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時政專題
 
 
廣西審議通過“十一五”規劃建議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07日   來源:廣西日報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

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005年10月31日中國共産黨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八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

    我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二○○六年至二○一○年),是加快富民興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廣西進程中的重要規劃。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握髮展趨勢,提出符合區情、順應時代要求、凝聚全區各族人民意志的發展目標、指導方針和總體部署,對於推進我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 

    一、立足新的發展起點,加快富民興桂新跨越 

    (1)“十五”重大成就。“十五”時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我們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和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三大戰略、六大突破”決策和各項工作的新思路,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成功戰勝非典疫情和嚴重自然災害,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十五”計劃確定的主要發展目標提前實現,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實現了從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國民經濟持續加快發展,經濟總量和財政實力明顯增強。西部大開發取得重大進展,龍灘水電站、百色水利樞紐、桂西華銀鋁一期工程等一批關係全局的重大項目相繼開工,西南出海通道基本建成,紅水河水電資源開發取得重大成效,水利、防洪、生態環保和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工業技改力度加大,制糖、汽車和機械、鋁業、電力、冶金、建材、煙草等優勢産業發展壯大,涌現了一批年銷售收入超50億元、超100億元的強優企業,柳州、桂林、百色、南北欽防“三點一面”工業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提高;農業産業化穩步推進,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區域特色經濟格局基本形成,縣域經濟崛起,城鎮化步伐加快。規模以上國有工業企業基本完成産權制度改革,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中國-東盟博覽會已成為重要平臺,對外貿易較快增長,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區域合作不斷深化。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邊境地區及東巴鳳三縣革命老區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全面告捷,扶貧開發取得新成效。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經過“十五”建設,我區經濟跨入新的發展階段。今日之廣西,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秩序良好,民族團結和睦,人民生活改善,進入了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為“十一五”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十五”基本經驗。主要有六個方面:堅定不移地把中央的方針政策與廣西實際緊密結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新發展思路,探索符合區情的發展路子;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充分發揮投資的拉動作用,積極發展縣域經濟,不斷增強經濟實力;堅定不移地調整經濟結構,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産業,促進增長方式轉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區域合作,努力拓展發展空間;堅定不移地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保持政治安定、社會穩定和邊疆安寧,鞏固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堅定不移地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著力改善邊境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的生産生活條件,使發展和改革的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眾。這些基本經驗,在“十一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中必須始終堅持。 

    (3)“十一五”是我區發展史上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今後15年是我區實現富民興桂新跨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十一五”時期尤為關鍵。我區面臨的仍然是機遇和挑戰並存、總體上有利於加快發展的環境。和平、發展、合作成為當今時代的潮流,經濟全球化趨勢增強,經濟結構調整加速,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中央宏觀調控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國內經濟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紮實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加快、中國-東盟博覽會落戶南寧、中越共同構建“兩廊一圈”、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等多重機遇。我區已進入工業化加速推進時期,一批重大工業項目加快建設,資源和區位優勢進一步發揮,産業結構調整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居民消費結構逐步升級,發展空間擴大。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區工業化水平較低,經濟總量不大,質量和效益不高,人民生活不富,後發優勢和潛力尚未充分發揮,面臨國內外科技、資源、人才、市場,以及國內各地競相發展的競爭壓力。我們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牢牢把握和切實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妥善應對各種挑戰,開創我區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新局面。 

    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和諧廣西建設 

    (4)“十一五”發展總體要求。制定“十一五”規劃,必須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三大戰略、六大突破”決策,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要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落實“五個統籌”,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十一五”期間,要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更快更好發展為主題,以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産業化和市場化為重點,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全面推進以富裕廣西、文化廣西、生態廣西、平安廣西為中心內容的和諧廣西建設。 

    建設富裕廣西,就是要實現富民興桂,不斷增加社會財富,讓人民群眾得到發展的實惠,到二○二○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到本世紀中葉建國一百週年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促進生産力跨越式發展。要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保持經濟增長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要深化改革開放,形成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增強促進發展的能力。 

    建設文化廣西,就是要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力發展文化、科技、教育、衛生和體育,有效提升人文素質和綜合競爭力,努力建設更加開放、更富時代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先進省區。要堅持黨管意識形態,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要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既要全面繁榮文化事業,又要培育壯大文化産業。 

