督辦,對存在的問題,我們也及時反饋回來,採取相應的研究對策,力爭把學生和家長投訴反映的問題全部都解決掉。這是我們近期的一個舉措。第二個問題請周春樹副處長回答。 [2006-09-25 15:58:51]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處副處長 周春樹]對於民辦高校,政府也同樣重視資助困難學生的問題,我們所有的文件,包括國家助學貸款,我們2004年出臺的國辦發51號文件,同樣是倡導各地各校積極開展這項工作。有些由於隸屬關係,在管理上有些困難,但是口子是開的,比如説安徽省對民辦學校同樣享受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只要辦學單位積極地解決貼息問題和風險補償金問題,助學貸款還是完全能夠落實的,政策是一樣的。 [2006-09-25 15:59:54]
[王旭明]關於這個問題,剛才説到《光明日報》的報道,我們周濟部長有兩段批語,我剛才説了一段批語。正好你問到這個問題,我再説一下。你問的民辦學校的資助困難學生上學,目前我們的政策框架沒有民辦學校,所以周濟部長特別提出來我們的“綠色通道”政策是對公辦學校而言的。有的省自己考慮民辦學校,也可以,但是整個國家政策體系框架是沒有民辦學校,你剛才説的民辦學校可能還有另外一層含義,當前民辦教育發展的問題。應該説民辦教育促進法和實施條例細則頒布以後,我們國家這兩年民辦教育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我可以給你組數字,據2005年的統計,全國現在共有民辦學校8.6萬所,在校生2618萬人,這個數比2002年增長了41%和89%,可見民辦教育這兩三年還是得到大力的發展。 [2006-09-25 16:01:40]
[王旭明]為什麼説我們要積極地促進民辦教育發展?因為民辦教育打破了單一的由過程出錢辦大學、辦教育的模式,應該説對教育體制的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民辦教育辦學形式靈活,他的層次多樣,形式也靈活。同時,大家也知道,當前各級政府教育經費投入都是不足的,民辦教育的發展對緩解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實踐當中來看,民辦教育確實培養了一大批合格的學生,在我們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當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當然,當前在民辦教育的發展當中,也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國家政策沒有明確或者制定的尚未實施的問題,也有民辦教育辦學者本身的問題,當然也有學生管理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作為教育部的主管部門,據我了解已經注意到了這些問題,正在積極地開展研究,儘快對這方面的問題進一步規範,進一步地加快我國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 [2006-09-25 16:03:07]
[中國教育報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們在接到2000多投訴電話中有多少是民辦高校的?第二個問題,是關於研究生招生政策的一個問題,在我們國家研究生招生計劃中,針對招生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有沒有具體的傾斜或者有些政策? [2006-09-25 16:03:24]
[馬文華]第一個問題,屬於地方所屬高校是1223個,整個投訴電話是1296個,涉及中央部屬高校是43個。 [2006-09-25 16:04:18]
[王旭明]關於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培養問題,2004年,教育部、財政部、人事部等五個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大力發展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的意見,同時還下發了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計劃和實施方案,簡單地説就是要在少數民族當中採取特殊辦法,加快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我們這個高層次人才就是研究生以上。 [2006-09-25 16:04:36]
