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白皮書>> 政務公開
 
 
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狀況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08月24日 14:00:47    來源:新華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二○○五年八月·北京

目 錄

  前言

  一、促進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的國家機制

  二、婦女與經濟

  三、婦女與消除貧困

  四、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

  五、婦女與教育

  六、婦女與健康

  七、婦女與婚姻家庭

  八、婦女與環境

  九、婦女權益的法律保障

  結束語

前言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女性約佔13億總人口的一半。促進性別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不僅對中國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人類的進步有著特殊影響。

  促進男女平等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全面進步,婦女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和機會不斷得到保障,婦女發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近年來,中國政府將包括性別平等在內的公平正義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運用經濟、法律、行政及輿論等多種措施,努力保障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不斷促進婦女的全面發展。

  1995年在中國北京舉行的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了《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對促進性別平等和各國婦女發展,産生了重要影響。值此紀念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十週年之際,這裡重點就十年來中國性別平等和婦女發展狀況作些介紹。

一、促進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的國家機制

  中國不斷完善維護婦女權益的法律體系,制定並實施婦女發展綱要,進一步健全工作機構,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社會動員,努力促進性別平等和婦女發展。

  國家不斷加大維護婦女權益法律法規的制定、修訂和實施力度,切實維護婦女合法權益。作為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將維護婦女權益和促進性別平等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重視制定有關婦女的法律,認真辦理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的議案,積極督促檢查有關法律的執行和落實情況。中國政府及其有關工作部門,通過執行法律,制定並實施有關行政法規和規章,保障婦女權益,促進性別平等。在當今中國,已形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基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為主體,包括國家各種單行法律法規、地方性法規和政府各部門行政規章在內的一整套保護婦女權益和促進性別平等的法律體系。國家司法機關不斷加大執法力度,依法對各種侵犯婦女權益的犯罪行為予以制裁。

  國家制定並實施婦女發展綱要,把婦女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之中。中國婦女發展綱要是實施北京《行動綱領》、全面推進性別平等和婦女發展的國家行動計劃。在《中國婦女發展綱要(1995—2000年)》目標基本實現的基礎上,為適應國家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需要和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要求,中國又于2001年頒布了《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l—2010年)》。這一綱要包括婦女與經濟、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婦女與教育、婦女與健康、婦女與法律、婦女與環境六大領域的34項主要目標和100項策略措施。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制定了本部門的綱要實施方案和本地區的婦女發展規劃。

  中國政府負責全國婦女兒童工作的協調議事機構━━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務院婦兒工委),在協調和推動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工作,制定和組織實施婦女兒童發展綱要,為開展婦女兒童工作和發展婦女兒童事業提供必要的人力、財力、物力,以及指導、督促和檢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工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本屆國務院婦兒工委主任由國務院一位副總理擔任,成員單位由國家33個部門組成,委員由各成員單位的一名副部長級領導擔任。目前,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州、盟)和縣(市、區、旗)人民政府均成立了婦女兒童工作機構,由同級政府負責人領導。各級婦兒工委逐步建立了有效的工作制度,督促和協調各職能部門切實履行職責,工作經費列入同級政府的財政預算。

  中國政府重視發揮與婦女發展有關的非政府組織的作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都根據其宗旨有效開展推進性別平等工作。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以下簡稱全國婦聯)是中國最大的促進性別平等和婦女發展的非政府組織,其組織體系包括各級地方婦女聯合會和團體會員,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群眾性和社會性。全國婦聯和地方各級婦聯在團結、動員廣大婦女參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代表婦女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代表和維護婦女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政府部門與婦聯等非政府組織合作開展多種活動,使社會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並通過這些活動有力地促進了性別平等和婦女發展。

  中央和地方財政逐年加大實施婦女發展綱要的經費投入,優化婦女發展的資源配置。2000年以來,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相當數量的資金,用於實現婦女發展綱要的重點難點指標,並注意向西部和貧困地區傾斜。1990年國家對婦幼保健和防治防疫的投入分別為3.05億元和12.03億元,1999年增加到10.46億元和33.88億元,2003年進一步增至15.79億元和90.54億元。國家重視對婦女狀況的數據收集和分析研究工作,成立了實施綱要監測評估機構,制定了綱要監測統計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案,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婦女狀況監測統計網絡和工作制度。國家有關部門不斷改進統計制度,增加分性別統計指標,性別統計制度不斷完善。近十年來,國家統計部門已編輯出版多種性別統計資料。