    建設生態廣西,就是要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努力造就既有較發達生産力,又保持藍天碧海、山川秀美的生態省區。要堅持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要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要堅持統籌規劃,充分發揮生態和資源優勢,促進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環境建設相統一。 

    建設平安廣西,就是要加強民主法制,維護公平公正,保持穩定有序,促進安定團結,實現人民安居樂業,努力建設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實現各民族繁榮進步、促進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的平安省區。 

    要加強社會建設,完善社會管理體系,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調、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要完善社會利益協調和社會糾紛調處機制,暢通訴求渠道,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5)“十一五”發展目標。綜合考慮未來五年我區加快發展的趨勢和條件,“十一五”時期要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每隔兩三年上一個新臺階,取得富民興桂新跨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性進展。主要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二○一○年人均生産總值比二○○○年翻一番以上;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萬元生産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明顯降低,生態環境進一步好轉;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取得顯著成效,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取得新進展,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産業化水平明顯提高,西南出海大通道發揮重要作用,連接東盟的國際大通道加快建設;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和知名品牌、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培育壯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九年義務教育普及和鞏固,城鄉就業崗位不斷增加,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貧困人口持續減少;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衛生和環境等方面的條件有較大改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産狀況進一步好轉。構建和諧廣西取得新進步。 

    三、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産業化,推進富裕廣西建設 

    (6)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區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區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各級政府要切實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突出抓好農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醫療衛生等設施建設,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逐步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搞好鄉村和集鎮建設規劃,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通過農民辛勤勞動和政策支持,明顯改善農村的生産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 

    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按照優化糧經、提升林果、主攻畜禽、擴大水産的要求,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結構,發展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把廣西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亞熱帶水果、秋冬菜、桑蠶繭、花卉、香精香料、中藥材、速豐林、奶水牛和水産生産和加工基地。嚴格保護基本農田,提高耕地質量,穩定糧食生産,確保糧食基本自給。 

    適度控制糖料蔗種植面積,依靠科技提高單産。引導和促進農産品生産向優勢産區集中。大力發展畜牧水産業,不斷提高在農林牧漁總産值中的比重。 

    加快推進農業産業化。培育壯大農業優勢産業群,圍繞優勢特色農林産品,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重點扶持培育一批發展潛力大的龍頭企業,擴大規模,儘快躋身全國同行業前列。加強政策扶持和引導,推進農村市場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鼓勵和引導農民興辦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動農戶進入市場。加強農業科技推廣與創新、良種、植保、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産品流通、農業裝備、農業氣象和農業信息化等服務能力建設。逐步實行農産品質量安全認證認可制度,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産。 

    積極推行節水灌溉,科學使用肥料、農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重點加快農村道路建設,逐步提高技術等級和路網密度;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改造中低産田,提高旱澇保收能力,逐步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和安全問題,搞好土地整理;積極發展小水電、沼氣、太陽能等農村能源,完善農村電網;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對農村學生免收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課本和寄宿生活費補助;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防治人畜共患疾病。發展遠程教育、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通信。發揮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建設工業集中區,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産業和城鎮轉移,發展勞務經濟,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擴大養殖、園藝等勞動密集型産品和綠色食品的生産,積極開拓農産品市場。繼續落實農業補貼政策,保持農産品價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對缺乏生存條件的貧困人口實行易地扶貧,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行救助。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穩定並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加快徵地制度改革,健全對被徵地農民的合理補償機制,完善土地流轉辦法。加快改革農村流通體制。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紮實推進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改革。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規範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金融組織,探索發展農業保險,改善農村金融服務。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依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加強農村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建立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維護農民的民主權利。 

    (7)全面實施工業興桂戰略。加速推進工業化,事關全區發展大局,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要堅持政府規劃和政策指導,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快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産品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明顯提高工業增加值佔生産總值的比重,進一步壯大工業總量。 

    立足市場,加快壯大現有骨幹企業、培育新的骨幹企業和引進外來企業,形成一批多元投資主體的大公司。集中力量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把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儘快轉化為經濟優勢,做大做強鋁業、汽車和機械、制糖、林漿紙、錳業、電力、醫藥、食品、建材、煙草、鋼鐵、石化等産業,構建現代資源型工業、重化工業和現代製造業體系。廣泛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支持開發重大産業技術,加強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鼓勵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努力掌握關鍵技術,增強研發設計、成套製造能力,延長産業産品鏈,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更多的強優企業。增強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 

