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我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印發《關於我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黨委、人民政府,各縣(市、區)黨委、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單位,省各人民團體,中直駐粵各單位:
《關於我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意見》已經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8月2日
關於我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精神,進一步做好我省政務公開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推進行政行為和政務服務全過程公開,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打造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2.基本原則。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關注關切,以公開促落實、促規範、促服務、促效能,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增強政府公信力執行力。堅持問題導向,推進政務公開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建設,著力解決公開理念不到位、制度規範不完善、工作力度不夠強、公開實效不理想等問題。堅持創新導向,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重點推進“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模式改革和政府數據開放,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堅持需求導向,擴大公眾和媒體參與,增進社會各界對政府工作的理解認同。
3.工作目標。到2020年,全省政務公開廣度、深度、參與度顯著增強,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體系基本形成,信息發佈、解讀、回應聯動水平明顯提升,“互聯網+政務”平臺較為完善,公開制度規範與體制機制較為健全,基本建立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人民群眾需求相匹配的政務公開新格局。
二、促進政務陽光透明,加快推動政務全過程公開
4.推進決策公開。實行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管理,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的法定程序。實行重大行政決策預公開,建立利益相關方、公眾、專家、媒體等列席政府有關會議制度。加快推行文化教育、醫療衛生、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公用事業等重大民生決策事項民意調查制度。加強具有廣東特色的新型智庫體系建設,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推進專家信息和論證意見公開。決策作出後,按照規定及時公開議定事項和相關文件。
5.加強執行公開。做好重點改革任務、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項目執行情況的公開工作,主動公開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重點工作,特別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産業項目和民生實事的具體措施、實施步驟、責任分工、監督方式。加強督查情況公開平臺建設,加大對督查發現問題的事項名稱、責任主體、主要事實、整改要求、整改情況等內容的公開力度。依法依規公告審計結果,逐步加大對預算執行等審計工作報告所反映問題及整改情況的公開力度。加強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責情況的信息公開,重點公開問責主體、依據及處理方式。
6.推進管理公開。完善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制度,健全權責清單動態調整公開機制,除保密事項外,以清單形式公佈權責事項名稱、類型、編碼、依據、行使主體、責任事項、監督方式等。積極開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和全過程記錄製度,分級建設全省統一的行政執法信息平臺,加大行政執法結果公開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並公開裁量範圍、種類、條件和幅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嚴格落實“兩隨機、一公開”制度,依法公開安全生産、生態環境、衛生防疫、食品藥品、保障性住房、質量價格、國土資源、社會信用、交通運輸、旅遊市場、國有企業運營、公共資源交易等監管信息。
7.推進服務公開。推進“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模式改革,依託各級網上辦事大廳和實體辦事大廳,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化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政務公開與政務服務緊密融合。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標準化,簡化優化辦事流程,編制發佈辦事指南和業務手冊。清理規範政府部門行政許可仲介服務,公佈保留的行政許可仲介服務事項清單。完善政府購買服務公開制度,主動公開購買內容、承接主體、購買方式、資金安排、績效評價和監督檢查結果。依託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建立全省項目庫,規範項目信息公開。推進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行業主管部門要切實承擔組織協調、監督指導職責,組織編制公開服務事項目錄。