  中國政府重視與聯合國及有關國際組織的合作,積極加強與各國政府和婦女組織的交流與合作。中國認真履行國際公約,于2000年5月向聯合國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北京宣言〉〈行動綱領〉執行成果報告》,2004年2月提交了《關於〈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執行情況第五次和第六次定期報告》,2005年3月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執行〈北京行動綱領〉(1995年)和第二十三屆聯大特別會議成果文件(2000年)情況報告》。

二、婦女與經濟

  國家將保障婦女獲得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機會、共享經濟資源和社會發展成果,作為推進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的首要目標和優先領域,制定並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確保婦女平等參與經濟發展、平等獲得經濟資源和有效服務,增強婦女的自我發展能力,改善婦女的社會經濟地位。

  促進婦女實現創業和再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婦女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經濟資源。近年來,中國政府制定和執行扶持婦女自主創業政策,在職業培訓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優惠,為婦女自主創業提供有利條件。同時,各級政府採取開發公益性崗位、專設就業服務窗口、舉辦專場招聘會、組織專門培訓、監控就業性別歧視等針對婦女的傾斜措施,幫助婦女特別是下崗失業婦女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在政府的支持下,各級婦聯和工會等非政府組織創造性地開展婦女創業和再就業工作。1998—2003年,各級婦聯組織積極爭取小額信貸,直接幫助250萬婦女實現再就業。十年來,婦女就業數量和比例一直保持較高水平。2004年底,全國城鄉女性就業人數為3.37億人,佔全部從業人員的44.8%;全國城鎮單位女性就業人員為4227萬人,佔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總數的38.1%。

  改善婦女就業結構。近年來,第三産業正在成為吸納女性勞動力就業的主要渠道,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計算機、通信、金融、保險等高新技術行業,成為這些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以中小企業家為主的女企業家已佔中國企業家總數的20%左右,其中有60%是近十年創業成功者。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在專業技術人員招聘、培訓、職務職稱晉陞中貫徹男女平等原則,促進優秀女性人才脫穎而出。2004年底,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中的女性比例達到43.6%,比1995年的37.3%提高了6.3個百分點,其中高、中級職務中的女性比例分別由20.1%、33.4%提高到30.5%和42.0%。

  提高城鎮婦女的社會保障水平。近年來,中國政府不斷加快完善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制度,同時對城市社會救濟制度進行重大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業保障三條保障線。1994年國家頒布《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將原來由企業單位負責的生育保險改變為生育保險社會統籌,截至2004年底,全國已有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生育保險的社會統籌,參保職工達4384萬人,約佔城鎮企業職工總數的60%。1999年10月國家開始實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截至2004年底,包括城鎮婦女在內的2205萬城鎮居民領取到最低生活保障金,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

  發揮婦女在農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佔農業勞動力60%以上的婦女是農村生産活動的主力。2003年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婦女與男子平等享有農村土地承包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侵害婦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近年來,中國政府採取積極政策措施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加大農業投入力度,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與婦聯組織合作開展“雙學雙比”活動,引導農村婦女學文化、學科技,比發展、比貢獻,充分發揮農村婦女在振興、發展農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維護農村進城就業婦女的合法權益。近年來,中國政府逐步減少和取消對農民進城就業的限制性規定,著力解決工資拖欠、職業安全、同工同酬、社會保障等問題,減少農村進城就業人員在戶籍管理、子女就學等方面的困難,積極維護農村進城就業婦女的合法權益。同時,國家鼓勵和支持通過建立培訓學校、成立維權工作站和宣傳典型侵權案例等途徑,提高農村進城就業婦女的權利意識,增強其依法維權能力。

  為積極促進勞動就業領域中的社會性別主流化,提高婦女就業和創業能力,近年來,中國政府有關部門開展了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際勞工組織等國際機構的合作,取得積極成效。目前,中國政府正從國情出發,加快聯合國《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在中國的批准進程。

三、婦女與消除貧困

  緩解和消除貧困是中國政府矢志不渝的目標。中國政府通過實施大規模的、富有成效的專項扶貧開發計劃,使婦女佔多數的農村貧困人口數量從1994年的8000萬下降到2004年的2610萬,減少了5390萬。

