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岩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普及部副部長
專家觀點
現在學校的科學課是開不起來的,科技教師是嚴重不足的。如果不把科技教學列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光靠我們做科普工作是遠遠不夠的,國家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會出現斷代。
王俊峰
科技部政策法規司與監督司人才與科普處處長
專家觀點
科普首先要特別的自信。從全世界的政府體系來講沒有像我們這麼重視科普工作的。為什麼科普工作沒有做好?可能有歷史的原因、文化的原因。我們有這麼大的科技館,政府的科技投入也是非常多。首先還是要有信心,要執行好已有的政策,利用好現有的隊伍、現有的基礎設施,更多的要從體制機制上進行探索和反思,把科普工作做得更好。
袁國術
國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
專家觀點
在經濟暫時落後的地方,科協應該極早設立像根據地一樣的科技館法人機構,爭取一些編制。能不能盤活閒置資産,把它當做場地。借助大館淘汰下來的更新改造的展品,用好性價比較高的流動科技館展品。流動科技館的展品在縣級科技館是完全可以用的,而且非常效果非常好。
趙 彥
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副局長
專家觀點
大家要以更開放的心態,把民營企業作為主體納入到科普工作中來。通過財政經費的引導,帶動社會主體對科普經費的投入,增加事業化和産業化相結合的模式。我理解企業參與進來之後,面向孩子的科學教育是很大的市場。因為財政經費肯定是有限的,企業可以增加投入。而且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是更高的。
包獻華
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副司長
專家觀點
科普能力有待提高。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要求相比,目前的科普能力還不足。另外,我們國家的差異性、不均衡性很強,如何提供不同的科普活動,專業化的科普隊伍建設,能力上還要提高。
王康友
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
專家觀點
中國科協做了很多事情,但仍然很缺乏。科普能力的建設只要有資金,科技創新是雄鷹的一翼,我們科普是大雁的一翼也行。我現在説只要不是蜻蜓的一翼就好,否則是飛不起來的。
殷 皓
中國科學技術館黨委書記、副館長
專家觀點
對科技館的展品有兩個方面的建議。
一、對科技館的展品,沒有好的折舊政策。流動科技館的展品進來是原值,運行了幾年以後,流動完了還是原值,對於保存國家資産方面存在問題。展品能不能有些折舊,一年折舊10%。
二、最好可以讓科技館的展品製作企業進入創新型企業和微小企業,在減免稅上給予優惠。
任福君
中國科協辦公廳主任、原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
專家觀點
一、在科普政策層面。我想建議建立配套的實施細則。
二、關於科普經費的使用。建議出臺政策,主要是激勵政策,調動社會資金投入科普,捐贈資金支持科普,推動科普産業發展,拉動社會資金向科普領域過渡。
三、關於提高科研人員參與科普的積極性。
李象益
原中國科技館館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林加科普獎”獲得者
專家觀點
我們國內現在推進創客運動的發展,一個是直接進入市場,一個是進行創客教育,這是科普要幹的事。培養千千萬萬個創客大軍,從青少年開始。國內的創客面臨什麼問題呢?實際上大家還是沒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只是把它理解為一般的青少年創新活動。可以説創客教育是一般青少年創新教育的提升,它的理念目標提升了。
徐延豪
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專家觀點
1、廣大科技人員做科普的積極性不高,沒有正確的激勵,也沒有相應保障,特別是科技人員評價體系裏沒有科普這個條目。
2、希望能有相應的政策和配套的保障措施。
3、媒體和整個社會的價值導向出現了問題,科學沒有在全社會建立非常崇高的地位。國家應該有意識的主導,讓科學家的形象成為全社會尊重和崇拜的對象。為此才能讓科學家的貢獻來改變我們的生活、提升我們的國力、振興我們的國家。
歐陽自遠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
專家觀點
現在科學普及最大的問題是科學研究和科普脫節,完全地脫節。科研人員有一套政策保證。在科研人員當中形成一個觀點,這個人沒本事只能做科普,這個人做不出成果,也沒有績效,也不會升級,也不算成果。
政策完全是兩套,對科普人員沒有獎勵制度。既然科普工作這麼重要,是不是有一個部門來制定一下獎勵政策。
趙 路
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
專家觀點
科技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導向。科技成果轉化給了這麼多的政策,轉化的收入全部留給單位,重獎發明人,這都是應用成果。在合理的前提下,物質利益必須得給。要有政策,要有環境,要有好的評價,要綜合施策略、統籌解決普及創新面臨的各種障礙。這樣才能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落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