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變化的實質是變化不大!1000億美元!2005年,中國的貿易順差極有可能觸摸這一前所未有的高點。
但是傳媒普遍的反應是憂慮。剛剛做出這一預測的中國商務部,聲稱無法為新的紀錄歡呼喝彩。商務部稱,照此增長下去,“只要5年時間,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不斷增加的貿易順差雖然在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外匯儲備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商務部毫不諱言這一數字的負面影響。
1至8月,中國對美歐順差分別增長了50.7%和124.7%,這種大幅增長必將引發更多的貿易摩擦,同時成為歐美對人民幣繼續升值施壓的重要籌碼。國內經濟學的巨頭們也認為,1000億美元的順差使得中國未來外貿形勢不容樂觀。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於外部需求,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已達到了37%。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達到80%,大大高於其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水平。
1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僅相當於日本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水平,為什麼會導致如此多的人立即發表如此多的悲觀論調?為什麼中國有錢不敢賺?基本結論有兩個:
第一個結論是,我們認為中國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已經有了靜悄悄的變化。進口方面未來將進入一個穩定期,順差的多少將主要取決於出口的波動。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近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投資力度的增長,中國的進口,除非政府未來推出明確的鼓勵政策,否則將會維持穩定狀態。我們現在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今天的中國是世界主要商品的供應國而不是需求國。而外商投資增加導致的進口增長,因國內配套能力的加強,今後也很難大幅轉化為進口增長。所以説,今後中國經濟將可能産生多少順差,基本取決於出口的形勢發展。
第二個結論是,2006年中國的出口增長速度將比今年有所減少。這方面有內因和外因兩種因素在發揮作用。外因是各國對華採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活動,將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國出口的增長。而外商投資的高峰期已過,外資拉動的出口增長也趨穩定;內因是中國經濟增長正在處於不穩定週期內,高油價使得中國出口企業的成本大幅上升,資金也因宏觀調控而産生了一定程度的收緊。而人民幣的升值趨勢顯然又抑制了出口産品的競爭力,這些原因都將導致中國的出口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緊縮。
當然,討論國際貿易必然要從供應和需求兩個方面進行。除了上述國內情況之外,國際經濟增長的前景也令人擔憂。日本經濟雖然有跡象好轉,但這種“好跡象”幾乎只可以用“忽隱忽現”來形容,情形並不穩定。美國方面,房地産泡沫化以及高油價導致的問題正在浮現,美聯儲的加息決心日益動搖不定,情況顯示美國經濟有逆轉的可能。而歐洲方面基本依然疲弱,尤其是新歐洲國家並未出現明顯的經濟好轉。這些情況均表明一點,明年世界經濟在需求方面,至少不會比今年表現得更好。(陳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