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經濟建設>> 區域經濟
 
 
浙江現代服務業發展存在四大制約因素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03日   來源:統計局網站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為全國經濟增長最快、活力最強的省份之一,同時浙江服務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在分析浙江經濟的發展後勁時,一個突出問題是浙江迄今尚未擺脫粗放型為主的經濟增長方式,産業結構以製造業為主,服務業尤其是知識密集型的金融、信息、物流、諮詢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2004年浙江服務業佔GDP的比重為39.0%,不僅低於全球64%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於低收入國家45%的平均水平。在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工業經濟發展短暫遇阻之後,浙江需要尋找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近日召開的全省服務業大會明確提出“使服務業成為浙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以推進浙江省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並加快增長方式的轉變。

  一、近年來浙江服務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

  近年來,浙江將大力發展服務業作為推進經濟持續增長和結構優化的主要著力方向,多方採取措施促進服務業發展水平和層次的提升,總體上看,浙江服務業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2004年,服務業增加值為4382億元,比2002年增長29.6%,年均增長13.8%,增幅比全國高出5.8個百分點,2003年、2004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對GDP的增長貢獻率分別達到37.9%、35.5%。但浙江省服務業發展仍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浙江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回落,發展滯後於GDP的增長。2004年浙江省服務業佔GDP比重為39.0%,與2002年的40.0%、2003年的39.7%相比分別回落1.0個、0.7個百分點,服務業增長對GDP的增長貢獻率逐年下降。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産總值為901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1%,其中服務業增加值3501億元,增長12.0%,服務業總體增速低於GDP增速0.1個百分點,所佔比重為38.8%,比2004年全年又回落了0.2個百分點。

  2、浙江服務業所佔比重下降,與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不適應。近年來,浙江産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但工業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2002年GDP中三次産業結構為8.9:51.1:40.0,2003年為7.7:52.6:39.7,2004年為7.2:53.8:39.0,第二産業的比重逐年升高,第三産業比重呈下降的趨勢。雖然經過十多年的發展,2004年浙江省服務業增加值總量已居全國第4位,但佔GDP的比重僅排在全國第9位,與排在前幾位的北京、上海等省份相距甚遠。當前浙江省經濟結構調整的目標是由“二、三、一”結構向“三、二、一”結構轉變,而第三産業比重的不升反降不利於實現浙江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3、浙江服務貿易總體水平落後,競爭力優勢不明顯。浙江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速度很快,但貨物出口過多地依賴於低層次的價格競爭,主要出口市場集中度升高,容易招致貿易摩擦,且服務貿易發展滯後於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整體規模小,出口有限。據WTO浙江研究諮詢中心的資料,2004年浙江省服務貿易出口額為26.75億美元,僅為同期貨物貿易出口額的4.6%,而且服務出口水平偏低,與浙江省經濟發展和在全國出口貿易中的地位極不相稱。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對外經濟合作營業額為12.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7%,滯後於貨物貿易出口34.7%的增長速度,加上旅遊外匯收入(11.7億美元),兩項收入為同期貨物出口額的4.3%。而未來國際市場的競爭將由貨物貿易為核心轉向以服務貿易為核心,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服務貿易競爭實力昭示著其未來對外貿易的發展前景。從國內來講,浙江服務貿易出口額佔全國服務貿易出口額的比重也只有0.5%-2%之間,與浙江貨物貿易出口額佔全國的比重是無法比擬的,與其他省份的服務貿易出口也是無法比擬的。根據對浙江省服務貿易競爭優勢指數(TC指數)的測算,大多數年份TC指數為負值。1998年和1999年浙江省服務貿易總體TC指數轉為正值,但國際競爭力並不強。一些TC指數為正值的行業,如旅遊業、運輸業、通訊郵電行業,數值偏低。

  4、傳統服務業所佔比重依然偏大,現代服務業發展總體水平偏低。從浙江服務業內部行業結構看,傳統産業仍佔主導地位,交通運輸郵電倉儲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發展較快,2004年交通運輸郵電倉儲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6%,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增加值增長12.2%。而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金融保險業、教育、科研和綜合技術服務等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落後,2004年金融保險業增加值增長9.8%,房地産業增加值增長8.8%。近年來,發達國家和我國先進省市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較強,佔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不斷提高,浙江省金融保險業、房地産業和其他服務業增加值2004年比重僅為50.5%,低於全國59.3%的平均水平,與北京(77.1%)、上海(66.5%)、廣東(53.8%)的水平之間的差距較大。浙江製造業産業鏈過於側重實體産品的生産,物質材料消耗佔産品成本比重較大,與産品製造相關的金融服務支出、市場銷售服務支出、人力資源服務支出、外購信息技術服務支出佔全部支出的比重偏小,生産服務需求偏少。

