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長江三角洲地區各城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經濟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努力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成果,積極化解矛盾,經濟總體運行態勢良好,增勢較上年有所放緩,逐步從高速增長步入平穩運行。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經濟增長趨於理性回歸
長三角經濟在一年多來的宏觀調控下正逐步回歸“理性增長”。初步統計,1-3季度長三角地區實現生産總值超過24000億元,達到2415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500多億元,16城市GDP平均增速達到14.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9個百分點,也比今年上半年回落了0.2個百分點,經濟增長逐步趨於平穩。工業生産增長速度同樣有所減慢,但整體運行速度仍較快。1-3季度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44663億元,同比增長23.1%,比去年同期回落7.7個百分點。長三角經濟增長在宏觀調控下趨緩,並非是經濟運行的“滑坡”,而是各地區積極推進産業結構的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的結果,經濟增長的理性回歸有利於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脫離社會發展現實的經濟“增長亢奮”,最終會破壞經濟社會系統的協調。當前長三角經濟增幅的回落,既是對以往的糾偏,也是意在未來的發展。
二、經濟增長方式悄然嬗變
長期以來,固定資産投資是帶動長三角經濟騰飛的主要動力,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貫徹落實,長三角地區各城市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切實轉變增長方式,投資、消費、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格局發生變化,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成為歷史。
投資——今年以來國家宏觀調控投資的效應充分顯現,長三角地區投資增長呈現出穩定適度增長,16城市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1619億元,同比增長19.5%,比去年同期回落了8.7個百分點。長三角投資增速一改多年高於全國平均增速的局面,1-3季度長三角地區投資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6.6個百分點。投資過熱的房地産業增速也由去年同期的35.3%下降到20.8%,同樣低於全國增速1.4個百分點。
消費——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極大地促進了長三角地區消費結構的升級和消費能力的釋放,1-3季度長江三角洲地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71億元,同比增長14.5%,增速高於全國平均增速1.5個百分點,總量佔全國的比重進一步提升。零售額增速高於GDP增速表明消費拉動長三角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明顯增強。
出口——在貿易自由化加快發展的大背景下,長三角地區對外貿易在連續多年快速發展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從1-3季度統計數據看,長三角地區對外貿易呈現出口增長快於進口的特點,累計實現進出口總值3665億美元,同比增長26.3%,其中出口累計達到2010億美元,增長35.9%,進口1655億美元,同比增長16.3%。實現貿易順差355億美元。
三、經濟增長質量穩定趨好
今年以來長三角地區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市場物價逐步回落,城鄉居民收入顯著增加,經濟運行的質量進一步好轉。
財政收入——1-3季度長江三角洲地區財政收入快速增長,收支增長基本協調。16城市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437億元,同比增長23.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佔GDP的比重達到10.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5個百分點。
市場物價——由於食品類價格漲幅逐步回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逐月下降,物價形勢趨於穩定。1-3季度長三角地區16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均值為101.6,物價上漲1.6%,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6個百分點。
居民收入——今年以來長三角地區居民收入呈現穩步增加態勢,16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達到1164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1500元,增速均值達到14.1%,16個城市中除嘉興外,增幅都在兩位數以上,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收入增加的同時,支出也快速增加,1-3季度長三角地區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均值達到8225元,平均增長13.0%。
四、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
長三角地區土地面積10萬多平方公里,佔全國的1%,就是這百分之一的土地,卻貢獻了五分之一多的GDP。今年前三季度,長三角地區經濟對全國的貢獻份額進一步增大,主要經濟指標佔全國的比重進一步上升。
地區生産總值——佔全國GDP的比重達到22.7%,超過1/5,比去年同期提升了0.6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全國的比重達到15.9%,比去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
進出口總額——佔全國的比重超過三成,達到35.8%,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8個百分點。
出口總額——佔全國的比重達到36.8%,高於進出口比重1.0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個百分點。
到位外資——佔全國的比重超過四成,達到41.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9個百分點。
主要經濟指標中只有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貢獻度下降,佔全國的比重仍超過了1/5。達到20.4%,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