8.強化結果公開。依法公開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和其他重大政策措施、發展規劃、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情況。對重大政策文件的貫徹落實情況要緊密跟蹤、及時反饋、加強評估。注重運用第三方評估、專業機構鑒定、社情民意調查等多種方式,科學評價政策落實效果,增加結果公開的可信度。
9.深化重點領域信息公開。深化財政預決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與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等領域信息公開,細化各領域信息發佈的主體、內容、形式、時間、頻率及程序要求。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及有關要求,積極穩妥公開預決算。建立健全專項資金、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信息公開及責任追究制度。將專項資金補助情況納入村務公開範圍,完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信息公開,加大對扶貧資金申報、分配、使用情況等的公開力度。推進省市縣三級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專欄建設,打造統一規範的重點領域信息發佈平臺。
三、擴大政務開放參與,增強政務公開參與度和實效性
10.推進政府數據開放。落實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的要求,實施政府數據資源清單管理,加快建設“開放廣東”全省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開展政府數據開放應用試點,優先推動民生保障、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等重點領域的公共數據資源向社會有序開放。完善政府數據內部採集機制,編制政務數據資源開放的計劃、目錄、標準規範及安全保護準則。建立政府數據對外開放和鼓勵社會開發利用的長效管理機制,組織開展政府數據開放專題活動,推進可開放政府數據的社會化、市場化應用。
11.強化重要政策解讀。實行“誰起草、誰解讀、誰負責”原則,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高的重要政策文件,牽頭起草部門應將政策文件和政策解讀材料一併報批,政策解讀材料原則上與政策文件同步在政府網站發佈,最遲不超過3個工作日。各級政府、與宏觀經濟和民生關係密切的省直部門主要負責人要帶頭宣講政策,每年解讀重要政策措施不少於1次。建立健全專家解讀機制,組建政策解讀專家隊伍。積極採取撰稿解讀、在線訪談、媒體專訪、新聞發佈會等多種形式開展解讀,注重增強解讀內容的傳播力。拓寬公眾政策諮詢渠道,構建政策解讀與問題回應平臺。
12.加強輿情處置與回應。加強政務輿情監測和收集,及時通過網上發佈信息、組織專家解讀、召開新聞發佈會、接受媒體專訪等形式錶明立場態度,發出權威聲音。遇有重大突發事件時,負責處置的地方和部門承擔信息發佈的首要責任,主要負責人要當好“第一新聞發言人”。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應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佈會。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推進網絡新聞發佈平臺建設。建立重大政務輿情回應督查、考評、通報制度,推進評估體系建設。完善網絡輿情溝通聯絡機制,建立重大輿情分析聯席會議制度。提升新聞應急處置能力,完善工作預案、工作體系和協調機制。
13.擴大公眾參與。圍繞政府重點工作和社會關注熱點,通過領導信箱、公眾問答等方式,接受公眾建言獻策和情況反映,完善接受公眾監督評價的工作機制。積極拓寬網絡問政渠道,擴大不同層級、不同領域公眾的參與度。加強政府在線客服及熱線電話管理,建立及時有效反饋機制。充分發揮媒體作用,綜合運用新聞發佈會、集中採訪、新聞通稿等方式,發佈重大政策的落實情況,創造條件安排媒體負責人列席有關重要會議。積極發揮新聞網站、商業網站及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的網絡傳播力和社會影響力,提高宣傳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加快電子平臺建設,推進政務公開渠道和方式創新
14.加強政府網站建設。充分發揮政府網站信息公開第一平臺作用,主動、及時、全面、準確發佈和解讀政府信息。強化政府網站互動功能,暢通政民互動渠道,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加強政府網站與網上辦事大廳的融合對接和新技術應用,提升便民服務能力和智慧化水平。加強各級政府網站之間協調聯動,強化與主要新聞媒體、主要新聞網站、重點商業網站的聯動,充分運用新媒體手段拓寬信息傳播渠道。加強政府網站內容和技術保障,完善年度考核、社會評價和日常督查機制,有效解決“不及時、不準確、不回應、不實用”問題。逐步推進基層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優化結構佈局。全面推進政府網站域名註冊與網站挂標工作。
15.加快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完善事項目錄系統,拓展市縣行政審批標準錄入模塊功能,建設網上統一申辦受理平臺。對接部門審批系統,分批推進部門進駐網上統一申辦受理平臺。強化網上辦事大廳政務公開模塊建設,推廣企業專屬網頁和市民個人網頁應用,拓展省網上辦事大廳手機版功能。加快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推進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等信用信息公示,完善“信用廣東”網站功能。
