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省委辦公廳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實施意見》

2016-09-29 09:23 來源: 中共吉林省委辦公廳
【字體: 打印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意見》

日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發出通知,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實施意見》。通知全文如下:

各市、州黨委和人民政府,長白山開發區、長春新區,擴權強縣試點市黨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政府各廳、委和各直屬機構,各人民團體:

《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實施意見》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吉林省委辦公廳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9月5日

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實施意見

公開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徵。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對於推動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具有重要意義。政務公開是行政機關全面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全過程公開(以下簡稱“五公開”),加強政策解讀、平臺建設、數據開放,擴大公眾參與、回應關切,增強政府公信力執行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制度安排。為進一步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省政務公開工作,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6〕8號)有關要求,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

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全面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關注關切,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推進行政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以公開促落實,以公開促規範,以公開促服務。積極發揮政府網站和新聞媒體的平臺作用,推行“互聯網+政務”,不斷擴大公眾參與,促進政府有效施政。經過三到五年的努力,實現全省政務公開內容覆蓋行政權力運行全流程、政務服務全過程,有效提升政府面向公眾的信息供給服務水平。

二、夯實政務“五公開”工作內容

(一)推進決策公開。各地各部門要將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過程的法定程序。實行重大決策預公開制度,凡出臺重要政策文件,特別是涉及相關群體切身利益、需要社會廣泛知曉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工程項目以及公眾普遍關注問題等重要決策事項,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在決策前必須在政府網站、新聞媒體等平臺公佈決策草案、起草背景和決策依據,通過聽證座談、媒體溝通等方式公開徵求意見,對公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分析論證,並將意見採納情況通過便於公眾知曉的信息發佈途徑向社會公開。建立利益相關方、公眾、專家、媒體等列席和旁聽政府有關會議的制度,擴大聽證範圍,規範聽證程序,聽證參加人要有廣泛的代表性,聽證意見要作為決策的重要參考,增強決策透明度。對涉及扶貧開發、醫療衛生、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徵地拆遷等重大民生決策事項,決策承辦單位可以委託仲介機構或組織專家進行論證,進行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評估,並由法制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經政府常務會議或部門辦公會等會議集體討論決定的重大決策事項,在作出決策後及時公開議定事項和相關文件。

(二)推進執行公開。實行重大決策執行全過程公開,對於政府工作報告、發展規劃、政府常務會議、政府文件作出的各項決策部署,各地各部門要逐項建立工作臺賬,將工作措施、實施步驟、責任分工、監督方式以及工作進展、存在問題、後續舉措等信息向社會公開,推動實現政策執行、工作落實的全流程公開。對於重大建設項目執行情況,重點公開政府投資項目的審批結果、招投標、土地徵收、質量安全等信息。要在網絡平臺設立意見箱或相關專欄,聽取公眾對執行情況的意見和建議。積極開展評議通報,依託政府網站和各類媒體對執行堅決、落實迅速、效果顯著的單位進行典型宣傳,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單位進行曝光、問責,增強抓落實的執行力。在環境保護、安全生産、市場監管等領域全面推行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抽取執法人員、檢查結果公開的“雙隨機一公開”制度,依法公開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明確抽查依據、主體、內容、方式等,及時公佈抽查情況及查處情況。做好審計發現問題及整改落實情況的公開,對審計發現的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不力等典型情況向社會公開,增強落實的力度。

(三)推進管理公開。全面推進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的公開,並及時動態調整更新,方便公眾獲取信息和實施監督。同時,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積極穩妥推進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公開。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具有行政執法權的部門要依法依規公開職責權限、執法依據、執法人員、裁量基準、執法流程、執法結果、救濟途徑等,規範行政裁量。推進監管情況公開,公開安全生産、生態環境、衛生防疫、食品藥品、保障性住房、質量價格、國土資源、社會信用、交通運輸、旅遊市場、國企運營、公共資源交易等監管信息。公開民生資金等分配使用情況,重點圍繞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加大扶貧對象、扶貧資金分配、扶貧資金使用等信息公開力度,接受社會監督。

