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經濟建設>> 産業經濟
 
 
節約資源 為環境友好型社會奠定基礎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03日   來源:經濟日報

    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資源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我國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戰略選擇。節約資源,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基礎。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均資源擁有量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與資源儲量少相對應,中國資源利用效率卻很低。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進入了全面工業化的進程,按照我們的戰略,到2020年要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這以後到2030年我們應該全面實現工業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就意味著,我們要用50年時間走過發達國家150年的工業化歷程,就是説,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過程在我國在時間尺度上要被壓縮掉三分之二。這決定了中國的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在時間尺度上具有極高的強度,單位國土面積上在短時間內比發達國家要消耗掉更多的資源,排放更多的污染。因此,我國所面臨的資源與生態環境壓力在世界上前所未有,污染類型複合重疊,治理難度極大。 

    我們的工業化必然要在高資源成本條件下進行

    特別需要提出的是,在發達國家工業化時期,人類只有不到1/5人口在搞工業化建設,國際資源的價格非常低廉。他們通過大量進口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資源,完成了工業化。而今天的世界,有超過50%人口的國家在進行工業化建設,而且發達國家的人均資源消耗依然保持在高水平上,這使得國際市場資源價格已經達到了極高的程度,我們的工業化必然要在高資源成本條件下進行。因此,中國必須把節約使用資源與從源頭預防環境污染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應該在四個領域大力推進資源的節約利用

    第一,對市場價格不敏感,資源利用效率較低的非營利部門,浪費現象普遍存在。第二,中國仍然處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之中,市場機制還不健全,存在大量制度性浪費,有人從浪費中獲利。第三,儘管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勤儉節約的傳統,但在中國的文化中也普遍存在“炫耀性消費”和“形象性過度消費”等浪費資源的現象。第四,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主要核心資源不足,涉及國家經濟安全問題,對核心資源的利用也具有外部性。(齊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