  5、各地區服務業發展不平衡,水平差異較大。第三産業勞動生産率是指第三産業從業人員平均每人創造的第三産業增加值,它綜合反映第三産業活動中勞動投入的經濟效益。從第三産業勞動生産率的地區差異看,2004年浙東北6城市平均為64214元,是浙西南水平(34531元)的1.86倍,最高的寧波市(75066元)是最低的麗水市(25133元)的2.99倍;從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看,除杭州外,其餘10個市地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最高的杭州市(41.5%)比最低的嘉興市(32.1%)高9.4個百分點;從服務業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看,2004年全省為30.3%,舟山、杭州、溫州和台州市等4個市的比重達到30%以上,其餘7市均在23-30%之間,最高的舟山市(38%)比最低的衢州市(23.9%)高14.1個百分點;此外,各地服務業從業人員比重均遠低於增加值比重,金衢麗等欠發達地區差距較大,衢州、麗水市兩市,其從業人員比重比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分別低10.8個、9.8個百分點。服務業的地區發展差距拉大,不利於浙江服務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6、對服務業的投資力度加大,但投資行業結構不盡合理。2004年浙江省積極貫徹宏觀調控政策,但第三産業投資仍然有較快增長,在限額以上投資中第三産業投資達2936.21億元,比上年增長24.8%。從投資的行業狀況看,住宿餐飲業同比增長62.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業增長61.9%,金融業增長55.1%,批發零售業增長46.2%,房地産業增長39.2%。但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投資只增長19.8%,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投資同比下降21.5%。 2004年浙江全社會研究與發展(R&D)經費內部支出為115.6億元,僅相當於全省GDP的1.03%,説明對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的投入不足。從外資的利用上看,行業投向也以第二産業為主,第三産業則主要集中在商業服務業、房地産業等,而科技含量較高的服務業利用外資比例很低。服務行業利用外資不足,尤其是高科技服務業引進外資的欠缺,制約了這些服務行業的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不利於服務行業內部的結構調整。

  二、制約浙江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浙江省服務業中大部分行業市場取向改革和産業化發展的步伐較慢,如服務業對外開放程度不高,由於不能像製造業那樣很好地吸引外資及外國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服務業的供給、服務質量和服務手段也就不能像製造業那樣迅速改善,服務業總投資中外商直接投資比重大大低於第二産業;城市化總體水平不高帶來的城市規模偏小和居民對服務需求不旺等,都是制約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此外,土地和水、電供應的緊缺,居民收入差距較大等因素,也成為制約服務業進一步發展的不利因素。

  1、市場化程度不足,缺乏動力。服務業改革、開放步伐相對緩慢,集中表現在行業進入門檻和行業壟斷兩個方面。鐵路、民航、金融、電信、電力等行業以及地方公用事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部門所有或行業壟斷,缺乏競爭導致服務業創新不足,企業經營效率低下,同時産生行業收入分配的嚴重不公。一些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領域,如銀行、保險、教育、醫療、保健、通訊等行業,行業進入門檻較高、市場準入範圍狹窄,將絕大多數潛在投資者拒之門外,有些領域甚至其他行業的國有企業也難以進入。其結果是國有壟斷企業的既得利益得到保護,在沒有競爭壓力的情況下,行業發展的活力與動力喪失,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供給能力的擴張受到制約。此外,一些供不應求的行業、價格明顯高出國際市場的行業、不僅服務質量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行業,市場供求狀況和企業的成本效益也難以真實反映。

  2、城市化滯後,缺乏需求基礎。服務業有兩個特點,一是絕大多數服務産品,其生産與消費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高度同一性,即服務産品的生産和消費同時進行;二是要求最低的聚集效應,即人口須達一定規模,服務企業才能盈利,才能作為産業來經營。這就是服務業往往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根本原因。根據世界銀行統計,1995年全球高收入國家城市化率為75%,中等收入國家為60%,2004年浙江城市化率為54.0%,未達到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可以説浙江目前的城市化水平滯後於其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所應達到的水平。此外,浙江省産業化、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偏低,服務市場體系不健全,資本市場、産權交易市場、技術市場、物資市場、人才市場、勞務市場等缺乏統籌規劃和促進其發展的體制、政策和法制環境,也是導致服務業發展不暢的內在因素。