(四)推進服務公開。把實體政務大廳與網上辦事大廳結合起來,推動政務服務向網上辦理延伸。各級政務大廳要設立網上自助辦理區,提升政務公開信息化水平,凡與企業和群眾密切相關的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均要網上辦理,逐步實現全省各級政務大廳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和業務協同以及審批和服務事項在線諮詢和網上辦理。全面應用行政審批網上運行管理系統,確保行政審批權力運轉全程可考核、有追蹤、易監督。開展“網上開證明”工作,擴展覆蓋面,促進政府服務信息化、高效化、透明化。推進各級政務大廳標準化建設,統一名稱標識、進駐部門、辦理事項、管理服務標準,抓好鄉鎮(街道)政務服務大廳、村(居)便民服務點建設。各地各部門要編制並動態更新服務事項辦事指南,簡化優化辦事流程,讓群眾不跑冤枉路,辦事更明白、更舒心。清理和規範行政審批仲介服務事項,編制仲介服務事項清單和實行政府定價的行政審批仲介服務收費清單並向社會公開,公開的清單中要明確仲介機構名稱、經營地址、資質資格、服務範圍、收費依據及標準等信息。推動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的信息公開,公開相關政策法規、推介項目名單、示範項目名單等信息,及時發佈並實時更新全省PPP項目庫,公開政府參與方式、擬採用PPP操作模式等內容,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活力。加大教育、醫療衛生、水電氣熱、環保、交通等領域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力度,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分類指導,組織編制公開服務事項目錄和辦事指南,制定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監督考核制度,大力推進公共企事業單位開展網上辦事服務。

(五)推進結果公開。各地各部門要加強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結果的公開,對所承擔工作的落實情況實行考核管理,推動發展規劃、政府工作報告、重要民生實事項目、政府決定事項落實情況的公開,重點公開發展目標、改革任務、民生舉措等方面的事項。建立健全重大決策跟蹤反饋和效果評估制度,引入社會仲介組織、高校科研機構、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第三方評估機構等,對政策落實效果進行科學評價。各級行政機關對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和義務的規範性文件和其他文件都要予以公佈,並定期開展規範性文件清理,及時公開清理結果。各地各部門要在政府網站信息公開專欄中建立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庫,健全完善文件查詢檢索功能,並對歷年制發的政府和部門文件進行清理公開,2017年底前完成2008年以來的文件清理公開,2019年底前完成2000年以來的文件清理公開,2000年以前的文件結合實際逐步清理公開。

三、健全政務“五公開”工作機制

(一)細化公文辦理程序。行政機關報審公文時,要明確公開屬性(全文公開、刪減後公開、不予公開)、公開方式(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等方面的內容,隨公文一同審批。擬不公開的,要依法依規説明理由;對擬不公開的政策性文件,應經本單位政務公開工作機構審查。由部門起草擬以政府名義印發的公文,由部門明確公開屬性及方式,不公開的應説明理由,對部門報文沒有明確公開屬性及公開方式的,或者沒有依法依規説明不公開理由的,本級政府辦公廳(室)實行退文處理。

(二)完善會議籌備流程。建立會議預公開和公眾代表、專家、媒體等列席政府有關會議的制度,增強決策透明度。推動各級行政機關電視電話會議公開,對涉及公眾利益、需要社會廣泛知曉的,應積極採取廣播電視、網絡直播等形式,公開會議過程。對直接涉及重大民生問題的會議議題,各級行政機關特別是市縣兩級政府制定會議方案時,應提出是否邀請有關方面人員列席會議、是否公開及公開方式的意見,隨會議方案一同報批,並附意見收集和採納情況的説明。

(三)推進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建設。2018年年底前,發改、教育、財政、人社、國土資源、環保、住建、衛生計生、扶貧、安全監管、食品藥品、物價等省政府主管部門要按照國家部委的要求,在梳理本部門、本系統公開內容的基礎上,完善本行業、本系統的主動公開基本目錄和依申請公開目錄;2019年年底前,市、縣政府工作部門也應全面完成本行業、本系統政府信息公開基本目錄的編制工作,並動態更新,不斷提升主動公開的標準化、規範化水平。