    加大礦産資源勘查勘探力度,為發展資源型産業提供保障。進一步完善産業發展政策,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耗能標準,依法淘汰落後工藝技術、消耗高、破壞資源、污染環境和不具備安全生産條件的企業。大力開發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力求在生物、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環保、中醫藥等高新技術産業取得突破。充分發揮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孵化、輻射和帶動作用,突出優勢特色,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加快建設南寧、桂林、柳州高新區和北海高科技園區。加強政策引導,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高技術産業投融資體系,推進高新技術産業化。 

    進一步優化工業佈局。抓住國家調整重化工業戰略佈局的重大機遇,充分利用深水良港和其他有利條件,加快沿海地區工業發展。把傳統工業改造與新工業基地建設、自主創新與引進技術結合起來,提升競爭力,爭創新優勢,增強柳州工業在全區加快工業化進程中的骨幹作用。加大優勢資源開發力度,把百色培育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鋁工業基地。積極支持國家級開發區和自治區級工業園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和體制創新力度,盤活土地存量,完善基礎設施,加快項目入園進區,促其儘快成為現代工業的聚集區。 

    (8)加快發展服務業。發展服務業是推動産業升級、增加就業、改善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要堅持市場化、産業化和社會化的方向,加快發展旅遊、物流、會展等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運輸、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調整優化服務業結構。旅遊業要提高規划水平,加大整合資源、培育品牌、建設精品、形成網絡的力度,圍繞山水、濱海、邊關、民族風情和歷史文化等特色旅遊資源和紅色旅遊線路,加快景區景點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豐富旅遊産品,推進旅遊國際化,建設旅遊強省。物流業要適應發展通道經濟的需要,整合運輸方式,完善倉儲設施,建立健全物流市場,形成高效、便捷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會展業要以辦好中國-東盟博覽會為重點,加快完善配套設施,培育會展主體,開拓會展市場,發展會展經濟。商貿業要積極利用現代經營方式和服務技術,發展新型業態,提高服務水平。積極發展金融、保險、證券、房地産、社區、信息、諮詢、租賃、培訓、會計、審計、法律、資産評估、社會公證、經紀與代理等服務業。進一步破除制約服務業發展的障礙,建立公開、平等、規範的行業準入制度,營利性服務單位要逐步實行企業經營,培育競爭力較強的大型服務企業集團。城市尤其要把發展服務業放在重要位置。 

    (9)加快推進城鎮化。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佈局的原則,突出發展大中城市,集約發展縣城和小城鎮,培育形成城市(鎮)群和城鎮帶,走符合區情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道路。城鎮建設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集聚産業和人口,壯大經濟實力。南寧、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要進一步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不斷提高輻射帶動能力。加強對村鎮建設的指導和管理。以大城市為龍頭,依託交通幹線和樞紐,加快培育形成用地少、就業多、要素集聚能力強、人口分佈合理的城鎮化格局。加強區內城市的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形成以南寧市為核心的南北欽防沿海城市群。 

    加快城市經營性基礎設施市場化進程,推進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培育多元投資主體。 

    建立健全與城鎮化健康發展相適應的財稅、徵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等制度,完善戶籍和流動人口管理辦法。統籌銜接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10)加快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信息化是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大力推進工業信息化進程,加快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推進生産自動化、産品智慧化、經營管理網絡化和商務電子化,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以農業科技信息化、農業服務信息化和農村基層信息服務站建設為突破口,利用信息技術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科技、教育、文化、衛生、貿易、旅遊等領域的信息化進程。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整合信息資源,基本建成體系健全、結構完整、寬帶傳輸、互聯互通、安全保密的電子政務網絡系統。擴大光纜、程控交換機、通訊基站、寬帶網、數字電視網等的覆蓋面,進一步提高信息化基礎設施水平。 

    積極推進信息化城市建設。擴大信息技術和資源開發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快建立信息網絡安全保障體系。 