  制定有利於消除婦女貧困的傾斜政策。中國婦女發展綱要提出了緩解婦女貧困程度、減少貧困婦女數量的主要目標,要求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加大對貧困婦女的扶持力度,使貧困婦女成為扶貧資源的獲得者和扶貧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國家扶貧攻堅計劃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動員貧困地區婦女興辦家庭副業,發展庭院經濟;實施勞動密集型和適合婦女特點的扶貧項目;組織婦女學習實用技術,提高脫貧致富能力。2004年在中國上海召開的全球扶貧大會上,中國政府發表緩解和消除貧困的政策聲明,強調按照同等優先的原則,積極支持貧困婦女參與實施扶貧項目,婦女參與人數佔所有參與人數的比例不低於40%。

  採取有效措施逐步消除農村婦女貧困。從2001年起,中國政府將性別指標作為農村貧困監測的一項工作內容,強調關注扶貧工作中的性別平等。近年來,國家加大了扶貧資金投入力度,2004年中央財政投入扶貧資金達122億元,地方政府也相應增加扶貧資金投入。同時,各級政府針對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通過採取開展小額貸款、勞務輸出、對口幫扶等渠道和方式扶持貧困地區發展,幫助農村婦女擺脫貧困。2001—2004年,國家扶貧貼息貸款中用於農戶小額信貸的總量達到135.2億元,其中半數以上的承貸人為婦女。從2001年開始,中國政府把參與式扶貧作為“整村推進”工作的主要方法,在全國14.8萬個貧困村普遍推行。

  支持和倡導非政府組織開展幫助婦女脫貧致富工作。近年來,在中國政府的支持和倡導下,各級婦聯組織結合本地實際,積極開展小額信貸、連環脫貧、勞務輸出、拉手結對以及東西互助等為主要內容的“巾幗扶貧行動”。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開展了以救助貧困母親為宗旨的“幸福工程”,募集資金幫助貧困母親參與經濟和社會發展,提高健康和文化水平。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啟動“大地之愛·母親水窖”項目,為西北缺水地區募集資金修建9萬多眼蓄積雨水的水窖,建設小型集中供水工程1100處,受益的貧困人口近百萬。此外,婦聯等非政府組織還多方爭取國際資金及物資援助,積極實施扶貧項目,幫助貧困地區婦女發展。

四、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

  婦女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的能力不斷增強,參政水平逐步提高。中國憲法明確規定男女政治權利平等的基本原則,婦女權益保障法對實現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的保障措施作出進一步規定,婦女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婦女參政的具體目標。這些為提高婦女參政水平奠定了法律政策基礎。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國家重視發揮婦女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的重要作用。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中,應當有適當數量的婦女代表,並逐步提高婦女代表的比例。十年來,廣大婦女積極參加各級人民代表選舉,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女性參與地方人民代表選舉的比例達到73.4%。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女代表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0%以上。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女代表佔代表總數的20.2%;女常委佔全國人大常委總數的13.2%,比上屆增長0.5個百分點;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有3位是女性。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産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是與中國共産黨密切合作的友黨。婦女在中共黨員中佔有一定比例,2004年,中共黨員中的女黨員人數為1295.6萬人,佔黨員總人數的18.6%,比1995年增長了3個百分點。中國共産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女性佔18%,比上次代表大會提高了1.2個百分點;十六屆中央委員會中,女性佔委員和候補委員的7.6%,比上屆提高了0.3個百分點。在中國八個民主黨派中,女性佔有較高比例,其中有七個黨派女黨員比例超過30%。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目前,全國政協副主席中有4位是女性,十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委員和常委中的女性分別佔16.7%和11.7%,比上屆一次會議提高了1.2和1.7個百分點。

  國家明確提出培養選拔女幹部的工作目標,不斷加強女幹部的培養選拔工作,使婦女廣泛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一大批優秀女性進入了各級領導班子。截至2004年底,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縣(處)級和地(廳)級幹部中女幹部分別佔同級幹部總數的16.9%和12.6%,比1995年增長了4.3和4.5個百分點;女正、副市長(專員、州長)共368人;省(部)級以上女幹部佔同級幹部總數的9.9%,比1995年增長2.8個百分點。目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和國務委員中各有1位女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國務院組成部門中有25位正副部長級女幹部。2003年,全國新錄用公務員的女性比例為27.8%,中央國家機關新錄用公務員中的女性比例達到37.7%。此外,中國還重視少數民族女幹部的培養,注重提高少數民族婦女的參政能力。