(四)對公開內容進行動態擴展和定期審查。各地各部門每年要根據省委、省政府對政務公開工作的新要求、法規規章建設的新情況以及公眾關切,制定印發政務公開工作要點,不斷拓展“五公開”範圍,細化公開內容。各級行政機關要對照“五公開”要求,每年對本單位不予公開的信息以及依申請公開較為集中的信息進行全面自查,自查中發現應公開而未公開的信息應當公開,可由依申請公開轉為主動公開的應當主動公開,自查整改情況應報同級政府辦公廳(室)。各級政府辦公廳(室)要定期抽查,對應公開而未公開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五)推進基層政務公開規範化。各地要選取部分縣(市、區)作為試點單位,重點圍繞基層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集體資産資源處置、稅費收繳、徵地補償、拆遷安置、公共事業投入、扶貧救災等群眾關切信息,以及勞動就業、社會保險、社會救助、戶籍管理、計劃生育、宅基地審批、涉農補貼等方面的辦事服務事項,開展“五公開”試點工作,探索適應基層特點的公開方式,形成縣鄉政府政務公開標準規範,讓基層群眾及時了解信息、掌握政策、知曉辦事流程,逐步形成可向全省推廣的經驗,打通政府聯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四、加大政策解讀力度

(一)注重省政府重大政策的解讀工作。各部門要圍繞省政府出臺的重要政策規章、規劃方案和省政府常務會議議題,通過參加政策吹風會、新聞發佈會,撰寫解讀文章,接受媒體採訪和在線訪談等方式,全面深入介紹政策背景、主要內容、落實措施及工作進展。省政府重大政策發佈前,起草部門或牽頭起草部門要根據工作需要提出配發新聞稿件、組織專家解讀、準備部門解讀材料、舉辦新聞發佈會和吹風會、接受省政府網站在線訪談等方面的方案。需要配發新聞稿件的,文件起草部門或牽頭起草部門要認真準備,經本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審簽並報省政府分管領導審定後,由相關單位播發。需要組織專家解讀、準備部門解讀材料的,由文件起草部門或牽頭起草部門組織實施,部門解讀材料由本部門負責同志審簽後對外發佈。舉辦新聞發佈會和吹風會、接受省政府網站在線訪談的,應由各部門安排熟悉業務、掌握情況的本部門相關負責同志參加。

省政府重大政策發佈後,相關部門要積極通過政府網站、新聞媒體等平臺做好解讀工作,加強與媒體的溝通交流,主動提供政策背景、主要內容等方面信息,暢通媒體採訪渠道,為媒體採訪提供便利。注重發揮主流媒體、新興媒體及政府網站的作用,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重要時段及時報道解讀。省政府新聞辦要組織協調新聞媒體及時報道、刊播、轉載相關部門發佈的權威解讀材料,並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媒體傳播效果定期評估等方式,總結各部門和媒體在發佈解讀傳播省政府重大政策方面的經驗做法,分析存在的問題,不斷增強政策解讀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政策吹風會是解讀重大政策的重要平臺。省政府各部門要圍繞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討論的重大政策舉措,以及省內外輿論的關切關注事項,確定吹風會議題,會同省政府新聞辦認真組織實施,不斷提升吹風會的新聞性、影響力。相關部門要圍繞吹風會議題,精心準備,加強銜接協調,做到精準吹風。同時,各部門要根據工作需要,邀請權威專家學者,面向主流媒體,採取集體採訪、獨家訪談等多種形式,進行深度吹風,進一步提升政策吹風會的實效。

(二)推動各地各部門政策的解讀工作。各地各部門要按照“誰起草、誰解讀”的原則,做好政策解讀工作。以部門名義制定的政策文件,制發部門負責做好解讀工作;部門聯合發文的,牽頭部門負責做好解讀工作,聯合發文部門做好配合工作。部門起草以政府名義印發的文件,由起草部門做好解讀工作。對於出臺的重要政策,牽頭起草部門主要負責人應帶頭宣講,解疑釋惑,傳遞權威信息。市級政府及與宏觀經濟和民生關係密切的省政府組成部門、直屬機構主要負責人,每年解讀重要政策不少於1次。各級政府辦公廳(室)負責做好政策解讀的督促協調工作,各級政府新聞辦要指導協調媒體做好政策解讀的新聞報道工作。