    (11)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和重點突破戰略,根據各地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不同要求,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制定相應的政策和評價指標。五大經濟區要適應新形勢,進一步發展主導産業和特色經濟,依託現代化交通網絡,發展通道經濟,引導形成圍繞中心城市佈局的城市經濟圈,以及沿海沿江沿邊和沿主要交通幹線佈局的産業經濟帶。北部灣經濟區區位優勢突出,開發潛力巨大,我區南北欽防區域作為北部灣經濟區的重要組織部分,要統籌規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佈局建設現代工業、現代物流等産業,進一步整合資源,形成沿海大型組合港和城市群,促其儘快崛起,發揮開放開發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加快玉貴走廊發展。完善地區協調發展機制,突破行政區劃局限,促進生産要素自由流動,發展特色優勢産業。健全合作機制,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協作和技術、人才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健全扶持機制,加大對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區、邊境地區、貧困山區以及水庫淹沒區、地質災害頻發區的支持力度。依託海洋資源,培育海洋産業,發展海洋經濟。 

    (12)提高基礎設施水平。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基礎,增強發展後勁,提高發展承載能力,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 

    加快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建設。重點抓好公路、鐵路、沿海港口、內河航運、民航機場等建設,增加出省出邊通道,提高等級和網絡密度,進一步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努力構建連接東盟便捷高效的國際大通道。 

    公路方面,儘快打通出省出邊高等級公路,實現地級市通高速公路、全部縣城通二級以上公路、全部鄉鎮通等級油路、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等級路;鐵路方面,重點配合國家實施幹線鐵路建設,擴大路網,大幅度提高鐵路主通道運輸能力;沿海港口方面,以建設億噸級中國南方大港為目標,促進沿海主要港口向大型化、深水化和專業化方向加快發展,進一步提高沿海港口競爭力;內河航運方面,重點提高內河主要幹線通航能力;民航方面,重點改擴建南寧機場和桂林機場,增加國際航線,把南寧機場和桂林機場建設成為國際區域性樞紐機場。 

    加強能源建設。強化節約和高效利用,加快發展水電,深度開發利用水能資源,繼續發展火電,優化電源佈局,積極發展新能源,鼓勵與國內外企業開展能源合作。推進能源結構多元化,加快核電、液化天然氣等項目前期工作並適時開工建設,合理開發煤炭資源,積極發展生物質能、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完善主電網,提高輸變電能力,繼續加強城鄉電網建設。 

    加強水利建設。以提高防洪抗旱能力為重點,加快主要江河流域控制性防洪水利工程建設,完善水文、氣象等防汛抗旱預警預報體系,進一步提高南寧、柳州、梧州、桂林、貴港等重點城市和西江流域重點市縣的防洪能力。抓好大型水利灌溉、病險水庫和重點海堤工程建設,加快建設漓江補水工程,綜合治理桂中、桂西旱片。圍繞重大工業佈局、重大項目建設和重點缺水城市的需求,加快建設一批城市供水和水源工程。加強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管理。 

    四、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推進文化廣西建設 

    (13)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強化理論武裝,堅持和鞏固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進一步鞏固全區黨員和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增強各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使全區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塑造改革開放、文明禮貌、辦事認真、奮勇爭先的廣西新形象。加強對新聞媒體、社會文化等各種思想文化陣地的管理,引導互聯網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普及科學知識。繁榮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加快培養學科帶頭人,創新應用理論和決策諮詢研究,建立具有廣西特色的社會科學學科體系。 

    (14)加強文化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大政府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加強文學、影視、音樂、美術、舞蹈、戲曲、動漫等文藝創作,辦好創作基地,造就領軍人才,建設高素質隊伍,創造更多更好體現時代精神、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優秀文化産品和藝術精品。培育和開發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等文化品牌。活躍群眾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文化市場管理,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加強文物保護,積極發掘、搶救民族民間文化遺産。重視檔案和地方誌工作。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産品生産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産業政策,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和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格局。培育文化市場主體,優化文化資源配置,加快組建文化産業集團,積極發展專、精、特、新中小型文化企業,重視開發民間民俗文化和自然山水文化,促進特色文化與經濟相融合。開發和創新文化品牌,增強我區原創文化的競爭力。 

    積極引進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和管理經驗,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合作,開拓以東盟國家為重點的國際文化市場,推動廣西特色文化走向世界。 