  3、製造業粗放式擴張,導致生産型服務需求不足。民營經濟是浙江製造業的主體,而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産業又是浙江製造業的比較優勢産業。浙江製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科技含量低,對第三産業需求不旺。但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有賴於物流與營銷、研發與人力資源開發、軟體與信息服務、金融與金融保險服務、財務法律仲介等生産型服務需求的拉動,它們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製造業鏈條上研發、設計、生産、營銷及售後服務等環節的分工、分離與專業化,因此製造業的粗放擴張導致生産型服務需求的不足。

  4、最終消費率偏低影響服務業發展。從源頭上講,消費才是經濟保持良性循環最根本的因素,因為消費率的高低表明了投資轉化為有效供給的程度,反映了勞動成果直接轉化為消費享用的程度。服務業發達國家的消費率平均保持在75%以上,90年代中期,美國的最終消費率達83.7%、加拿大為79.5%、日本為70%,而2004年浙江只有42.0%,2003年為43.7%,2000年為45.9%,呈下降的趨勢,2004年比全國53.0%的最終消費率低11.0個百分點。關注消費市場的培育和發展,促進經濟增長與地區消費之間的良性互動,這不僅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需要,更是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三、浙江服務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到2004年底,浙江人均GDP為23924元,約合2893美元,已接近3000美元。按照世界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來看,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之後,産業結構和消費結構都將發生重大變化,發展現代服務業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目前,浙江的人均GDP已經接近3000美元,服務業應該成為浙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1、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和城市化為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契機。首先,浙江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是發展服務業的強大動力。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發生著結構性變化,逐漸由商品性消費為主轉變為非商品性消費比例的擴大,由生存型消費轉變為享受型、發展型消費。200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546元,比上年增長10.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096元,比上年增長12.2%。在主要消費項目中,醫療保健、交通通訊、娛樂文教三項保持高速增長勢頭,旅遊消費熱已在居民家庭中興起,尤其是住房、汽車的消費,帶動了眾多上、下游産業的聯動發展,因此消費層次提升與消費結構轉換必將帶來産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其間蘊含著服務業的發展機遇。其次,浙江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是對服務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因為更多的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由此增大對現代消費服務的需求總量,城市規模擴大,提升對生産和消費的服務業的增長空間,公司總部向城市集中,進一步擴大服務業的系統和網絡。

  2、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給服務業發展帶來新機遇。由於土地、資金、能源、環保、産能等硬約束條件,製造業在其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受到外部資源要素供給能力的制約,部分行業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發展模式受到質疑。而服務業“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和低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高就業吸納能力的比較優勢明顯。尤其在強調資源有效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引導下,對自然資源、環境依賴程度相對較少的服務業將更符合未來産業發展政策的要求。據統計,工業與服務業的比較勞動率為1.095:1.231,每千瓦時用電創造的工業增加值為5.22元,創造的服務業增加值為45.37元,因此,全方位推進服務業發展將是下一階段産業政策中的重要內容,可以預計在“十一五”時期,隨著公共服務投入力度的加大,消費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居民收入和就業的穩定增長,浙江服務業將面臨較大的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

  3、製造業的集聚效應,拓寬生産性服務業的發展空間。伴隨製造技術的進步和産品檔次的提高,物質消耗在生産環節中的消耗將越來越小,而深加工、精加工以及相應的設計、運輸、包裝、儲存、廣告宣傳和售後服務等環節將增多,産品的附加值也將隨之體現在這些擴展的環節上,這些擴展的環節會使原有內置於製造業産業鏈中的服務活動通過專業化分工而逐步外化,形成生産性服務業的需求體系。製造業企業集群的出現,又會使實物産品生産過程中相關的輔助勞動的獨立化更加明顯,外包服務漸成趨勢。因此,為製造過程提供專業化服務的生産性服務業會有較大的市場發展機遇。