  基層婦女參政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婦女積極參加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選舉。2004年,女性居委會委員達23.7萬人、村委會委員達44.3萬人,分別佔居委會和村委會委員總數的55.8%和15.1%。一批女性居委會主任和村委會主任脫穎而出。

  婦聯組織的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作用得到加強,婦女民主參與的渠道不斷拓寬。各級婦聯組織代表廣大婦女參與制定、修改涉及婦女權益的法律法規,並參與監督法律法規的實施。政府有關部門認真聽取婦聯組織的意見,在政策和規劃中注意吸納婦聯組織的建議。

五、婦女與教育

  在中國,女性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和機會。中國的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和職業教育法等法律對女性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予以明確規定。國家採取切實措施和行動,保障女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權利,增加女性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機會,重點掃除青壯年女性文盲,提高婦女的終身教育水平和平均受教育年限。

  中國政府致力於消除義務教育階段的性別差距,不斷改善女童的受教育環境。2004年,男女童入學率分別為98.97%和98.93%,男女差距由1995年的0.7個百分點下降到0.04個百分點。政府不斷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改善農村地區義務教育環境,保障女童與男童平等地接受義務教育。2004年用於農村義務教育的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達1393.62億元,是1995年的2倍。近年來,國家多渠道籌集資金設立中小學助學金,並由政府撥款實行免書本費、免雜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的“兩免一補”政策,重點扶持中西部農村地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各級政府對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女童教育制定了專門政策措施,努力提高農村地區女童的義務教育普及水平。此外,國家還制定專門政策,保障包括女童在內的農村流動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多年來,各級政府積極推動非政府組織開展捐資助學活動,努力改善女童受教育狀況。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組織的“希望工程”和“春蕾計劃”,資助了大量失輟學女童重返校園。

  國家努力保證女性平等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機會,使各級各類學校中的女性比例顯著提高。2004年,普通初中和高中在校女生的比例分別達到47.4%和45.8%;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女生的比例達到51.5%;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生為609萬人,佔在校生總數的45.7%,比1995年提高10.3個百分點;女碩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別達到44.2%和31.4%,比1995年分別提高13.6和15.9個百分點。近年來,中國政府在全國普通高校推行國家助學貸款制度,並設立國家助學獎學金,為包括女性在內的貧困大學生提供貼息貸款和獎學金、助學金,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同時鼓勵企業、民間機構和個人捐資助學,支持家庭經濟困難的女生接受各級教育。國家重視培養培訓女教師,發揮女教師在促進女性教育中的作用。2004年普通初中和高中女教師比例分別為45.9%和41.7%,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專職女教師比例分別為46.5%和42.5%。

  多年來,中國政府重視掃除婦女文盲,遏制女性新文盲産生,防止脫盲女性復盲,並重點推進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婦女的掃盲教育。政府有關部門和全國婦聯共同開展了以婦女為對象的“巾幗掃盲行動”。2004年,全國城鎮地區15歲及以上女性文盲率為8.2%,比1995年下降5.7個百分點;農村地區15歲及以上女性文盲率為16.9%,比1995年下降10.5個百分點。全國青壯年婦女文盲率為4.2%,比1995年下降了5.2個百分點,超過總文盲率的下降幅度。

  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技術培訓,婦女的終身教育水平得到提高,性別差異進一步縮小。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表明,中國婦女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0年,比1990年增加了1.5年,十年間男女差距縮小0.5年。2004年,接受函授、夜大等成人高校教育的女性有209萬人,佔學生總數的50%。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婦女的職業技能培訓力度,通過各種培訓方式,幫助城鎮婦女提高職業競爭能力,促進農村婦女增收致富,提高包括流動婦女在內的廣大農民工的就業能力。

六、婦女與健康

  中國政府把婦女健康作為促進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的優先領域。十年來,國家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等法律,並在婦女發展綱要中提出婦女健康目標。國家不斷增加婦幼保健資金投入,逐步完善婦女保健服務網絡。到2004年底,已建成覆蓋城鄉的2997個婦幼保健機構,全國婦産科床位達24.3萬張。