    (15)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加大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以逐步完善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環境衛生體系為重點,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服務能力,努力控制艾滋病、結核病、乙型肝炎等重大傳染病,積極防治地方病、職業病。 

    重視婦幼衛生保健,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統籌規劃和優化配置區域衛生資源,整頓藥品生産和流通秩序。認真研究並逐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強化對食品、藥品、餐飲衛生等的安全監管。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培育現代中藥産業。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進一步提高優勢競技體育水平,積極發展民族特色體育,促進體育産業化。 

    (16)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堅持政府主導、多方籌資、因地制宜、合理佈局,把文化設施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縣市、社區和鄉鎮村文化設施體系,突出抓好基層文化館(站)、圖書館、檔案館、電子信息館、廣播電視、科技普及、群眾體育等公益性設施建設。加快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標誌性民族文化設施建設。大中城市要把文化設施體系作為城市規劃的重要內容並加緊建設,形成中心城市為主幹、覆蓋全區城鄉、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文化設施網絡。在首府南寧建設民族博物館、科技館、藝術中心、體育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醫院等標誌性工程。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生態廣西建設 

    (17)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堅持開發節約並重、節約優先,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大力推廣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全面推行清潔生産,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節約型增長方式。利用價格、投資、財稅和技術標準、立法等手段,積極開發和推廣資源節約、替代和循環利用技術,加快企業節能降耗的技術改造,鼓勵生産和使用節能節水産品、節能環保型汽車,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築。在制糖、冶金、有色、建材、化工、電力等重點行業以及産業園區和中心城市,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健全法律法規,探索發展循環經濟的有效模式。各級黨政機關部門要從自身做起,帶頭厲行節約,在推動建設節約型社會中發揮表率作用。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將資源節約責任和實際效果納入各級黨政部門目標責任制和幹部考核體系。 

    形成健康文明、節約資源的消費模式。 

    (18)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從源頭上防治污染和保護生態。採取嚴格有力措施,以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為重點,綜合防治工業污染、農業農村環境污染和城市污染。儘快改善左江、右江、邕江、柳江、鬱江、桂江、南流江、欽江等重點流域水污染狀況,優先保護好飲用水源。嚴格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降低酸雨頻率,加快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加強大中城市和重點海域環境綜合整治。強化環境保護執法,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實施排放總量控制、排放許可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大力發展環保産業,建立社會化、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運用經濟手段推進污染治理市場化進程。 

    (19)加大自然生態保護力度。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以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自然保護區、近海海域生態環境保護系統為重點,強化自然生態保護。建立水源涵養、水土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漁業資源維持等生態資源保護區,嚴格控制各類開發活動。加強沿海濕地生態建設。繼續實施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綠色工程”,高度重視水源林保護,加強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防止外來有害物種對我區生態系統的侵害。把改善人居環境、發展生態經濟與生態建設有機結合,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業。建設好桂林、北海、南寧、防城港等國家生態示範試點城市。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20)控制人口增長。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穩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積極推行優生優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有效遏制人口出生性別比升高勢頭。突出抓好農村計劃生育工作,實行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貧工程,提高基層站所服務能力。加強計劃生育宣傳教育,轉變群眾婚育觀念和行為。完善人口和計生管理網絡,加強流動人口計生管理與服務。 

    切實加強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領導,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嚴格實行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 

    六、保障社會公平公正,推進平安廣西建設 

    (21)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桂進程,營造法制健全、管理規範、社會安定的社會主義法治環境。充分行使國家法律賦予的立法權,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和完善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具有民族區域自治特色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加強政府法制工作,完善行政執法和執法監督,從嚴治政,依法行政,提高行政執法水平。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規範司法行為,加強司法監督,完善司法保障,促進司法公正,維護司法權威。強化法律援助。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做好普法工作,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尊重和保障人權。切實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深入開展國防教育,鞏固發展軍民、軍政團結,廣泛開展雙擁和軍民共建活動,加強民兵預備役和國防動員體系建設。 