要圍繞政府常務會議等議題以及出臺的重要政策規章等重點,抓好解讀工作,著重解讀政策措施的背景依據、目標任務、主要內容、涉及範圍、執行口徑以及注意事項、關鍵詞詮釋、惠民利民舉措、新舊政策差異等,使政策內涵透明,避免誤解誤讀。

規範解讀程序,堅持政策文件制定與解讀方案、解讀材料同步組織、同步審簽、同步部署。以部門名義制定的政策文件,應當將解讀方案、解讀材料一併報部門負責人審簽。以政府名義制定的政策文件,起草部門或牽頭起草部門應將經本部門負責人審定的解讀方案和解讀材料隨同文件一併報送,沒有解讀方案和解讀材料的,政府辦公廳(室)實行退文處理。文件公佈時,相關解讀材料應與文件同步在政府網站和相關新聞媒體發佈。政策執行過程中,要密切跟蹤輿情,分段、多次、持續開展解讀,及時解疑釋惑。

五、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一)落實回應主體。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做好政務輿情的回應工作。對涉及本地本部門的重要政務輿情、媒體關切、突發事件等熱點問題,所涉地方和部門是回應主體,要認真研判、主動跟進、及時回應。對於涉及省政府重大政策、重要工作部署的政務輿情,省政府牽頭部門是回應主體,相關部門配合開展工作。遇有重要社會關切,各地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要當好“第一新聞發言人”,表明立場態度、發出權威聲音。各級政府辦公廳(室)做好回應社會關切的督促協調工作,各級政府新聞辦公室要指導協調媒體做好新聞報道、輿論引導等工作。

(二)把握輿情收集重點。各地各部門要重點了解涉及省委、省政府重要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及省政府常務會議和省政府部門確定事項執行情況的政務輿情信息;涉及公眾切身利益且可能産生較大影響的媒體報道;引發媒體和公眾關切、可能影響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輿情信息。及時掌握人民群眾所思所願,把握公眾關切,提高回應的針對性、及時性和有效性。

(三)做好研判處置。要對收集到的輿情加強研判,區別不同情況,進行分類處置。對建設性的意見,吸納情況要對外公開;對群眾反映的實際困難,研究解決的情況要對外公佈;對群眾不了解情況、存在模糊認識的,要主動發佈權威信息,解疑釋惑,澄清事實;對錯誤看法,要及時發佈信息,進行引導和糾正。進一步做好專項回應引導工作,重點圍繞“兩會”、經濟形勢、重大改革舉措、重大督查活動、重大突發事件等,做好輿情收集、研判和回應工作。

(四)提升回應效果。針對重大政務輿情、對政府重要政策的誤解言論,各地各部門要加強與新聞宣傳、網信、應急等部門以及有關新聞媒體的溝通聯絡,建立健全重大政務輿情研究會商制度,著力提高回應的及時性、針對性、有效性。通過購買服務、完善大數據技術支撐等方式,用好專業力量,提高輿情分析處置的信息化水平。加強突發事件信息發佈,負責處置的地方和部門是信息發佈第一責任人,要第一時間向社會發佈簡要信息、初步核實情況、政府應對措施和公眾防範措施等,並根據處置進展動態發佈後續信息。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發生後,最遲應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佈會。對其他政務輿情應在48小時內予以回應,並根據工作進展情況,持續發佈權威信息。

六、擴大公眾參與程度

(一)明確公眾參與事項範圍。各地各部門要圍繞中心工作,細化公眾參與事項的範圍,讓公眾更大程度參與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省政府要重點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財政預決算、省級社會管理事務、政府規章和重大政策規定、大型項目等重要決策事項,著力做好黨派團體、代表委員、專家學者、社會公眾的參與工作。市縣級政府要重點圍繞市場監管、經濟社會發展和惠民政策措施的執行落地,著力加強利益相關方和社會公眾的參與。

(二)拓寬公眾參與方式。各地各部門出臺的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公眾權益的重要決策,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須通過調查研究、聽證座談、諮詢協商、列席會議、媒體溝通等方式擴大公眾參與,通過聽民意、匯民智,認真修改完善。要發揮好代表委員、黨派團體、社會公眾、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積極運用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做好政策措施執行的評估和監督。聽證座談、徵求意見的採納情況應在政府網站等平臺集中公佈,對於相對集中的意見建議不予採納的,要説明理由並通過政府網站等平臺向社會公開。