  重視滿足婦女在生命週期各階段的健康服務需求,提高婦女預期壽命。多年來,各級衛生部門把婦科病查治作為婦女保健的一項常規工作,全國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65歲以下已婚婦女可以享受到婦科病檢查,2004年檢查率為37.3%。政府重視青少年健康和老年婦女健康,在各類學校和社區大力開展性知識和艾滋病預防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女性青少年的性健康知識水平,增強她們的自我保護能力;採取多種途徑宣傳科學的保健方式,為老年婦女提供更多的健康諮詢和服務的專科門診,使老年婦女的生活質量有了較大提高。2003年婦女平均預期壽命為74歲。

  降低孕産婦死亡率,確保母親安全。2000—2001年,國家投資2億元在378個國家級貧困縣實施“降低孕産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2002—2005年中央財政和項目地區配套投入4億元繼續實施此項目,並擴展至全國1000個縣,覆蓋人口3億多。幾年來,數十萬貧困孕産婦在項目支持下得到安全的接生服務。此外,中國政府還積極改善鄉(鎮)衛生院接生條件,通過開闢孕産婦急救綠色通道、實行貧困孕産婦救助等措施,提高農村孕産婦住院分娩率,改善母親安全狀況。十年來,中國孕産婦死亡率逐步下降,由1995年的61.9/10萬下降到2004年的48.3/10萬。

  積極開展以人為本的計劃生育優質服務,保障婦女享有計劃生育權利。1995年,中國政府從重視婦女的生殖健康權利出發,啟動以人為本的計劃生育優質服務項目,以育齡婦女的需求為中心,開展避孕方法知情選擇、鼓勵男性參與生殖健康等活動,併為青春期少女提供生殖健康諮詢服務。十年來,項目經驗已經在全國800多個縣(市、區)得到推廣,進一步滿足了廣大婦女的計劃生育服務需求,維護了婦女的計劃生育權利。

  努力為流動婦女提供衛生保健服務,維護她們的健康福祉。隨著城鄉流動人口的不斷增加,國家努力遵循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優質服務的原則,為流動婦女提供與戶籍人口同等的計劃生育優惠政策和技術服務。婦女發展綱要強調將流動人口孕産婦保健納入流入地孕産婦保健範圍。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積極探索流動婦女社區衛生保健服務模式,通過多種途徑開展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和諮詢服務,組織流動婦女進行健康檢查,免費發放避孕工具,為貧困流動孕産婦實行免費服務,提高了流動婦女的健康水平。

  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關懷婦女艾滋病感染者。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艾滋病防治工作,成立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加大了資金投入,使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實取得成效。面對婦女HIV/AIDS感染逐漸增高的趨勢,國家把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作為婦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內容,成立母嬰阻斷專家組,開展預防和免費阻斷艾滋病母嬰傳播、關懷檢測陽性孕婦和陽性孕婦所生嬰兒的試點工作,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干預模式和經驗。政府有關部門認真組織開展預防艾滋病的知識宣傳和服務活動,推廣使用安全套,提高男性參與的力度,降低婦女艾滋病感染率。2004年世界艾滋病日,全國廣泛開展了“關注婦女,抗擊艾滋”的主題宣傳活動。

  支持非政府組織開展各種婦女健康項目,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全國婦聯開展了“母親健康快車”等項目,在51個艾滋病綜合防治示範區開展以“預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為主題的婦女“面對面”宣傳教育活動。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在全國大中學校和流動青少年中廣泛開展以同伴教育為主的預防性病和艾滋病項目,在農村把幫助婦女增加收入與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相結合,有效促進了婦女健康水平的提高。近年來,中國政府與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婦女發展基金、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以及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等國際組織在婦幼衛生、生殖健康和計劃生育、艾滋病防治等領域開展了廣泛合作,取得顯著成效。在商務部管理協調的援華項目資金中,三分之一以上資金用於支持婦幼衛生事業。

七、婦女與婚姻家庭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作為新中國成立後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就對婦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平等地位作出明確規定。2001年中國頒布的婚姻法修正案重申男女平等基本原則,強調夫妻地位平等和婚姻家庭權利義務平等,有針對性地補充了禁止實施家庭暴力、禁止重婚等有利於維護婦女權利的條款。目前,婦女的婚姻自主程度明顯提高,在家庭決策中的作用顯著增強,人身、財産權利得到進一步保障。