    (22)保持社會穩定。加強對穩定工作的領導,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維護社會穩定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確保“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少事少出”。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改進信訪工作,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排查調處各種社會矛盾。依法嚴厲打擊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等刑事犯罪及各種惡勢力,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依法嚴厲打擊嚴重經濟犯罪活動,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健全安全生産監督管體制,嚴格安全執法,加強安全生産設施建設。切實抓好礦山、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的安全生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強交通安全監督,減少交通事故。 

    (23)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要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位置,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服務業和各類所有制的中小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建立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鼓勵勞動者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促進多種形式就業,規範勞動力市場秩序。 

    國有企業要盡可能採取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等措施安置富餘人員,繼續實行和完善鼓勵下崗職工自謀職業的優惠政策。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公共服務職能,加強對大中專畢業生、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服務,完善對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會參與的職業技能培訓機制。 

    (24)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標準和方式合理規範、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 

    完善城鎮職工失業、醫療、養老、工傷、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增加財政的社會保障投入,多渠道籌措社會保障基金,逐步做實個人賬戶。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規範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省級調劑金制度。逐步提高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層次,增強統籌調劑的能力。發展企業補充保險和商業保險。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問題。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研究解決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問題。 

    (25)合理調節收入分配。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堅持各種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建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收入增長機制,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在經濟發展基礎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資標準。建立規範的公務員工資制度和工資管理體制。對企業經營者和科技骨幹實行規範的年薪制和其他有利於激勵的分配方式,完善國有企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規則和監管機制。注重社會公平,特別要關注就業機會和分配過程的公平,加大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強化對分配結果的監管。 

    (26)加強社會福利事業建設。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和優撫保障機制。建立城鄉住房救助制度,實行城市覆蓋低保對象的廉租房政策,實施農村特困人群“安居工程”。 

    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為城鄉特困戶提供必要的醫療救助。加強以老年福利等為重點的社會福利服務網絡建設。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制度,加強五保村規劃建設。認真落實優撫安置政策,改革和完善退伍士兵和軍隊離退休安置制度。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增強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規範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制度。 

    (27)加強政府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公共安全等的應急監測預警、社會動員、信息報告、災害緊急救援和應急決策協調機制。加強應急隊伍、信息平臺、技術裝備、救災物質儲備等建設。加快建立完善各級政府應急預案體系和應急公共管理法規,提高處置突發性事件能力。加強宣傳教育和培訓,增強公眾的危機意識和自救、互助能力。 

    七、深化體制改革,擴大開放與合作 

    (28)深化體制改革。要統籌協調,紮實推進,全面深化經濟政治社會各領域的改革,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體制保障。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仲介組織分開,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在加強政府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重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深化政府機構改革,理順職責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完善投資核準和備案制度,規範政府投資行為,健全政府投資決策責任制度。理順自治區對下財政管理體制,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改革。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在優勢産業和重要領域,加快組建一批新的企業集團。加快國有大中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配合國家推進壟斷行業改革。加強國有資産監督管理,探索國有資産監管和經營的有效形式,防止國有資産流失。繼續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政治上鼓勵、政策上扶持、方向上引導、法律上保護,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進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大幅度提高非公有制經濟在全區經濟中的比重。引導個體、私營企業制度創新,加強和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和監管。各類企業都要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進一步深化稅收、金融、價格和涉外經濟等體制改革。繼續發展商品市場,重點培育和發展生産要素市場,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深化社會領域的體制改革。 

    (29)擴大對外開放。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加快經濟國際化進程。承辦好中國-東盟博覽會,充分發揮博覽會的平臺與紐帶作用,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和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推進南寧-河內經濟走廊和北部灣經濟區建設,加強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與交流,努力把廣西建設成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區域性加工製造中心、物流中心、商貿中心和文化交流平臺。進一步擴大與日韓、歐美澳等國家的經貿往來。 

    加快發展對外貿易。切實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深入實施市場多元化和以質取勝戰略,提高對外貿易競爭力。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擴大高技術、自主品牌等商品出口。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和服務貿易,積極發展邊境貿易。增加先進技術設備和我區短缺資源的進口。鞏固港澳臺、歐美日等傳統出口市場,積極拓展印度、中東、俄羅斯等市場,重點開拓東盟市場特別是越南市場,充分利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規則,擴大我區對外貿易規模。完善口岸設施功能,提高通關效率,促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 