(三)保障公眾參與渠道。積極探索公眾參與新模式,不斷完善網站信息發佈、網民留言辦理、民意徵集等政民互動欄目功能,充分利用政務微信、微博、客戶端等新媒體及其互動功能,搭建政民互動新平臺。加強政府公開電話、廣播電視問政、領導信箱、政府開放日等平臺建設,提高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的響應速度,增進公眾對政府工作的認同和支持。建立健全公眾訴求反饋機制,對公眾反映事項比較集中、涉及面廣或意見較多的問題,及時向有關地方和部門反饋,督促改進工作。

七、抓好政務公開平臺建設

(一)加強政府網站監督和管理。將政府網站打造成更加全面的信息公開平臺、更加權威的政策發佈解讀和輿論引導平臺、更加及時的回應關切和便民服務平臺。各級政府辦公廳(室)是政府網站建設和管理的第一責任主體,負責本級、本地區各類政府網站的管理和監督,要加強與網信、編制、工信、公安等部門的協作,對政府網站的建設、運維、服務、互動和關停等進行監管。各地各部門應建立政府網站日常監測機制,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省政府辦公廳每季度做好全省基層政府網站的抽查通報工作,對各地各部門網站監測結果進行復核。制定全省政府網站發展指引及相關配套措施,明確政府網站功能以及準入退出、欄目設置、內容保障、數據管理標準和要求,對網站從開辦到關停的全生命週期進行規範。加強政府網站分級指導,根據政府網站所在地域、所屬層級、所屬類別,提出分級分類標準,按不同類別明確建設管理要求。

(二)強化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對照權力運行環節、政務服務過程環節及重點領域公開事項設立欄目,整合本級政府部門網站重要信息內容和應用系統,對有關信息進行集中公開。特別注重財政預決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突發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進一步完善政府網站搜索功能,實現公眾對政府信息的快速定位和精準查詢。完善欄目內容保障機制,明確責任主體和工作任務。及時更新信息發佈內容,充分發揮政府網站信息公開第一平臺作用。以文章、訪談、圖表圖解、音頻視頻等方式發佈政策解讀信息。開設政策諮詢類欄目,確保有效留言和答覆。開設調查徵集類欄目,確保渠道暢通,每年徵集項目不少於3次。做好各級政府部門諮詢訪談類欄目,處理好群眾留言辦理情況反饋和公開回復。規範組織在線訪談,提前發佈預告,廣泛收集民意,認真開展政民互動,解答諮詢。

(三)整合各級各類政府網站資源。依託政府網站,逐步整合各類政府信息資源和服務資源。按照吉林政務服務“一張網”工作方案和建設規範,各級政府網站要整合本級政府部門網站重要信息和相關應用,發揮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臺作用;整合實體辦事大廳服務事項信息及網上辦事平臺功能,發揮便民服務平臺作用。推進網站集約化建設,取消信息量小、無專職人員更新維護的市級政府部門、縣級政府部門、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網站,將其功能整合到本級或上級政府門戶網站。逐步將各級政府網站遷移至全省統一的政務雲平臺上,實現設施集約、平臺集約、資源集約、功能集約、服務集約、管理集約。

(四)推動網站之間信息及數據協同共享。打通各地各部門政府網站,加強政府信息資源整合和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網站的集群效應。加強政府網站之間、政府網站與商業網站和新聞網站之間的聯動,形成傳播合力,提升傳播效果。中國政府網發佈對全局工作有指導意義、需要社會廣泛知曉的政策信息,地方各級政府網站應在24小時內轉載,涉及某個行業或地區的政策信息,有關部門和地方網站要及時轉載。各級政府網站應在首頁顯著位置開設專欄轉載國務院重要政策信息,轉載內容參見中國政府網“國務院信息”欄目。省委發佈的指導政府工作的文件、省政府公開的重大政策信息,省政府網站要在第一時間轉載發佈;省政府發佈對全局工作有指導意義、需要社會廣泛知曉的政策信息,省政府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網站應在24小時內轉載;發佈涉及某個行業或地區的政策信息,涉及到的部門和地方網站應及時轉載。省政府辦公廳定期對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網站轉載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強化與主要新聞媒體、新聞網站、商業網站的聯動,通過合辦專欄專版、主動提供新聞素材等方式,提升網站的集群和擴散效應。