  4、入世帶來外資服務業引進的新格局。2005年以後,根據WTO《服務貿易總協定》的原則,服務業會由於政策、市場壁壘的減少,市場的開放度將大為提高,在市場準入、開放條件、行業限制上有所放寬,國際服務貿易中的商業服務、通訊服務、建築諮詢服務、銷售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醫療服務、旅遊及相關服務、文化娛樂與體育服務、運輸服務及其他工程服務將逐步進入中國服務業市場。服務業的跨國資本流動,不同於製造業可以把技術、銷售、生産環節按照比較優勢原則和成本最低原則異地分設,即把營銷、研發環節等價值鏈的高附加值部分留在本國,而把低附加值的生産環節轉移到資本輸入國,由於服務業所有業務的開展需要直接通過客戶來實現,因此服務業項目必須是集技術核心、管理經營、服務內涵為一體的整體引進,同時還要根據消費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創新,服務業的跨國流動會比製造業産生更明顯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四、加快浙江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建議

  目前浙江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已不能適應浙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加快服務業發展是新時期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當前,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和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為加快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和空間,浙江要緊緊抓住二十一世紀重要戰略機遇期,以更加積極和開放的姿態,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浙江省服務業發展。首先要以制定“十一五”計劃為契機,科學規劃浙江省服務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近日召開的全省服務業大會上,已明確浙江服務業的發展目標是:力爭“十一五”期間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産總值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2010年達到45%左右,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水平居全國前列。其次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目前浙江省已確定了“十大産業”為今後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分別是已具有一定基礎和規模的商貿物流業、金融保險業、旅遊業、文化産業、房地産業等“五大”優勢産業,以及信息服務業、科教服務業、仲介服務業、社區服務業、公共服務業等“五大”具有發展潛力、符合發展趨勢的新興服務産業。最後要改組改造傳統服務,拓展服務業市場空間,推動服務業結構升級。

  1、堅持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聯動,互相促進,共同發展。浙江作為一個製造業大省,目前正著手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實現“浙江製造”向“浙江創造”的新飛躍。但製造業的發展不能以犧牲服務業為代價,而應與服務業形成良性的互動。事實上,未來製造業的“製造”指的是為用戶創造和提供産品的全過程,包括産品的開發、設計、生産、流通和售後服務等各方面,服務作為中間投入要素將越來越多地融入製造業,而製造業企業活動的外置又帶動服務業的發展,服務業與製造業高度相關、雙向互動。因此加快服務業的發展,需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將其放到與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協同共生發展,形成整體合力,進而保持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競爭優勢。

  2、消除服務業發展的體制障礙,積極引進外資和民間資本發展服務業,尤其是新興服務業。改革開放以來,浙江民營經濟在服務業的不少部門和領域依然舉步維艱,這種狀況與壟斷現象直接相關,而幾乎所有的壟斷行業都集中在服務業領域。服務業要發展,應該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市場化是服務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打破市場壁壘,放寬市場準入,引入競爭機制,為民間資本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對加快浙江服務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同時要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利用多種渠道和手段,更好地吸引資本、技術和管理,引導外資投向現代服務部門,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推動産業升級。

  3、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努力構築浙江省現代服務業的競爭優勢。入世後,隨著國內服務市場的開放,國內服務市場將日益融合於國際服務市場,因而導致國際、國內服務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一方面要堅持“引進來”,積極承接國際服務業的轉移。我們要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為外資的流入營造安全、舒適和低交易成本的投資環境。另一方面要堅持“走出去”,積極發展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國際服務貿易是保持浙江外貿優勢的必然要求,浙江省要利用貨物貿易飛速發展的大好機遇,立足服務貿易的發展,以服務貿易的發展來帶動貨物貿易向高附加值、高競爭力轉變,最終實現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協同發展。

  4、利用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輻射效應,堅持良性互動發展。上海提出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四個中心”戰略,對浙江發展現代服務業有著積極影響。首先要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三角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其次借助上海現代服務業優勢,用較低成本獲得較高水平的服務,一方面發展浙江本地的現代服務業,另一方面形成與上海等長三角地區服務業的互補關係;第三要吸引優秀人才來浙江創業,採用各種方式方法吸引人、留住人,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潛能。

  5、對於服務業中的不同性質的服務行業,應採取不同的産業政策。對於生産者服務,應當優先發展,産業政策的著眼點應是:積極扶持、引進競爭,以産業化為導向、促進市場發育以及扶持信息服務等新興服務行業;對於消費服務,如旅遊、房地産等,它們的特徵是與居民生活需求密切聯絡,進入退出的壁壘相對較低,産業政策的重點應是強調市場調節,政府的功能主要是改進和協調市場管理;對於具有公益性質的服務行業,要改變政府包攬做法,實現“政府主辦、政府參與、政府指導”的分層次的供給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除少部分具有特殊性質的公共服務以外的其他公共服務業,促進浙江服務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