[王旭明]2007年,教育部已經給各地下發了2007年少數民族骨幹人才培養計劃,研究生培養計劃明確規定少數民族骨幹人才培養計劃,屬於國家定向培養的招生計劃,在總規模之外列入專門的額度。2007年的計劃面向全國招收3700人,其中博士700人,碩士3000人,要求被錄取的少數民族研究生可以在高校進行集中的強化培訓。這些考生的資格由各省市、自治區教育行政部門去認定,特別強調的是這項招生工作實行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學生畢業後要全部回定向地區和單位就業。因為他採取的是適當自願報考、統一考試、適當降分、單獨統一畫線的傾斜政策。我想這個政策和國家對少數民族其他政策一起,我們少數民族人才培養會有非常大的進展。 [2006-09-25 16:05:03]
[中國青年報記者]我想問兩個關於高考的問題,第一個問題,現在有四個省的學生經過新課改已經經過了要高考的階段,就是2007年的高考,這四個省高考應該怎麼改?方向和路子到底是什麼?第二個問題,現在高考各省命題越來越特殊了,各省都有自己的風格,現在好象網上炒的非常厲害的是江蘇省,他們2008年高考試題説要廢除理化的考試,我覺得物理、化學的考試廢除以後對選拔人才影響將是非常大的,教育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2006-09-25 16:08:22]
[王旭明]感謝你對我國高考制度的關心。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關於高考,我們將在適當的時候,大家肯定記憶猶新,每當高考來臨的時候,我們都分不同的階段,比如高考前我們會開一次新聞發佈會,高考結束後又召開一次新聞發佈會,因為這涉及到全國幾百萬考生的話題。就這個問題我簡單説一下,大家知道我們國家實行了高中課程改革,已經在全國鋪開了有幾年的時間,高中課程改革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合格人才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是高中課程改革了,課程的改革(課改)必須要和高考的改革(考改)要一致,才能夠課程改革能夠全面順利地實施。 [2006-09-25 16:10:47]
[王旭明]我們了解到今年參加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的有山東、廣東、海南、寧夏四個省區,這四個省區也已經向社會公佈了他們2007年高考改革實施方案,教育部已經批准了。這個方案最近是就四個省區統籌考慮了所在地區高校招生考試錄取改革和中學綜合評價改革的情況,以及對高考科目的設置、命題和錄取配套改革都進行了系統設計。特別要強調的是,這四個省區都注重了改革與高中課改的銜接,這是我們教育部高考改革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要求高考改革必須要和高中課程改革銜接起來。通過高考來發揮出實施素質教育,推進素質教育指揮棒的作用。 [2006-09-25 16:11:23]
[王旭明]2008年以後,據我了解,江蘇將陸續有畢業生參加高考,這些省目前正在研製高考改革方案,他們也陸續召開研討會,使之進一步完善。總之,我覺得各個省改革方案內容可能不一樣,符合各個省的情況,是增加哪些科目或減少哪些科目,但是總的原則是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的推進,要和高中課程改革銜接。 [2006-09-25 16:12:52]
[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教育部明確規定在發放高校錄取通知書時要帶上助學貸款的相關證據,包括“綠色通道”的政策,這次也反映出相當一部分高校在發放貸款的時候並沒有帶著相關介紹。剛才馬主任也報到説了正在調查,既然教育部明確規定了,這些高校違反了這個規定,教育部這邊有沒有真正處罰的措施?第二個問題,現在馬上要進行研究生考試了,現在研究生收費的問題各種説法都有,教育部在這方面有沒有新的政策和新的考慮? [2006-09-25 16:13:18]
[馬文華]我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關於我們在接到投訴電話當中,很多電話反映沒有接到任何資助材料,對這一點我們正在做分析,據我們初步了解,因為我們教育部學貸出臺的文件要求在今年秋季,各個高校都要成立專門的機構,設置專門的人員,按照在校學生人數的1:2500配備人員,這項工作各個高校都在陸續做。在秋季開學之前,有的學校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使得我們這項工作貫徹不是十分成功,我們再次強調今年秋季開學各個高校和省級一定要設立專門的機構,配備專門的人員。我們下一步的督辦工作,其中就有這一項檢查內容,我們看看是否落實了,因為任何事情都需要人去做,沒有人就無從談起。所以我們一些工作沒有做到位,跟這個有很大的關係。另一方面,我們覺得學校領導重視的程度也是參差不齊,有的學校領導重視的比較到位,這項工作做得就比較好,有的事物繁多,他沒有很好顧及到這方面,沒有花很多精力,所以這方面工作顯得薄弱。 [2006-09-25 16:14:31]