(五)發揮新聞媒體宣傳平臺的作用。主要新聞媒體要在黨委宣傳部門的統一領導下,加強對政府重點工作和活動的宣傳報道。對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重要文件,省政府常務會議等確定的重大決策事項、推進的重點工作以及領導到基層調研、工作考察等活動要及時宣傳報道,開展深度採訪,大力培育一批精品欄目。建立健全縣級以上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各級政府新聞辦要切實履行職責,對重要會議、重大政策、重要部署、重要活動、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等及時組織新聞發佈會、吹風會。各級政府機關主要負責同志要帶頭接受媒體採訪,表明立場態度,發出權威聲音,當好“第一新聞發言人”。

(六)保持好政府公報標準文本的傳統優勢。及時準確刊登本級政府及其部門發佈的規章和政策性文件,為公眾查閱、司法審判等提供有效的標準文本。各級政府要推進歷史公報數字化工作,爭取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建立覆蓋創刊以來本級政府公報刊登內容的數據庫,提供在線服務,方便公眾查閱了解政府政策信息。

(七)抓好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建設。各級政府政務大廳、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要建設完善專門的政府信息查閱點,在明顯位置公佈查閱指南,配備相應電子查閱設施、設備。各地各部門要及時向政府信息查閱場所提供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各地各部門每月底前,要向同級國家檔案館報送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原始文本。

八、強化政務公開保障措施

(一)建立政務公開領導機制。各級政府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牽頭做好政務公開工作,確定一位政府領導分管。各地要成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由本級政府領導同志擔任組長,建立工作協調機制,處理政務公開工作推進中的重大問題,部署推進工作。各級政府工作部門也要建立政務公開領導機制,明確一位領導同志擔任負責人,分管政務公開工作,工作分工應對外公佈。各級政府政務公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由政府有關部門及宣傳、網信等部門組成。

(二)理順政務公開工作機制。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辦公廳(室)是政務公開的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推進、監督檢查本地本系統的政務公開工作。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理順工作機制,配齊配強專職工作人員。各級政府財政部門要保障政務公開業務工作經費,加大對政務公開工作的支持力度。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要加強與新聞、宣傳及網信部門的溝通聯絡,建立與主要媒體、新聞網站、商業網站的聯絡協作機制,做好信息發佈和輿情處置聯動工作,擴大政府信息傳播範圍。

(三)開展考核問責。各級政府要把政務公開工作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從2017年起政務公開工作在各級政府績效考核體系中的分值權重不應低於4%。各地要強化政務公開責任追究制度,定期對政務公開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對公開工作推動較好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進行表彰;對重要信息不發佈、重大政策不解讀、熱點問題不回應的,要嚴肅批評、公開通報;對弄虛作假、隱瞞實情、欺騙公眾,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依法依紀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四)建立效果評估機制。建立健全科學、合理、有效的量化評估指標體系,適時通過第三方評估、民意調查等方式,加強對公開、解讀、回應、傳播效果的評估。將評估結果作為政務公開績效考核的重要參考,並根據評估結果不斷調整優化公開、解讀、回應、傳播、參與的方式方法。

(五)組織政務公開教育培訓。各地要在三年內對從事政務公開工作人員輪訓一遍,每年制定業務培訓計劃,組織開展政務公開工作業務培訓和研討交流。各級黨委組織部門和公務員管理部門要將政務公開課程納入黨校、行政學院培訓各層級幹部的必修課。要加強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培訓,著力提升各級領導幹部的政務公開理念,提高指導、推動政務公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教育主管部門要鼓勵高等學校開設政務公開課程,培養政務公開方面的專門人才。政務公開工作人員要加強政策理論學習和業務研究,準確把握政策精神,增強專業素養。

本實施意見適用於各級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公共企業事業單位參照執行。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執行。

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將本地本部門的政務公開工作具體細化,明確分工,並指定到具體的承辦部門和責任人,抓好工作的組織推動和落實。

責任編輯:薛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