  堅持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提倡晚婚晚育。十年來,婦女早婚率下降,平均初婚年齡提高,總和生育率保持在較低水平,2004年為1.8。在計劃生育活動中,國家強調社會性別意識,尊重婦女的生育權利,把計劃生育和促進性別平等相結合。2002年開始實施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進一步明確規定夫妻雙方共同承擔計劃生育責任,為實現家庭生活中的性別平等提供了有利條件。

  大力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在社區優先發展對家庭生活有直接影響的公共服務,努力實現家務勞動社會化,增加婦女的自我支配時間。家務勞動服務迅速發展,家庭勞務消費比例逐漸提高,家用電器日益普及,托幼事業不斷發展,男性分擔家務的比例有所上升,婦女家務勞動負擔減輕,兩性家務勞動時間差異進一步減小。

  依法保障女嬰和女孩的生存發展權利,遏制出生嬰兒性別比偏高的現象。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禁止利用超聲技術和其他技術手段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不允許非醫學需要的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近年來,政府有關部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深入宣傳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樣好等新型婚育觀。2003年啟動“關愛女孩行動”,提出“消除性別歧視要從懷孕抓起,倡導男女平等要從娃娃開始”,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逐步建立有利於女孩及其家庭發展的利益導向機制,改變男女不平等的生育偏好,維護女孩的合法權益,努力提高女孩的家庭地位。

  重視保護老年婦女的合法權益,提高老年婦女的婚姻家庭地位。十年來,國家制定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和政策,為維護女性佔多數的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中國政府關心老年婦女的特殊問題,保障老年婦女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權益;積極發展老齡事業和産業,逐步實現老年服務社會化;保障老年婦女的身心健康,豐富老年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努力營造尊重婦女、男女平等的家庭環境。2001年9月,國家頒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在家庭生活中實現男女平等,尊重和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反對歧視和迫害婦女;實行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樹立“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文明新風。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在家庭領域推進性別平等的良好環境正在逐步形成。

  積極開展家庭領域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政府一貫積極參與聯合國有關家庭問題的決議、磋商與活動。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界家庭組織。2004年,中國參加聯合國國際家庭大會,贊同《多哈宣言》所倡導的婚姻雙方忠誠和平等,譴責使用家庭暴力。同年,中國承辦了世界家庭峰會,倡導性別平等從家庭開始,培育和諧的家庭夥伴關係。

八、婦女與環境

  中國政府不斷優化婦女的生存和發展環境,積極發揮婦女在保護和改善環境中的作用,努力為婦女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和發展空間。

  制定促進婦女參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按照中國21世紀議程和婦女發展綱要的目標要求,各級政府積極促進婦女在環境科研、評價、規劃、設計、監測和管理中的參與。目前,中國有不少女性在各級環保部門中任職,有的還擔任主要領導職務,全國環境監察執法人員中女性約佔30%。國家鼓勵廣大婦女積極參與民間環保活動,在政府的支持下,全國婦聯開展“三八綠色工程”等社會動員和宣傳教育活動,使每年都有一億多婦女參加義務植樹、防護林建設和小流域治理,1999年全國婦聯因此獲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500佳”稱號。此外,一些婦女參與發起的民間環保組織,推動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推廣綠色生産和生活方式,在培訓和動員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保護和改善婦女賴以生存發展的自然和人居環境。十年來,城鄉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人均住房面積和綠地佔有率均有大幅度提高。眾多文體和休閒設施的興建及便民開放,增加了婦女可利用的公共空間,為提高婦女的生活質量創造了有利條件。近年來,政府大力推進改水改廁,提高農村自來水和衛生廁所普及率。2001—2004年,中央政府先後安排國債資金97億元,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問題,平均每年為690多萬農村婦女提供安全可靠的飲用水。2004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53.1%;農村廁所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從1998年的28.5%迅速提高到2004年的57.5%。改水改廁緩解了農村婦女繁重的取水勞動,減少了她們和家人的健康風險,有效地改善了婦女的生存和發展條件。

  積極創造有利於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的社會環境,逐步消除社會對婦女的偏見、歧視及貶抑。國家加大了對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宣傳力度,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領導分別在國家和地方新聞媒體上發表文章,闡述性別平等對社會發展的意義,肯定婦女在經濟和社會各領域的作用和貢獻。報紙、電視臺、電臺等新聞媒體製作播出了一批倡導性別平等、維護婦女權益、展示婦女風采的節目和報道。此外,政府支持婦女組織與新聞媒體合作開辦節目,展示婦女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激勵婦女使用和掌握信息資源。隨著互聯網技術在中國的廣泛應用,許多婦女組織創建起互聯網站,成為傳播性別平等意識,促進婦女發展的重要途徑。