    擴大利用外資。鼓勵外商投資製造業、農業、高新技術等産業和優勢資源開發,利用外資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旅遊、會展、信息服務等服務業。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堅持以項目為中心,創新招商引資機制,積極引進外資尤其是有實力的跨國公司到廣西投資,擴大外商直接投資規模,穩定擴大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等國外優惠貸款規模。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和支持制糖、紡織、水電、輕工、建材、制藥和機械,以及農墾等優勢企業,到境外重點是東盟和南亞國家開展投資、承包工程、設計諮詢和勞務合作等國際化經營活動。 

    (30)加強省際區域合作。全面落實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加強與區域內各省和港澳的産業、經貿、基礎設施、科技教育、旅遊、會展、物流、信息、生態等方面的合作,推進市場開拓、産業對接和資源開發。鞏固擴大與西南地區的多領域經濟協作,拓展與長三角、其他省區市以及台灣的經貿合作。發揮民間商會橋梁作用。加強“百企入桂”工作。 

    八、深入實施科教興桂和人才強桂戰略,為加快發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 

    (31)加快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構建我區科技創新體系。著眼于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圍繞農業、農産品深加工、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現代製造業、中醫藥以及海洋開發和礦産資源深加工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要求,啟動一批重大專項,力爭取得重要突破。加強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實施若干重大科技工程,支持科學技術創新。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調整優化科技結構,整合科技資源,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産學研有機結合的産品創新體系、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主體的科學研究創新體系、以科技仲介機構為紐帶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實行支持自主創新的優惠政策。培育推廣應用我區自主知識産權産品,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增強科技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提高。 

    (32)優先發展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知識和人才的需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快教育結構調整,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把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作為重中之重,發展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強師資建設,改善辦學條件。二○○七年全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後,進一步鞏固和提高義務教育水平。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實施中等職業教育振興工程,逐步建立職業教育助學制度,利用區內外各類職業教育資源,擴大技能型實用人才培養規模。堅持學歷教育和培訓並舉,通過多種方式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積極開發優質資源,鞏固發展普通高中,擴大高中階段教育規模,中心城市以及具備條件的縣市區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要以提高質量和優化結構為重點,適應就業結構變化,調整應用學科專業結構,加強重點學科學位點建設,重視基礎學科建設,穩步提高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水平。建立有效的教育資助體系。創新高校辦學機制,提升高校知識創新能力和高校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實施廣西大學“211”三期工程,辦好省部共建的廣西大學和廣西民族學院。規範建設一批高校獨立學院,穩步擴大高校辦學規模。繼續辦好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鼓勵高等院校擴大國內外教育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國內外名牌大學與我區高校聯合辦學,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辦學。 

    (33)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依託重點産業、重點項目、重點學科與優勢企事業單位,加大人才小高地建設力度,實施人才重點開發計劃,加強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建設,抓緊培養專業化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繼續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選拔任用和激勵保障機制。重視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和婦女幹部。加強幹部隊伍正規化教育培訓工作。實行領導幹部對優秀人才的聯絡、關護制度。加強人才法規建設,落實人才政策,健全人才市場體系,推進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社會氛圍。鼓勵引進國內外各類高素質人才以多種方式服務廣西。發揮離退休專家的作用。 

    九、全區共産黨員和各族人民團結起來,為實現“十一五”規劃而努力奮鬥 

    (34)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勝利實現“十一五”規劃,把我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全面推向前進,關鍵在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和水平,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堅持黨管幹部原則,按照政治堅定、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廉政、團結協調的要求,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強的領導集體。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真正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發展黨內民主,增強黨的活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弄虛作假。 

    (35)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大力推進政務、廠務、村務公開,加強社區民主建設,堅持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依法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切實做好民族、宗教和僑務工作。 

    (36)充分發揮共産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永葆共産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全區共産黨員要堅持理想信念,堅持黨的根本宗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兢兢業業地工作,積極投身到富民興桂新跨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各級領導幹部要忠實執行黨的群眾路線,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堅持清正廉潔,自覺拒腐防變,永葆共産黨人的政治本色。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大力發揚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 

    全區共産黨員和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同心同德,開拓創新,紮實工作,乘勢而上,為迎接自治區成立五十週年大慶、為完成“十一五”規劃、為實現構建和諧廣西的歷史任務而努力奮鬥!