[馬文華]再有,因為我們有些地區交通不便利,我們寄送材料的時候,可能中途會有遺失或者遺漏的情況,這個數字我們正在統計和了解當中。我們相信經過今年的督辦以後,各個學校各個省都建立了相應的機構,明年的工作應該比今年更好,或者説這樣的問題應該會減到最低限度。 [2006-09-25 16:15:32]
[王旭明]關於研究生改革,我也聽到媒體有些討論,我想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一點必須向在坐的澄清一下,把研究生改革説成是收費制度的改革,研究生改革的核心就是收費了。這是不正確的,為什麼説不正確呢?就涉及到研究生改革的核心、框架是什麼樣的?簡單回顧一下,我們國家研究生的教育經過二十年的改革和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目前我們國家已經建成了學科門類比較齊全,培養類型多樣的研究生教育體系,特別是我們國家現在在規模上已經進入了世界上研究生教育的大國之列。 [2006-09-25 16:15:36]
[王旭明]大家也知道,今年國家召開了科技大會,胡錦濤總書記在大會上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全國人民要努力建立創新型國家,對於我們教育系統來説,培養一大批創新型人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研究生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也是我們培養人才的核心內容。按這個要求來説,目前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和水平還沒有達到這個要求,所以我們可能要進行研究生培養機制的改革,社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關鍵在於研究生的導師是否是高水平,沒有高水平的導師怎麼可能帶出高水平的研究生,所以導師是關鍵。 [2006-09-25 16:16:23]
[王旭明]當然,必然的研究經費也是關鍵,這兩個是關鍵問題。所以,我們覺得在整個研究生培養當中應該用這樣三種説法,創新是研究生培養的靈魂、導師是基礎、科學研究是核心,我們就要通過這項改革建立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責任制和以科學研究緊密聯絡的導師資助制、導師責任制,通過統籌各個方面的資源,包括學校的院係的資源,包括社會各個方面的資源,來發揮導師的積極性,理順導師和研究生的關係,提高導師培養研究生的積極性,促進研究生培養水平的提高。 [2006-09-25 16:17:12]
[王旭明]據我了解,在北京的學校當中對這項培養機制的改革已經做了新試點,效果不錯,特別是和改革前相比出現了很多明顯變化,比如研究生資助強度提高了,有研究經費了,有項目了,我們核心就是有項目有經費,有項目有經費才能帶研究生。特別是在這些改革的學校裏,所謂自費生的比例逐漸減小,為我們下一步全國推開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經驗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目前教育部對這項改革給予積極的關注和支持,同時在操作上也十分把握政策結構和尺度,我們希望通過這項研究培養機制的改革,能夠促進我們國家一大批創新人才的培養。 [2006-09-25 16:17:33]
[王旭明]教育政府門戶網站很多網民對本次新聞發佈會很關注。安徽財經大學的網友提出來,説這個學校不給大一新生辦理助學貸款,希望領導能夠給予關注一下?另外,武漢科技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提出問題,他説在他們的學校助學貸款只給大一新生申請,他是因為中途家庭出現變故休學了,最近又回到學校來,但是學下高知不能獲取助學貸款,因為學校有工程款等等,資金緊張,請問我們該怎麼辦? [2006-09-25 16:18:00]
[周春樹]在政策上要求並沒有分大一學生和大三學生,要求學校所有的全日制學生都應該遵循辦理助學貸款。可能個別學校在執行當中也有一定的考慮,比如第一種情況,大一的學生不能貸款,因為有的學校考慮大一的時候新生入學,通過親戚朋友的籌借,第一年學費已經自己解決了,尤其是剛入學的時候,對他的家庭經濟情況還不是很清楚,所以有的銀行和學校商量大一暫緩辦理,絕對不是説不給大一貸款。 [2006-09-25 16:19:29]