九、婦女權益的法律保障

  國家保障婦女合法權益的法律體系不斷健全。十年來,中國相繼制定和修訂了婚姻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頒布實施了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等100余件涉及婦女權益保障的法規和規章。

  逐步建立起保障婦女權益的社會化維權工作機制。國家建立了由19個部門組成的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協調組。一些法院設立了婦女維權法庭,專門受理涉及婦女權益保護的民事案件。在審理婦女維權案件時,法院通常邀請婦聯等部門的人民陪審員直接參與相關案件的審理工作。國家積極開展執法和司法人員的性別意識培訓,發揮司法人員在保障婦女權利方面的作用。國家還重視提高女性司法人員的數量和比例,2004年中國女法官和女檢察官分別佔法官和檢察官總數的22.7%和21.7%,分別比1995年提高了5.9和5個百分點。

  開展保障婦女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和法制宣傳活動。為切實保障婦女合法權益,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專門下發通知,強調對婦女權益受到侵害案件的控告、申訴和檢舉,法律援助機構、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和基層法律服務機構不得推諉和無故拖延;對經濟困難的婦女當事人酌情減免法律服務費用。2003年中國開始實施的《法律援助條例》明確規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經濟困難的公民可以獲得免費法律援助,貧困婦女的維權因此得到了實際幫助。截至2004年底,中國各地共建立政府法律援助機構3023個。此外,中國政府還支持非政府組織開設婦女維權熱線、成立法律諮詢中心等,積極為婦女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中國正在進行的第四個五年普法宣傳活動中,婦女權益保障法、勞動法、婚姻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等與婦女權益密切相關的法律被列入了重點宣傳內容。

  反對針對婦女的暴力,並採取切實措施予以解決。中國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婚姻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禁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實施針對婦女的暴力侵害。對婦女實施家庭暴力的,立法和司法實施中強調應根據暴力侵害的程度,追究相應的民事和刑事責任,並積極給予受害人以司法救助。近年來,一些地區制定了反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規,截至2004年底,全國共有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了有關條例、意見或辦法。此外,中國政府還與非政府組織積極合作,實施干預項目,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和培訓活動,成立報警中心、傷情鑒定中心和婦女救助站,開通反家庭暴力熱線等,為受害婦女提供諮詢、庇護、醫療及心理幫助等多種服務。

  嚴厲打擊拐賣婦女的犯罪活動。中國刑法1997年修訂時專門修改和增設了關於拐賣、收買婦女等罪名,提高了有關犯罪的量刑標準。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司法解釋,使相關法律條款更具操作性。近年來,全國公安機關連續開展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的專項行動,建立了被解救婦女兒童中轉、培訓、康復中心,取得顯著效果。同時,公安和司法機關將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確定為國際合作的重要領域,與有關國家簽訂了雙邊警務合作協議和刑事司法協助條約,共同開展“預防、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項目。

  依法保護女性罪犯和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國家嚴格實行男、女罪犯分開關押和管理,女犯由女性人民警察直接管理的制度,為女犯配備女醫生、允許女犯與未成年子女共度節日,對女犯進行適合其生理、心理特點的法制教育、文化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結束語

  在過去的十年裏,中國在促進性別平等和婦女發展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成就有目共睹。

  同時,中國政府也十分清楚地看到,由於受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約和限制,特別是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與完善的過程中,中國促進性別平等和婦女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女性群體的社會分層日益複雜,婦女生存、發展和權益保障的需求呈現多樣性;不同地區、不同階層、不同群體婦女發展的不平衡現象比較明顯;歷史文化中殘存的男女不平等的陳規陋習尚未完全消除,侵犯婦女權益的現象在一些地區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在中國,全面促進性別平等和婦女發展任重道遠。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時期,中國政府將從國情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出發,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貫徹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依法保障婦女權益,落實婦女發展綱要的目標要求,努力促進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中國政府將繼續大力支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促進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加強與聯合國等有關國際組織以及各國政府的交流與合作,為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平等、發展與和平作出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劉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