16.推進電子政務雲平臺建設。加快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數據中心,搭建省市電子政務雲平臺。實施電子政務暢通工程,加快電子政務外網萬兆骨幹網建設,完善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構建省市縣三級政務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體系。搭建省政務大數據綜合應用管理平臺,加快推進網上辦事數據庫、政務服務專題數據庫、公共基礎數據庫建設,統籌建設各類數據庫互聯、互通、互動的政務大數據庫。制定全省政務服務大數據共享交換辦法,推動各級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共享及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業務協同。建立省級信息資源共享績效評價制度。
17.推進政府服務實時在線監管平臺建設。加快網上辦事在線監測統一平臺建設,推動網上統一申辦受理平臺與電子監察系統對接,實現對行政許可和服務事項申辦、受理環節的實時監控。加強網上辦事全程記錄管理,建立全程留痕、過往可溯、進度可查的辦事督查和投訴舉報機制。建立政府服務績效評價機制,實現對行政許可和服務事項網上辦理、辦結情況和服務滿意度的即時性評價及綜合效能監督。加快推進審計部門、監察部門與財政部門、財政資金使用部門聯網監察,加強對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實時在線監管。
五、提升政務公開能力,加快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建設
18.完善政務公開基礎性制度。完善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信息等規定,明確政務公開內容、流程、平臺、時限標準,推進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基本目錄建設,推動各級行政機關依申請公開受理渠道暢通、回復及時、程序合法。健全信息公開屬性源頭認定機制,將公開要求固化為文件辦理過程的必要環節,明確標注公開屬性。開展陽光政務監督機制建設試點,完善公開促進依法行政機制,加強對反映問題的跟蹤處理,規範行政行為。適時修訂《廣東省政務公開條例》。
19.推行政務公開負面清單制度。依法積極穩妥推行政務公開負面清單制度,細化明確不予公開範圍,對公開後危及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公共安全、社會穩定等方面的事項,要梳理甄別後納入負面清單管理,及時進行調整更新。負面清單要詳細具體,便於監督檢查,負面清單外的事項原則上都要依法依規予以公開。嚴格執行保密審查制度,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按照“先審查、後公開”和“一事一審”的原則,依法依規做好保密審查。
20.完善規範性文件發佈制度。修訂《廣東省行政機關規範性文件管理規定》,嚴格按照法律法規、政府信息公開要求和程序公佈規範性文件。未經規定載體統一發佈的規範性文件一律無效,不得作為行政管理依據。落實規範性文件有效期管理及動態清理機制,實行規範性文件目錄和文本動態化、信息化管理,根據規範性文件立改廢情況及時作出調整,並將清理結果向社會公佈。
21.推進政務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按照“行政區劃+平臺名稱”的命名原則,統一規範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名稱標識。進一步規範部門和辦理事項進駐管理,凡是與企業和群眾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審批和服務事項都應進入政務服務中心辦理。鼓勵和引導與投資項目關係密切的技術審查、仲介機構以及與民生關係密切的公共企事業單位等進駐政務服務中心提供服務。
六、強化組織保障,確保政務公開常態化貫徹落實
22.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將政務公開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政府及其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每年至少專門聽取1次政務公開工作彙報,研究重大事項,部署推進工作。要明確1位政府領導具體分管政務公開工作,列入工作分工並對外公佈。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辦公廳(室)是政務公開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推進、監督檢查本地區本部門的政務公開工作。要進一步理順政務公開工作機制,明確工作機構,配齊配強專職工作人員,整合政務公開方面的力量和資源,有條件的應將政務公開、政府網站、政府公報、政務服務、政府數據開放、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等工作統籌考慮,協同推進。加強政務公開工作經費保障,為工作順利開展創造條件。鼓勵通過引進社會資源、購買服務等方式,提升政務公開專業化水平。
23.加強業務培訓。把政務公開列入公務員培訓計劃,在公務員初任培訓、任職培訓、在職培訓、對口培訓、境外培訓等項目中增加政務公開培訓內容。加強政務公開業務培訓,精心安排培訓科目和內容,分級分層組織實施,力爭在3年內將全省政務公開工作人員輪訓一遍。教育主管部門要支持和鼓勵高等學校以開設公共課、講座等多種形式向高校大學生普及政務公開相關知識,加快培養政務公開專門人才。
24.加強考核監督。把政務公開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所佔分值權重不低於4%。建立政務公開工作公眾評價和反饋機制,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公眾、新聞媒體對政務公開工作的監督作用。加強政務公開工作第三方評估,委託第三方機構對政務公開質量和效果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向社會公佈。強化政務公開考核評價結果運用,完善激勵和問責機制,促進工作落實。
各地區各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任務措施,明確責任分工,認真抓好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