[周春樹]因為我們也從熱線電話接通情況來看,有的學生反映問題不是很全面,比如説一個學生反映的很激烈,説我到學校報到去了,這個學校不給我們辦理助學貸款,反映的很激烈。但是通過我們核實,這個學生對助學貸款理解太容易,沒有一點金融常識,我提上表之後,你們第二天應該把助學貸款給我,考慮這麼簡單。但是我們這個程序辦理起來基本上是三個月,因為要核實材料,因為是借貸雙方的關係,是一個經濟問題,所以同學反映問題不是很全面,我們政策要求不是大一能貸,大三不能貸,因為我們很多學校一年不止辦一次,上半年經濟還好,下半年經濟發生情況。我認為政策是沒有這樣要求的,如果説學校或者銀行雙方説大一不貸或者大三不貸,出現這樣的規定是違反我們的政策。 [2006-09-25 16:20:17]
[中新社記者]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看到好多學校都在搞校慶,有50週年的,有60週年的,教育部對校慶有什具體的辦法,有沒有出臺一些什麼規定? [2006-09-25 16:21:05]
[王旭明]這個問題我記得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好象回答過。今年4月20日,教育部專門下發了一個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加強校慶管理,通知裏面提出幾點要求,要求各級各類學校校慶要主題鮮明,注重實效。同時要從嚴控制校慶,特別是一定要辦的校慶,要實事求是,精簡高效,校慶要節約簡樸,堅決反對把校慶辦成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奢靡浪費。同時教育部領導對校慶不題詞,也不專程出席。同時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對所轄的各級各類學校的校慶增強管理,這是今年四月份。這個通知下發以後,全國校慶的活動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基本上按照這個控制精神來做。 [2006-09-25 16:21:44]
[王旭明]今年8月份,教育部又下發了一個通知,對我們所屬的70多所直屬高校專門下發一個通知,要加強校慶管理,特別強調校慶要主題鮮明,要注重實效,要突出體現思想性、歷史性、學術性,要把校慶活動辦得充實而有意義。特別重申要本著實事求是、精簡高效的原則,堅決反對把校慶辦成脫離實際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我們部裏的70多所學校要帶頭簡樸辦校慶。 [2006-09-25 16:23:12]
[王旭明]同時也再次明確,對學校建校100多年或50年這樣的慶典活動的學校,可以結合學校情況搞一些慶祝會。對於舉辦建校逢十慶典的學校,教育部領導一般都不出席。特別提倡以學術活動為主,通過組織會議、專題論文報告會、學術論壇等等這樣有學術研究氣息的活動來慶祝自己的校慶。我想教育部作為主管部門,對全國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門提出要求,教育部門在搞校慶的時候,應該是能夠按照這個精神來體現出簡樸、實效,體現出學術性、思想性的特點。因為學校本身是知識精英薈萃之地,也是精神文明集中之地,當然應該是先進文化的弘揚之地。 [2006-09-25 16:23:33]
[深圳電視臺記者]我看到材料裏面講到其中反映沒有落實助學貸款的投訴電話比例比較高,能不能介紹一下為什麼這麼多的高校沒有落實助學貸款? [2006-09-25 16:24:22]
[馬文華]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們也是正在研究當中。據我們現在了解的情況,相當一部分學校因為這次投訴電話反映的絕大部分問題是地方所屬高校,相當一部分高校都屬於本省本地區的二本、三本,有些地方還沒開學,有的正在開學,進展的很不平衡,發展也不一樣。所以有些情況他沒有及時處理和反饋回來,從時間上可能有差距。 [2006-09-25 16:25:07]
[馬文華]當然,也有些正在核實當中,因為這個核實工作也不是説馬上學生一問就能落實,它涉及到很具體、很複雜,也確實需要很多的精力和時間、人員,這兩方面可能佔據了主要的沒有反饋的程度。當然也不乏還有思想重視不夠或者其他的一些什麼原因,我們也在密切關注這個問題。“十一”以前,我們的重點就是緊緊盯住這些省,天天打電話,我們做到每個人具體負責多少省,這種方法到目前是不是最佳,我們目前也只能如此,應該給他們一些時間。 [2006-09-25 16:25:28]
[王旭明]不知不覺一個小時過去了,還是一句話,新鮮資訊一小時,健康生活每一天,國慶節快要到了,希望大家帶著我們美好的祝福,健康生活每一天。我們下次新聞發佈會再見!謝謝! [2006-09-25 16: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